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司徒,別賣關了,趕緊清楚,咱們好找路下去。”狗在一旁邊好奇的催促道。
宋承秋仍像之前那般謹慎的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裏應該是‘往生界’。”
“往生界?”我頓時糊塗了,“怎麽這名字聽著像是死人才會去的地方?和神話傳裏的一樣。”
宋承秋又解釋道:“就是死人才會待的地方啊!咱們現在還是在墓裏,所謂的往生界,就是建在陵墓裏,以供墓主死後亡魂生活居住之地。在一些古籍中有記載,是有些墓主因為某種原因,死後亡魂上不入九天,下不進冥獄。為了不讓它成為浪蕩世間的遊魂,其家人在修建陵墓時,會特意在墓中建一個‘往生界’,和墓主死前的生活環境大致相同,亡魂便會居住其中,不致於在世間做孤魂野鬼。”
完他指著我們那巨大的石女腦袋問道:“你們看,這個石女的動作像什麽?”
狗歪著腦袋看了半天,猜道:“她好像是在燒香?你看她彎著腰,就和去廟裏燒香的人一個模樣。”
雷勢也在一旁猜道:“我倒看著像是要脫衣服睡覺了,這不彎腰給人褪褲的嘛。”
宋承秋一一否決後,又指了指懸在我們頭頂的大圓石,笑道:“錯了,她是在倒茶!咱們現在其實是站在一個大茶海上!”
似乎是從我們目瞪口呆的表情上看出了質疑,宋承秋讓我們向四周看去:“看看周圍這些石像,有的像是書童在研磨,有的像是護衛看守,這分明就是按照墓主生前的生活環境所建!所以我才會猜測這裏就是所謂的‘往生天’。”
仔細觀瞧,那些神態各異的石像果然如他所言,似乎各有分工,並非是隨意放在此處的。
不過,我卻有些不解:“為什麽這些石像要造這麽大?單單一個茶海就像座山一樣,圖得是什麽?”
宋承秋顯然也猜測不透,試著分析道:“在我看來,無非有兩個原因,要麽是墓主富可敵國,用這種方式展現自己的財力;要麽就是墓主……他本人就和這些石像一樣的高大。”
狗嚇得差點一屁股跌坐在地:“宋司徒,你可別開玩笑!墓主要是這身材,大象在他麵前也是個孫。”
宋承秋無奈的攤手笑道:“我也是猜的,當然不排除這些石像另有其他用途。總之到了這裏就明離主棺槨就不遠了,咱們找到墓主屍身即可明白其中玄機……”
他話還沒完,我們腳下的岩壁忽然傳來一陣劇烈的抖動,低頭看去,竟是那隻巨龜為了追上我們,不停的用兩隻前爪在扒拉岩壁,看樣是打算把岩壁扒倒。
這麵岩壁雖然不算薄,但是那巨龜也不是吃素的,每一次**的力道都在不斷加大,岩壁來迴晃動的幅度也更加厲害,估計堅持不了多久。
我們見狀心知此地不可久留,再加上剛才宋承秋的一番話也讓我們對墓主的身份產生了好奇,於是馬上開始找下去的路。
可放眼一瞧,外側的岩壁比內側更加光滑,想走下去是不可能的了,隻有順著繩往下滑。
但等到我們要行動的時候才發現:剛才白飛是把登山強綁在了岩壁頂部幾塊突出的石頭上,但眼下因為巨龜在下麵的一陣鬧騰,整堵岩壁都有隨時要倒塌的危險。那些石頭也出現了鬆動,估計已經無法支撐我們下落的力道了。
雷勢瞧見這一幕,急得直跺腳:“***,我這次就不該進這墓裏!現在好了,咱們就在這等死吧……”
“你少他娘的喪氣話!”我直接打斷他的話,不讓他繼續了。現在這情況,穩定軍心比什麽都重要。
我瞧瞧四周,忽然計上心頭,道:“穩妥的辦法我沒有,不過有個冒險的想法,不知道成不成。”
雷勢不耐煩道:“隻要能活命,隨你怎麽來。”
我指了指懸在左上方不遠處的石像胳膊,道:“岩壁上的石頭肯定不能綁繩了,萬一滑到一半石頭斷了,還不如直接跳到王八嘴裏死得痛快。你們看石像胳膊那裏,正好有兩根突出的石筍,我們想辦法把繩固定到那裏去,然後要麽蕩到石像身上,要麽順著繩滑下去。”
狗看了看我指的方向,叫道:“固定到那裏?!無妄,你比我有想法。”
宋承秋卻同意我的想法:“現在來看,這就是最好的辦法了。隻是,怎麽才能把繩固定上去?離得有點遠吧?”
