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爭搶權位項強代掌門吐蕃犯境惟明建軍功
掌門虛位想加冕,縱橫計行方寸間。
江湖風煙平地起,強握印把不知艱。
皇甫惟雄不知在何處養傷,昆侖派的掌門人不在位。現行的機製,由二號人物錢順來與掌門大弟子武興宗共同處理事務。掌門之位空虛著,自然有人覬覦,項強就非常想做掌門人。他自以為是昆侖派中武藝最高的人,對這種沒有掌門人的的現狀十分不滿。
田飛龍的重鏢被劫,追查失鏢,是昆侖派與京都鏢局簽訂的協議。昆侖派的門人,包括錢順來和武興宗在內,都在緊張的收拾行禮,準備出行查找京都鏢局被劫鏢物。敵人明目張膽的大白天劫鏢,展示了他們的實力。武林之中武功才是硬道理,能不能戰勝對手,現在掌門人不在,他們的心裏都沒有底。
項強一心想奪取掌門人的位置,把這次行動當作好時機。趁此機會,將他門下的幾個弟子叫到跟前,對他們說道:“派中不能一日無主,師父想掌管本派,你們幫師父造造聲勢。”
大弟子張尚說道:“掌門師伯雖然不在山上,但二師伯和大師兄一起處理事務也挺好的,師父用不著將那麻煩事攬到身上。做掌門人責任重大,吃虧不討好,還是不要爭的好。”
二弟子宋甫說道:“師兄乃婦人之見,大師伯生死不明,現在我們昆侖派中,師傅的武藝最高,當然要爭掌門人了。我們現在就行動,聯合四師叔和五師叔門下師兄弟。我們三門團結在一起,定能勝過二師伯和大師兄。”
三弟子彭林說道:“我們支持師傅,但最好的辦法是在長老會上決定。現在非常時期,師父可以利用個別交流的方法,拉攏了五師叔和冉升師兄。隻要他們支持,長老會上師父就占有多數,事情就成了一半。”
項強說道“張尚說的沒錯,這掌門人就是一種責任,現在非常時期,我不擔當誰來擔當。宋甫的方法好,我雖然武功高一些,但是前麵還有二師兄,他威信很高,是自然的掌管人。而且掌門師兄的大弟子,也是名正言順的接班人。如果接照常規,為師與掌門的位置無緣。隻有采用非常手段,才能達到他的目的。我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眼前是個好時機,現在就計劃爭奪掌門之位。你們造些聲勢,我去單個活動,利用好這個時機,先將位置搶到手。”
項強首先來到錢順來的住處,對他說道:“二師兄,掌門師兄生死未卜,應該設立新掌門人。”錢順來說道:“現在掌門師兄雖然不在昆侖山上履行職責,王富高已經告訴我們,他在一僻靜之處養傷。傷好後一定會迴來,另設掌門人不妥。”
項強說道:“王富高這個人一點名氣都沒有,他說的話不可信。現在掌門人的下落不明,派中沒有主事的人不行,你說設掌門人不妥,就不設掌門人,選一個代掌門總是應該的吧。”錢順來想了一下說道:“這個建議值得考慮,現在又有重要事情要做,有人主持更好。你通知一下派中的長老,一起來研究一下,看誰合適?”
