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慕雲並沒有意識到一年三熟的稻種會帶給李世民怎樣的震撼,被李二想要吃人的目光盯著,不由自主退後兩步說道:“那個,皇兄,你先別急,先聽我說。”


    候君集此前一直在打瞌睡,這個時候卻睡意全無,大步來到殿中,一屁股把李慕雲擠出老遠:“還說個甚!陛下,臣願提十萬大軍,馬踏林邑,將那稻種帶迴大唐!”


    “候尚書稍安勿躁,先聽逍遙王把話講完如何?”房玄齡這個時候也來了精神,不複剛剛昏昏欲睡的樣子。


    長孫無忌、李靖、魏征等人這個時候全都瞪大的眼睛盯著李慕雲,雖然沒有說什麽,但鄭善果他們卻明白,今日他們的彈劾隻怕又要無功而返了。


    李世民這個時候多少冷靜了些,拾階而下來到李慕雲麵前,一字一頓的說道:“李慕雲,你說的可是真的?朕現在給你反口的機會。”


    說實話,糧食這東西一直就是李世民的一塊心病。


    大唐現在雖然可以算得上國富民強,但也隻是‘算得上’而已,在大唐境內其實還有許多地方的百姓是吃不飽飯的,遇到些災荒之年什麽的,更是恨不能把軍糧都掏出來賑災。


    而且這幾年高句麗已經將長城修的差不多了,正在時不時開啟撩騷模式,搞的遼東邊境一日三驚,李世民對此事恨的牙根癢癢,卻因為國內糧食的問題始終無法出兵解決自己的這個壞鄰居。


    總之說到底,大唐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糧食的基礎上的,隻要有了糧,李二就不怕百姓造反;隻要有了糧,李二就不怕一切戰爭;隻要有了糧,李二就敢讓自己的軍隊打到天邊去。


    李慕雲並不清楚這些,提出三季稻的根本原因隻是出於對好東西的占有欲以及顯擺的心思,什麽讓百姓吃飽飯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那是李世民的事情,不是他這個逍遙王的事情。


    所謂逍遙,求的是逍遙自在,隨心所欲,至於那些讓人煩心的政務,都讓他們見鬼去吧。


    李二等了半天不見李慕雲迴答,心便慢慢沉了下去,眼中露出失望之色,但就在這時,李慕雲突然開口了:“皇兄,臣弟啥時候說過假話?!您這麽問真是太讓臣弟寒心了。”


    “您知道不?那些林邑人全都是懶漢,稻種都是隨意往地裏一撒就不管了,三個月後隻管收割,然後再往地裏撒一把種子,迴家睡上四個月就可以再收獲一次,什麽除草,什麽捉蟲,完全不用,莊稼在地裏長的就跟雜草一樣。”


    本已經不報希望的李二這次不僅僅是眼珠子發紅,甚至連唿吸都變的粗重起來,猛一轉頭喝道:“李靖、候君集、柴紹聽令!”


    “臣在!”被李世民點到名字的三人殺氣騰騰越眾而出。


    “爾等三人帶兵十萬,三月踏平林邑,可能做到?!”李二似乎再次變成了當年殺人如麻的秦王殿下,一身狂暴之氣令人側目。


    ‘轟隆’一聲,甲胄轟鳴,李靖三人帶著決死之氣拜服於地:“臣等萬死不悔,大唐,萬勝!吾皇,萬勝!”


    “爾等速去整軍,任命隨後便到!去吧!”


    “諾!”


    “陛下且慢。”


    “皇上,使不得啊!”


    “三位將軍慢著,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就在三人起身走向殿外的時候,房玄齡等人終於算是迴過神來了,一下子大殿之上伏倒一大片人,勸阻李二的同時,也將李靖三人攔了下來。


    長孫無忌麵對李世民冷颼颼的目光,艱難言道:“陛下,眼下國庫存糧不足大軍三月之用,十萬大軍出至少也要等到秋收之後才行啊。”


    “古有霍驃騎就糧於敵,林邑撮爾小國,根本不需三月之糧,隻要長孫大人備上一月之糧,餘事某等自會解決。”候君集被人攔住心中不爽,不等李二開口,已經拍著胸口保證道。


    魏征橫身於候君集麵前,厲聲道:“那也不行,候尚書,林邑國雖小,但卻是我大唐之屬國,蒙舍龍無故討伐尚可解釋為邊境衝突,但若是你兵部尚書帶十萬大軍馬踏林邑,這便是國戰,是無故而伐,如此行事讓其它屬國如何看我大唐,如何看我天可汗陛下!”


    “林邑有‘寶’而不獻於陛下便是其罪,何來無故而伐!”柴紹上前一步與老候並肩而立,麵對魏征,針鋒相對。


    李世民冷眼看著麵前文武兩派爭論不休,一言不發,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麽。


    房玄齡這個時候已經來到了李慕雲身邊,捅了捅逍遙王這個始作俑者:“郡王,說句話吧,否則大軍傾巢而出,長安兵力空虛,大唐危矣!”


