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楊國忠說道:“朝廷在東北設立三個軍鎮,目的就是防禦契丹的騷擾,保護邊疆地區的安寧。現在他們消滅了契丹,能保證邊境地區安靜一段時間,說明他們的任務完成得很好。嘉獎一下就行了,用不著為這多人升官。他安祿山獅子大開口,一下子晉升一百二十六個將軍,十三個三品將軍,一個二品將軍數目太大,等級太高,沒有先例啊。”


    唐玄宗冷靜下來了,安祿山要的東西是多了一些。但不給予獎勵,說不過去。他對楊國忠說道:“你們吏部和兵部商量一下,具體怎麽辦?你和韋見素一起來向我匯報。”


    楊國忠到兵部,韋見素說道:“楊丞相親來兵部,是要指導工作啊。”“韋丞相客氣了,我是來傳達皇上的旨意的。”楊國忠將安祿山的奏折遞給韋見素。韋見素說道:“這麽多,太多了吧。”楊國忠說道:“我也是這樣說的,但皇上還是寵信安祿山啊,硬要我們兩人一起向他上奏。”


    韋見素說道:“現在就去吧,我也有事向皇上上奏。”楊國忠說道:“安祿山打了勝仗,皇上對他更加寵信了。對你的位置威脅很大,不能不防啊。”“都是為朝廷辦差,防什麽啊?安祿山會打仗,不一定會理政,擔這些心幹什麽?”韋見素從座位上站起來向門外走去。


    楊國忠在前,韋見素在後,二人進了皇宮,唐玄宗說道:“兩位愛卿,對祿山的奏折商量得如何?”楊國忠說道:“啟奏皇上,兵部也認為安祿山的要求太高,不應該滋長他的貪心。”唐玄宗說道:“見素,國忠說的是你們的意見嗎?”


    韋見素說道:“啟奏皇上,安祿山的確打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勝仗,朝廷應該表彰。但安祿山的要求太過份了,那能一下子晉升那麽多軍官的。臣認為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但對功勳卓著之人,還是要晉升的。”


    唐玄宗說道:“這話還比較公正,你們商量一下吧。有功就要獎勵,不然的話,誰還願意立功呢?誰願意舍命為朝廷出力呢?”楊國忠說道:“啟奏皇上,安祿山與別人不同,他有野心,擁兵自重。朝廷應該加以防範,不能滿足他的無理要求。臣奏請免去他三鎮節度使,擔任尚書左仆射。”


    唐玄宗說道:“兵部認為妥當嗎?見素說說你的意見。”韋見素上奏道:“啟奏皇上,安祿山會打仗,在前線守衛邊關比在朝廷中任職更能發揮他的長處。臣認為皇上給他一些賞賜,讓他繼續守衛邊關,對朝廷有利。這次戰役中表現特別突出的人,也應該升官,後繼有人,朝廷才能安然無恙。”


    唐玄宗瞅了一眼楊國忠,挪動一下身子說道:“見素的奏疏比較公正,祿山暫不進京,繼續留任,給他增加一百戶的奉祿。朕已經說過,並不是要批準祿山的奏折,是讓你們重新上奏。適當的擇優晉升,人數少一些。這事由兵部起草,三省研究,最後報我審批。”


    皇帝已經作了決定,楊國忠不敢再反駁了。準備離開,韋見素突然跪下,手上舉著奏折上奏首:“臣還有一事上奏。”高力士拿過奏折,放在案桌上。


    唐玄宗拿起奏折觀看,韋見素跪在他的麵前說道:“啟奏皇上,京兆尹鮮於仲通已經去世數月了,皇上新任命的京兆尹李峴,到現在還沒有進京履行職責,然而京機重地,不能無人管理,臣請奏京兆尹李峴立即脫離魏郡太守的職位,進京履行職責。”


    李峴是唐高宗時期吳王李恪的孫子,也是皇族中人。唐玄宗對他也很了解,便說道:“李峴是皇室之人,政績突出,由四品晉升從二品,雖然越級提拔,但朕已經下了聖旨,為什麽到現在還沒有到職。。”


    楊國忠說道:“啟奏皇上,李峴雖是四品太守,他世襲國公爵位,而且為官清正,樂善下士,長於吏治。寬政惠民,勤政廉潔,頗有政績。百姓稱他愛民如子,口碑載道,深得人心。所以當地的百姓一再挽留,臣認為他既然在魏郡博得眾譽,就讓他在魏繼續幹下去,管理京城的人選,另外再選。”


    韋見素說道:“啟奏皇上,任命李峴為京兆尹的聖旨已經下了,他就是最好人選。請皇上再下一道旨意,催促他即日上任。有皇上的聖旨,魏郡的百姓會放行的。”“準奏﹗讓翰林院擬旨,催促李峴即日赴京上任。”楊國忠想反對,已經來不及了。


    韋見素按照唐玄宗的旨意起草奏折,晉升史思明為二品將軍,田乾真、蔡希德兩人為三品將軍。同時提拔了三名四品將軍,六名五品將軍。草擬奏折送到中書省,中書舍人竇華收下後,按照楊國忠的心意,將它扔到一邊,一直沒有拿到中書省審議。


    李亨進宮向唐玄宗請安,唐玄宗說道:“你來得正好,契丹已經徹底消滅了,朕的一塊心病去掉了。”李亨說道:“啟奏父皇,契丹人不易管理,讓安祿山統管他們不大合適。兒臣建議,讓在國子監讀書的契丹王子李楷落,迴到契丹擔任鬆漠都督,由他來管理契丹。”


    唐玄宗說道:“這方法好,讓契丹人管理契丹人,比我們派人管理好得多。就按你說的,讓李楷落速來見朕。”


    李楷落急匆匆進了皇宮,跪在地上說道:“臣李楷落參見皇上,吾皇萬歲、萬萬歲﹗”


    “平身。”唐玄宗抬了下右手說道:“楷落王子,你父與大唐為敵,起兵造反,殺了樂靜公主,襲擾中原百姓,已經被擊斃。你認為此事該如何處理?”李楷落伏地說道:“啟奏皇上,父王做了唐朝的郡王和都督還不滿足,起兵造反。已經是犯下了滔天罪行,皇上處置他,是他罪有應得。臣是他的兒子,願意承擔責任,接受處理。”


    唐玄宗端正姿態說道:“看來在國子監沒有白學,禮儀規範多了,也明白了許多事理。契丹既然歸附了大唐,也是我們大唐的子民。所以一視同仁,朕讓你繼承父職,擔任鬆漠都督,你可願意?”


    李楷落趴在地上說道:“感謝皇上恩典,皇上不但不治臣的罪,反而委以重任,臣肝腦塗地也報答不了君恩。隻有一心一意跟著皇上,服從大唐的法典,做大唐的好臣民。”唐玄宗對高力士說道:“將軍告訴國忠,讓中書省擬旨。”


    楊國忠進了皇宮,將草擬的聖旨呈上,唐玄宗打開一看,竟然有兩道聖旨。一道是李楷落的任命書,另一道是招安祿山進京的詔書。唐玄宗說道:“國忠想得周到,讓祿山到京城來休養一段時間,也是對他的一種獎賞。由誰去傳達朕的旨意呢?”楊國忠說道:“臣舉薦中書舍人宋昱去薊城傳達聖旨。”高力士說道:“啟奏皇上,宣讀聖旨,派宮內的人較好,臣舉薦中使馮神威去薊城。”唐玄宗說道:“準奏,就按將軍的意見,讓神威去一趟薊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盛世風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百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百當並收藏盛世風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