項強說道:“我推薦二師兄擔任代掌門。”錢順來瞪了項強一眼說道:“我不當代掌門,還是讓年輕人當吧。”探出錢順來不願作代掌門人,項強心中甚喜,他最大的競爭對手自動放棄,他成功的幾率,就有九成以上。但不能馬虎,武興宗的人緣也很好,不能讓他坐享其成。
項強立即去找五師弟殷田園,因為要去南山坳偵查京都鏢局的失鏢,他正在清點物事。見項強到來,放下手中的活,站起來說道:“三師兄準備好了,是來催促我的吧。”
“不忙,”項強說道:“二師兄說派中要有一個主事的,在掌門師兄不在位的時候,主持派中的事務。要選一個代掌門人,你說選誰合適?”“當然是二師兄了。”“可二師兄不肯做代掌門人,我勸他半天,他都不答應。”
殷田園想了一會說道:“二師兄不肯做就由他推薦好了。興宗迴山之後,這段時間表現不俗,他也可以做。”
項強一驚,幸虧提前來了,要是倉倉促促的將幾個長老招集到一起開會研究,說不定真的讓武興宗那小子坐享其成了。他輕笑一聲說道:“二師兄是想推薦興宗師侄。”殷田園說道:“這很好啊,興宗的處事能力不錯,我讚成。”
項強說道:“興宗是不錯,但年輕了一些,處事能力也差了一點,我們辦了二十多年的鏢局,不就是在他的手上丟掉的嗎?而且資曆也不夠。”
殷田園知道項強的來意了,覺得由他擔任代掌門也好。笑著說道:“三師兄願意挑這付擔子,當然很好,隻是掌門師兄不在,派中的事務多,當代掌門的責任重大啊。”
“五師弟放心,我項強將使出全部力量,發揚光大我們昆侖派,保住西北武林的頭號位置。”項強走後,殷田園不解的搖了搖頭。自言自語的說道:“何必要爭這份閑心來操,真是不明白。”
項強又來到他四師弟孫飛的大弟子李冉升的住處,孫飛被皇甫惟雄安排到李林甫的府上做護衛,為昆侖派拉住與官府的關係。因此,派中做些越格的事情,也能得到官府的幫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在昆侖派討論派中的大事時,李冉升就代表他的師父出席。見到項強,李冉升迎上來說道:“三師伯是來催促我們的吧,我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馬上就好,立即就可以出發。”
項強微笑著拍了拍李冉升的肩膀說道:“不用慌忙。今年三十歲了吧。”“報告三師伯,冉升今年三十二歲。三師伯問年齡幹嘛?”
項強說道:“興宗大你六歲,你二師伯要召開長老會,推選代掌門人。有人想舉薦興宗擔任。興宗的能力應該說是不錯的,但資曆和能力差了一些,我有點不放心啊,你以為如何啊?”
李冉升與武興宗接觸得少,在昆侖山上與項強的大弟子張尚倒是很投緣,他會錯了意,挺胸說道:“我推薦張尚師兄。”項強擺擺手說道:“那就更不靠譜了啊,張尚那有這樣的能力,再過二十年說不盡可以爭一爭。”
看到項強的神態,李冉升試探性的說道:“那選誰呢?”項強說道:“我推薦你二師伯,可他不願意,你說還有誰合適?”李冉升明白了,立即說道:“那當然是三師伯你老人家了。”
項強說道:“我也不願挑這份重擔子啊,但你二師伯又不願意擔此重任,其他人呢?我又不放心,隻有自己多出些力氣啊,這是沒辦法的事,逼出來的。”
李冉升說道:“三師伯放心,長老會上,我一定代表我師父推薦您。”有了這個許諾,項強十分滿意,立即通知召開長老會。
幾個支派的首腦人物已經到齊了,武興宗不知情,進門就說:“田局主已經催促好幾次了,要我們盡快趕到劫鏢的現場,還開什麽會?有事不能途中商量嗎?耽誤了時間,放掉了線索,偵查起來就難了。”
項強說道:“這個會很重要,關係到我們昆侖派能否興旺發達的大問題,不得不擠出時間來開。掌門師兄已經二年沒有上山來了,現在隻知道他在養傷,其他的一概不知。西北武林已經是多事之秋了,半年前,風雲堡的三當家的被不明不白的殺了,邀請我們去參加追捕兇手的行動,我們推托沒有參加。這次人家直接欺到我們頭上了,劫了我們昆侖派的保護鏢局的大鏢,這是向我們昆侖派挑戰。究其原因,是掌門師兄不在位,不能履行職責。其他人又不能擔當,因此我與二師兄商量,推選一個代掌門人出來主事,掌門師兄迴來時,自動讓位。現在開會。”
錢順來、殷田園、李冉升等人都知道會議的內容。隻有武興宗一人不知,他不解的說道:“這段時間,一直由二師叔處理事情,不是很好嗎?還推舉代掌門人幹嘛,有這個必要嗎?”
