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一瘋狂的戰略,薛劍強自然是舉雙手雙腳讚成的。一來,這確實是徹底擊敗侵華日軍最好的辦法————到1944年,東北和朝鮮幾乎成為侵華日軍最可靠的油料、鋼鐵資源供應地和日本最可靠的糧食供應地了,拿下東北,可以同時切斷關東軍和駐朝軍向日本國內、向關內輸血的動脈,把侵華日軍活活餓死;二來,一旦八路軍全力向東北進攻,日軍勢必拚死反擊,那將是一場規模浩大、曠日持久的大血戰,對裝備物資的需求量將是個天文數字,到時候他想不賺都難!
“其實要攻入東北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郭化若拿出一張隻有兩頁書大的地圖,在上麵指點著,“進攻東北的路線就那麽幾條,第一條是遼西走廊,我們得先把整個華北駐屯軍給掃掉,然後拿下山海關,再沿著群山與大海之間那條窄窄的走廊一路向北,拿下葫蘆島、錦州,這是交通最為便利的一條線,有鐵路做支撐,運送裝備、兵員、物資都很容易,缺點是勢必撞上關東軍最堅固的防線,再加上地形狹窄,迴旋空間太小,很容易打成膠著,而且是曠日持久的膠著。”
“第二條路線是拿下北平後向承德進攻,經承德向遼西腹地挺進。這條路線可以有效地避開秦皇島、山海關、葫蘆島、錦州這一係列矗立於山海之間的要塞,直擊日軍防禦薄弱的腹部,但缺點是大軍必須先穿過連綿的、交通閉塞的群山才能進入遼西腹地,補給很難跟得上,所以這條路線隻適合奇兵出擊。在這個方向投入一兩個軍還行,要是一口氣砸下五六個軍,那必將讓自己陷入補給匱乏的危險。”
“第三條路線是拿下大同、張家口後穿越浩瀚的東蒙大草原,經王爺廟殺入黑龍江。王爺廟正是大興安嶺向鬆嫩平原過渡帶,沒有險峻的大興安嶺阻擋,大軍推進會很順利,隻需要翻過幾座山,就是一望無際的鬆嫩平原了……”
說到這裏,他皺著眉頭,有些無奈:“但是上千公裏的大草原上一條鐵路都沒有,大軍要沿著這條路線出擊,補給極為不便……”
薛劍強也皺起眉頭:“是啊,補給……甭管往哪條路線出擊,補給始終都是個繞不開的大難題!”
打仗這種事情,向來都是外行人看戰術,內行人看後勤。二戰美軍的戰術戰略很巧妙嗎?不,美軍的指揮向來拙劣無比,漏洞百出,沒少因此而吃虧,德軍、日軍、誌願軍用至越軍都利用他們戰術上的拙劣暴打過他們。但美軍還是能贏得越大多數的戰役,為什麽?因為美國的國力實在太過強大了,生產的自由輪和勝利輪比軸心國的魚雷還多,投入越南戰場的轟炸機比越軍的防空導彈還多,完全是用海量的物資和兵員堆死對手的!這種法子很笨,但卻讓對手無可奈何。相比之下,戰術玩得出神入化的德軍、誌願軍和越軍卻因為後勤跟不上,打得異常吃力,遠的不說,光是在朝鮮,如果誌願軍後勤跟得上,不用打三年,援朝戰爭第一個年頭美軍就得在跳海和投降之間作一個選擇了。
這次也是一樣,穿越東蒙側擊黑龍江的戰略非常巧妙,但是補給卻成了個大難題。補給能力支撐不起,再巧妙的戰略又有什麽用?
除非他們事先修一條上千公裏長的鐵路,否則後勤補給問題根本無法解決!
蘇菲湊過來看了看地圖,說:“離蘇聯這麽近?是不是可以請蘇聯老大哥幫幫忙,提供一些裝備物資呢?”
薛劍強揉了揉她的腦袋:“別傻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郭化若卻眼睛一亮:“請老大哥幫忙提供一些裝備物資確實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向他們購買啊!隻要拿下了滿洲裏,從蘇聯購買的武器裝備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經過鐵路輸送過來,這路大軍的後勤補給問題也就解決了!”
薛劍強瞪大眼睛:“這樣也行!?”
郭化若笑:“當然行!幾十萬關東軍一直貓在中蘇邊境對西伯利亞虎視眈眈,蘇聯不爽他們很久了,能借我們之手幹掉關東軍,順便再賣我們一個大人情,蘇聯何樂而不為?”
