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裏金刀血未幹。
按照哥舒翰的部署,魯炅從隴佑駐地出發,帶兵攻擊進入唐朝境內的吐蕃軍隊。經過幾天的強行軍,已經到達前線。他的老對手鐵刃悉諾羅,早已探知唐朝大軍到了跟前。他們偷偷摸摸進入大唐邊境,遇上主力當然不敢交鋒,帶兵匆忙撤退。
但是唐軍來得太快,看到軍旗獵獵,陣式嚴整的唐軍,吐蕃兵士膽戰心驚。魯炅用駑箭開道,騎兵兩側迂迴,全速衝向吐蕃的陣地。吐蕃軍隊雖然列好陣腳,但不敢應戰,軍士驚慌失措,掉頭就往迴跑。鐵刃悉諾羅命令火拔歸仁斷後,自己帶兵向石堡城潰退,急匆匆進入城堡。
火拔歸仁帶領一批勇士,硬著頭皮與魯炅對陣,掩護主力後撤,邊打邊退。退到城邊,見主力都進了城堡,迴頭衝向魯炅,隻戰了五個迴合,便敗陣衝入石堡城內。魯炅帶兵緊跟其後,直逼城下。城樓上箭如雨下,阻止了尾追的唐兵,吐蕃兵關起城門。
魯炅指揮軍士攻攻城,在駑箭的掩護下,唐軍向城堡衝鋒。已經接近城門,突然城上的滾木壘石一齊傾瀉下來,唐軍粹不及防,慌忙向後撤退。但是滾木壘石順坡而下,又急又快又多,前衝的軍隊突然後退,頓時擁在一起,混亂之極,傷亡慘重。
大量的滾木壘石順著陡峭的山坡,鋪天蓋地象波濤一樣飛卷而下。魯炅見勢不妙,立即帶轉馬頭,向後奔馳。一顆壘石緊跟在他的馬後,眼看就要滾到馬腿腳了,突然旁邊伸出兩把陌刀,交叉插在地麵上,擋在壘石的前麵。那顆滾得飛快的壘石,在交叉的刀杆上撞擊了幾下,便靜止不動了。
魯炅逃過一劫,帶轉馬頭看到兩個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漢雙手緊握刀柄,立在壘石的前麵,他高叫一聲:“好樣的。”旁邊一名青袍軍官上前說道:“上戍主1劉橫報告魯將軍,這兩人是我的屬下趙延、魏雲,去年才當兵,臂力過人,懂武藝,兩軍陣前甚是勇猛。”魯炅說道:“好樣的,我要為你們請功,升職。”
魯炅收拾軍隊,死傷百餘人,抬頭再看山腰上的石堡城,搖頭說道:“城堡太過險要,強攻等於讓軍士送命。”當即向哥舒翰報告,請求退兵。
哥舒翰自知單靠隴佑的軍隊難以攻下石堡城,當即下令退兵。並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上報兵部。兵部尚書陳希烈接到報告,與黃門侍郎韋見素商議:“邊疆長年征戰,我們雖然每戰必勝,但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尤其是進攻險關,犧牲更大,這樣得不償失。要是攻打石堡城,不知要死多少人。我建議以防守為主,不攻險關。你認為如何?”韋見素說道:“我讚成丞相的意見,這些年征戰不斷,百姓的負擔加重,國家也需要休養一段時間。”
兵部的奏折到了高力士的手裏,看到唐玄宗放下了手上的樂品,他將奏折交給唐玄宗。楊貴妃帶著一群宮女正在翩翩起舞,他的眼睛盯著舞池,心思放在歌舞上,沒有認真看,便草草的準了奏折。
唐軍撤退之後,鐵刃悉諾羅將情況報告尺帶珠丹。自從高仙芝攻克了小勃律,收降了大勃律,西域的小國又重新投靠了唐朝之後。吐蕃讚普尺帶珠丹的心裏就很不舒服,而且很是不服氣。他執政之後,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國力逐漸增強。國家強盛了,就總想有所建樹,想要與大唐爭一爭。接到鐵刃悉諾羅的報告,便立即召見大將恩蘭.達紮路恭商議。
尺帶珠丹說道:“鐵刃將軍報告,唐朝軍隊強大,他們進入邊疆騷擾,占不到便宜,但是守住了石堡城。現在大、小勃律和周邊的一些小國也離開了我們,形勢越來越壞。我想有所作為,但到現在還是一事無成。唐朝軍事力量強大,我們是不是真的到了不能與其相對抗的程度了?將軍想想,如何能夠與其抗衡?要不然改善兩國的關係,能夠平等對話。”
恩蘭.達紮路恭說道:“唐朝人趾高氣揚,從不把我們吐蕃放在眼裏,要改善關係就隻有重新向唐朝稱臣,平等對話他們不會的。”
尺帶珠丹說道:“自己的好東西都不夠用,為什麽都要送給唐朝?低三下四的事我們不能做。現在已經脫離了唐朝控製,就沒有必要再向唐朝稱臣。我國與他們接壤的地方都是崇山峻嶺,難道就沒有能力抵禦唐軍嗎?”
