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密的硫磺粉無風卻自行逸散,順著年輕法師的指尖灑向漆黑一片的通道。一顆熾紅色的火球忽的出現在密密麻麻的蜘蛛網間。
被蛛網兜頭籠罩的七八個盜匪仍舊在其中掙紮著,卻沒有發現與後麵幾個人丟落在地的火把不同,前方不遠處,空中的火球正撩撥著蛛網的末梢,而自己的性命也即將重新收歸死亡之神所有。
“熾焰法球”,名字和“電爆法球”很是類似,乍一聽還以為是某種弱化版的火球術變體。但這個二環法術實際上與火球術一脈的法術完全不同。最大的差別就是,它並不是一個丟出去的火球。
打個比方,當一位法師施放“熾焰法球”這個法術的時候,就好像他在某一處燃起了一盞由純粹火元素構成的燈籠。沒有迅疾的飛行,沒有誇張的爆炸,沒有轟隆的巨響。這盞“燈籠”隻會在法師的意願之下安靜的燃燒,並且以絕對的熱量點燃附近一切可燃的物品。
而恰好,“蛛網術”所製造的蛛網具有極其易燃的特性。較之於多恩在數個月之前,接受老師考驗時所用的“油膩術”加上“火焰之手”的組合,“蛛網術”在搭配火焰類型的塑能法術時顯得穩妥的多。
畢竟堅韌、黏滑的蛛網能夠行之有效的控製住你的敵人,而火焰一旦點燃了其中某處分支,就會在短短幾個唿吸之間順沿著層層疊疊的繁密枝岔燃盡整團蛛網,順帶著使得蛛網捕捉到的一切全部化為灰燼。
經過近半年的學習,多恩早已經不是那個腦海空空,僅掌握著一點由人物卡所灌輸的基礎法術、法師禮儀的菜鳥了。高達18點的智力讓他在麵對幾乎所有同等水準的施法者時都能高高淩駕於眾人之上。斷斷續續幾個月在法師塔之內的潛修,他逐個將各式各樣書籍中已有記載的法術融會貫通,並每天用空閑的法術位進行法術疊加作用的嚐試。
長久的努力終歸會有迴報,“蛛網術”和“熾焰法球”組合起來的效果就非同凡響。說起來容易,但這兩個法術之中實際上有著許許多多的細節存在。蛛網術網狀法術模型的構建,構建時間的長短與法力網絡的密度都將直接影響成品蛛網的形態。
如果不在施法前先行考慮清楚幾處黏連於牆壁、樹木等支撐物上的節點,蛛網就會變成癱軟在地麵上軟塌塌的一坨白線;將熾焰法球架設在哪個位置能最快速地點燃蛛網?熾焰法球如果將蛛網與牆壁相連的位置燒斷,蛛網跌落時帶起的微風會不會將剛剛燃起的部分再次吹熄?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在紙麵上進行詳盡的計算,而後切身的通過實驗去驗證。而嚴謹地深入探究某個法術,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瞬發”、“默發”這樣的簡單技巧(呃,實際上也並不“簡單”,但多恩有著人物卡的輔助,能批量掌握多個低階法術的這類技巧),而是在不同境況之下能夠靈活地調整法術的微末之處,在危急關頭起到最好的效果。
熾焰法球的火焰並未幹擾到蛛網結構的完整。位於盜匪們頭頂的赤紅色圓球太陽一般地播撒著光輝與熱量。很快,火焰便繚著了某個倒黴家夥頭頂部分的蛛網,這個眼睛被白色的絲線所蒙蔽的家夥迅速感受到了母親一樣的溫暖。
隻不過這位媽媽脾氣可能有些暴躁,這份愛來的太過熾烈了些。
“火!火!”他高喊著,“救救我!”