薛劍強捏著下巴,說:“聽起來好像真行得通的樣子……”
郭化若說:“絕對行得通的!”
薛劍強說:“這樣一來,三路大軍同時出擊,關東軍就算是鐵打的也要讓我們捶成碎骨頭了,但是還不夠,這三條路線都很容易被日軍憑借堅固的永備工事擋住,給了關東軍充足的調動兵力的時間,最終就算能打贏也是傷亡慘重。”
郭化若讚成:“確實,應該再選擇一個可以充分發揮我軍火力和兵力上的優勢、日軍又很難憑借地形之利實施頑強阻擊的突破口……隻是這個突破口在哪呢?”他盯著地圖看了又看,始終找不到那個突破口在哪裏,眉頭越擰越緊。
薛劍強說:“營口!”
郭化若一怔:“營口?”
薛劍強說:“對,營口!”他在地圖上找出營口的位置,指給郭化若看:“這裏是遼河的入海口,大片大片的衝積平原,可謂一馬平川,無險可依,在這種地形作戰基本上無巧可取,隻能是力強者勝,隻要能順利登陸,我軍兵力和裝備上的優勢都能充分發揮出來,關東軍是絕對抵擋不住的。最重要的是,拿下營口後我軍向西的話可以直取錦州,與正麵強攻遼西走廊的部隊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向北可以直取遼陽、沈陽,那是整個東北的交通樞紐,沈陽一失,日軍在東北戰場就再無戰略主動權可言!”
郭化若眼睛一亮:“妙啊!沈陽在東北的地位就相當於蘇聯的莫斯科,多條重要鐵路在這裏交匯,如果拿下了沈陽,關東軍跟駐朝軍最便捷的鐵路運輸渠道就算是斷絕了,除非關東軍願意去鑽山溝!”
東北是此時的中國重工業基礎最好的地區,鐵路四通八達,延伸到這片沃土的每一個角落。但不管怎麽延伸,沈陽總是繞不過去的,這是東北鐵路交通的樞紐。東北大平原以營口、錦州為起點,一直延伸到黑龍江的黑河,而這片遼闊的大平原兩側就是連綿千裏的長白山山脈和大興安嶺,對於防守一方來說,這樣的地形是相當不利的:萬一營口、錦州丟失,東北平原很容易被封死,造成關門打狗的態勢。一旦被封死,唯一能給予他們支援的,就隻有朝鮮方向了。日軍就是這樣,關東軍與駐朝軍互為犄角,一方遭到攻擊,另一方必全力支援。但是一旦東北決戰打響,那必將是數十萬人規模的大戰,不管是哪一方的調動都將嚴重依賴鐵路運輸,而好死不死的是,東北通往朝鮮的唯一一條鐵路也是以沈陽為起點的,那就是沈陽-安東鐵路,沈陽一丟,不管是關東軍想撤往朝鮮還是駐朝軍想支援關東軍,都將變得異常困難,除非他們願意在油料匱乏的時候冒著八路軍航空兵的猛烈轟炸去鑽長白山山脈!
這確實是一個絕好的突破口,郭化若整個人都興奮得不行了。這個突破口一理打開,橫掃東北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啊!
但他還是有點擔心:“登陸營口也是很危險的,萬一日軍聯合艦隊來前來支援……”
薛劍強冷笑:“日本還有幾艘開得動的戰艦?就算有,渤海那麽窄,幾架轟炸機就全覆蓋了,他們跑來也隻能是送死!”
這些年美國不停地在南海搞事,但從來沒有跑到北海撒過野,相信大家都挺好奇吧?其實美國沒去北海撒野,一來是因為北海那邊是中國的政治中樞,跑到這裏來撒野很容易激發中國過激反應,最後誰倒黴還不一定;二來,北海簡直就是海上入侵者的克星。為什麽這樣說?打開地圖看看就知道了:以營口為起點一直到韓國的濟州島,這一大片海域就像一個巨大的、不規則的葫蘆,最闊處也不過五百公裏。最狹窄處則是煙台到大連那一段,隻有一百公裏寬,而且這一段的海麵上還分布著一連串的島嶼,留給軍艦航行的航道,也不過四十公裏寬而已。
四十公裏……
真有哪國的軍艦傻乎乎的跑到這裏來撒野,連反艦導彈都用不著了,直接將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開出來都能幹哭他們。這還不如波斯灣呢,波斯灣最狹窄處也得九十來公裏好不好!