恩蘭說道:“唐軍雖然強大,他們的兵器好,軍士訓練有素,但他們長期生活在優越舒適的地方,不適應我們吐蕃的氣候。他們如果決心強攻,我們就是用全力守禦,也是守不住的。但是他們雖能一時占領,但不服水土,卻不能長期占據。我們雖然進攻無力,防守困難,但是土生土長,早已適應了氣候水土。隻要戰略戰術運用得當,充分發揮本土優勢,保衛我們的領土,仍然是綽綽有餘。”
尺帶珠丹說道:“將軍有此把握,我就放心了,我們吐蕃經過這多年精心治理,已經強大起來。不但可以不向唐朝稱臣,而且不用以下國自居,要與唐朝平等對話。將軍有何良策?”
恩蘭.達紮路恭說道:“與唐朝爭奪利益,我們力量不夠,但是乘隙而入,還是可行的。我現在就派軍隊到邊防,乘隙騷擾唐朝。唐軍大隊人馬撤離邊防,我們就偷襲。大隊人馬到來,我們就居險固守。他們集中攻擊,我們就邊阻擊邊撤退,拉長他們的戰線,用險阻拖垮他們。打亂他們的正常秩序,使他們不敢輕視我們吐蕃。讚普就可以與唐玄宗平等對話,爭到與唐玄宗平起平坐的地位。”
尺帶珠丹說道:“這方法好,你去安排布置吧。一定要讓唐朝邊防的將軍叫起來,這樣唐玄宗就不會輕視我們了。”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雖然按照兵部的指示采用守勢,但吐蕃軍隊十分活躍,對唐軍的騷擾不斷,弄得他十分頭痛。便向唐玄宗上書,請求朝廷拔發錢物,用大軍出征,徹底降服吐蕃人。
李林甫拿著哥舒翰的奏折,進宮向唐玄宗上奏:“啟奏皇上,哥舒翰上奏,吐蕃人在邊境地區襲擾我軍,大部隊上去他們就撤退固守,大隊人馬一撤,他們就變本加厲。邊境地區不得安寧,弄得邊防軍窮於應付,疲憊不堪。哥舒翰請求增加軍隊和錢物,要集中兵力消滅他們。”
唐玄宗看過奏折,對李林甫說道:“吐蕃人越來越不講理了,應該教訓他一下。打大仗需要大量的錢財,你趕快籌集錢糧和軍用物資,準備打大仗。不能讓吐蕃人這樣囂張。”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裏金刀血未幹。
按照哥舒翰的部署,魯炅從隴佑駐地出發,帶兵攻擊進入唐朝境內的吐蕃軍隊。經過幾天的強行軍,已經到達前線。他的老對手鐵刃悉諾羅,早已探知唐朝大軍到了跟前。他們偷偷摸摸進入大唐邊境,遇上主力當然不敢交鋒,帶兵匆忙撤退。
但是唐軍來得太快,看到軍旗獵獵,陣式嚴整的唐軍,吐蕃兵士膽戰心驚。魯炅用駑箭開道,騎兵兩側迂迴,全速衝向吐蕃的陣地。吐蕃軍隊雖然列好陣腳,但不敢應戰,軍士驚慌失措,掉頭就往迴跑。鐵刃悉諾羅命令火拔歸仁斷後,自己帶兵向石堡城潰退,急匆匆進入城堡。
火拔歸仁帶領一批勇士,硬著頭皮與魯炅對陣,掩護主力後撤,邊打邊退。退到城邊,見主力都進了城堡,迴頭衝向魯炅,隻戰了五個迴合,便敗陣衝入石堡城內。魯炅帶兵緊跟其後,直逼城下。城樓上箭如雨下,阻止了尾追的唐兵,吐蕃兵關起城門。
魯炅指揮軍士攻攻城,在駑箭的掩護下,唐軍向城堡衝鋒。已經接近城門,突然城上的滾木壘石一齊傾瀉下來,唐軍粹不及防,慌忙向後撤退。但是滾木壘石順坡而下,又急又快又多,前衝的軍隊突然後退,頓時擁在一起,混亂之極,傷亡慘重。
大量的滾木壘石順著陡峭的山坡,鋪天蓋地象波濤一樣飛卷而下。魯炅見勢不妙,立即帶轉馬頭,向後奔馳。一顆壘石緊跟在他的馬後,眼看就要滾到馬腿腳了,突然旁邊伸出兩把陌刀,交叉插在地麵上,擋在壘石的前麵。那顆滾得飛快的壘石,在交叉的刀杆上撞擊了幾下,便靜止不動了。
魯炅逃過一劫,帶轉馬頭看到兩個身高八尺的彪形大漢雙手緊握刀柄,立在壘石的前麵,他高叫一聲:“好樣的。”旁邊一名青袍軍官上前說道:“上戍主1劉橫報告魯將軍,這兩人是我的屬下趙延、魏雲,去年才當兵,臂力過人,懂武藝,兩軍陣前甚是勇猛。”魯炅說道:“好樣的,我要為你們請功,升職。”
魯炅收拾軍隊,死傷百餘人,抬頭再看山腰上的石堡城,搖頭說道:“城堡太過險要,強攻等於讓軍士送命。”當即向哥舒翰報告,請求退兵。
