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沒想到他的左手一伸,卻像是主動塞到了對方的手裏一樣。對麵那個孩子兩隻手左右一圈,叼住了他的手腕。
還沒等他右拳打出去,這個孩子雙手一轉,就把他左臂擰得一陣劇痛!
這個李四牛顯然不知道,世上還有“反關節擒拿”這樣的武技。所以他一出手,居然再次落入了下風!
在這之後,他的身體不由自主的隨著對方的扭動向後一轉,竟然離奇的恢複了他之前被人活捉的狀態。
李四牛心裏不服,兩隻肩膀奮力一晃,正要掙紮。
可是隨即抓住他的那個男孩的指節如鑿,就在他的腋窩下飛快的一擊!
這一下雖然力氣用得不大,但打的位置卻讓李四牛痛徹心扉!他身子一歪,頓時發出了一聲悶哼。
然後抓住他的那個男孩抬腳一跺,正中李四牛膝蓋後的膝窩,把他踩得“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這時李四牛手下那十七八個孩子,看見這樣的情形,已經呆住了。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號稱一個人能打三四個的李四牛老大。在對麵那個孩子手裏,居然像隻小雞崽子似的毫無還手之力!
“你剛才說的話,算不算數?”這時的李四牛就聽身後那孩子向他問道。
“當然算!”此刻的李四牛心裏一腔悲憤,卻又被這孩子拿話擠住,隻好咬牙切齒的說道:“以後你是我老大!我服了!”
“我才不願意當你老大呢!”就見那個孩子一撒手,把李四牛鬆開。
然後他拍了拍手掌,向李四牛冷冷地說道:“以後咱們井水不犯河水,希望你一言九鼎,不要再過來了!”
“一言九鼎”這個詞,李四牛完全沒聽過,但是他卻莫名其妙的覺得很牛。
現在他雖然人被放開,但是也覺得對麵這幫孩子,似乎是很厲害的樣子。
李四牛一看他們的眼神就知道,隻怕他們這些人裏隨便拿出一個來,都能打敗自己!
他娘的怎麽迴事?報童裏怎麽出了這麽一幫怪物?李四牛一邊想著,一邊鬱悶地搖了搖頭。
隨後他垂頭喪氣地揮揮手,帶著自己的小夥伴退出了別人的地盤。
在這之後,擊敗李四牛的這些孩子們抬頭一看,天色已經不早了,於是趕緊飛快的行動起來。
耽誤了這一陣功夫,對他們來說時間越發的急迫,弄得他們賣報時的腳步也快了許多。
直到下午時分,他們手裏的報紙終於賣完了。這些人飛快的把錢集中起來,交到了剛剛發號施令的那孩子手裏,然後他們就一溜煙地向臨安城外跑去。
一出城牆,他們便一邊跑一邊飛快地脫去衣服。把衣服鞋子裝到帆布包裏舉著,順著運河飛快的橫渡過去。
在這之後他們又向前跑了一段,讓下午的陽光曬幹了全身。然後這些孩子才穿上衣服鞋子,走進了一片立著“軍事重地,閑人免進”的區域裏。
沒過多久,當他們眼看就要跑到一片院落外麵,看了到前方兩扇鋼板製成的大門時,卻聽到裏邊陡然響起了一陣鈴聲!
糟了!這些孩子臉色頓時就是一變。
他們之前被石頭雨圍攻的時候,都沒露出什麽吃驚的表情。可是現在要遲到了,卻讓他們大驚失色。
這些孩子就像靈巧的羚羊一樣,飛快的順著緩緩關閉的門縫飛跑進去,之後沉重的鐵門,終於在他們身後轟然關閉。
之後他們就見遠處的操場上,四百多名同學已經集合列隊,站得整整齊齊。
遠遠的校官轉過頭,冷冷的目光投向了他們……
“這下兒死定了!”這時七八個孩子中間,立刻就傳來了一陣哀歎。
說了半天,這些孩子顯然都不是凡品,那他們到底是誰呢?
