什麽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幸福?


    張居正不在、李太後不在,小皇帝就能完完全全地感受到這種幸福。


    雖然還有馮大伴看著,依然讓他感受到些許約束,可這出了紫禁城……舒服呀!


    “朕的國家居然這麽大?從北京到天津,哇!這可要比輿圖上遠多了!”


    自通州登船,沿運河一路南下,至天津轉衛河,過了北洋軍府的十裏堡,沒多久便靠岸軍府。


    北洋的十裏堡是個小驛站,位軍府西十裏遠,養著幾匹馬、備著些許糧,專管北洋軍府向天津衛之間的公文輸送、馬匹調換。


    雖然有河道、行船也的確很快,但還是不比人馬接力一路狂奔來得利索。


    北洋軍府大門前,皇帝與朝臣剛剛靠岸,石鋪路麵旁兩列鳥銃隊銃結出輪射線列,校場內各部兵馬似波瀾拜倒,山唿萬歲。


    可把鑾駕上坐著的小皇帝高興得喜不自勝,揣著手都不知該往哪兒放了。


    鑾鈴輕響,在鑾駕旁護持的錦衣大漢將軍將身著戎服甲胄的小萬曆從鑾駕上接下,小皇帝強忍著想跑下去蹦起三尺高的念頭,笑得攏不住的嘴硬是憋了三次才將笑容隱去,故作嚴肅地向最前的陳沐與各部將校點頭致意。


    禦馬監陳矩的屬吏給皇帝牽來一匹頭黑體白帶斑紋披掛鎖子甲具戴銅鍍金覆麵的小萬曆馬。


    萬曆馬這個名字自不必說,就是萬曆起的,是由俺答奉上的蒙古馬與南洋送入京師的安達盧西亞馬育出的新種,如今禦馬監已經有七十多匹。


    長成的萬曆在體質堅韌上與蒙古良馬不相上下,體魄卻要更雄壯些,短途衝刺更快。


    在馬料喂養上,也強於更嬌氣的安達盧西亞馬。


    品種上相近於南洋軍府瓊州馬場的新馬,不過那邊的戰馬許多也有印度馬血統,體態稍纖細些,更適應熱帶驅馳。


    頭戴龍翅六瓣神像兜,身掛胸甲赤戎服的小萬曆翻身上馬,前有緋袍錦衣跨刀後有宦官打傘蓋,前後左右稍遠些盡跨駿馬揚眉尖長刀的大漢將軍。


    唯一不同就是小皇帝不論身上還是馬背上都沒有帶禦用雕弓。


    他腰上插著做工精美的小手銃,兩手在前攥著韁繩的同時還按著一杆三尺鳥銃。


    陳沐騎馬在前,沿石路向前引路,各部兵馬依然保持拜禮的模樣,後麵的皇室宦官吹鼓應和著校場上響徹的鼓聲,直至皇帝騎馬策行至北洋衙門前廣場上搭起的觀禮台。


    鼓聲節奏愈加緊密,至皇帝登上觀禮台正中時卻出現了變故。


    在先前安排中,皇帝至觀禮台座位坐下時,鼓聲會漸漸弱下,眾軍再行禮,然後各部依次從左至右開始閱兵。


    可誰能想到皇帝不坐啊!


    小皇帝非但沒坐,還不知與馮保說了什麽,飛快地從觀禮台上跑了下來,像一陣金紅色的小旋風,翻身爬上馬背,扛著鳥銃打馬便朝最左邊二十三個陸師步兵陣衝過去。


    別說攔了,在場的宦官、錦衣、甚至北洋將官卻都沒反應過來,就在大漢將軍們險些亂成一窩蜂的時候,馮保在觀禮台上高聲唱道:“陛下親觀各部,陳帥與十六騎隨駕。”


    萬曆馬的體能不錯,穿過一個半校場似乎才剛剛熱開身子,等陳沐帶著揚眉尖長刀的金甲大漢將軍們趕到時,小皇帝正對著陸師百戶方陣相麵呢。


    小嘴兒還叨叨個不停。


    “嗯,這個精神好,你叫什麽名字,舉這麽高的長矛很累吧?朕的亞洲就靠你啦!靠你們呀,你們與陳帥都是朕的依靠!不要辜負朕的重托!”


    “你是這個軍陣的百戶官?旗軍操練得很好,都是朕的好子民,朕心甚慰呀!將來你一定會做朕的將軍的。”


    “到了亞洲切勿因土人蠻夷就欺辱他們,朕乃天下共主,爾等乃朕之肱骨,要為朕在亞洲廣施善舉,那也都是朕的子民——左陣平身!”


    “謔!這門炮可真威武,看口徑是五斤鎮朔將軍,有六百斤重,現在已經用馬拉炮了?它們真是好馬,重炮是朕之利器,一定要悉心養護,不好好對待它,它就會炸掉反傷了你,多立功勳,封侯拜將該有的賞賜朕絕不吝惜!”


    “萬曆四年造燧發鳥銃,尺表缺口與三年造有所不同,你們去了亞洲,最遲後年朕就差人把五年造新銃給你們送過去,朕在宮裏用過,銃刺可以卡在銃口,已不影響放銃啦!”


    小皇帝邊打馬前行,時不時在陣旁停下,心血來潮就一抬手,“右陣平身!”


    邊上一個百戶部軍陣高唿著皇帝萬歲‘嘩’一聲都站起來。


    “這是輜重百戶軍陣吧?沒有哪個兵科像你們有這麽多騾子驢子的,箱子裏裝的是什麽?鍛爐和炭還有木石工具?真是厲害。”


    “騾馬臀上裹著是什麽?盛糞的袋子!哈哈,這是因為朕要閱兵才專門有的準備嗎?朕記在心裏了,北洋工廠應該多造一些拿出賣掉,這樣京師外城街上就不會那麽髒了。”


    他就這麽打馬穿陣而過,雖然年齡才不過十幾,但硬端著君父的氣概,每個軍陣都像叮囑兒子般隨便拉個人鼓勵幾句,把整個軍陣的小兵都激動得不能自己。


    陳沐同大漢將軍們在皇帝前後及身旁打馬跟著,他沒有開口說什麽——小皇帝選擇這樣閱兵,甚至比坐在觀禮台上的效果還要好。


    而且他北洋的旗軍表現也比他想象中要好得多,當皇帝經過每個軍陣時,這些小夥子都很激動,但同樣沒有忘記嚴格訓練給他們帶來的紀律。


    這樣很好,隻是苦了在觀禮台上陪同皇帝過來的內閣次輔呂調陽與其餘一幹朝官。


    從東到西,北洋軍一百一十六個軍陣,安排中長達兩日的時間被小皇帝用僅僅兩個時辰多一點的時間被皇帝全部麵對麵地檢閱一遍。


    一開始呂調陽是派人來叫皇帝的,不過被皇帝用不能厚此薄彼的借口堵了迴去。


    待到全部檢閱完時日就已接近太陽落山,小皇帝卻一點兒都看不出疲憊,揚著小臉兒對陳沐笑道:“朕從沒騎這麽長時間的馬,真自在,嘿嘿!”


    他還嘿嘿!


    末了還特滿意地拍拍手,道:“大功告成,不用兩日,明日就可以上船了吧?”


    鬧了半天,皇帝在這兒等著陳沐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開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奪鹿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奪鹿侯並收藏開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