項強說道“現在大師兄在外養傷,又找不到他身在何處,派中不能長期沒有首領。現在總部的事情很多,目前派中處理的事情,總要有個人說了算,應該有人牽頭處理派中事務。因此我建議在大師兄不在總部的時候,由二師兄暫代掌門之職,處理派中事務。”
錢順來早就對項強說過,他不宜當代掌門人,立即表態說道:“不妥,我不能做代掌門人,也不願當代掌門。不過三師弟說的也有道理,派中必須要有人主事,我看就讓興宗主事吧。他是掌門大弟子,掌門人不在,由他主事順理成章。而且他辦事也很有頭腦,中洲鏢局的事就辦得不錯嘛,大敵當前保住了鏢局的人員和財產,很不容易,為昆侖派立了一功。”
項強瞟了李冉升一眼,李冉升看了看武興宗,低下頭說道:“我師父對我說,他隻聽掌門師伯的,晚輩中再突出的人才也指揮不了他,我也隻能聽我師父的,武師兄雖然是大師兄,但事到臨頭我還是要聽師父的,那時可能會出現尷尬局麵。”
錢順來說道:“興宗臨危不懼,處事得當,大師兄不在的時候,由他來總理派中事務十分恰當。冉升與興宗接觸不多,不能感情用事,要維護昆侖派大局。”
項強看了看殷田園說道:“武師侄,辦事的能力是有的,但武藝差了一些,再就是威信也不夠,說話欠份量,我看還是二師兄代掌門比較好。”
錢順來知道項強的用意了,大聲說道:“我不當代掌門,你不要總提這事。殷師弟,你說由誰來主事?”殷田園有些為難,望了項強一眼說道:“興宗的威望是差了一點,既然二師兄不肯主事,就由三師兄代理掌門吧。”
李冉升緊跟著說道:“我師父也讚成三師伯擔任代掌門人。”武興宗本來就不知情,加上他為人隨和,從沒有抓權的野心,也跟著說道:“二師叔不願當代掌門人,那就三師叔做吧,我讚成。”
項強望著錢順來說:“二師兄,你來代掌門,我項強一定聽你的。”言下之意是其他人來主事他是不會服從的。
錢順來完全了解項強的用意了,正色說道:“我說過的話不改,既然你迫切要當掌門人,你就當吧,不過現在正是多事之秋,昆侖派將會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你要當心,不要因為一已之私而葬送了昆侖派。”
項強掃視一周,勇氣十足的說道:“二師兄放心,我會盡全力發揚光大昆侖派的。我這也是為了昆侖派根本利益,除了二師兄外,其他人來主事我不放心。如果我不稱職會自動辭職的。”
錢順來雖然支持武興宗,但得不到多數支持,也沒辦法,隻好同意項強擔任昆侖派的代掌門人。
武興宗沒有爭,他雖然是大弟子,但是晚輩,師叔不支持,成不了事。項強高興的帶著昆侖派的門人,在田飛龍的指引下,急匆匆向南山坳行去。
且說唐朝的西南高原地區,有一個不發達的奴隸製國家,名叫吐蕃,人口雖然不多,但國土麵積很大,地處高山,自然環境惡劣,那裏的人覬覦大唐的富裕,總想來中原撈些好處。
很多年以來,這一地區不得安寧,一直在那裏製造事端。吐蕃人十分野蠻,不易對付。為了安靜邊境,唐太宗曾經派文成公主和親吐蕃。
景雲元年1唐中宗李顯派他十四歲的養女金城公主到吐蕃和親,嫁給吐蕃讚普2尺帶珠丹。當時尺帶珠丹年幼,吐蕃的大權掌握在他祖母手上,但是作為吐蕃的讚蒙3金城公主發揮了作用,對緩和兩國的關係有很大幫助。
對付周邊小國,唐玄宗一直是以武力征服,由於國力強盛,唐朝軍隊的武器和戰法都是最先進的,一直占據著優勢。
但這些周邊的小國,也不是一點反抗也沒有。經常集中局部優勢兵力,偷襲唐軍的某個營寨,成功率也很高,弄得邊防將領十分頭痛。
