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凡存在的,終將毀滅。”


    易瀟放下那尊菩薩法相,蓮花寶座上,貼著一張又一張的符籙,當年幾位菩薩一起在普陀山道場修行之時,終日論道,以法門之妙,悟道之深刻,當屬觀世音菩薩為最。


    故而普陀山日月佛台,最大的這尊菩薩像,便是觀世音菩薩。


    菩薩蓮花寶座上,便貼著一張赤紅的符籙,上麵的這行字,留著一個清秀而儒雅的落名。


    出自地藏。


    一張一張看去,當年的幾位菩薩,各有所長,留下的符籙當中,各自有些精妙佛法,對於常人而言,若能聆聽諸位菩薩的大道聖音,此生便可高枕無虞的晉入大金剛境界,這已算是天大的造化。


    可對易瀟而言,並無太大影響。


    如今看來,自己與那幾位菩薩的修行境界已在了同一層次,這些符籙上蘊含的神魂波動也好,意誌強弱,都無法讓自己有“服從”的感覺。


    甚至有些菩薩的修行理念,自己無法認同,細細看來,若是以大君與觀世音菩薩結合的長生法去審視,那幾位菩薩走上了一條歧路。


    世道變遷,除了地藏王菩薩以外,其餘的佛門古老菩薩,連投胎轉世的神念都不曾留下。


    易瀟收起那張符籙,他站在觀世音菩薩像前,觀摩這些符籙隻不過用了數十個唿吸,在這期間,他已用魂念溫和包裹住了這尊巨大法相。


    青石說的造化......就在她的眼中。


    易瀟抬起頭來,與菩薩對視。


    那雙眼中,有自己熟悉的魂魄氣息,還有一種......說不上來的,讓自己神魂都開始期待的躁動。


    魂力輕輕敲打著菩薩法相,那尊千年保存完好的雕塑,外殼開始剝落,從第一道裂紋開始,迅猛綻放出一朵蓮花,接著所有的石麵崩碎開來——


    易瀟的魂力無比準確的捉到了那一縷神魂。


    蓮衣飛起,他閉上雙眼,憑借著神魂的準確指向,抽出纏繞在自己小臂上的那條白巾。


    自己母親的第三道神魂,終是如願以償的到手。


    三道天魂集齊。


    易瀟深吸一口氣,他落在地上,緩慢睜開雙眼。


    菩薩法相崩碎的那一刻。


    他終於明白了,青石所說的造化是什麽。


    天極海海底,那一尊菩薩法相所壓的海眼口,有第一縷微弱的火苗,從觀世音菩薩的眼中溢出。


    接著便是第二縷火苗,整尊巨大菩薩像的裂紋之處,綻出旺盛的氣焰,在短短數個唿吸之間,伴隨著菩薩像的支離崩塌,蘊藏在普陀山千百年來的造化......傾瀉而出!


    漫天火雨,繚繞一人而轉。


    易瀟看著不斷擴散,洶湧將方圓一裏地都籠罩的青色火焰,心頭一慟,鼻尖忽地酸了一下。


    魂海當中的第六柄鑰匙,極其輕鬆的落了下來。


    第三魂海如開天辟地一般轟然開擴,無數魂力醞釀而生,第七柄鑰匙......第八柄鑰匙,第九柄鑰匙,幾乎在一瞬之間,插在了大圓滿境界的魂海當中。


    涅槃火焰,隻得一縷,便可開辟第二魂海。


    如今漫天火雨,數以千萬而計。


    火海當中,白巾翻飛。


    這是一個母親,留給自己孩子......最盛大的禮物。


    “凡存在的,必將毀滅。”


    “那我......便送給你,永恆存在的,永不毀滅的。”


    “長生。”


    ......


    ......


    源天罡麵色木然,他挑起眉尖,迴頭望向那扇高亙之門。


    當自己推開門的那一刻,整個世界的時間,會被自己重新推迴起點。


    重鑄六道輪迴。


    他平靜而木然的望著那扇門,立在黑暗的最深處,門的後麵......推開之後,是否就能迴到過去,迴到煙雲繚繞的天上仙闕,把一切都改寫?


    白蓑少年輕輕重複道:“凡存在的,必將毀滅......”


    天上仙人,瓊樓玉闕,風為衣兮雲為馬。


    當年種種,過往煙雲。


    天道崩塌,隻因一劍落下。


    源天罡抬起一隻手,接住沉重墜下的“陸沉”,他緩慢說道:“縱然這世上有一千一萬種毀滅......可我唯獨不能接受這一種。你們攔在我的麵前,試圖讓我不要開門,無非就是......你們沒有經曆過喪失親重的痛苦。”


    青石瞳孔忽地縮起。


    站在高亙門前的源天罡,緩慢而有力的抬臂,平穩舉起那柄陸沉劍尖。


    “你們所有的勸說,所有的大義,隻是因為你們站在無關痛癢的那一方,站在自己的立場,你們甚至沒有經曆過痛苦,又怎會知道我的痛苦?”


    陸沉劍的劍尖開始繚繞純白仙氣。


    源天罡五指攥劍。


    劍氣迸發。


    劍宗明的獨孤第一時間疾射而去,追趕那道純白劍氣,兩縷劍氣纏繞在一起,一路糾纏不休,迸射出無數火光。


    青石驚愕看著那個舉起陸沉的少年,陸沉劍尖疾射而出的劍氣,不斷掠向鬼門之外,若是射入人間,以如今的中原氣運,如何扛得住陸沉劍氣?