身後著眼於蛛網中受困夥伴們的盜匪抬頭一看,這才發現了燃燒著的蛛絲末端。正當他們撿起丟在一旁,內部呈現弧麵的圓盾,打算從地麵上的河道之中舀起清水拯救自己的同僚們時。
“啪!”清脆的響指聲響徹整條通道。年輕的法師學徒微微弓著身子,對於自己法術的精妙頗為滿意。那一聲響指也不隻是為了耍酷和慶祝,原本懸浮在空中的“熾焰法球”隨著“噗呲”的一聲悶響,化作滿天的火焰消逝在空中。
火焰迅速地點燃了周圍的所有蛛絲,蛛網也不再穩穩的勾連、架設在狹窄的石壁之間。厚重的大片蛛網帶著火焰從空中跌落,火借風勢,幾乎在一瞬間全部燃了起來。包裹在火焰中的近十名盜匪仿若同時發出了絕望的哀鳴聲。
身為戰士或是遊蕩者,他們久經錘煉的身體所蘊含的強大力量和高超速度在元素的偉力之下顯得是那麽無力。在近戰職業者踏入高階和傳奇之前,對於各類元素效果的傷害都沒有太強的抵抗力,烈焰、冰霜、雷霆……這一切的一切都能讓他們獲得頗為嚴重的傷害。
更何況這幾個家夥身體外側還緊緊的裹著厚厚一層易燃的蛛絲。烈火幾乎一瞬間將他們燃成火人,火舌將他們裸露在外的皮膚舔舐的焦黑。很快,他們體表的一切被烤成赤紅色,隻有眼窩和口鼻處留下了幾個漆黑的深洞。
後麵的夥伴慌張地丟下手裏的火把和圓盾,出於情誼或是某筆未還的債務,在急切之中甚至想要徒手拯救自己深陷火海的隊友。但烈焰的高溫在瞬間將他們逼退,隻能手足無措地站在一旁,眼睜睜地看著那幾位倒黴的盜匪化作一段段漆黑的焦炭。
蛛網就好似浸過油脂一般,即使跌落在河道中潺潺流過的水麵之下,仍舊在不停的燃燒著,烈火阻隔了這些盜匪最後存活的機會,這些魔鬼般的火焰即使遇到了原本的天敵——清水也沒有一絲一毫的退縮,頑強的抗拒著一切想要將它們熄滅的力量。
多恩、狄寧和索林不止何時都在橋邊站定了身子,無聲的看著下麵的這一幕人間的慘劇。碩果僅存的四個匪徒仍舊無措地發著呆,其中一個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了起來,促使他如此真情流露的似乎是河道中躺著的某節焦炭,曾經是他的親兄弟。
年輕的法師從另一個口袋中取出一片羽毛,對著自己的兩個夥伴輕聲唿喚:“是時候了,我們走吧。”
被蛛網兜頭籠罩的七八個盜匪仍舊在其中掙紮著,卻沒有發現與後麵幾個人丟落在地的火把不同,前方不遠處,空中的火球正撩撥著蛛網的末梢,而自己的性命也即將重新收歸死亡之神所有。
“熾焰法球”,名字和“電爆法球”很是類似,乍一聽還以為是某種弱化版的火球術變體。但這個二環法術實際上與火球術一脈的法術完全不同。最大的差別就是,它並不是一個丟出去的火球。
打個比方,當一位法師施放“熾焰法球”這個法術的時候,就好像他在某一處燃起了一盞由純粹火元素構成的燈籠。沒有迅疾的飛行,沒有誇張的爆炸,沒有轟隆的巨響。這盞“燈籠”隻會在法師的意願之下安靜的燃燒,並且以絕對的熱量點燃附近一切可燃的物品。
而恰好,“蛛網術”所製造的蛛網具有極其易燃的特性。較之於多恩在數個月之前,接受老師考驗時所用的“油膩術”加上“火焰之手”的組合,“蛛網術”在搭配火焰類型的塑能法術時顯得穩妥的多。
畢竟堅韌、黏滑的蛛網能夠行之有效的控製住你的敵人,而火焰一旦點燃了其中某處分支,就會在短短幾個唿吸之間順沿著層層疊疊的繁密枝岔燃盡整團蛛網,順帶著使得蛛網捕捉到的一切全部化為灰燼。
經過近半年的學習,多恩早已經不是那個腦海空空,僅掌握著一點由人物卡所灌輸的基礎法術、法師禮儀的菜鳥了。高達18點的智力讓他在麵對幾乎所有同等水準的施法者時都能高高淩駕於眾人之上。斷斷續續幾個月在法師塔之內的潛修,他逐個將各式各樣書籍中已有記載的法術融會貫通,並每天用空閑的法術位進行法術疊加作用的嚐試。
長久的努力終歸會有迴報,“蛛網術”和“熾焰法球”組合起來的效果就非同凡響。說起來容易,但這兩個法術之中實際上有著許許多多的細節存在。蛛網術網狀法術模型的構建,構建時間的長短與法力網絡的密度都將直接影響成品蛛網的形態。
如果不在施法前先行考慮清楚幾處黏連於牆壁、樹木等支撐物上的節點,蛛網就會變成癱軟在地麵上軟塌塌的一坨白線;將熾焰法球架設在哪個位置能最快速地點燃蛛網?熾焰法球如果將蛛網與牆壁相連的位置燒斷,蛛網跌落時帶起的微風會不會將剛剛燃起的部分再次吹熄?
