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旌旗飄滿山,兩軍交戰沙塵漫。
十萬天兵非惜日,兩次大敗心不甘。
唐軍攻擊失利,郭子儀命令後撤,希望叛軍追擊,設伏打反擊。探子報告,叛軍沒有追擊,已經退迴長安,構建新的防線。郭晞說道:“我軍新敗,士氣低落,不宜攻堅。建議父帥退迴靈武休整,等待機會再出擊。”
郭子儀原本就不打算攻堅城,想采用迂迴戰術,先掃清長安的外圍,再行攻擊孤立的長安。立即率領軍隊,退迴靈武。
朝堂之上,郭子儀向唐肅宗請罪:“此次出兵,臣有負聖望,不但沒有圍困長安,還被叛軍衝潰了自己的防線,損失慘重。但前方將士表現出色,與敵人開展白刃戰,已經盡了全力。失敗的所有罪責為臣一人承擔,臣罪該萬死,懇請皇上治罪。然叛軍士氣正旺,武器先進,現在收複長安不是最好時機,因此臣上奏開辟其他戰場,拖住叛軍的手腳,再行收複長安,則事半功倍。”
唐肅宗聽到失敗,心裏就不舒服。但郭子儀是目前能夠為朝廷扛大梁的戰將,如果處理了他,就沒有人帶兵了。一時之間猶豫否決,沒有馬上迴複。
杜鴻漸見狀,立即出班上奏:“郭丞相初次進攻長安失利,事出有因,應該總結經驗,整頓軍備,作好再戰的準備,不應處罰。”他以前是郭子儀的下級,現在雖然在皇帝的身邊,仍然顧念舊情。
宰相裴冕上前奏道:“郭將軍盡職盡責,與叛軍對陣,雖然敗了一仗,但守住了武功,沒有讓叛軍繼續推進,保護了朝廷的安寧,有功於朝廷,臣建議,郭將軍功過相抵,不獎不罰,對前線出力的戰士應該獎勵。”
“準奏。”唐肅宗終於想通了,知道現在正是用人的時候,如果處罰郭子儀會在軍中造成不好影響,目前而言,郭子儀是最好的領軍人才,還要依靠他收複失地,重新建立大唐王朝。
唐軍大敗之後,唐肅宗雖然沒有處理郭子儀,但是兩次大敗,心裏很不好受,實在是不情願。軍帥李泌看出了李亨的心思,對他說道:“安祿山雖然死了,但叛軍的士氣仍然旺盛。平叛不能性急。皇上應吸取上皇天帝的教訓。如果不是當時心急,潼關不會丟失,朝廷的主力也不會喪失。說不定早就扭轉了局勢。臣上奏朝廷調整計策,采納郭子儀的戰術,先清理長安的外圍,孤立長安。”
唐肅宗認真的將登基以來的兩場戰爭,尋思了一遍。對李泌說道:“軍師說的有理,朕是有些過急。我們要吸取教訓,重新認識形勢。”聽從李泌的計策,暫時放棄進攻敵人重兵防禦的長安。攻擊叛軍的薄弱環節,從外圍迂迴攻擊,以消滅叛軍實力為目的。
為了表示對郭子儀的信任,唐肅宗在臨時皇宮內設宴招待郭子儀,陪同的是侍謀軍國、元帥府長史李泌。
酒過三巡之後,唐肅宗說道:“朕自登基以來,已過半年有餘,在靈武樹起平叛的大旗以來,兩度攻擊長安,希望能收複京城。然而事與願違,到現在兩京仍然在叛軍手裏,各地平叛效果又不明顯,朕內心甚急。現在胡羯賊首已死,如果再沒有作為,朕就愧對天下百姓了。”
“啟奏皇上,”“宴席之上,不用君臣之禮,子儀不必拘泥。”唐肅宗打斷郭子儀的話頭。這次設宴,雖是對郭子儀的鼓勵,但更重要的是研究平叛的策略,這才是唐肅宗最關心的事情。太講究禮節,不便推心置腹,收不到好效果。