……
原來他們是一所少年軍校的學生。
元首沈墨在這之前有了天驕五營,專門培養高端軍事人才。又有了正規的軍事院校,為軍隊提供了大量中下層幹部。
那麽他為什麽要設立這樣的少年軍校呢?這裏邊的原因可就多了。
提起少年軍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個詞,就是納粹。
當然了,在二戰曆史上,名將曼施坦因和古德裏安,都是德國少年軍校的學員。
而且大家恐怕不知道,就連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是少年軍校出身。
不僅如此,當時的日本也有幼年軍官學校,就連現在的俄羅斯也依然保存著從孩子開始,培養職業軍人的體製。
其實這裏的原因很簡單,就像勇猛善戰的斯巴達人一樣。在某一段曆史時期,人們認為戰士應該是從小開始培養的。
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才能教育出性格堅韌、遵守紀律、作戰水準高的軍人,其實這個理論也不無道理。
畢竟一個人成年後再進入軍校,就要把很多功夫都用在糾正平民生活習慣上,這就和從小培養起來的軍人大不一樣了。
更何況這種做法也確實收到了效果,以至於在二戰前後,大批驚才絕豔的將領都是出自少年軍校,所以沈墨也辦了這樣一所學校。
當然,他的少年軍校並沒有立足於培養出冷酷無情、隻會打仗的軍人。在這間軍校裏,孩子們除了紀律性極強,主修軍事以外。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性格的養成,也是十分重視。
等這些孩子們成長起來,大概還要再過十年時間。想必到了那個時候,他們一定會在戰場上爆發出無與倫比的實力!
今天這幾個孩子,因為利用休息時間出去賣報,而且還跟人打了一架,所以緊趕慢趕還是來遲了一步。
畢竟這報紙這東西不是賣畫兒,一旦要是過了夜,昨天的報紙就是一分不值,所以那些孩子們今天拚了命才把報紙賣完。
至於他們這麽做的原因,其實這些孩子是由他們的班長魏深帶去的。
在這間學校裏,有一個平民出身的孩子家中遭了火災,生活一下子變得極為困苦。
出於幫助同學的目的,這幾個孩子們想要弄些銀錢來捐助,讓遭了火災的同學補貼家用。
還沒等他右拳打出去,這個孩子雙手一轉,就把他左臂擰得一陣劇痛!
這個李四牛顯然不知道,世上還有“反關節擒拿”這樣的武技。所以他一出手,居然再次落入了下風!
在這之後,他的身體不由自主的隨著對方的扭動向後一轉,竟然離奇的恢複了他之前被人活捉的狀態。
李四牛心裏不服,兩隻肩膀奮力一晃,正要掙紮。
可是隨即抓住他的那個男孩的指節如鑿,就在他的腋窩下飛快的一擊!
這一下雖然力氣用得不大,但打的位置卻讓李四牛痛徹心扉!他身子一歪,頓時發出了一聲悶哼。
然後抓住他的那個男孩抬腳一跺,正中李四牛膝蓋後的膝窩,把他踩得“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這時李四牛手下那十七八個孩子,看見這樣的情形,已經呆住了。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號稱一個人能打三四個的李四牛老大。在對麵那個孩子手裏,居然像隻小雞崽子似的毫無還手之力!
“你剛才說的話,算不算數?”這時的李四牛就聽身後那孩子向他問道。
“當然算!”此刻的李四牛心裏一腔悲憤,卻又被這孩子拿話擠住,隻好咬牙切齒的說道:“以後你是我老大!我服了!”
“我才不願意當你老大呢!”就見那個孩子一撒手,把李四牛鬆開。
然後他拍了拍手掌,向李四牛冷冷地說道:“以後咱們井水不犯河水,希望你一言九鼎,不要再過來了!”
“一言九鼎”這個詞,李四牛完全沒聽過,但是他卻莫名其妙的覺得很牛。
現在他雖然人被放開,但是也覺得對麵這幫孩子,似乎是很厲害的樣子。
李四牛一看他們的眼神就知道,隻怕他們這些人裏隨便拿出一個來,都能打敗自己!