我所指的地方,是石像女撬起的蘭花指,因為石像個頭的原因,那無名指和拇指其實是兩根直徑在五十公分左右的石筍,可以承受相當大的力道。而且在我看來,如果運氣好能把登山繩卡進指縫中間,比綁在上麵更加輕鬆,也更加安全。
但實話,離得確實有點遠,目測至少在二十米左右,不僅需要極大的臂力,也需要一定的運氣。
雷勢又嗆道:“行,就算你辦法管用,可咱們的繩沒有這麽長得啊,還差***一大截呢。”
狗冷笑的接話道:“我你是不是天天玩女人把腦都玩沒了?一根不夠,接兩根啊!”
旁邊一直沉默少語的白飛已經把繩從石頭上解下來,當著我們的麵把兩根繩打了個“接繩結”,又和狗兩個人用力的扯了幾下,確定沒有問題。
在他倆試繩的時候,我和宋承秋幾乎同時悄悄的看向了對方,從他眼神裏,我看出他似乎我和有一樣的疑惑:白飛所用的接繩方法,非一般人能想到的。
我們平常所用的接繩結,是將其中一根繩的末端對折,再把另一根的末端從對折繩圈的下方穿過,然後將它壓在自已和粗繩的中間,形成一個“x”形,最後將兩根繩收緊,就可以做成一個非常堅固的接繩結了。
但白飛卻提前在兩根繩末端預留了很長的纏繞空間,先按上述方法接完,卻又將繩頭在末端多繞了八圈,最後用一種很特殊的方法將繩收緊,這樣一來繩索的耐力與安全性都會得到極大的增強。
這種接繩方法叫“八重鎖”,兩根繩接上以後幾乎和一根繩的承受力沒有任何區別。除了用了接繩之外,它還有另外的用途:捆人和捆屍。
準確的,是捆蠍。
四爺以前教我這種接繩方法時,曾經過,有些人在死前就會出現屍變的狀態,或是知道他怨氣太重死後會變蠍。所以為了防止它死後禍害人間,有人就發明了這種接繩方法,將屍體整個捆好,這樣就算屍變了,屍體手腳被縛也無法行動,方便別人收拾。
但這種接繩方法太過麻煩,又講究手法,到了清末時期就已經沒人用了。四爺也是閑著無聊才教了我,現在突然看到白飛使出這種接繩方法,怎能不讓我和閱曆豐富的宋承秋起疑:白飛似乎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難道,難道他是同道中人?
