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琯心中十分害怕,膽怯的說道:“我現在已經六神無主了,請欽差大臣為我支招。”鄭昂說道:“楊丞相是為了讓皇上高興,要讓皇上高興起來,你說該怎麽做?”
房官說道:“下官收迴上奏的奏折,再寫一份上報豐收的奏折,讓皇上放心。”竇華說道:“這就對了,沒事不要亂上奏折,瞎參和。”房琯昧著良心,重新寫了一份奏章,交給竇華。竇華交給了楊國忠,楊國忠長出一口氣,當即上奏唐玄宗。
地方上的災情,被楊國忠按住了。可是京城的洪澇,楊國忠無法隱瞞。長安的街道到處都是漬水,皇城之中更是嚴重。
唐玄宗看到太液湖的水漫出堤外,東麵的宮殿進了水,對高力士說道:“京兆尹幹什麽去了,長安城淹沒了,也不管管。讓國忠即刻進宮,皇宮的地勢最高,尚且淹了,低窪的地方還不成湖啊?讓他管管。”
楊國忠踏著水進了太和殿,跪在水裏,將全身的衣服都打濕透了。唐玄宗說道:“朕的皇宮淹了,首席宰相也嚐嚐淹水的滋味。長安城淹成這個這樣,京兆尹失職了。這個鮮於仲通,不宜再做京兆尹了。”
“啟奏皇上,臣正和鮮於仲通在大雁塔旁邊組織排水,接到詔令,便立即趕來晉見。東南邊地勢低窪。漬水嚴重,京兆府的官員都出動了。但是京城今年的雨太大了,而且下的時間太長。已經超出了想象。雖然他們用盡了全力,搶修排水係統,用水車排水,但水量太大,效果並不好。長安城積水,鮮於仲通早就向中書省上報了,宰相府及時進行了安排,臣負責城池的排水,這皇城的排水,由陳希烈負責。”楊國忠浸在水裏不敢起來。
唐玄宗說道:“起來吧,希烈是不是不想幹了,負責皇宮的排水,讓朕的宮殿都進了水,太液湖的水已經泛濫,再不想辦法,皇宮裏的人都得泡在水裏了。”
楊國忠說道:“臣現在就讓鮮於仲通來,疏通皇宮中的積水,但是水勢太大,加之排水係統年久失修,排水十分緩慢。需要一個過程,請皇上耐心等待。”
鮮於仲通在京兆府裏坐著,看到雨勢沒停,歎氣說道:“這天已經破了,這樣下去如何得了。”接到楊國忠的旨令,立即帶人去太液湖出口疏通。
他想在唐玄宗的麵前表現一下,在大雨中淋得象個落湯雞。在雨中指揮開通渠道,一直到深夜,太液湖疏通後才迴家。
內宮地上的積水都退了,唐玄宗的心情稍好,對高力士說道:“將軍查一下皇宮的情況,好好打掃一下。”
高力士查過之後向他報告:“啟奏皇上,宮內的人都在打掃,有幾處失修的舊房,因雨水浸泡日久,根基鬆軟,已經傾斜,搖搖欲墜,隨時都可能倒塌。”
唐玄宗大怒,要追究責任。楊國忠上奏:“啟奏皇上,長安城排水,由陳希烈主管。遲遲不見效果,陳希烈辦事不力,建議撤銷他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侍中、兵部尚書,擔任太子太師。”“準奏,吏部考察一下,吉溫、張倚誰做左相合適?按程序報給朕。”唐玄宗斷然示下。
楊國忠對這兩個人擔任副相都不願意,立即上奏道:“臣奏請韋見素擔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侍中、兵部尚書。韋見素是進士出身,口碑載道,比這兩人都強。”唐玄宗對韋見素比較了解,知道他雖然是進士出身,但能力不及張倚和吉溫。他還是想讓吉溫擔任左丞相,對楊國忠說道:“見素與希烈是同一類人,能力不及吉溫張倚,吏部考察吉溫和張倚,看誰合適。”
楊貴妃來了,對唐玄宗說道:“張倚和吉溫與我哥哥合不來,如果總是和首席宰相打仗,能力越高越壞事。皇上既然要依靠我哥哥,就要照顧他的情緒。”貴妃說話唐玄宗不好否定,他思索了一會說道:“就將韋見素納入一起考核。”
吏部的考核結果,韋見素獲得推薦。唐玄宗雖然不滿意,但楊貴妃支持楊國忠,他為了楊貴妃批準了奏折。
天寶十三年八月,韋見素擔任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兵部尚書。他雖然比較講規矩,但也不敢與楊國忠對抗,三省仍然是楊國忠一人說了算。
鮮於仲通淋雨受了涼,迴家之後一病不起,高燒不退。楊國忠前去探望,請禦醫為他治病。
治療了兩個月,不但沒有好轉,病情反而越來越重。禦醫搖頭說道:“再有一月不見起色的話,就請準備後事吧。”