唐肅宗放下架子,郭子儀便放開了,他說道:“潼關一戰,朝廷主力喪失,現在雖然重新組織軍隊,但就兵力而言,與叛軍相比,仍處於劣勢。好在安祿山已死,匪首死後,叛軍內部必定出現分裂。叛軍裏麵的許多將軍,當時是一時糊塗,他們仍然思念唐朝。皇上隻要誠心招降他們,肯定有人來投。剩下的死心塌地與朝廷作對的人,就好剿滅了。因此現在宜穩固防守,叛軍攻擊受挫,兵將之間就會出現裂痕,內部生變,那時再圍剿,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泌說道:“郭將軍說得對,叛軍反叛已經一年半了,被他們繳獲的原來朝廷的存糧基本上已經用完。他們不會治國理財,補給就成了他們的最大難題。李巨和魯炅都來奏折,報告進攻南陽、睢陽叛軍增加甚多。我認為他們一定是想奪取江南的富裕之地,以解決其糧草短缺的困難。因此朝廷不能太急,不必攻擊長安,要李巨和魯炅死守江淮和荊襄。然後還是郭將軍用過的老辦法,進攻河北叛軍的老巢,則可成功。”
唐肅宗說道:“你們分析得有理,就目前而言,兩軍相持的局麵不易打開。但這樣下去,長安何時能收複啊?你們的建議雖然有理,但朕登基半年多,不能打開局麵,對平叛不利,朕還是念念不忘收複京城啊。”
李泌說道:“將長安扔給叛軍,就成了他們的負擔。朝廷集中力量進攻河北,形成局部優勢。河北的叛軍受到攻擊,必定向洛陽請求增兵。河南的其他戰場,朝廷的軍隊都在奮戰,加上長安需要防守。叛軍沒有軍隊增援河北,內部必定分裂。叛賊分裂,朝廷就能各個擊破。到時長安自然會迴到朝廷手中,皇上用不著心急。”
“那不行,長安是朝廷的象征,不能長期為叛軍占領,那樣不能樹立信心,對平叛不利。”唐肅宗最關心的還是收複長安。
郭子儀理解唐肅宗的心思,他說道:“以目前的形勢,直接收複長安還不到時機,可讓李光弼在太原堅守,讓程千裏在雲中做些動作,調動叛軍迴防。李巨、魯炅死守江淮和南陽,調動叛軍增援。我帶領主力繞過長安,插到河東地區,先掃清長安城的外圍,然後迴攻潼關,卡斷長安叛軍後撤的通道。我軍占領潼關,隔斷長安叛軍與洛陽的聯係,軍心勢必生變。待其人心惶惶之際收複長安,我們就主動了,還可以誘降長安的叛軍,不用流血犧牲,便可收複京城。皇上便可迎接上皇天帝迴京,穩固朝廷。”
十萬天兵非惜日,兩次大敗心不甘。
唐軍攻擊失利,郭子儀命令後撤,希望叛軍追擊,設伏打反擊。探子報告,叛軍沒有追擊,已經退迴長安,構建新的防線。郭晞說道:“我軍新敗,士氣低落,不宜攻堅。建議父帥退迴靈武休整,等待機會再出擊。”
郭子儀原本就不打算攻堅城,想采用迂迴戰術,先掃清長安的外圍,再行攻擊孤立的長安。立即率領軍隊,退迴靈武。
朝堂之上,郭子儀向唐肅宗請罪:“此次出兵,臣有負聖望,不但沒有圍困長安,還被叛軍衝潰了自己的防線,損失慘重。但前方將士表現出色,與敵人開展白刃戰,已經盡了全力。失敗的所有罪責為臣一人承擔,臣罪該萬死,懇請皇上治罪。然叛軍士氣正旺,武器先進,現在收複長安不是最好時機,因此臣上奏開辟其他戰場,拖住叛軍的手腳,再行收複長安,則事半功倍。”
唐肅宗聽到失敗,心裏就不舒服。但郭子儀是目前能夠為朝廷扛大梁的戰將,如果處理了他,就沒有人帶兵了。一時之間猶豫否決,沒有馬上迴複。
杜鴻漸見狀,立即出班上奏:“郭丞相初次進攻長安失利,事出有因,應該總結經驗,整頓軍備,作好再戰的準備,不應處罰。”他以前是郭子儀的下級,現在雖然在皇帝的身邊,仍然顧念舊情。
宰相裴冕上前奏道:“郭將軍盡職盡責,與叛軍對陣,雖然敗了一仗,但守住了武功,沒有讓叛軍繼續推進,保護了朝廷的安寧,有功於朝廷,臣建議,郭將軍功過相抵,不獎不罰,對前線出力的戰士應該獎勵。”
“準奏。”唐肅宗終於想通了,知道現在正是用人的時候,如果處罰郭子儀會在軍中造成不好影響,目前而言,郭子儀是最好的領軍人才,還要依靠他收複失地,重新建立大唐王朝。