他娘的怎麽迴事?報童裏怎麽出了這麽一幫怪物?李四牛一邊想著,一邊鬱悶地搖了搖頭。
隨後他垂頭喪氣地揮揮手,帶著自己的小夥伴退出了別人的地盤。
在這之後,擊敗李四牛的這些孩子們抬頭一看,天色已經不早了,於是趕緊飛快的行動起來。
耽誤了這一陣功夫,對他們來說時間越發的急迫,弄得他們賣報時的腳步也快了許多。
直到下午時分,他們手裏的報紙終於賣完了。這些人飛快的把錢集中起來,交到了剛剛發號施令的那孩子手裏,然後他們就一溜煙地向臨安城外跑去。
一出城牆,他們便一邊跑一邊飛快地脫去衣服。把衣服鞋子裝到帆布包裏舉著,順著運河飛快的橫渡過去。
在這之後他們又向前跑了一段,讓下午的陽光曬幹了全身。然後這些孩子才穿上衣服鞋子,走進了一片立著“軍事重地,閑人免進”的區域裏。
沒過多久,當他們眼看就要跑到一片院落外麵,看了到前方兩扇鋼板製成的大門時,卻聽到裏邊陡然響起了一陣鈴聲!
糟了!這些孩子臉色頓時就是一變。
他們之前被石頭雨圍攻的時候,都沒露出什麽吃驚的表情。可是現在要遲到了,卻讓他們大驚失色。
這些孩子就像靈巧的羚羊一樣,飛快的順著緩緩關閉的門縫飛跑進去,之後沉重的鐵門,終於在他們身後轟然關閉。
之後他們就見遠處的操場上,四百多名同學已經集合列隊,站得整整齊齊。
遠遠的校官轉過頭,冷冷的目光投向了他們……
“這下兒死定了!”這時七八個孩子中間,立刻就傳來了一陣哀歎。
說了半天,這些孩子顯然都不是凡品,那他們到底是誰呢?
……
原來他們是一所少年軍校的學生。
元首沈墨在這之前有了天驕五營,專門培養高端軍事人才。又有了正規的軍事院校,為軍隊提供了大量中下層幹部。
那麽他為什麽要設立這樣的少年軍校呢?這裏邊的原因可就多了。
提起少年軍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個詞,就是納粹。
當然了,在二戰曆史上,名將曼施坦因和古德裏安,都是德國少年軍校的學員。
而且大家恐怕不知道,就連英國首相丘吉爾也是少年軍校出身。
不僅如此,當時的日本也有幼年軍官學校,就連現在的俄羅斯也依然保存著從孩子開始,培養職業軍人的體製。
其實這裏的原因很簡單,就像勇猛善戰的斯巴達人一樣。在某一段曆史時期,人們認為戰士應該是從小開始培養的。
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才能教育出性格堅韌、遵守紀律、作戰水準高的軍人,其實這個理論也不無道理。
畢竟一個人成年後再進入軍校,就要把很多功夫都用在糾正平民生活習慣上,這就和從小培養起來的軍人大不一樣了。
更何況這種做法也確實收到了效果,以至於在二戰前後,大批驚才絕豔的將領都是出自少年軍校,所以沈墨也辦了這樣一所學校。
當然,他的少年軍校並沒有立足於培養出冷酷無情、隻會打仗的軍人。在這間軍校裏,孩子們除了紀律性極強,主修軍事以外。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性格的養成,也是十分重視。
等這些孩子們成長起來,大概還要再過十年時間。想必到了那個時候,他們一定會在戰場上爆發出無與倫比的實力!
今天這幾個孩子,因為利用休息時間出去賣報,而且還跟人打了一架,所以緊趕慢趕還是來遲了一步。
畢竟這報紙這東西不是賣畫兒,一旦要是過了夜,昨天的報紙就是一分不值,所以那些孩子們今天拚了命才把報紙賣完。
至於他們這麽做的原因,其實這些孩子是由他們的班長魏深帶去的。
在這間學校裏,有一個平民出身的孩子家中遭了火災,生活一下子變得極為困苦。
出於幫助同學的目的,這幾個孩子們想要弄些銀錢來捐助,讓遭了火災的同學補貼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