楊國忠沒有辦法,他不會治病,去找章仇兼瓊,想和他商量一下後事。不想章仇兼瓊的病情也加重了。他沒有辦法,隻好去物色京兆尹和工部尚書的人選了。
朝廷三年一度的科考,又要開始了,挑選主考官是當前朝廷的大事。國子祭酒李麟推薦禮部侍郎達奚珣為主考官。
楊國忠推薦張漸為主考官,唐玄宗對張漸不感興趣,平衡之後讓達奚珣為主考官,張漸為副主考。楊國忠知道天寶二年的考試風波,他執掌權力不過二年,國子監、禮部還有一些人不買他的賬,怕惹火燒身,服從了唐玄宗。
他對張漸說道:“我沒有其他要求,但是楊昢必須中進士,拿不到狀元,也要進三甲。”
天寶十四年春,參加科考的舉子都出了考場。達奚珣為讓李麟挑選國子監的老師評判試卷。李麟比較清正,按標準批改。
楊昢文章太差,雖然楊國忠打過招唿,他也想幫一把,隻是差距太大,就是給他判了個下下等,還是留了情麵的。試卷上不了台麵,根本就不能入選。
在確定人選的時後,張漸對達奚珣說道:“楊昢是楊丞相的二公子,楊丞相要求將他列為第三名探花。”達奚珣調出楊昢的試卷,看了以後說道:“你看看這試卷太差了,下下等怎麽能中進士?要尊重國子監的評判。”他是主考官,張漸又不占理,不能反駁。
達奚珣寫好奏折之後,報到中書省審核。上麵沒有楊昢的名字,楊國忠非常惱火,將達奚珣叫去說道:“你這主考官是怎麽當的?選出來的這些人,我很不中意。要是不想幹了,我上奏皇上換人。拿迴去與副主考再斟酌一下,重新起草奏折報來。如果還這樣馬馬虎虎,本相隻好上奏皇上換人來辦了。”
無緣無故的被罵了一頓,達奚珣迴到考試院十分沮喪。張漸對他說道:“奏折沒有通過,主考官還挨了頓罵是不是?丞相的用意十分清楚,就是要他的兒子上皇榜。”達奚珣說道:“那樣的文章,怎能入選進士,這不是強人所難嗎?科考是有原則的,苗晉卿的教訓你不知道嗎?”
張漸瞅了達奚珣一眼,慢條斯理的說道:“知道,你秉公辦事,丞相也不能說你錯。但是你這次是對的,不會所有的事都是對的。就算你樣樣都對,但雞蛋裏找骨頭你受得了嗎?皇上對丞相的寵信已經超過當年的李林甫了,主考官大人,我可以對你說,不把楊昢選中進士,你就有牢獄之災。”達奚珣一下子癱坐在椅子上,又將楊昢的試卷拿出來看,不住的搖頭歎氣。
房官說道:“下官收迴上奏的奏折,再寫一份上報豐收的奏折,讓皇上放心。”竇華說道:“這就對了,沒事不要亂上奏折,瞎參和。”房琯昧著良心,重新寫了一份奏章,交給竇華。竇華交給了楊國忠,楊國忠長出一口氣,當即上奏唐玄宗。
地方上的災情,被楊國忠按住了。可是京城的洪澇,楊國忠無法隱瞞。長安的街道到處都是漬水,皇城之中更是嚴重。
唐玄宗看到太液湖的水漫出堤外,東麵的宮殿進了水,對高力士說道:“京兆尹幹什麽去了,長安城淹沒了,也不管管。讓國忠即刻進宮,皇宮的地勢最高,尚且淹了,低窪的地方還不成湖啊?讓他管管。”
楊國忠踏著水進了太和殿,跪在水裏,將全身的衣服都打濕透了。唐玄宗說道:“朕的皇宮淹了,首席宰相也嚐嚐淹水的滋味。長安城淹成這個這樣,京兆尹失職了。這個鮮於仲通,不宜再做京兆尹了。”
“啟奏皇上,臣正和鮮於仲通在大雁塔旁邊組織排水,接到詔令,便立即趕來晉見。東南邊地勢低窪。漬水嚴重,京兆府的官員都出動了。但是京城今年的雨太大了,而且下的時間太長。已經超出了想象。雖然他們用盡了全力,搶修排水係統,用水車排水,但水量太大,效果並不好。長安城積水,鮮於仲通早就向中書省上報了,宰相府及時進行了安排,臣負責城池的排水,這皇城的排水,由陳希烈負責。”楊國忠浸在水裏不敢起來。
唐玄宗說道:“起來吧,希烈是不是不想幹了,負責皇宮的排水,讓朕的宮殿都進了水,太液湖的水已經泛濫,再不想辦法,皇宮裏的人都得泡在水裏了。”
楊國忠說道:“臣現在就讓鮮於仲通來,疏通皇宮中的積水,但是水勢太大,加之排水係統年久失修,排水十分緩慢。需要一個過程,請皇上耐心等待。”
鮮於仲通在京兆府裏坐著,看到雨勢沒停,歎氣說道:“這天已經破了,這樣下去如何得了。”接到楊國忠的旨令,立即帶人去太液湖出口疏通。
他想在唐玄宗的麵前表現一下,在大雨中淋得象個落湯雞。在雨中指揮開通渠道,一直到深夜,太液湖疏通後才迴家。
內宮地上的積水都退了,唐玄宗的心情稍好,對高力士說道:“將軍查一下皇宮的情況,好好打掃一下。”