說真的,薛劍強很希望日本艦隊開過來支援,然後……
火鳳凰轟炸機會教他們做人的。
郭化若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聯想到這款木頭轟炸機那恐怖的載彈量和驚人的航程,他頓時就放心了。隻要日軍艦隊不是利用惡劣到轟炸機無法起飛的天氣來襲,隻要山東軍區的彈藥庫裏還儲備著足夠的重磅炸彈,日軍艦隊都是來多少死多少,管殺不管埋!
“其實要攻入東北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郭化若拿出一張隻有兩頁書大的地圖,在上麵指點著,“進攻東北的路線就那麽幾條,第一條是遼西走廊,我們得先把整個華北駐屯軍給掃掉,然後拿下山海關,再沿著群山與大海之間那條窄窄的走廊一路向北,拿下葫蘆島、錦州,這是交通最為便利的一條線,有鐵路做支撐,運送裝備、兵員、物資都很容易,缺點是勢必撞上關東軍最堅固的防線,再加上地形狹窄,迴旋空間太小,很容易打成膠著,而且是曠日持久的膠著。”
“第二條路線是拿下北平後向承德進攻,經承德向遼西腹地挺進。這條路線可以有效地避開秦皇島、山海關、葫蘆島、錦州這一係列矗立於山海之間的要塞,直擊日軍防禦薄弱的腹部,但缺點是大軍必須先穿過連綿的、交通閉塞的群山才能進入遼西腹地,補給很難跟得上,所以這條路線隻適合奇兵出擊。在這個方向投入一兩個軍還行,要是一口氣砸下五六個軍,那必將讓自己陷入補給匱乏的危險。”
“第三條路線是拿下大同、張家口後穿越浩瀚的東蒙大草原,經王爺廟殺入黑龍江。王爺廟正是大興安嶺向鬆嫩平原過渡帶,沒有險峻的大興安嶺阻擋,大軍推進會很順利,隻需要翻過幾座山,就是一望無際的鬆嫩平原了……”
說到這裏,他皺著眉頭,有些無奈:“但是上千公裏的大草原上一條鐵路都沒有,大軍要沿著這條路線出擊,補給極為不便……”
薛劍強也皺起眉頭:“是啊,補給……甭管往哪條路線出擊,補給始終都是個繞不開的大難題!”
打仗這種事情,向來都是外行人看戰術,內行人看後勤。二戰美軍的戰術戰略很巧妙嗎?不,美軍的指揮向來拙劣無比,漏洞百出,沒少因此而吃虧,德軍、日軍、誌願軍用至越軍都利用他們戰術上的拙劣暴打過他們。但美軍還是能贏得越大多數的戰役,為什麽?因為美國的國力實在太過強大了,生產的自由輪和勝利輪比軸心國的魚雷還多,投入越南戰場的轟炸機比越軍的防空導彈還多,完全是用海量的物資和兵員堆死對手的!這種法子很笨,但卻讓對手無可奈何。相比之下,戰術玩得出神入化的德軍、誌願軍和越軍卻因為後勤跟不上,打得異常吃力,遠的不說,光是在朝鮮,如果誌願軍後勤跟得上,不用打三年,援朝戰爭第一個年頭美軍就得在跳海和投降之間作一個選擇了。
這次也是一樣,穿越東蒙側擊黑龍江的戰略非常巧妙,但是補給卻成了個大難題。補給能力支撐不起,再巧妙的戰略又有什麽用?
除非他們事先修一條上千公裏長的鐵路,否則後勤補給問題根本無法解決!
蘇菲湊過來看了看地圖,說:“離蘇聯這麽近?是不是可以請蘇聯老大哥幫幫忙,提供一些裝備物資呢?”
薛劍強揉了揉她的腦袋:“別傻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郭化若卻眼睛一亮:“請老大哥幫忙提供一些裝備物資確實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向他們購買啊!隻要拿下了滿洲裏,從蘇聯購買的武器裝備就可以源源不斷地經過鐵路輸送過來,這路大軍的後勤補給問題也就解決了!”
薛劍強瞪大眼睛:“這樣也行!?”
郭化若笑:“當然行!幾十萬關東軍一直貓在中蘇邊境對西伯利亞虎視眈眈,蘇聯不爽他們很久了,能借我們之手幹掉關東軍,順便再賣我們一個大人情,蘇聯何樂而不為?”
薛劍強捏著下巴,說:“聽起來好像真行得通的樣子……”
郭化若說:“絕對行得通的!”
