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典韋的答複,段增頓時大喜過望,連忙將其扶起來道:“今後就要典兄多費心了!”
驚喜,這真的是巨大的驚喜。
這次來陳留,段增原本的打算就是去勸說韓廣,順便在路過潁川時拜訪一下荀彧叔侄,與他們建立交情。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居然會在這個偏遠山村裏偶遇典韋,更沒想到的是自己還真的成功將其招攬。
而之所以能做到這一切,除了因為自己的家世外,同樣也是因為過去做過的一些善事,給典韋留下極好的印象,否則單單依靠家世,想要招攬典韋隻怕還未必有這麽容易。
這讓他不由得在心中感歎著,果然是“好人有好報”啊!
對於典韋這個後世名震三國的頂尖猛將,段增對他如今的實力自然是極為好奇的。
在成功招攬典韋後,村子裏的村民當即就開始準備宴席招待段增一行人,而段增他們也將攜帶的酒肉等拿出來與村民共同分享。
趁著這期間的空檔,段增親自上陣與典韋練了練手,結果自然是悲催了,僅僅三招就被典韋給打倒在地,而這還很有可能是典韋放水的緣故,否則他有可能連一招都撐不過。
在段增之後,顧景、吳壇、高冉等人都上前與典韋交手,結果毫無例外都是三招兩式就被擊敗,唯有曹安等幾個侍衛與典韋還能交手個幾十招,但最終也免不了被擊敗的結局。
這個結果也讓段增意識到,典韋不愧是頂尖猛將,即便如今年齡還小,但實力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準,而且以後肯定還會極速進步,真不知道當他達到巔峰時會有多強實力。
不過在另一方麵,段增對於曹安等人的實力也有些刮目相看,畢竟以前段增隻把曹安等人當做普通侍衛,對他們的實力並沒有過多關注。
但這一次看到他們居然能與典韋交手那麽久,這就真的讓段增驚訝了。
要知道如今的典韋雖然年齡還小,實力遠遠沒有達到巔峰期,但也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夠相比的,至少與那些三流武將相比應該不差。
經過詢問後,段增才得知,原來他們都是段熲從軍中百裏挑一選出來的,怪不得會有這等實力。
與典韋交手過後,曹安等人一個個都對他的實力心服口服,接著來段增又考核了典韋在其他方麵的能力。
要說典韋的實力那自然是沒得說的,不過他的缺點也很明顯,第一個缺點就是他的箭術隻是一般,甚至連段增都比不上。
不過這一點的問題也不大,因為他擅長投擲小戟,曆史上他曾經在與敵軍交戰時,“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這一手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彌補了他“遠程攻擊”能力不足的問題。
而典韋的第二個缺陷就在於他善於步戰而不擅騎戰,甚至連騎馬的本領都隻是一般。
這一點也正常,畢竟像他們這樣的小村子,連馬都養不起,典韋又哪裏有機會去學馬術?