哥舒翰自知單靠隴佑的軍隊難以攻下石堡城,當即下令退兵。並寫了一份詳細的報告上報兵部。兵部尚書陳希烈接到報告,與黃門侍郎韋見素商議:“邊疆長年征戰,我們雖然每戰必勝,但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尤其是進攻險關,犧牲更大,這樣得不償失。要是攻打石堡城,不知要死多少人。我建議以防守為主,不攻險關。你認為如何?”韋見素說道:“我讚成丞相的意見,這些年征戰不斷,百姓的負擔加重,國家也需要休養一段時間。”
兵部的奏折到了高力士的手裏,看到唐玄宗放下了手上的樂品,他將奏折交給唐玄宗。楊貴妃帶著一群宮女正在翩翩起舞,他的眼睛盯著舞池,心思放在歌舞上,沒有認真看,便草草的準了奏折。
唐軍撤退之後,鐵刃悉諾羅將情況報告尺帶珠丹。自從高仙芝攻克了小勃律,收降了大勃律,西域的小國又重新投靠了唐朝之後。吐蕃讚普尺帶珠丹的心裏就很不舒服,而且很是不服氣。他執政之後,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國力逐漸增強。國家強盛了,就總想有所建樹,想要與大唐爭一爭。接到鐵刃悉諾羅的報告,便立即召見大將恩蘭.達紮路恭商議。
尺帶珠丹說道:“鐵刃將軍報告,唐朝軍隊強大,他們進入邊疆騷擾,占不到便宜,但是守住了石堡城。現在大、小勃律和周邊的一些小國也離開了我們,形勢越來越壞。我想有所作為,但到現在還是一事無成。唐朝軍事力量強大,我們是不是真的到了不能與其相對抗的程度了?將軍想想,如何能夠與其抗衡?要不然改善兩國的關係,能夠平等對話。”
恩蘭.達紮路恭說道:“唐朝人趾高氣揚,從不把我們吐蕃放在眼裏,要改善關係就隻有重新向唐朝稱臣,平等對話他們不會的。”
尺帶珠丹說道:“自己的好東西都不夠用,為什麽都要送給唐朝?低三下四的事我們不能做。現在已經脫離了唐朝控製,就沒有必要再向唐朝稱臣。我國與他們接壤的地方都是崇山峻嶺,難道就沒有能力抵禦唐軍嗎?”
恩蘭說道:“唐軍雖然強大,他們的兵器好,軍士訓練有素,但他們長期生活在優越舒適的地方,不適應我們吐蕃的氣候。他們如果決心強攻,我們就是用全力守禦,也是守不住的。但是他們雖能一時占領,但不服水土,卻不能長期占據。我們雖然進攻無力,防守困難,但是土生土長,早已適應了氣候水土。隻要戰略戰術運用得當,充分發揮本土優勢,保衛我們的領土,仍然是綽綽有餘。”
尺帶珠丹說道:“將軍有此把握,我就放心了,我們吐蕃經過這多年精心治理,已經強大起來。不但可以不向唐朝稱臣,而且不用以下國自居,要與唐朝平等對話。將軍有何良策?”
恩蘭.達紮路恭說道:“與唐朝爭奪利益,我們力量不夠,但是乘隙而入,還是可行的。我現在就派軍隊到邊防,乘隙騷擾唐朝。唐軍大隊人馬撤離邊防,我們就偷襲。大隊人馬到來,我們就居險固守。他們集中攻擊,我們就邊阻擊邊撤退,拉長他們的戰線,用險阻拖垮他們。打亂他們的正常秩序,使他們不敢輕視我們吐蕃。讚普就可以與唐玄宗平等對話,爭到與唐玄宗平起平坐的地位。”
尺帶珠丹說道:“這方法好,你去安排布置吧。一定要讓唐朝邊防的將軍叫起來,這樣唐玄宗就不會輕視我們了。”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雖然按照兵部的指示采用守勢,但吐蕃軍隊十分活躍,對唐軍的騷擾不斷,弄得他十分頭痛。便向唐玄宗上書,請求朝廷拔發錢物,用大軍出征,徹底降服吐蕃人。
李林甫拿著哥舒翰的奏折,進宮向唐玄宗上奏:“啟奏皇上,哥舒翰上奏,吐蕃人在邊境地區襲擾我軍,大部隊上去他們就撤退固守,大隊人馬一撤,他們就變本加厲。邊境地區不得安寧,弄得邊防軍窮於應付,疲憊不堪。哥舒翰請求增加軍隊和錢物,要集中兵力消滅他們。”
唐玄宗看過奏折,對李林甫說道:“吐蕃人越來越不講理了,應該教訓他一下。打大仗需要大量的錢財,你趕快籌集錢糧和軍用物資,準備打大仗。不能讓吐蕃人這樣囂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