“無妄,別發呆了,繩已經好了。現在就看怎麽固定到那裏了。”狗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
我收迴心思,現在逃命要緊,何況一直以來白飛在我們身邊也沒有表現出什麽危險的念頭,我在事實沒有弄清之前,斷然不能胡來。
我接過狗遞來的繩,又向老杜要了一截他用來組裝“洛陽鏟”的實心鋼管,讓白飛把它當作重物體係在繩的一端,這樣一來,不管是纏在那兩根指頭上還是卡在指縫間,我們的逃生計劃就能完成**成了。
而這時我無意間低頭一看,才發現我們腳下的岩壁,竟然出現了裂縫,看樣已經支撐不住巨龜的折騰了。
幸好我們已經有了退路之計。但,隨之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
宋承秋仍像之前那般謹慎的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裏應該是‘往生界’。”
“往生界?”我頓時糊塗了,“怎麽這名字聽著像是死人才會去的地方?和神話傳裏的一樣。”
宋承秋又解釋道:“就是死人才會待的地方啊!咱們現在還是在墓裏,所謂的往生界,就是建在陵墓裏,以供墓主死後亡魂生活居住之地。在一些古籍中有記載,是有些墓主因為某種原因,死後亡魂上不入九天,下不進冥獄。為了不讓它成為浪蕩世間的遊魂,其家人在修建陵墓時,會特意在墓中建一個‘往生界’,和墓主死前的生活環境大致相同,亡魂便會居住其中,不致於在世間做孤魂野鬼。”
完他指著我們那巨大的石女腦袋問道:“你們看,這個石女的動作像什麽?”
狗歪著腦袋看了半天,猜道:“她好像是在燒香?你看她彎著腰,就和去廟裏燒香的人一個模樣。”
雷勢也在一旁猜道:“我倒看著像是要脫衣服睡覺了,這不彎腰給人褪褲的嘛。”
宋承秋一一否決後,又指了指懸在我們頭頂的大圓石,笑道:“錯了,她是在倒茶!咱們現在其實是站在一個大茶海上!”
似乎是從我們目瞪口呆的表情上看出了質疑,宋承秋讓我們向四周看去:“看看周圍這些石像,有的像是書童在研磨,有的像是護衛看守,這分明就是按照墓主生前的生活環境所建!所以我才會猜測這裏就是所謂的‘往生天’。”
仔細觀瞧,那些神態各異的石像果然如他所言,似乎各有分工,並非是隨意放在此處的。
不過,我卻有些不解:“為什麽這些石像要造這麽大?單單一個茶海就像座山一樣,圖得是什麽?”
宋承秋顯然也猜測不透,試著分析道:“在我看來,無非有兩個原因,要麽是墓主富可敵國,用這種方式展現自己的財力;要麽就是墓主……他本人就和這些石像一樣的高大。”
狗嚇得差點一屁股跌坐在地:“宋司徒,你可別開玩笑!墓主要是這身材,大象在他麵前也是個孫。”
宋承秋無奈的攤手笑道:“我也是猜的,當然不排除這些石像另有其他用途。總之到了這裏就明離主棺槨就不遠了,咱們找到墓主屍身即可明白其中玄機……”
他話還沒完,我們腳下的岩壁忽然傳來一陣劇烈的抖動,低頭看去,竟是那隻巨龜為了追上我們,不停的用兩隻前爪在扒拉岩壁,看樣是打算把岩壁扒倒。
這麵岩壁雖然不算薄,但是那巨龜也不是吃素的,每一次**的力道都在不斷加大,岩壁來迴晃動的幅度也更加厲害,估計堅持不了多久。
我們見狀心知此地不可久留,再加上剛才宋承秋的一番話也讓我們對墓主的身份產生了好奇,於是馬上開始找下去的路。
可放眼一瞧,外側的岩壁比內側更加光滑,想走下去是不可能的了,隻有順著繩往下滑。
但等到我們要行動的時候才發現:剛才白飛是把登山強綁在了岩壁頂部幾塊突出的石頭上,但眼下因為巨龜在下麵的一陣鬧騰,整堵岩壁都有隨時要倒塌的危險。那些石頭也出現了鬆動,估計已經無法支撐我們下落的力道了。
雷勢瞧見這一幕,急得直跺腳:“***,我這次就不該進這墓裏!現在好了,咱們就在這等死吧……”
“你少他娘的喪氣話!”我直接打斷他的話,不讓他繼續了。現在這情況,穩定軍心比什麽都重要。
我瞧瞧四周,忽然計上心頭,道:“穩妥的辦法我沒有,不過有個冒險的想法,不知道成不成。”
雷勢不耐煩道:“隻要能活命,隨你怎麽來。”
我指了指懸在左上方不遠處的石像胳膊,道:“岩壁上的石頭肯定不能綁繩了,萬一滑到一半石頭斷了,還不如直接跳到王八嘴裏死得痛快。你們看石像胳膊那裏,正好有兩根突出的石筍,我們想辦法把繩固定到那裏去,然後要麽蕩到石像身上,要麽順著繩滑下去。”
狗看了看我指的方向,叫道:“固定到那裏?!無妄,你比我有想法。”
宋承秋卻同意我的想法:“現在來看,這就是最好的辦法了。隻是,怎麽才能把繩固定上去?離得有點遠吧?”