不過典韋習慣用重型短兵器作戰,也隻有在步行的時候才能更好發揮出實力,所以這一點的問題其實也不大。
此外,典韋如今的年齡也不大,現在開始學習馬術也還來得及。
除了武藝上還存在一些缺陷外,段增更擔心的一點是,典韋完全不通兵法,甚至連識字都不多。
曆史的典韋除了作為先鋒率領士卒衝鋒陷陣以外,更多的還是擔任護衛曹操的任務,對於排兵布陣卻不在行,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缺陷。
而對段增來說,像典韋這樣一個忠心將領,若是隻能擔任一個護衛,未免有些太可惜了。
若是讓他稍微通一些兵法,自然是更好。
“典兄,我看你非常喜歡使用短重兵器,等迴到洛陽後,我便讓人給專門你打造一對重短戟,你看如何?”充分了解了典韋的實力後,段增笑著對其說道。
“多謝公子!”典韋大喜。
他如今使用的兵器也是一對短戟,不過重量對他來說有些輕了,但要打造一對趁手的短戟,不僅需要找到合格的鐵匠,而且還需要消耗大量的精鐵,這筆費用他目前還出不起。
而如今段增的提議正好解了他的眼前難題。
猶豫了一下,典韋開口道:“公子,在下既然為公子效勞,那麽上下有別,還請公子不要再稱在下為典兄,直接叫我典韋就是。”
段增聽了心中一動,點了點頭。
的確,威權必須要從一開始就注意維護才行,否則很容易讓手下人輕視。
段增並不打算學劉備一般,將手下人都視為兄弟手足,畢竟像關羽、張飛、趙雲那種忠義之人隻是少數,即便視為手足,這些人也不會有不臣之心;但若是對那些尋常之人也如此的話,就很可能讓手下人生出不該有的念頭。
此外,劉備的出身實在太低了,而且早年間還接連慘敗於對手,被迫四處流浪,依附他人。
為了保持內部的凝聚力,盡量籠絡手下,劉備也不得不在兄弟情感上多做投入,以為羈絆。
等到後來劉備在蜀中建立基業後,自然就開始注重自身的權威起來,對手下的賞賜等都很有節製。
相比之下,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他們卻非常注重自己的權威,尤其是曹操,更是在這方麵極為重視,對手下人統禦有方。
段增如今的情況與劉備大為不同,典韋等人出身低微,而他卻已有官位在身,身份地位上就比他們要高很多;其他方麵,他與劉備麵臨的處境也有很大不同,所以所以沒必要學習劉備。
當然,維護自己權威也並不意味著就要將手下人視為走狗,必要的籠絡還是需要的做的,隻不過要把握一定的度才行。
一番交談後,段增最終決定讓典韋暫時也擔任自己的侍衛,等到以後再另作安排。
這時候,宴席也已經準備好了,段增一行人立即開動宴席,把酒言歡,倒也暢快。
等宴席過後,張氏一家便開始為遷移做準備,段增讓曹安帶兩個侍衛留下來,到時候引導他們前往京兆。
而段增等人則帶著典韋繼續趕路。
驚喜,這真的是巨大的驚喜。
這次來陳留,段增原本的打算就是去勸說韓廣,順便在路過潁川時拜訪一下荀彧叔侄,與他們建立交情。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居然會在這個偏遠山村裏偶遇典韋,更沒想到的是自己還真的成功將其招攬。
而之所以能做到這一切,除了因為自己的家世外,同樣也是因為過去做過的一些善事,給典韋留下極好的印象,否則單單依靠家世,想要招攬典韋隻怕還未必有這麽容易。
這讓他不由得在心中感歎著,果然是“好人有好報”啊!
對於典韋這個後世名震三國的頂尖猛將,段增對他如今的實力自然是極為好奇的。
在成功招攬典韋後,村子裏的村民當即就開始準備宴席招待段增一行人,而段增他們也將攜帶的酒肉等拿出來與村民共同分享。
趁著這期間的空檔,段增親自上陣與典韋練了練手,結果自然是悲催了,僅僅三招就被典韋給打倒在地,而這還很有可能是典韋放水的緣故,否則他有可能連一招都撐不過。
在段增之後,顧景、吳壇、高冉等人都上前與典韋交手,結果毫無例外都是三招兩式就被擊敗,唯有曹安等幾個侍衛與典韋還能交手個幾十招,但最終也免不了被擊敗的結局。
這個結果也讓段增意識到,典韋不愧是頂尖猛將,即便如今年齡還小,但實力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準,而且以後肯定還會極速進步,真不知道當他達到巔峰時會有多強實力。
不過在另一方麵,段增對於曹安等人的實力也有些刮目相看,畢竟以前段增隻把曹安等人當做普通侍衛,對他們的實力並沒有過多關注。
但這一次看到他們居然能與典韋交手那麽久,這就真的讓段增驚訝了。
要知道如今的典韋雖然年齡還小,實力遠遠沒有達到巔峰期,但也絕對不是普通人能夠相比的,至少與那些三流武將相比應該不差。
經過詢問後,段增才得知,原來他們都是段熲從軍中百裏挑一選出來的,怪不得會有這等實力。
與典韋交手過後,曹安等人一個個都對他的實力心服口服,接著來段增又考核了典韋在其他方麵的能力。
要說典韋的實力那自然是沒得說的,不過他的缺點也很明顯,第一個缺點就是他的箭術隻是一般,甚至連段增都比不上。
不過這一點的問題也不大,因為他擅長投擲小戟,曆史上他曾經在與敵軍交戰時,“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手而倒”,這一手在一定程度上算是彌補了他“遠程攻擊”能力不足的問題。
而典韋的第二個缺陷就在於他善於步戰而不擅騎戰,甚至連騎馬的本領都隻是一般。
這一點也正常,畢竟像他們這樣的小村子,連馬都養不起,典韋又哪裏有機會去學馬術?