當時反抗最激烈的是吐蕃,這個仍然處在奴隸製社會的野蠻國家,對大唐是又怕又恨,總想在邊境地區撈點油水。
尺帶珠丹幼年即位,自到開元十九年才開始親政。之後他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建立了紅冊木牘製,將各地的戶籍、稅收、兵籍等的管理收歸朝廷管理,並設立紅冊木牘典籍備案。同時對沒用的官吏大幅度裁員,削減支出,打擊強權大臣並多次巡視各地。他還下詔對貧困地區的稅收進行減免,得到窮人的支持,百姓稱讚。
因此社會穩定,國力開始強盛。有了基礎,尺帶珠丹又進行軍隊改革,建立健全各支軍隊的軍丁名冊,統一指揮。同時,還對基層軍事組織官員“東本”一職作了調整,防止出現尾大不掉之弊。
改革發揮了作用,國家富裕,軍力強大了,尺帶珠丹的野心也越來越大,開始對外擴張。侵略周邊的小國,與唐朝搶奪利益。
吐蕃對唐朝的隸屬關係也開始不滿,尺帶珠丹總想脫離唐朝的控製。在邊界開始製造摩擦,但唐兵裝備戰法都優於吐蕃,每次糾紛,吐蕃人都以失敗告終。
開元二十七年,吐蕃的讚蒙尺帶珠丹的妻子金城公主薨逝。尺帶珠丹欲與唐朝決裂,不願再聽唐玄宗的詔令。從此斷絕了對唐朝的朝貢,兩國關係越來越惡,邊境地區的摩擦逐步升級。
開元末年,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已到朝廷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朝的邊防軍沒有主將。尺帶珠丹下令,鐵刃悉諾羅帶領吐蕃軍隊,襲擊石堡城4,獲得成功。從此吐蕃人占領了這個邊界上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
天寶元年十一月,吐蕃大軍進犯隴右地區,大將莽布支派軍襲擊了唐軍的營寨,唐軍準備不足,被莽布支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損兵折將不說,還丟失了許多地盤。唐玄宗不能容忍,派兵攻打。
吐蕃邊將鐵刃悉諾羅接到讚普尺帶珠丹的命令,堅決打退唐軍的進攻。他以邊防的戰略要地石堡城為依托,配合莽布支,不但阻止了唐軍的攻擊,而且攻占了唐朝的邊境地域。
一時間唐朝邊境出現危機,吐蕃軍一路攻擊,連續攻下了唐軍的幾個邊防營寨。占領了大片唐朝的土地。邊將報到朝廷,那時的唐玄宗非常自負,聽說吐蕃敢向大唐用兵,堅決要求將他們殲滅。
左仆射裴耀卿上書建議派隴佑節度使皇甫惟明出戰,收複失地。唐玄宗準奏,立即下旨讓皇甫惟明統一指揮殲滅入侵吐蕃軍的戰役。
皇甫惟明帶領副將褚詡以及屬下勇將王難得、魯炅等,向吐蕃軍發起攻擊,吐蕃軍隊抵擋不住,向後撤退,唐軍很快收複失地。
但是吐蕃軍退卻之後,戰線拉長,唐軍的後勤補給跟不上。加上邊境地區地勢險要,氣候惡劣,沒有一鼓作氣打垮吐蕃軍。吐蕃人有了喘息的機會,便在石堡城、洪濟城5構建防禦體係與唐軍對峙。
雙方在邊境地區形成了拉鋸戰,吐蕃軍隊以石堡城和洪濟城為前哨陣地,經常襲擊唐軍,皇甫惟明十分頭痛。
天寶四年年初,皇甫惟明向朝廷上奏,請求集中兵力,統一指揮,一舉擊敗吐蕃,保持邊疆地區安寧。
