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指揮軍士幫忙,一會工夫,就收拾停當。他們拖著用具,真的將傅煜垣的作坊搬到軍營裏了。杜鴻漸過來說道:“你們人來就可以了,軍營中有的是用具,沒有必要將這些重家夥搬來。”
傅煜垣說道:“軍營的工具雖然很好,但我們用不順手,這些物事跟了我們幾十年。用慣了的東西,得心應手,就能打造出好兵器,讓勇士們上陣殺敵。”這些鍛造的火爐,都是傅煜垣精心設計的,別具一格。比軍營裏的器具先進得多。他不敢說軍營裏的東西不好,隻好說用慣了。
杜鴻漸說道:“老先生真是高風亮節,連自家的的物事都獻給了軍營,值得讚揚。快將這些寶貝拉到房間去,元帥正在為出征作準備,兵器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請老先生和幾位師父前去兵器庫,選擇你們拿手的樣式先做,然後再研製威力大的新式兵刃。”
傅煜垣說道:“軍隊中的車駑,製作精巧,老朽能見識一下嗎?”杜鴻漸說道:“那東西好確實好,但製作十分不易,幾個月都製作不了一部。而且缺材料,已經停止很長時間,沒有做了。”
郭俊說道:“倉庫裏有十台沒有完成的車駑,因差核心部件,放在那裏閑著,不如讓傅先生看看,能不能完成?現在軍隊即將出發,多十部車駑,攻擊力就大得多了。”一夥人到了倉庫,巨大的車駑擺在那裏,杜鴻漸說道:“這東西放置兩三年了,傅先生能將其做好,就為軍隊立了一功。到了戰場,它們的威力可大了。”
傅煜垣繞著車駑觀看,對杜鴻漸說道:“搬一部到我的作坊,出師前,我一定將這些修好。”他當即動手,將車駑拆開,對傅晟和傅旭說道:“這開啟駑弓的車轉軸1,中間加些珠子,會更損力一些。你倆做一個試試。”
兩人迴到剛建起的作坊,立即忙活起來,然而在那時,要鑄造球型鐵珠並不容易。鑄鐵珠的模子就很難做得標準,如果用不標準的鐵珠加入到車轉軸的中間,不但不能省力,還會增加力道。做標準的鐵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用了一整天時間,也沒有製作出來。時間太過緊迫,他們不能把時間耗在研究上。隻好暫時放棄,先按原來的設計修整。
程千裏在上黨堅守了十多天,在蔡希德的全力猛攻之下,他的官兵的傷亡慘重,而且十分疲勞,有些抵擋不住的感覺。連續向朝庭上表,請求增援。
楊國忠將程千裏的奏折遞交給玄宗皇帝,自從叛軍攻下洛陽之後,他就整天的惶恐不安,現在程千裏連續上奏折告急,他更是沒了主張。除了機械的將奏折上交唐玄宗之外,他沒有出一言。
唐玄宗的臉色十分難看:“啞巴啦,如果上黨失守,叛軍離長安又近了一步。更嚴峻的是,北路沒有軍隊駐防,靠郡縣臨時拉起來的新兵如何阻擋叛軍。怎麽辦啊?”楊國忠說道:“隻有讓北庭或安西都護府派兵支援。”
唐玄宗說道:“北庭的兵千裏已經帶到雲中去了,安西遠了,來不及呀。”高力士上前躬身說道:“啟奏皇上,郭子儀新招了三萬二千新兵,申請朝庭任命五品以上軍官的奏折,還沒有批複,請皇上定奪。”
唐玄宗眼睛一亮,對楊國忠說道:“你與見素和兵部馬上核準郭子儀奏折上的人員情況,趕快讓翰林院擬旨,批準朔方節度使上奏的軍官名單。要他立即領兵五萬,馳援程千裏。攻擊河北,收迴失地,直搗胡羯老巢薊城。”
“臣尊旨。”楊國忠行了君臣之禮後說道:“啟奏皇上,安祿山攻下洛陽後,東線的壓力太大。郭子儀帶兵馳援上黨,就能頂住叛軍的進攻,甚至可以收複雲中和太原。隻要穩固了防線,爭取到時間,叛軍就會發生內變。”
“不要異想天開,平叛不能等,要他帶兵五萬,年前出發,到達上黨後,與程千裏合兵一處,擇機出擊,收複雲中攻擊薊城。”唐玄宗仍然想著速戰速決,這種思想直接導致了後來潼關的失守。
朝庭聖旨到了朔方軍鎮,要郭子儀帶領朔方軍主力,立即起程,增援上黨,到太原前線,攻擊安祿山的老巢薊城。
接到聖旨,郭子儀盤算,朔方是朝庭屯兵重鎮,朔方軍鎮原有兵員6.47萬,戰馬2.4萬匹,主要敵人是吐蕃軍。現在新增3.2萬多人,總兵力差不多十萬。抽一半走,雖然對邊疆防禦有影響,但不主動出擊,單純防守不成問題。
他與杜鴻漸商議:“現在主力前往東北,但吐蕃不能不防。我想讓你留下來把守門戶,可願意?”杜鴻漸說道:“平叛是頭等大事,我一定加強戒備。幸虧前幾年哥舒翰不斷向吐蕃進攻,使他們一敗再敗,近年來不敢來犯,防禦的壓力減輕了許多。”
郭子儀說道:“這次新增了兩個軍團,需要兩名將軍帶領,十個折衝府,需要折衝都尉十人,左右果毅都尉各十人,別將、長史、兵曹參軍各十人,每個府轄五個團(鎮),每個團要設鎮將和鎮副。突然增加這許多軍官,我們擬定名單報到朝廷,沒想到全部批準了我們的人選安排。其速度之快,我都想象不到。但新兵不加訓練就拉到前線去,不利因素太多,這關係到軍隊的戰鬥力。你說該如何處置呢?”
