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陳道士治好劉去後,就要離開。但劉去多了個心眼,問那陳道士,這兩樣東西到底是什麽來曆?有什麽用處?為何會讓自己出現這種怪病?
陳道士便向其解釋道,這顆所謂的夜明珠,實際上叫做引魂珠,而那瓶子則是某位修為大成之人所用的法器。
但此瓶因為具有攝魄勾魂的作用,所以才會被人封印在墓中。劉去不知其中奧妙,擅自將封印摘除,其後又將其常伴在身,導致其魂魄被瓶子吸走了一部分。
但也算是劉去運氣好,他無意間將瓶子拔開,那魂魄便跑了出來,本應就此消散的,可偏偏那顆引魂珠又懸在頭頂之上,所以他被瓶子吸走的魂魄便順勢歸附於引魂珠之中。
引魂珠的作用就像是一個沒有魂魄的空軀殼,可以讓魂魄暫存其中並且能得到一定的煉化。如果某個人知道自己將要死了,臨死之前隻要想辦法讓自己的魂魄進入引魂珠內,即便他的肉身出現了死亡,他的魂魄卻可以得以保存下來,一旦找到了更好的軀殼,魂魄就可以從引魂珠內出來,附入新的軀殼之中。
同時,引魂珠還可以讓魂魄在其內精煉,可以使魂魄附入新軀殼後,百病不生,延年長壽。
隻是那顆引魂珠也被人封印了,需要用特定的東西才能開啟,所以劉去的魂魄便被困入其中,無法再迴到體內。
至於究竟要用什麽辦法才能開啟引魂珠,陳道士卻並未細聽,隻說此珠和瓶子,留在劉去手裏,遲早還會再生禍端,下一次若是再發生類似的情況,怕是也沒有那樣幸運了。
劉去大驚之下,自然不敢再留此物。可這時劉去最寵愛的姬妾——陽成昭信卻站出來反對,向陳道士提出,珠子既然被封印著,留在手裏也沒有,可以由陳道士帶走,但是這瓶子她還有用,不能交出去。
劉去最是寵愛陽成昭信,為她曾經多次誅殺過其他的姬妾,眼下聽到陽成昭信對瓶子有意,當下也不攔阻,反而強行把瓶子留了下來。
陳道士雖然與陽成昭信初次相見,但卻似乎猜出了她要做什麽,於是便指著她說道:“蛇蠍心腸,終將棄市,頭落瓶碎,亦是善緣。”
劉去和陽成昭信都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麽意思,陳道士也沒有再多話,帶著那顆引魂珠便自行離去,從此音訊全無。
卻說陽成昭信強留下瓶子之後,同劉去謊稱其認識一位極為厲害的高人,可以消去此瓶的戾氣,或許會將此瓶化作一件寶貝,她要把瓶子送到高人處供養些許時日。而私下,陽成昭信卻命心腹奴婢將其藏在劉府另一位姬妾張如愛的床下。
這位名叫張如愛的姬妾,容貌秀美,善於舞技,頗得劉去的寵愛,陽成昭信視其為隱患,早欲除之而後快。張如愛不知床下藏著此瓶,不出月餘,果然暴斃身亡。
劉去沒有多疑,更沒有想到陽成昭信背著他害人,之後,陽成昭信利用這個瓶子,先後害死了劉去的多名愛妾。
最終陽成昭信濫殺的惡行被朝廷得知,其心腹奴婢被捕後,盡數招供,牽連出諸多惡事,陽成昭信亦供認不諱,同時供出劉去也曾用烹煮、支解、焚屍等手段虐殺多名姬妾的案情。
此案一出,驚動朝野,眾大臣均上奏要誅殺劉去及陽成昭信。但漢宣帝念在同族之情,隻是廢掉了劉去的廣川王之位,讓他和妻子兒女遷徙到上庸,並賜給一百戶湯沐邑(封建時期,國君、皇後、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賦稅的私邑。)。
羞愧難當的劉去在途中自殺,而陽成昭信則沒那麽幸運了,被判棄市之刑,當街斬首,那個碧玉鶴頸瓶也被劊子手摔碎於她頭顱之上。
關於碧玉鶴頸瓶的史料記載終於此處。但關於那顆引魂珠的下落之謎,卻並沒有結束。
據記載,引魂珠被陳道士帶走後,於世間消失數百年,後三國紛爭時期,曹操設立摸金校尉,於古墓之中再次偶得此珠。
曹操知道此珠的來曆與作用,但他生怕謹慎多疑,並未貿然使用此珠。直至死後,才將該珠帶入自己墓中,充作長明燈。所以,引魂珠的最後下落便在曹操墓中。
而曹操當年得到引魂珠後,因“引魂珠”三字之中的“引”字,與其養父曹騰的親生兒子曹胤的“胤”字音節相通,為避名諱,便改“引”為“聚”,所以引魂珠又被稱為“聚魂珠”。
但後世之人多為不齒曹操當年盜挖古墓的敗德之行,故在稱“聚魂珠”時,故意用“引魂珠”的原稱。
經過秦掌櫃的這番解釋,我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這倆東西的名字如此相象,原來還有這麽一段往事。這也難怪,為何一樣東西會有兩種叫法。
秦掌櫃並非老掏子之流,對曹操這樣的奸雄,自然也保持著讀書人的清流之氣,所以才會稱其為“引魂珠”。
而雷淵身為“八麵司徒”的當家人之一,又是個厲害的老掏子,曹操可謂是他的祖師爺之一了,所以雷淵肯定會用“聚魂珠”這個名字。
這才會造成同一物件,有兩種叫法的情況。
他娘的,忙來忙去,原來這倆玩意兒是一個東西啊!早知道都是要找同一件東西,何必這麽費事?