左丞相兼兵部尚書李適之拿著皇甫惟明的奏折進了皇宮,向唐玄宗請奏:“啟奏皇上,隴佑節度使皇甫惟明上奏,請求帶兵進攻吐蕃。”
高力士從李適之手上拿過皇甫惟明的奏折,遞到唐玄宗的手上。唐玄宗看過之後說道:“吐蕃原來對我大唐臣服,現在竟敢與我們較量,此風不能長。兵部有何良策,打敗敵軍。”
李適之說道:“啟奏皇上,皇甫惟明的建議很好,臣奏請他兼任河西節度使,從河西調一部分軍隊到前線,由皇甫惟明統一指揮,徹底擊垮吐蕃。”
唐玄宗說道:“準奏。兵部立即擬旨,任命皇甫惟明為隴佑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對吐蕃全線出擊,揚我國威。”
掌門虛位想加冕,縱橫計行方寸間。
江湖風煙平地起,強握印把不知艱。
皇甫惟雄不知在何處養傷,昆侖派的掌門人不在位。現行的機製,由二號人物錢順來與掌門大弟子武興宗共同處理事務。掌門之位空虛著,自然有人覬覦,項強就非常想做掌門人。他自以為是昆侖派中武藝最高的人,對這種沒有掌門人的的現狀十分不滿。
田飛龍的重鏢被劫,追查失鏢,是昆侖派與京都鏢局簽訂的協議。昆侖派的門人,包括錢順來和武興宗在內,都在緊張的收拾行禮,準備出行查找京都鏢局被劫鏢物。敵人明目張膽的大白天劫鏢,展示了他們的實力。武林之中武功才是硬道理,能不能戰勝對手,現在掌門人不在,他們的心裏都沒有底。
項強一心想奪取掌門人的位置,把這次行動當作好時機。趁此機會,將他門下的幾個弟子叫到跟前,對他們說道:“派中不能一日無主,師父想掌管本派,你們幫師父造造聲勢。”
大弟子張尚說道:“掌門師伯雖然不在山上,但二師伯和大師兄一起處理事務也挺好的,師父用不著將那麻煩事攬到身上。做掌門人責任重大,吃虧不討好,還是不要爭的好。”
二弟子宋甫說道:“師兄乃婦人之見,大師伯生死不明,現在我們昆侖派中,師傅的武藝最高,當然要爭掌門人了。我們現在就行動,聯合四師叔和五師叔門下師兄弟。我們三門團結在一起,定能勝過二師伯和大師兄。”
三弟子彭林說道:“我們支持師傅,但最好的辦法是在長老會上決定。現在非常時期,師父可以利用個別交流的方法,拉攏了五師叔和冉升師兄。隻要他們支持,長老會上師父就占有多數,事情就成了一半。”
項強說道“張尚說的沒錯,這掌門人就是一種責任,現在非常時期,我不擔當誰來擔當。宋甫的方法好,我雖然武功高一些,但是前麵還有二師兄,他威信很高,是自然的掌管人。而且掌門師兄的大弟子,也是名正言順的接班人。如果接照常規,為師與掌門的位置無緣。隻有采用非常手段,才能達到他的目的。我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眼前是個好時機,現在就計劃爭奪掌門之位。你們造些聲勢,我去單個活動,利用好這個時機,先將位置搶到手。”
項強首先來到錢順來的住處,對他說道:“二師兄,掌門師兄生死未卜,應該設立新掌門人。”錢順來說道:“現在掌門師兄雖然不在昆侖山上履行職責,王富高已經告訴我們,他在一僻靜之處養傷。傷好後一定會迴來,另設掌門人不妥。”
項強說道:“王富高這個人一點名氣都沒有,他說的話不可信。現在掌門人的下落不明,派中沒有主事的人不行,你說設掌門人不妥,就不設掌門人,選一個代掌門總是應該的吧。”錢順來想了一下說道:“這個建議值得考慮,現在又有重要事情要做,有人主持更好。你通知一下派中的長老,一起來研究一下,看誰合適?”