杜鴻漸說道:“指揮打仗是元帥的事,如果講民主,應該讓李光弼和固仆懷恩將軍一起商議,人多力量大,注意多。”郭子儀當即派人將這兩人叫來,與杜鴻漸一起商量,固仆懷恩說道:“新兵不經訓練,拉到戰場上去,等於是送死。但聖旨不能違,不好辦。”
杜鴻漸說道:“讓老兵馳援,新兵留下來防守吐蕃,這樣就能避免新兵直接上戰場了。”李光弼說:“吐蕃人虎視眈眈,用新兵更危險。而且駐紮在邊防的都是老兵,現在換防,時間也來不及。”
李光弼說道:“我建議拖延一段時日,元帥立即上奏,向皇上請求,明年過了正月十八出兵。有二十多天的時間,新兵就能掌握最基本的戰術常識和最基本的單兵攻防動作,其他的到出征的途中演練。”郭子儀采納了李光弼的建議,向朝廷上了奏折。
唐玄宗批準了郭子儀的上奏,定於天寶十五年正月十八出征。這樣就有時間來訓練新兵了。然而隻有短短的二十多天,如何能將新兵訓練到位?郭子儀的要求是,能上戰場,懂陣法,能使用兵器作戰。
三萬多新兵在校場上訓練,由於時間太緊,平時三個月的訓練內容,要在二十多天內完成,的確很難。
注1:古時的一種傳動裝置,與現在的起重葫蘆差不多,用的是滑輪原理。
傅煜垣說道:“軍營的工具雖然很好,但我們用不順手,這些物事跟了我們幾十年。用慣了的東西,得心應手,就能打造出好兵器,讓勇士們上陣殺敵。”這些鍛造的火爐,都是傅煜垣精心設計的,別具一格。比軍營裏的器具先進得多。他不敢說軍營裏的東西不好,隻好說用慣了。
杜鴻漸說道:“老先生真是高風亮節,連自家的的物事都獻給了軍營,值得讚揚。快將這些寶貝拉到房間去,元帥正在為出征作準備,兵器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請老先生和幾位師父前去兵器庫,選擇你們拿手的樣式先做,然後再研製威力大的新式兵刃。”
傅煜垣說道:“軍隊中的車駑,製作精巧,老朽能見識一下嗎?”杜鴻漸說道:“那東西好確實好,但製作十分不易,幾個月都製作不了一部。而且缺材料,已經停止很長時間,沒有做了。”
郭俊說道:“倉庫裏有十台沒有完成的車駑,因差核心部件,放在那裏閑著,不如讓傅先生看看,能不能完成?現在軍隊即將出發,多十部車駑,攻擊力就大得多了。”一夥人到了倉庫,巨大的車駑擺在那裏,杜鴻漸說道:“這東西放置兩三年了,傅先生能將其做好,就為軍隊立了一功。到了戰場,它們的威力可大了。”
傅煜垣繞著車駑觀看,對杜鴻漸說道:“搬一部到我的作坊,出師前,我一定將這些修好。”他當即動手,將車駑拆開,對傅晟和傅旭說道:“這開啟駑弓的車轉軸1,中間加些珠子,會更損力一些。你倆做一個試試。”
兩人迴到剛建起的作坊,立即忙活起來,然而在那時,要鑄造球型鐵珠並不容易。鑄鐵珠的模子就很難做得標準,如果用不標準的鐵珠加入到車轉軸的中間,不但不能省力,還會增加力道。做標準的鐵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用了一整天時間,也沒有製作出來。時間太過緊迫,他們不能把時間耗在研究上。隻好暫時放棄,先按原來的設計修整。
程千裏在上黨堅守了十多天,在蔡希德的全力猛攻之下,他的官兵的傷亡慘重,而且十分疲勞,有些抵擋不住的感覺。連續向朝庭上表,請求增援。
楊國忠將程千裏的奏折遞交給玄宗皇帝,自從叛軍攻下洛陽之後,他就整天的惶恐不安,現在程千裏連續上奏折告急,他更是沒了主張。除了機械的將奏折上交唐玄宗之外,他沒有出一言。