高力士查過之後向他報告:“啟奏皇上,宮內的人都在打掃,有幾處失修的舊房,因雨水浸泡日久,根基鬆軟,已經傾斜,搖搖欲墜,隨時都可能倒塌。”
唐玄宗大怒,要追究責任。楊國忠上奏:“啟奏皇上,長安城排水,由陳希烈主管。遲遲不見效果,陳希烈辦事不力,建議撤銷他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侍中、兵部尚書,擔任太子太師。”“準奏,吏部考察一下,吉溫、張倚誰做左相合適?按程序報給朕。”唐玄宗斷然示下。
楊國忠對這兩個人擔任副相都不願意,立即上奏道:“臣奏請韋見素擔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侍中、兵部尚書。韋見素是進士出身,口碑載道,比這兩人都強。”唐玄宗對韋見素比較了解,知道他雖然是進士出身,但能力不及張倚和吉溫。他還是想讓吉溫擔任左丞相,對楊國忠說道:“見素與希烈是同一類人,能力不及吉溫張倚,吏部考察吉溫和張倚,看誰合適。”
楊貴妃來了,對唐玄宗說道:“張倚和吉溫與我哥哥合不來,如果總是和首席宰相打仗,能力越高越壞事。皇上既然要依靠我哥哥,就要照顧他的情緒。”貴妃說話唐玄宗不好否定,他思索了一會說道:“就將韋見素納入一起考核。”
吏部的考核結果,韋見素獲得推薦。唐玄宗雖然不滿意,但楊貴妃支持楊國忠,他為了楊貴妃批準了奏折。
天寶十三年八月,韋見素擔任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兵部尚書。他雖然比較講規矩,但也不敢與楊國忠對抗,三省仍然是楊國忠一人說了算。
鮮於仲通淋雨受了涼,迴家之後一病不起,高燒不退。楊國忠前去探望,請禦醫為他治病。
治療了兩個月,不但沒有好轉,病情反而越來越重。禦醫搖頭說道:“再有一月不見起色的話,就請準備後事吧。”
楊國忠沒有辦法,他不會治病,去找章仇兼瓊,想和他商量一下後事。不想章仇兼瓊的病情也加重了。他沒有辦法,隻好去物色京兆尹和工部尚書的人選了。
朝廷三年一度的科考,又要開始了,挑選主考官是當前朝廷的大事。國子祭酒李麟推薦禮部侍郎達奚珣為主考官。
楊國忠推薦張漸為主考官,唐玄宗對張漸不感興趣,平衡之後讓達奚珣為主考官,張漸為副主考。楊國忠知道天寶二年的考試風波,他執掌權力不過二年,國子監、禮部還有一些人不買他的賬,怕惹火燒身,服從了唐玄宗。
他對張漸說道:“我沒有其他要求,但是楊昢必須中進士,拿不到狀元,也要進三甲。”
天寶十四年春,參加科考的舉子都出了考場。達奚珣為讓李麟挑選國子監的老師評判試卷。李麟比較清正,按標準批改。
楊昢文章太差,雖然楊國忠打過招唿,他也想幫一把,隻是差距太大,就是給他判了個下下等,還是留了情麵的。試卷上不了台麵,根本就不能入選。
在確定人選的時後,張漸對達奚珣說道:“楊昢是楊丞相的二公子,楊丞相要求將他列為第三名探花。”達奚珣調出楊昢的試卷,看了以後說道:“你看看這試卷太差了,下下等怎麽能中進士?要尊重國子監的評判。”他是主考官,張漸又不占理,不能反駁。
達奚珣寫好奏折之後,報到中書省審核。上麵沒有楊昢的名字,楊國忠非常惱火,將達奚珣叫去說道:“你這主考官是怎麽當的?選出來的這些人,我很不中意。要是不想幹了,我上奏皇上換人。拿迴去與副主考再斟酌一下,重新起草奏折報來。如果還這樣馬馬虎虎,本相隻好上奏皇上換人來辦了。”
無緣無故的被罵了一頓,達奚珣迴到考試院十分沮喪。張漸對他說道:“奏折沒有通過,主考官還挨了頓罵是不是?丞相的用意十分清楚,就是要他的兒子上皇榜。”達奚珣說道:“那樣的文章,怎能入選進士,這不是強人所難嗎?科考是有原則的,苗晉卿的教訓你不知道嗎?”
張漸瞅了達奚珣一眼,慢條斯理的說道:“知道,你秉公辦事,丞相也不能說你錯。但是你這次是對的,不會所有的事都是對的。就算你樣樣都對,但雞蛋裏找骨頭你受得了嗎?皇上對丞相的寵信已經超過當年的李林甫了,主考官大人,我可以對你說,不把楊昢選中進士,你就有牢獄之災。”達奚珣一下子癱坐在椅子上,又將楊昢的試卷拿出來看,不住的搖頭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