項強說道:“我推薦二師兄擔任代掌門。”錢順來瞪了項強一眼說道:“我不當代掌門,還是讓年輕人當吧。”探出錢順來不願作代掌門人,項強心中甚喜,他最大的競爭對手自動放棄,他成功的幾率,就有九成以上。但不能馬虎,武興宗的人緣也很好,不能讓他坐享其成。
項強立即去找五師弟殷田園,因為要去南山坳偵查京都鏢局的失鏢,他正在清點物事。見項強到來,放下手中的活,站起來說道:“三師兄準備好了,是來催促我的吧。”
“不忙,”項強說道:“二師兄說派中要有一個主事的,在掌門師兄不在位的時候,主持派中的事務。要選一個代掌門人,你說選誰合適?”“當然是二師兄了。”“可二師兄不肯做代掌門人,我勸他半天,他都不答應。”
殷田園想了一會說道:“二師兄不肯做就由他推薦好了。興宗迴山之後,這段時間表現不俗,他也可以做。”
項強一驚,幸虧提前來了,要是倉倉促促的將幾個長老招集到一起開會研究,說不定真的讓武興宗那小子坐享其成了。他輕笑一聲說道:“二師兄是想推薦興宗師侄。”殷田園說道:“這很好啊,興宗的處事能力不錯,我讚成。”
項強說道:“興宗是不錯,但年輕了一些,處事能力也差了一點,我們辦了二十多年的鏢局,不就是在他的手上丟掉的嗎?而且資曆也不夠。”
殷田園知道項強的來意了,覺得由他擔任代掌門也好。笑著說道:“三師兄願意挑這付擔子,當然很好,隻是掌門師兄不在,派中的事務多,當代掌門的責任重大啊。”
“五師弟放心,我項強將使出全部力量,發揚光大我們昆侖派,保住西北武林的頭號位置。”項強走後,殷田園不解的搖了搖頭。自言自語的說道:“何必要爭這份閑心來操,真是不明白。”
項強又來到他四師弟孫飛的大弟子李冉升的住處,孫飛被皇甫惟雄安排到李林甫的府上做護衛,為昆侖派拉住與官府的關係。因此,派中做些越格的事情,也能得到官府的幫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而在昆侖派討論派中的大事時,李冉升就代表他的師父出席。見到項強,李冉升迎上來說道:“三師伯是來催促我們的吧,我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馬上就好,立即就可以出發。”
項強微笑著拍了拍李冉升的肩膀說道:“不用慌忙。今年三十歲了吧。”“報告三師伯,冉升今年三十二歲。三師伯問年齡幹嘛?”
項強說道:“興宗大你六歲,你二師伯要召開長老會,推選代掌門人。有人想舉薦興宗擔任。興宗的能力應該說是不錯的,但資曆和能力差了一些,我有點不放心啊,你以為如何啊?”
李冉升與武興宗接觸得少,在昆侖山上與項強的大弟子張尚倒是很投緣,他會錯了意,挺胸說道:“我推薦張尚師兄。”項強擺擺手說道:“那就更不靠譜了啊,張尚那有這樣的能力,再過二十年說不盡可以爭一爭。”
看到項強的神態,李冉升試探性的說道:“那選誰呢?”項強說道:“我推薦你二師伯,可他不願意,你說還有誰合適?”李冉升明白了,立即說道:“那當然是三師伯你老人家了。”
項強說道:“我也不願挑這份重擔子啊,但你二師伯又不願意擔此重任,其他人呢?我又不放心,隻有自己多出些力氣啊,這是沒辦法的事,逼出來的。”
李冉升說道:“三師伯放心,長老會上,我一定代表我師父推薦您。”有了這個許諾,項強十分滿意,立即通知召開長老會。
幾個支派的首腦人物已經到齊了,武興宗不知情,進門就說:“田局主已經催促好幾次了,要我們盡快趕到劫鏢的現場,還開什麽會?有事不能途中商量嗎?耽誤了時間,放掉了線索,偵查起來就難了。”
項強說道:“這個會很重要,關係到我們昆侖派能否興旺發達的大問題,不得不擠出時間來開。掌門師兄已經二年沒有上山來了,現在隻知道他在養傷,其他的一概不知。西北武林已經是多事之秋了,半年前,風雲堡的三當家的被不明不白的殺了,邀請我們去參加追捕兇手的行動,我們推托沒有參加。這次人家直接欺到我們頭上了,劫了我們昆侖派的保護鏢局的大鏢,這是向我們昆侖派挑戰。究其原因,是掌門師兄不在位,不能履行職責。其他人又不能擔當,因此我與二師兄商量,推選一個代掌門人出來主事,掌門師兄迴來時,自動讓位。現在開會。”
錢順來、殷田園、李冉升等人都知道會議的內容。隻有武興宗一人不知,他不解的說道:“這段時間,一直由二師叔處理事情,不是很好嗎?還推舉代掌門人幹嘛,有這個必要嗎?”
