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令狐朝的表揚,秦楓興奮的說道:“張通晤元帥答應,將我們編入燕朝軍隊係列,你再不是九品縣尉了,而是燕朝的六品都尉了。”嶽風馳說道:“我是大唐的臣子,官雖然不大,也知道忠君保國,怎會投靠叛軍,這事萬萬不行。”


    秦楓說道:“識時務者為俊傑,將軍何必死腦筋呢?”“你不要說了,我嶽風馳寧死不降。”“不是投降,是投靠,我們的軍隊還由我們掌管。”“那隻是名稱不同,內容還是一樣,我不會做什麽燕朝的都尉,隻想一心一意的當好大唐的縣尉。”


    秦楓還想說服嶽風馳,帶著情感說道:“你這人怎麽這樣頑固不化呢?我們隻是表麵上投靠,手裏仍然有兵,可以靈活機動。既可保全百姓的生命財產,又可以自成一軍。唐朝需要的時候,還可以退迴來。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嶽風馳說道:“我這人一根筋,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投降變節我不幹,不管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我都不會幹。”令狐潮見嶽鳳馳鐵了心不肯投降,心生一計,對他說道:“縣尉好誌向,我們就血戰到底。”


    當晚秦楓又出城去了,與張通晤密議了一迴。燕軍又開始攻城了,而且十分猛烈。城樓上的弓箭手一批批的抬下來,令狐潮到城樓上,親自拉弓射箭。


    嶽風馳拿著弓上前說道:“縣令大人快退下,你是主將,不能有所閃失。我親自上陣,將叛軍的氣焰壓下去。”他走到城邊,剛剛拉開弓,三支駑箭射入他的胸膛,當即斃命。令狐潮歎息一聲,對城樓上的軍士說道:“燕朝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我們無法抵擋。雄武皇帝為大家封官晉爵,讓我們繼續守衛雍丘,保一方平安。大家隨我到樓下接旨。”


    張通晤帶著兩名軍士進城,大聲高喊:“令狐朝接旨。任命令狐朝為燕朝從四品歸德中郎將帶領所屬人馬,駐守雍丘,任命秦楓為雍丘縣令。”


    令狐朝接過聖旨,將張通晤楊朝宗等人接入城內,就在縣衙內擺下酒席,設宴款待了一番。酒足飯飽之後,張通晤說道:“我軍繼續東進,活捉唐朝的河南節度使李祗,令狐將軍也可以擇機出擊。”


    張通晤的軍隊沒有進城,直接向東進軍,直逼睢陽郡2。李祗見燕軍的士氣太盛,不敢與之對陣,主動撤出宋城,退守東平郡。燕軍占領宋城之後,張通晤意欲繼續向東攻擊李祗。楊朝宗說道:“李祗和李隨合兵一處,擺出了死守的架式,強攻要付出很大的傷亡。不如向南攻擊譙郡3。”


    張通晤說道:“這主意好,譙郡防守較弱,易於攻取。給譙郡太守楊萬石去一封信,勸他投降。”


    楊萬石接到張通晤的勸降信,得知河南節度使李祗都不敢與燕軍交鋒,退到東平。知道他的幾千城防兵,無論如何也守不住譙郡。他與李祗不同,作為譙郡的太守,必須堅守城池。但又懼怕燕朝軍隊,不敢與之對陣。又不敢棄城逃跑,那樣唐玄宗不會饒他。萬般無奈之下,隻有迴信向張通晤投降。


    張通晤接到楊萬石的投降信,十分高興,讓他繼續擔任譙郡太守。準備進軍譙郡。楊萬石任命真源4縣令張巡為長史,帶領一批人到西邊歡迎燕朝軍隊。張巡不願去,跑到皇帝祖祠去哭祭。


    張巡麵向長安方向,傷心傷意的哭道:“臣幼讀詩書,講氣節,忠心報國。開元二十八年朝試,臣落筆成章,中進士第三名,對皇上忠心耿耿。”哭聲很大,驚動了周圍的行人。此地有名的俠士南霽雲聽到哭聲走過來說道:“這人一表人材,而且是六品官員,什麽事不開心,如此傷心。”


    張巡不理他們,仍然傷心傷意的哭訴:“臣開始做太子通事舍人5,天寶年間,調授清河縣令6,連任三任。雖然政績突出,但未能遷升,任期滿後迴京候任。臣不願阿附權貴,巴結楊國忠,平調真源縣令。臣為政簡約,百姓安居樂業,業績突出,本指望得到皇上重視,給臣更重的擔子。不想叛軍東進,譙郡太守投敵。臣雖然升了官,做了譙郡長史。但叛軍就要來了,楊萬石要臣帶領官吏去迎接叛軍。臣本不願投敵,內心十分惶恐,請皇上為臣指條明路。”


    張巡的哭聲,驚動了很多人,一名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漢上前說道:“這不是張縣令張大人嗎,為何在此哭訴?”張巡止住哭泣,正色問道:“壯士何人,如何認識本官。”大漢說道:“我仍江湖俠士雷萬春,曾經到過真源縣,還在暗中保護過大人。”


    雷萬春迴過頭來對圍觀的眾人說道:“這位張縣令是一個好官,在真源縣的時候,為百姓作主,懲治了很多的豪強地主,將那些為非作歹,魚肉百姓,惡霸關進了監獄。那時當地的官僚豪強華南金最為橫暴,當地人稱南金口,明府手。仗著朝廷裏有人,幾任縣令都沒有辦法,有的還與其同流合汙。張縣令到任後,不畏強暴,下令將華南金關押起來,然後依法懲殺。赦其黨羽,威恩並施,從此人人向善,莫敢違法。真源縣的老百姓對張縣令口碑載道,他在這裏哭訴,一定是遇到了大難題,我們應該幫他一把。”


    周圍的人越來越多,張巡暗想:‘何不利用一番,拉起一支隊伍,對抗叛軍。’上前說道:“雷壯士認識張巡,張巡感激不盡。隻是安祿山反叛朝廷,一路南下,勢如破竹,天下大亂百姓受苦啊。”雷萬春不解的說道:“叛軍猖獗,朝廷會派兵圍剿,大人何故在皇帝祖祠中哭泣?”張巡說道:“太守無能,投降叛軍,要我帶領官員前去迎接。我乃唐朝縣令,卻要去迎接胡羯叛軍,但又無可奈何,隻好在此哭祭。”南霽雲走過來說道:“哭有何用?你們這些當官的,平時耀武揚威,現在叛軍來了,卻要投降。不顧百姓的死活,隻求自己安逸。在這裏哭訴,做與百姓看,好落得一個好名聲。”


    張巡說道:“壯士所言極是,現在朝廷裏的大官,都在見風使舵,投降叛軍。可是我想抗擊叛軍,但是人微言輕作不得主。無奈之下隻有哭訴,發泄胸中的悶氣。”


    注2:唐朝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


    注3:唐朝地名,今河南商丘縣。


    注4:唐朝地名,今河南鹿邑


    注5:唐朝官名,正七品。


    注6:唐朝地名,今河北清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風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當並收藏盛世風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