不過典韋習慣用重型短兵器作戰,也隻有在步行的時候才能更好發揮出實力,所以這一點的問題其實也不大。
此外,典韋如今的年齡也不大,現在開始學習馬術也還來得及。
除了武藝上還存在一些缺陷外,段增更擔心的一點是,典韋完全不通兵法,甚至連識字都不多。
曆史的典韋除了作為先鋒率領士卒衝鋒陷陣以外,更多的還是擔任護衛曹操的任務,對於排兵布陣卻不在行,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缺陷。
而對段增來說,像典韋這樣一個忠心將領,若是隻能擔任一個護衛,未免有些太可惜了。
若是讓他稍微通一些兵法,自然是更好。
“典兄,我看你非常喜歡使用短重兵器,等迴到洛陽後,我便讓人給專門你打造一對重短戟,你看如何?”充分了解了典韋的實力後,段增笑著對其說道。
“多謝公子!”典韋大喜。
他如今使用的兵器也是一對短戟,不過重量對他來說有些輕了,但要打造一對趁手的短戟,不僅需要找到合格的鐵匠,而且還需要消耗大量的精鐵,這筆費用他目前還出不起。
而如今段增的提議正好解了他的眼前難題。
猶豫了一下,典韋開口道:“公子,在下既然為公子效勞,那麽上下有別,還請公子不要再稱在下為典兄,直接叫我典韋就是。”
段增聽了心中一動,點了點頭。
的確,威權必須要從一開始就注意維護才行,否則很容易讓手下人輕視。
段增並不打算學劉備一般,將手下人都視為兄弟手足,畢竟像關羽、張飛、趙雲那種忠義之人隻是少數,即便視為手足,這些人也不會有不臣之心;但若是對那些尋常之人也如此的話,就很可能讓手下人生出不該有的念頭。
此外,劉備的出身實在太低了,而且早年間還接連慘敗於對手,被迫四處流浪,依附他人。
為了保持內部的凝聚力,盡量籠絡手下,劉備也不得不在兄弟情感上多做投入,以為羈絆。
等到後來劉備在蜀中建立基業後,自然就開始注重自身的權威起來,對手下的賞賜等都很有節製。
相比之下,不管是袁紹還是曹操,他們卻非常注重自己的權威,尤其是曹操,更是在這方麵極為重視,對手下人統禦有方。
段增如今的情況與劉備大為不同,典韋等人出身低微,而他卻已有官位在身,身份地位上就比他們要高很多;其他方麵,他與劉備麵臨的處境也有很大不同,所以所以沒必要學習劉備。
當然,維護自己權威也並不意味著就要將手下人視為走狗,必要的籠絡還是需要的做的,隻不過要把握一定的度才行。
一番交談後,段增最終決定讓典韋暫時也擔任自己的侍衛,等到以後再另作安排。
這時候,宴席也已經準備好了,段增一行人立即開動宴席,把酒言歡,倒也暢快。
等宴席過後,張氏一家便開始為遷移做準備,段增讓曹安帶兩個侍衛留下來,到時候引導他們前往京兆。
而段增等人則帶著典韋繼續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