項強說道“現在大師兄在外養傷,又找不到他身在何處,派中不能長期沒有首領。現在總部的事情很多,目前派中處理的事情,總要有個人說了算,應該有人牽頭處理派中事務。因此我建議在大師兄不在總部的時候,由二師兄暫代掌門之職,處理派中事務。”
錢順來早就對項強說過,他不宜當代掌門人,立即表態說道:“不妥,我不能做代掌門人,也不願當代掌門。不過三師弟說的也有道理,派中必須要有人主事,我看就讓興宗主事吧。他是掌門大弟子,掌門人不在,由他主事順理成章。而且他辦事也很有頭腦,中洲鏢局的事就辦得不錯嘛,大敵當前保住了鏢局的人員和財產,很不容易,為昆侖派立了一功。”
項強瞟了李冉升一眼,李冉升看了看武興宗,低下頭說道:“我師父對我說,他隻聽掌門師伯的,晚輩中再突出的人才也指揮不了他,我也隻能聽我師父的,武師兄雖然是大師兄,但事到臨頭我還是要聽師父的,那時可能會出現尷尬局麵。”
錢順來說道:“興宗臨危不懼,處事得當,大師兄不在的時候,由他來總理派中事務十分恰當。冉升與興宗接觸不多,不能感情用事,要維護昆侖派大局。”
項強看了看殷田園說道:“武師侄,辦事的能力是有的,但武藝差了一些,再就是威信也不夠,說話欠份量,我看還是二師兄代掌門比較好。”
錢順來知道項強的用意了,大聲說道:“我不當代掌門,你不要總提這事。殷師弟,你說由誰來主事?”殷田園有些為難,望了項強一眼說道:“興宗的威望是差了一點,既然二師兄不肯主事,就由三師兄代理掌門吧。”
李冉升緊跟著說道:“我師父也讚成三師伯擔任代掌門人。”武興宗本來就不知情,加上他為人隨和,從沒有抓權的野心,也跟著說道:“二師叔不願當代掌門人,那就三師叔做吧,我讚成。”
項強望著錢順來說:“二師兄,你來代掌門,我項強一定聽你的。”言下之意是其他人來主事他是不會服從的。
錢順來完全了解項強的用意了,正色說道:“我說過的話不改,既然你迫切要當掌門人,你就當吧,不過現在正是多事之秋,昆侖派將會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你要當心,不要因為一已之私而葬送了昆侖派。”
項強掃視一周,勇氣十足的說道:“二師兄放心,我會盡全力發揚光大昆侖派的。我這也是為了昆侖派根本利益,除了二師兄外,其他人來主事我不放心。如果我不稱職會自動辭職的。”
錢順來雖然支持武興宗,但得不到多數支持,也沒辦法,隻好同意項強擔任昆侖派的代掌門人。
武興宗沒有爭,他雖然是大弟子,但是晚輩,師叔不支持,成不了事。項強高興的帶著昆侖派的門人,在田飛龍的指引下,急匆匆向南山坳行去。
且說唐朝的西南高原地區,有一個不發達的奴隸製國家,名叫吐蕃,人口雖然不多,但國土麵積很大,地處高山,自然環境惡劣,那裏的人覬覦大唐的富裕,總想來中原撈些好處。
很多年以來,這一地區不得安寧,一直在那裏製造事端。吐蕃人十分野蠻,不易對付。為了安靜邊境,唐太宗曾經派文成公主和親吐蕃。
景雲元年1唐中宗李顯派他十四歲的養女金城公主到吐蕃和親,嫁給吐蕃讚普2尺帶珠丹。當時尺帶珠丹年幼,吐蕃的大權掌握在他祖母手上,但是作為吐蕃的讚蒙3金城公主發揮了作用,對緩和兩國的關係有很大幫助。
對付周邊小國,唐玄宗一直是以武力征服,由於國力強盛,唐朝軍隊的武器和戰法都是最先進的,一直占據著優勢。
但這些周邊的小國,也不是一點反抗也沒有。經常集中局部優勢兵力,偷襲唐軍的某個營寨,成功率也很高,弄得邊防將領十分頭痛。
當時反抗最激烈的是吐蕃,這個仍然處在奴隸製社會的野蠻國家,對大唐是又怕又恨,總想在邊境地區撈點油水。