薛劍強說:“這樣一來,三路大軍同時出擊,關東軍就算是鐵打的也要讓我們捶成碎骨頭了,但是還不夠,這三條路線都很容易被日軍憑借堅固的永備工事擋住,給了關東軍充足的調動兵力的時間,最終就算能打贏也是傷亡慘重。”
郭化若讚成:“確實,應該再選擇一個可以充分發揮我軍火力和兵力上的優勢、日軍又很難憑借地形之利實施頑強阻擊的突破口……隻是這個突破口在哪呢?”他盯著地圖看了又看,始終找不到那個突破口在哪裏,眉頭越擰越緊。
薛劍強說:“營口!”
郭化若一怔:“營口?”
薛劍強說:“對,營口!”他在地圖上找出營口的位置,指給郭化若看:“這裏是遼河的入海口,大片大片的衝積平原,可謂一馬平川,無險可依,在這種地形作戰基本上無巧可取,隻能是力強者勝,隻要能順利登陸,我軍兵力和裝備上的優勢都能充分發揮出來,關東軍是絕對抵擋不住的。最重要的是,拿下營口後我軍向西的話可以直取錦州,與正麵強攻遼西走廊的部隊形成前後夾擊之勢;向北可以直取遼陽、沈陽,那是整個東北的交通樞紐,沈陽一失,日軍在東北戰場就再無戰略主動權可言!”
郭化若眼睛一亮:“妙啊!沈陽在東北的地位就相當於蘇聯的莫斯科,多條重要鐵路在這裏交匯,如果拿下了沈陽,關東軍跟駐朝軍最便捷的鐵路運輸渠道就算是斷絕了,除非關東軍願意去鑽山溝!”
東北是此時的中國重工業基礎最好的地區,鐵路四通八達,延伸到這片沃土的每一個角落。但不管怎麽延伸,沈陽總是繞不過去的,這是東北鐵路交通的樞紐。東北大平原以營口、錦州為起點,一直延伸到黑龍江的黑河,而這片遼闊的大平原兩側就是連綿千裏的長白山山脈和大興安嶺,對於防守一方來說,這樣的地形是相當不利的:萬一營口、錦州丟失,東北平原很容易被封死,造成關門打狗的態勢。一旦被封死,唯一能給予他們支援的,就隻有朝鮮方向了。日軍就是這樣,關東軍與駐朝軍互為犄角,一方遭到攻擊,另一方必全力支援。但是一旦東北決戰打響,那必將是數十萬人規模的大戰,不管是哪一方的調動都將嚴重依賴鐵路運輸,而好死不死的是,東北通往朝鮮的唯一一條鐵路也是以沈陽為起點的,那就是沈陽-安東鐵路,沈陽一丟,不管是關東軍想撤往朝鮮還是駐朝軍想支援關東軍,都將變得異常困難,除非他們願意在油料匱乏的時候冒著八路軍航空兵的猛烈轟炸去鑽長白山山脈!
這確實是一個絕好的突破口,郭化若整個人都興奮得不行了。這個突破口一理打開,橫掃東北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啊!
但他還是有點擔心:“登陸營口也是很危險的,萬一日軍聯合艦隊來前來支援……”
薛劍強冷笑:“日本還有幾艘開得動的戰艦?就算有,渤海那麽窄,幾架轟炸機就全覆蓋了,他們跑來也隻能是送死!”
這些年美國不停地在南海搞事,但從來沒有跑到北海撒過野,相信大家都挺好奇吧?其實美國沒去北海撒野,一來是因為北海那邊是中國的政治中樞,跑到這裏來撒野很容易激發中國過激反應,最後誰倒黴還不一定;二來,北海簡直就是海上入侵者的克星。為什麽這樣說?打開地圖看看就知道了:以營口為起點一直到韓國的濟州島,這一大片海域就像一個巨大的、不規則的葫蘆,最闊處也不過五百公裏。最狹窄處則是煙台到大連那一段,隻有一百公裏寬,而且這一段的海麵上還分布著一連串的島嶼,留給軍艦航行的航道,也不過四十公裏寬而已。
四十公裏……
真有哪國的軍艦傻乎乎的跑到這裏來撒野,連反艦導彈都用不著了,直接將155毫米自行榴彈炮開出來都能幹哭他們。這還不如波斯灣呢,波斯灣最狹窄處也得九十來公裏好不好!
說真的,薛劍強很希望日本艦隊開過來支援,然後……
火鳳凰轟炸機會教他們做人的。
郭化若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聯想到這款木頭轟炸機那恐怖的載彈量和驚人的航程,他頓時就放心了。隻要日軍艦隊不是利用惡劣到轟炸機無法起飛的天氣來襲,隻要山東軍區的彈藥庫裏還儲備著足夠的重磅炸彈,日軍艦隊都是來多少死多少,管殺不管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