    李慕雲看似任嘛不管,但說到底也是一個武人,第一次到帝王一怒,山河為之俯首的場麵正自熱血沸騰,被老房捅了一下之後撇嘴道:“老房,你又忽悠我。”


    老房嘴角抽了抽,拱手道:“郡王,解鈴還需係鈴人,您還是出麵勸勸陛下吧,算是房某欠您一個人情如何?”


    “為什麽?”李慕雲正色問道。


    “郡王,林邑撮爾小國矣,若是要其糧種,隻需陛下一紙召書即可,何須十萬大軍討之?另外郡王平定劍南道判亂時,僅非戰鬥減員幾達十之一,這還是郡王熟知劍南道行軍之法,若是十萬大軍入林邑,怕是還沒有打仗,便要損失一半人馬,這又何苦來哉。”


    李慕雲默然以對,老房說的這些他當然知道,不過正所謂擋人財路有如殺人父母,老候這人想打仗都想瘋了,如果這個時候他出麵勸阻無疑會得罪這位軍方大佬,在已經得罪了大唐世家與士族之後,李慕雲不得不考慮繼續得罪軍方的後果。


    而就在他考慮得失的空當,李世民卻開口點了他的名:“逍遙王,此事因你而起,你來說說該當如何?”


    “皇兄,其實我覺著吧,必須出兵。”


    李慕雲此言一出,房玄齡等人盡皆色變,失望之餘不免發出一聲長歎,而候君集等人則是麵露喜色。


    但很快李慕雲話鋒一轉,又繼續說道:“不過我覺得沒有必要出動十萬人馬,蒙舍龍眼下不是殺過去了麽,咱們隻要派幾個人去那邊坐鎮其實就好了,最多再帶上萬把千人的也就足夠了。”


    候君集一聽頓時不樂意了,翻著白眼道:“萬把人能幹什麽?逍遙王,你該不是想要幫著那個蒙舍龍搶功勞吧?”


    “候大人,你可不要不識好人心,林邑和漠北、西域不一樣,那邊到處都是原始叢林,地無三裏平,天無三日晴,別說你帶著十萬大軍,就算是一百萬,到了那邊也沒用,因為你根本就施展不開,就算是勉強把部隊鋪開,互相之間聯係也是一個大問題。”


    “再何況在叢林之中行軍並不是那麽容易,你的軍隊分開之後,很有可能在叢林裏麵失去方向,到時候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很有可能你找到他們的時候,已經變成了好幾萬具屍體。”


    作為朝中唯一一個穿越過原始叢林的將軍,李慕雲完全有資格說這樣的話,候君集雖然霸道,但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聽完之後也沉默下來,想了許久也沒有想出可行的辦法。


    李慕雲見沒人再吱聲,又繼續說道:“我們的軍隊大多都北方人,不說叢林做戰經驗匱乏,單單水土不服就是最大的困難,所以我認為在林邑做戰,還是南詔人比較合適,我們的人如果要參戰,隻能以小部隊跟進,權當是長點經驗。”


    李世民認真的聽著李慕雲的分析,他不是一個莽撞的人,知道事情的輕重,也很能聽取正確的意見,否則也不可能坐上皇帝的位置。


    這時見李慕雲似乎已經發表完了自己的意見,輕咳一聲說道:“還有人有不同意見麽?朕想聽聽。”


    沒人說話,房玄齡等人都知道三季稻對大唐的重要性,他們阻止李二的根本原因是調動軍隊太多,現在李慕雲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想來李世民也不會再一意孤行,便不再出言。


    候君集等人雖然不能帶十萬大軍出征,但好歹也沒有太過失望,至少他們還是有機會出兵的,等到把稻種取迴來,大家少不得也是大功一件,再爭下去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李世民等了一會兒,這才點頭說道:“既然大家沒有異議,那這次就由君集去劍南道坐鎮,順便帶上上次去過劍南道的那一萬軍卒。”


    “諾!臣領旨!”候君集樂的眉開眼笑,對著一邊的柴紹擠眉弄眼了一陣,李靖和柴紹無奈的翻了個白眼,誰都沒有搭理他。


    倒是鄭善果這個時候靈機一動,對著李慕雲說道:“逍遙王,這林邑國有一年三熟之稻種一事不知你是從何得處得知?若是大軍調動之後,發現沒有這樣的事,又當如何?”


    李慕雲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反問道:“你這老家夥怎麽那麽沒眼色呢?林邑國在邊境搞事情,我皇兄派兵去鎮壓,關稻種什麽事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貞觀第一逍遙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危險的世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危險的世界並收藏大唐貞觀第一逍遙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