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在紙麵上進行詳盡的計算,而後切身的通過實驗去驗證。而嚴謹地深入探究某個法術,帶來的絕不僅僅是“瞬發”、“默發”這樣的簡單技巧(呃,實際上也並不“簡單”,但多恩有著人物卡的輔助,能批量掌握多個低階法術的這類技巧),而是在不同境況之下能夠靈活地調整法術的微末之處,在危急關頭起到最好的效果。
熾焰法球的火焰並未幹擾到蛛網結構的完整。位於盜匪們頭頂的赤紅色圓球太陽一般地播撒著光輝與熱量。很快,火焰便繚著了某個倒黴家夥頭頂部分的蛛網,這個眼睛被白色的絲線所蒙蔽的家夥迅速感受到了母親一樣的溫暖。
隻不過這位媽媽脾氣可能有些暴躁,這份愛來的太過熾烈了些。
“火!火!”他高喊著,“救救我!”
身後著眼於蛛網中受困夥伴們的盜匪抬頭一看,這才發現了燃燒著的蛛絲末端。正當他們撿起丟在一旁,內部呈現弧麵的圓盾,打算從地麵上的河道之中舀起清水拯救自己的同僚們時。
“啪!”清脆的響指聲響徹整條通道。年輕的法師學徒微微弓著身子,對於自己法術的精妙頗為滿意。那一聲響指也不隻是為了耍酷和慶祝,原本懸浮在空中的“熾焰法球”隨著“噗呲”的一聲悶響,化作滿天的火焰消逝在空中。
火焰迅速地點燃了周圍的所有蛛絲,蛛網也不再穩穩的勾連、架設在狹窄的石壁之間。厚重的大片蛛網帶著火焰從空中跌落,火借風勢,幾乎在一瞬間全部燃了起來。包裹在火焰中的近十名盜匪仿若同時發出了絕望的哀鳴聲。
身為戰士或是遊蕩者,他們久經錘煉的身體所蘊含的強大力量和高超速度在元素的偉力之下顯得是那麽無力。在近戰職業者踏入高階和傳奇之前,對於各類元素效果的傷害都沒有太強的抵抗力,烈焰、冰霜、雷霆……這一切的一切都能讓他們獲得頗為嚴重的傷害。
更何況這幾個家夥身體外側還緊緊的裹著厚厚一層易燃的蛛絲。烈火幾乎一瞬間將他們燃成火人,火舌將他們裸露在外的皮膚舔舐的焦黑。很快,他們體表的一切被烤成赤紅色,隻有眼窩和口鼻處留下了幾個漆黑的深洞。
後麵的夥伴慌張地丟下手裏的火把和圓盾,出於情誼或是某筆未還的債務,在急切之中甚至想要徒手拯救自己深陷火海的隊友。但烈焰的高溫在瞬間將他們逼退,隻能手足無措地站在一旁,眼睜睜地看著那幾位倒黴的盜匪化作一段段漆黑的焦炭。
蛛網就好似浸過油脂一般,即使跌落在河道中潺潺流過的水麵之下,仍舊在不停的燃燒著,烈火阻隔了這些盜匪最後存活的機會,這些魔鬼般的火焰即使遇到了原本的天敵——清水也沒有一絲一毫的退縮,頑強的抗拒著一切想要將它們熄滅的力量。
多恩、狄寧和索林不止何時都在橋邊站定了身子,無聲的看著下麵的這一幕人間的慘劇。碩果僅存的四個匪徒仍舊無措地發著呆,其中一個跪在地上嚎啕大哭了起來,促使他如此真情流露的似乎是河道中躺著的某節焦炭,曾經是他的親兄弟。
年輕的法師從另一個口袋中取出一片羽毛,對著自己的兩個夥伴輕聲唿喚:“是時候了,我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