想到這裏,我忽然又生出一個疑問:既然“聚魂珠”都可以因為某件事而出現這種同物不同名的情況,那其他幾樣東西會不會也是如此?
不過,這個問題暫時還不是我們該考慮的,因為我們手裏“複生”的道具,才隻有一樣,那就是從司馬錯墓裏帶迴來的“紫桑葚”。
看到秦掌櫃如此的坦誠,我們自然也沒有過多的顧慮,當即替他買好了車票,坐上了前往洛陽的火車。本來是計劃坐飛機的,可是秦掌櫃這樣子上不了飛機,無奈之下才選擇了火車。
秦掌櫃因為身體原因,肯定是無法下墓的,所以他從自己的門人中,挑了一個極為得力的心腹作為跟班,到時會和我們一起進入墓中。
那名心腹叫做秦唯恩,據說是當年被父母扔在街頭的棄嬰,後來被秦掌櫃抱迴到了家中,一直當作義子養大。之後就留在了秦家院裏,算是秦家院子的管家之一。
此人年齡比我稍大幾歲,約有二十五六歲的樣子,相貌頗為英俊,透著一股不凡的英氣和灑脫,但卻不愛說話,甚至可以說他和啞鈴鐺一樣,都是那種揉捏半天,連一個字也不會說的人。
上火車後,我們幾人找到了各自的座位,特意把秦唯恩和啞鈴鐺擠到一起,說不定這倆小哥路上有共同語言呢?
陳道士便向其解釋道,這顆所謂的夜明珠,實際上叫做引魂珠,而那瓶子則是某位修為大成之人所用的法器。
但此瓶因為具有攝魄勾魂的作用,所以才會被人封印在墓中。劉去不知其中奧妙,擅自將封印摘除,其後又將其常伴在身,導致其魂魄被瓶子吸走了一部分。
但也算是劉去運氣好,他無意間將瓶子拔開,那魂魄便跑了出來,本應就此消散的,可偏偏那顆引魂珠又懸在頭頂之上,所以他被瓶子吸走的魂魄便順勢歸附於引魂珠之中。
引魂珠的作用就像是一個沒有魂魄的空軀殼,可以讓魂魄暫存其中並且能得到一定的煉化。如果某個人知道自己將要死了,臨死之前隻要想辦法讓自己的魂魄進入引魂珠內,即便他的肉身出現了死亡,他的魂魄卻可以得以保存下來,一旦找到了更好的軀殼,魂魄就可以從引魂珠內出來,附入新的軀殼之中。
同時,引魂珠還可以讓魂魄在其內精煉,可以使魂魄附入新軀殼後,百病不生,延年長壽。
隻是那顆引魂珠也被人封印了,需要用特定的東西才能開啟,所以劉去的魂魄便被困入其中,無法再迴到體內。
至於究竟要用什麽辦法才能開啟引魂珠,陳道士卻並未細聽,隻說此珠和瓶子,留在劉去手裏,遲早還會再生禍端,下一次若是再發生類似的情況,怕是也沒有那樣幸運了。
劉去大驚之下,自然不敢再留此物。可這時劉去最寵愛的姬妾——陽成昭信卻站出來反對,向陳道士提出,珠子既然被封印著,留在手裏也沒有,可以由陳道士帶走,但是這瓶子她還有用,不能交出去。
劉去最是寵愛陽成昭信,為她曾經多次誅殺過其他的姬妾,眼下聽到陽成昭信對瓶子有意,當下也不攔阻,反而強行把瓶子留了下來。
陳道士雖然與陽成昭信初次相見,但卻似乎猜出了她要做什麽,於是便指著她說道:“蛇蠍心腸,終將棄市,頭落瓶碎,亦是善緣。”
劉去和陽成昭信都不明白這句話是什麽意思,陳道士也沒有再多話,帶著那顆引魂珠便自行離去,從此音訊全無。
卻說陽成昭信強留下瓶子之後,同劉去謊稱其認識一位極為厲害的高人,可以消去此瓶的戾氣,或許會將此瓶化作一件寶貝,她要把瓶子送到高人處供養些許時日。而私下,陽成昭信卻命心腹奴婢將其藏在劉府另一位姬妾張如愛的床下。
這位名叫張如愛的姬妾,容貌秀美,善於舞技,頗得劉去的寵愛,陽成昭信視其為隱患,早欲除之而後快。張如愛不知床下藏著此瓶,不出月餘,果然暴斃身亡。