尺帶珠丹幼年即位,自到開元十九年才開始親政。之後他進行了一係列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建立了紅冊木牘製,將各地的戶籍、稅收、兵籍等的管理收歸朝廷管理,並設立紅冊木牘典籍備案。同時對沒用的官吏大幅度裁員,削減支出,打擊強權大臣並多次巡視各地。他還下詔對貧困地區的稅收進行減免,得到窮人的支持,百姓稱讚。
因此社會穩定,國力開始強盛。有了基礎,尺帶珠丹又進行軍隊改革,建立健全各支軍隊的軍丁名冊,統一指揮。同時,還對基層軍事組織官員“東本”一職作了調整,防止出現尾大不掉之弊。
改革發揮了作用,國家富裕,軍力強大了,尺帶珠丹的野心也越來越大,開始對外擴張。侵略周邊的小國,與唐朝搶奪利益。
吐蕃對唐朝的隸屬關係也開始不滿,尺帶珠丹總想脫離唐朝的控製。在邊界開始製造摩擦,但唐兵裝備戰法都優於吐蕃,每次糾紛,吐蕃人都以失敗告終。
開元二十七年,吐蕃的讚蒙尺帶珠丹的妻子金城公主薨逝。尺帶珠丹欲與唐朝決裂,不願再聽唐玄宗的詔令。從此斷絕了對唐朝的朝貢,兩國關係越來越惡,邊境地區的摩擦逐步升級。
開元末年,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已到朝廷擔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朝的邊防軍沒有主將。尺帶珠丹下令,鐵刃悉諾羅帶領吐蕃軍隊,襲擊石堡城4,獲得成功。從此吐蕃人占領了這個邊界上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
天寶元年十一月,吐蕃大軍進犯隴右地區,大將莽布支派軍襲擊了唐軍的營寨,唐軍準備不足,被莽布支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損兵折將不說,還丟失了許多地盤。唐玄宗不能容忍,派兵攻打。
吐蕃邊將鐵刃悉諾羅接到讚普尺帶珠丹的命令,堅決打退唐軍的進攻。他以邊防的戰略要地石堡城為依托,配合莽布支,不但阻止了唐軍的攻擊,而且攻占了唐朝的邊境地域。
一時間唐朝邊境出現危機,吐蕃軍一路攻擊,連續攻下了唐軍的幾個邊防營寨。占領了大片唐朝的土地。邊將報到朝廷,那時的唐玄宗非常自負,聽說吐蕃敢向大唐用兵,堅決要求將他們殲滅。
左仆射裴耀卿上書建議派隴佑節度使皇甫惟明出戰,收複失地。唐玄宗準奏,立即下旨讓皇甫惟明統一指揮殲滅入侵吐蕃軍的戰役。
皇甫惟明帶領副將褚詡以及屬下勇將王難得、魯炅等,向吐蕃軍發起攻擊,吐蕃軍隊抵擋不住,向後撤退,唐軍很快收複失地。
但是吐蕃軍退卻之後,戰線拉長,唐軍的後勤補給跟不上。加上邊境地區地勢險要,氣候惡劣,沒有一鼓作氣打垮吐蕃軍。吐蕃人有了喘息的機會,便在石堡城、洪濟城5構建防禦體係與唐軍對峙。
雙方在邊境地區形成了拉鋸戰,吐蕃軍隊以石堡城和洪濟城為前哨陣地,經常襲擊唐軍,皇甫惟明十分頭痛。
天寶四年年初,皇甫惟明向朝廷上奏,請求集中兵力,統一指揮,一舉擊敗吐蕃,保持邊疆地區安寧。
左丞相兼兵部尚書李適之拿著皇甫惟明的奏折進了皇宮,向唐玄宗請奏:“啟奏皇上,隴佑節度使皇甫惟明上奏,請求帶兵進攻吐蕃。”
高力士從李適之手上拿過皇甫惟明的奏折,遞到唐玄宗的手上。唐玄宗看過之後說道:“吐蕃原來對我大唐臣服,現在竟敢與我們較量,此風不能長。兵部有何良策,打敗敵軍。”
李適之說道:“啟奏皇上,皇甫惟明的建議很好,臣奏請他兼任河西節度使,從河西調一部分軍隊到前線,由皇甫惟明統一指揮,徹底擊垮吐蕃。”
唐玄宗說道:“準奏。兵部立即擬旨,任命皇甫惟明為隴佑節度使兼河西節度使,對吐蕃全線出擊,揚我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