唐軍大敗之後,唐肅宗雖然沒有處理郭子儀,但是兩次大敗,心裏很不好受,實在是不情願。軍帥李泌看出了李亨的心思,對他說道:“安祿山雖然死了,但叛軍的士氣仍然旺盛。平叛不能性急。皇上應吸取上皇天帝的教訓。如果不是當時心急,潼關不會丟失,朝廷的主力也不會喪失。說不定早就扭轉了局勢。臣上奏朝廷調整計策,采納郭子儀的戰術,先清理長安的外圍,孤立長安。”
唐肅宗認真的將登基以來的兩場戰爭,尋思了一遍。對李泌說道:“軍師說的有理,朕是有些過急。我們要吸取教訓,重新認識形勢。”聽從李泌的計策,暫時放棄進攻敵人重兵防禦的長安。攻擊叛軍的薄弱環節,從外圍迂迴攻擊,以消滅叛軍實力為目的。
為了表示對郭子儀的信任,唐肅宗在臨時皇宮內設宴招待郭子儀,陪同的是侍謀軍國、元帥府長史李泌。
酒過三巡之後,唐肅宗說道:“朕自登基以來,已過半年有餘,在靈武樹起平叛的大旗以來,兩度攻擊長安,希望能收複京城。然而事與願違,到現在兩京仍然在叛軍手裏,各地平叛效果又不明顯,朕內心甚急。現在胡羯賊首已死,如果再沒有作為,朕就愧對天下百姓了。”
“啟奏皇上,”“宴席之上,不用君臣之禮,子儀不必拘泥。”唐肅宗打斷郭子儀的話頭。這次設宴,雖是對郭子儀的鼓勵,但更重要的是研究平叛的策略,這才是唐肅宗最關心的事情。太講究禮節,不便推心置腹,收不到好效果。
唐肅宗放下架子,郭子儀便放開了,他說道:“潼關一戰,朝廷主力喪失,現在雖然重新組織軍隊,但就兵力而言,與叛軍相比,仍處於劣勢。好在安祿山已死,匪首死後,叛軍內部必定出現分裂。叛軍裏麵的許多將軍,當時是一時糊塗,他們仍然思念唐朝。皇上隻要誠心招降他們,肯定有人來投。剩下的死心塌地與朝廷作對的人,就好剿滅了。因此現在宜穩固防守,叛軍攻擊受挫,兵將之間就會出現裂痕,內部生變,那時再圍剿,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泌說道:“郭將軍說得對,叛軍反叛已經一年半了,被他們繳獲的原來朝廷的存糧基本上已經用完。他們不會治國理財,補給就成了他們的最大難題。李巨和魯炅都來奏折,報告進攻南陽、睢陽叛軍增加甚多。我認為他們一定是想奪取江南的富裕之地,以解決其糧草短缺的困難。因此朝廷不能太急,不必攻擊長安,要李巨和魯炅死守江淮和荊襄。然後還是郭將軍用過的老辦法,進攻河北叛軍的老巢,則可成功。”
唐肅宗說道:“你們分析得有理,就目前而言,兩軍相持的局麵不易打開。但這樣下去,長安何時能收複啊?你們的建議雖然有理,但朕登基半年多,不能打開局麵,對平叛不利,朕還是念念不忘收複京城啊。”
李泌說道:“將長安扔給叛軍,就成了他們的負擔。朝廷集中力量進攻河北,形成局部優勢。河北的叛軍受到攻擊,必定向洛陽請求增兵。河南的其他戰場,朝廷的軍隊都在奮戰,加上長安需要防守。叛軍沒有軍隊增援河北,內部必定分裂。叛賊分裂,朝廷就能各個擊破。到時長安自然會迴到朝廷手中,皇上用不著心急。”
“那不行,長安是朝廷的象征,不能長期為叛軍占領,那樣不能樹立信心,對平叛不利。”唐肅宗最關心的還是收複長安。
郭子儀理解唐肅宗的心思,他說道:“以目前的形勢,直接收複長安還不到時機,可讓李光弼在太原堅守,讓程千裏在雲中做些動作,調動叛軍迴防。李巨、魯炅死守江淮和南陽,調動叛軍增援。我帶領主力繞過長安,插到河東地區,先掃清長安城的外圍,然後迴攻潼關,卡斷長安叛軍後撤的通道。我軍占領潼關,隔斷長安叛軍與洛陽的聯係,軍心勢必生變。待其人心惶惶之際收複長安,我們就主動了,還可以誘降長安的叛軍,不用流血犧牲,便可收複京城。皇上便可迎接上皇天帝迴京,穩固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