我所指的地方,是石像女撬起的蘭花指,因為石像個頭的原因,那無名指和拇指其實是兩根直徑在五十公分左右的石筍,可以承受相當大的力道。而且在我看來,如果運氣好能把登山繩卡進指縫中間,比綁在上麵更加輕鬆,也更加安全。
但實話,離得確實有點遠,目測至少在二十米左右,不僅需要極大的臂力,也需要一定的運氣。
雷勢又嗆道:“行,就算你辦法管用,可咱們的繩沒有這麽長得啊,還差***一大截呢。”
狗冷笑的接話道:“我你是不是天天玩女人把腦都玩沒了?一根不夠,接兩根啊!”
旁邊一直沉默少語的白飛已經把繩從石頭上解下來,當著我們的麵把兩根繩打了個“接繩結”,又和狗兩個人用力的扯了幾下,確定沒有問題。
在他倆試繩的時候,我和宋承秋幾乎同時悄悄的看向了對方,從他眼神裏,我看出他似乎我和有一樣的疑惑:白飛所用的接繩方法,非一般人能想到的。
我們平常所用的接繩結,是將其中一根繩的末端對折,再把另一根的末端從對折繩圈的下方穿過,然後將它壓在自已和粗繩的中間,形成一個“x”形,最後將兩根繩收緊,就可以做成一個非常堅固的接繩結了。
但白飛卻提前在兩根繩末端預留了很長的纏繞空間,先按上述方法接完,卻又將繩頭在末端多繞了八圈,最後用一種很特殊的方法將繩收緊,這樣一來繩索的耐力與安全性都會得到極大的增強。
這種接繩方法叫“八重鎖”,兩根繩接上以後幾乎和一根繩的承受力沒有任何區別。除了用了接繩之外,它還有另外的用途:捆人和捆屍。
準確的,是捆蠍。
四爺以前教我這種接繩方法時,曾經過,有些人在死前就會出現屍變的狀態,或是知道他怨氣太重死後會變蠍。所以為了防止它死後禍害人間,有人就發明了這種接繩方法,將屍體整個捆好,這樣就算屍變了,屍體手腳被縛也無法行動,方便別人收拾。
但這種接繩方法太過麻煩,又講究手法,到了清末時期就已經沒人用了。四爺也是閑著無聊才教了我,現在突然看到白飛使出這種接繩方法,怎能不讓我和閱曆豐富的宋承秋起疑:白飛似乎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難道,難道他是同道中人?
“無妄,別發呆了,繩已經好了。現在就看怎麽固定到那裏了。”狗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
我收迴心思,現在逃命要緊,何況一直以來白飛在我們身邊也沒有表現出什麽危險的念頭,我在事實沒有弄清之前,斷然不能胡來。
我接過狗遞來的繩,又向老杜要了一截他用來組裝“洛陽鏟”的實心鋼管,讓白飛把它當作重物體係在繩的一端,這樣一來,不管是纏在那兩根指頭上還是卡在指縫間,我們的逃生計劃就能完成**成了。
而這時我無意間低頭一看,才發現我們腳下的岩壁,竟然出現了裂縫,看樣已經支撐不住巨龜的折騰了。
幸好我們已經有了退路之計。但,隨之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