唐玄宗的臉色十分難看:“啞巴啦,如果上黨失守,叛軍離長安又近了一步。更嚴峻的是,北路沒有軍隊駐防,靠郡縣臨時拉起來的新兵如何阻擋叛軍。怎麽辦啊?”楊國忠說道:“隻有讓北庭或安西都護府派兵支援。”
唐玄宗說道:“北庭的兵千裏已經帶到雲中去了,安西遠了,來不及呀。”高力士上前躬身說道:“啟奏皇上,郭子儀新招了三萬二千新兵,申請朝庭任命五品以上軍官的奏折,還沒有批複,請皇上定奪。”
唐玄宗眼睛一亮,對楊國忠說道:“你與見素和兵部馬上核準郭子儀奏折上的人員情況,趕快讓翰林院擬旨,批準朔方節度使上奏的軍官名單。要他立即領兵五萬,馳援程千裏。攻擊河北,收迴失地,直搗胡羯老巢薊城。”
“臣尊旨。”楊國忠行了君臣之禮後說道:“啟奏皇上,安祿山攻下洛陽後,東線的壓力太大。郭子儀帶兵馳援上黨,就能頂住叛軍的進攻,甚至可以收複雲中和太原。隻要穩固了防線,爭取到時間,叛軍就會發生內變。”
“不要異想天開,平叛不能等,要他帶兵五萬,年前出發,到達上黨後,與程千裏合兵一處,擇機出擊,收複雲中攻擊薊城。”唐玄宗仍然想著速戰速決,這種思想直接導致了後來潼關的失守。
朝庭聖旨到了朔方軍鎮,要郭子儀帶領朔方軍主力,立即起程,增援上黨,到太原前線,攻擊安祿山的老巢薊城。
接到聖旨,郭子儀盤算,朔方是朝庭屯兵重鎮,朔方軍鎮原有兵員6.47萬,戰馬2.4萬匹,主要敵人是吐蕃軍。現在新增3.2萬多人,總兵力差不多十萬。抽一半走,雖然對邊疆防禦有影響,但不主動出擊,單純防守不成問題。
他與杜鴻漸商議:“現在主力前往東北,但吐蕃不能不防。我想讓你留下來把守門戶,可願意?”杜鴻漸說道:“平叛是頭等大事,我一定加強戒備。幸虧前幾年哥舒翰不斷向吐蕃進攻,使他們一敗再敗,近年來不敢來犯,防禦的壓力減輕了許多。”
郭子儀說道:“這次新增了兩個軍團,需要兩名將軍帶領,十個折衝府,需要折衝都尉十人,左右果毅都尉各十人,別將、長史、兵曹參軍各十人,每個府轄五個團(鎮),每個團要設鎮將和鎮副。突然增加這許多軍官,我們擬定名單報到朝廷,沒想到全部批準了我們的人選安排。其速度之快,我都想象不到。但新兵不加訓練就拉到前線去,不利因素太多,這關係到軍隊的戰鬥力。你說該如何處置呢?”
杜鴻漸說道:“指揮打仗是元帥的事,如果講民主,應該讓李光弼和固仆懷恩將軍一起商議,人多力量大,注意多。”郭子儀當即派人將這兩人叫來,與杜鴻漸一起商量,固仆懷恩說道:“新兵不經訓練,拉到戰場上去,等於是送死。但聖旨不能違,不好辦。”
杜鴻漸說道:“讓老兵馳援,新兵留下來防守吐蕃,這樣就能避免新兵直接上戰場了。”李光弼說:“吐蕃人虎視眈眈,用新兵更危險。而且駐紮在邊防的都是老兵,現在換防,時間也來不及。”
李光弼說道:“我建議拖延一段時日,元帥立即上奏,向皇上請求,明年過了正月十八出兵。有二十多天的時間,新兵就能掌握最基本的戰術常識和最基本的單兵攻防動作,其他的到出征的途中演練。”郭子儀采納了李光弼的建議,向朝廷上了奏折。
唐玄宗批準了郭子儀的上奏,定於天寶十五年正月十八出征。這樣就有時間來訓練新兵了。然而隻有短短的二十多天,如何能將新兵訓練到位?郭子儀的要求是,能上戰場,懂陣法,能使用兵器作戰。
三萬多新兵在校場上訓練,由於時間太緊,平時三個月的訓練內容,要在二十多天內完成,的確很難。
注1:古時的一種傳動裝置,與現在的起重葫蘆差不多,用的是滑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