劉去沒有多疑,更沒有想到陽成昭信背著他害人,之後,陽成昭信利用這個瓶子,先後害死了劉去的多名愛妾。
最終陽成昭信濫殺的惡行被朝廷得知,其心腹奴婢被捕後,盡數招供,牽連出諸多惡事,陽成昭信亦供認不諱,同時供出劉去也曾用烹煮、支解、焚屍等手段虐殺多名姬妾的案情。
此案一出,驚動朝野,眾大臣均上奏要誅殺劉去及陽成昭信。但漢宣帝念在同族之情,隻是廢掉了劉去的廣川王之位,讓他和妻子兒女遷徙到上庸,並賜給一百戶湯沐邑(封建時期,國君、皇後、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賦稅的私邑。)。
羞愧難當的劉去在途中自殺,而陽成昭信則沒那麽幸運了,被判棄市之刑,當街斬首,那個碧玉鶴頸瓶也被劊子手摔碎於她頭顱之上。
關於碧玉鶴頸瓶的史料記載終於此處。但關於那顆引魂珠的下落之謎,卻並沒有結束。
據記載,引魂珠被陳道士帶走後,於世間消失數百年,後三國紛爭時期,曹操設立摸金校尉,於古墓之中再次偶得此珠。
曹操知道此珠的來曆與作用,但他生怕謹慎多疑,並未貿然使用此珠。直至死後,才將該珠帶入自己墓中,充作長明燈。所以,引魂珠的最後下落便在曹操墓中。
而曹操當年得到引魂珠後,因“引魂珠”三字之中的“引”字,與其養父曹騰的親生兒子曹胤的“胤”字音節相通,為避名諱,便改“引”為“聚”,所以引魂珠又被稱為“聚魂珠”。
但後世之人多為不齒曹操當年盜挖古墓的敗德之行,故在稱“聚魂珠”時,故意用“引魂珠”的原稱。
經過秦掌櫃的這番解釋,我們這才恍然大悟:難怪這倆東西的名字如此相象,原來還有這麽一段往事。這也難怪,為何一樣東西會有兩種叫法。
秦掌櫃並非老掏子之流,對曹操這樣的奸雄,自然也保持著讀書人的清流之氣,所以才會稱其為“引魂珠”。
而雷淵身為“八麵司徒”的當家人之一,又是個厲害的老掏子,曹操可謂是他的祖師爺之一了,所以雷淵肯定會用“聚魂珠”這個名字。
這才會造成同一物件,有兩種叫法的情況。
他娘的,忙來忙去,原來這倆玩意兒是一個東西啊!早知道都是要找同一件東西,何必這麽費事?
想到這裏,我忽然又生出一個疑問:既然“聚魂珠”都可以因為某件事而出現這種同物不同名的情況,那其他幾樣東西會不會也是如此?
不過,這個問題暫時還不是我們該考慮的,因為我們手裏“複生”的道具,才隻有一樣,那就是從司馬錯墓裏帶迴來的“紫桑葚”。
看到秦掌櫃如此的坦誠,我們自然也沒有過多的顧慮,當即替他買好了車票,坐上了前往洛陽的火車。本來是計劃坐飛機的,可是秦掌櫃這樣子上不了飛機,無奈之下才選擇了火車。
秦掌櫃因為身體原因,肯定是無法下墓的,所以他從自己的門人中,挑了一個極為得力的心腹作為跟班,到時會和我們一起進入墓中。
那名心腹叫做秦唯恩,據說是當年被父母扔在街頭的棄嬰,後來被秦掌櫃抱迴到了家中,一直當作義子養大。之後就留在了秦家院裏,算是秦家院子的管家之一。
此人年齡比我稍大幾歲,約有二十五六歲的樣子,相貌頗為英俊,透著一股不凡的英氣和灑脫,但卻不愛說話,甚至可以說他和啞鈴鐺一樣,都是那種揉捏半天,連一個字也不會說的人。
上火車後,我們幾人找到了各自的座位,特意把秦唯恩和啞鈴鐺擠到一起,說不定這倆小哥路上有共同語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