    劍宗明已經出手,萬物一劍,那道純白劍氣飛掠的途中,所有的物事,哪怕是途徑的虛無,都變成了無數劍氣,試圖去攔住去路,在極短的時間進行了無數次的消磨,最終劍氣緩慢消弭。


    青石看到那個舉劍的少年,並沒有任何波瀾的神情。


    他麵色堅毅,雙手合十,佛光驟然大放。


    這一次源天罡沒有再一度射出劍氣。


    白蓑少年站在通天巨門之前,他低聲笑了一聲,身子微微拱起,舉劍的那一隻手,攥攏五指,緩慢向著腦後拉扯,以劍尖對準某個方向,整個人像是一柄大弓。


    “陸沉”像是一隻箭矢。


    青石神情大變,飛掠而出。


    “陸沉”蓄滿全力,通天門前,傳來一聲沉悶而痛苦的嘶吼,少年竭盡全力,擲出這柄陸沉之劍。


    那柄陸沉化作一道漆黑之箭,在出手之前,不斷摩擦,鬼門的怨氣與煞氣在周身凝結,不斷扭曲,最終脫離五指的那一刻,嗤然滑行迸射而出,以一種神鬼莫及的速度,轟出一道曠世的軌跡。


    試圖攔住“陸沉”,以肉身硬抗這一劍的青石,在箭道軌跡方圓數十丈,便被不可阻擋的氣機拍開。


    劍宗明瞳孔縮起,劍意湧蕩,“萬物一劍”境界,喚起的無數劍氣,在“陸沉”絕世罕有的這一擊下支離破碎,無法阻攔絲毫。


    於是擲出的這一劍,就這麽掠出了鬼門。


    青石跌坐在地,怔怔看著這一幕。


    竭盡全力拋出“陸沉”,此刻雙手扶膝,躬身大喘氣的白蓑少年。


    飛掠至鬼門,直至最後仍然不放棄,想要以劍念止住“陸沉”劍尖去勢的劍宗明,伸出雙手,卻隻抓住了一道閃逝而過的漆黑虛影。


    青石和劍宗明,麵色蒼白。


    短暫的死寂。


    然後就是落在人間的“轟”然一聲。


    比什麽聲音都要來地刺耳。


    ......


    ......


    涼甲城外。


    率騎而衝的江輕衣,滿麵血色,他身姿巍然,在黑霧當中衝殺砍掠,雖無浮滄錄傍身,養神到了魂聖境界,頭頂上浮現了一個瘦削劍客的虛影,劍氣繚繞,陰森鬼物遇到浩然正氣便自行潰散,不得接近三尺之內。


    舉頭三尺有劍氣。


    即便如此,他的劍氣已經開始發顫,元氣接近幹涸。


    七進七出。


    這些陰兵數量太多,殺之不盡,若是不出城迎戰,城內的百姓受到不斷衝擊的煞氣汙穢,便會遭受無端痛苦。


    江輕衣忽然抬起頭來。


    他有些惘然的感受著那股劇烈的狂風。


    從遠方的天際,落下了一道灼目的白點,拖曳出了一條頎長的尾巴,如晝夜交替的流星。


    然後便是砸落在地,即便距離不知多遠,都能聽到的轟然一聲。


    西關的大地開始連綿震顫。


    江輕衣腳底土石不穩。


    遠方的山石拔地而起,樹木飛起,接著化為虛無。


    江輕衣惘然抬起頭來,那尊籠罩在自己頭頂的瘦削劍客,麵色無悲也無喜,注視著遠方擴散而來的衝擊波,像是注視著生命的盡頭與終點,緩慢以雙手持劍,一手從劍身掠過,抵在劍尖。


    就像之前的無數次那樣,這道虛影,在此刻脫離了江輕衣的自主意念,幽幽飛掠而出,攔在了主人的身前。


    一人一劍。


    西關的數萬鐵騎。


    十六字營。


    廝殺衝陣的陰兵。


    陰魂不散的黑霧。


    在短暫的寂靜當中,迎來了至高的喧囂。


    整座涼甲城,頃刻之間,淹沒在一片白光之中。


    ......


    ......


    北原上持劍廝殺的紅衣納蘭。


    他身後浴血奮戰的七萬草原王庭。


    ......


    ......


    洛陽城頭,與陰兵死戰不止的蕭布衣。


    與他並肩而戰的青衣大神將翼少然。


    ......


    ......


    蘭陵城頭,三天三夜沒有合眼,此刻正注視著城下黑霧的齊恕。


    空中樓閣,躺在榻上,終於睜開雙眼的老人。


    蕭望的眼中,看到了一抹光明。


    所有人,都迎來這片光明。


    這並不是象征著新生的光。


    大千世界,死寂了很久。


    像是所有的人,所有的生靈,在此刻全都死去。


    有人站在那扇高亙門前,緩慢開口:“當年就是這道光......毀滅了我的一切。”


    這是一抹,終焉之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浮滄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摔跤的熊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摔跤的熊貓並收藏浮滄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