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不去鹿珈鎮了?”
老舍茶社裏,齊恕先生的目光從易瀟身邊的紫衣魏靈衫身上不漏痕跡地掠過,認真說道:“西域的顧勝城,如今還沒有真正一攏棋宮,但這是遲早的事情,他好像真的很想見你一麵。”
“沒什麽好見的。”
易瀟坐在茶社內,語氣溫和,輕聲說道:“他要與齊梁談判,要求和,那麽跟他談判的人,是誰都不重要了。這是必然的結果,齊梁會接受他的誠意,我如果去了鹿珈鎮,談判的結果或許會不一樣。”
齊恕陷入了短暫的思考。
他知道小殿下和顧勝城,是勢同水火的兩個人,一但在鹿珈鎮見麵,即便顧勝城的來意,真的是溫和談判,也可能迸發出不一樣的結局。
也許像是易瀟說的那樣。
談判的結局會不一樣?
蘭陵城的使團已經出發,由大殿下領著北姑蘇道的舊部,從蘭陵城的北門行出,沒有特地動用青衣大神將這樣的人物進行空間挪移,有幾個原因。
蘭陵城的年關,北姑蘇道的舊部裏,有數位王爺的子嗣,如西寧王的獨子蕭祁,還有北境諸多侯爺的家中長子,這些都是齊梁未來權貴層次之中的中流砥柱,這一趟便隨大殿下一同西行,向著北姑蘇道的鹿珈鎮前進。
這些人中,有些是紈絝子弟,有些如蕭祁一樣,是滿懷熱情和朝氣的年輕權貴,在未來大有作為。
西域的使團,這一趟前來談判的目的太過明顯。
求和。
陛下的意思,並不想拒絕西域的好意。
齊梁當然願意坐在一個安全又穩定的位子,看著北魏和西關分家,同時有西域妖族摻夾一手,當洛陽焦頭爛額,迴天乏術之時,蘭陵城再發動跨越淇江的毀滅性打擊,便可一攏中原——
成就春秋一統大業!
但蘭陵城的使團,不能太早的抵達鹿珈鎮。
無論齊梁是多麽想要西域的和平,也不能如此輕易的答應。
要吊著西域的這口氣。
至少要磨去西域的銳氣。
西寧王是一個足夠聰明的人。
齊恕知道,齊梁北境最大的藩王,西寧王,並不會第一時間抵達鹿珈鎮,去接待西域的使團。
陛下的意思也是如此。
齊梁的十九道是何等的浩袤,北地麵積最大,這些年來,為了對抗妖患,死去的甲士又有幾何?
單是烽燧一條長線,邊陲的數十個鑄鐵小鎮,鎮中的每一個孩童,夜晚都是抱劍而寐,吸納劍氣,恨不得生出力氣之後,能入平妖司,或是城主府,登上烽燧台,為征戰妖族,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齊梁北境,沒有一人認為,妖族可以與人族和平共處。
這是不可化解的矛盾。
這樣的矛盾想要和解,不可能依靠一張黃紙。
不可能像淇江那張協議一樣,自此以後,大家各自分據,和平共處,井水不犯河水。
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定有人反對。
譬如淮陽侯。
這樣的道理,實在太過淺顯,所以齊恕知道,陛下知道,易瀟知道顧勝城,當然也知道。
但是他來了。
那麽他就要麵臨這些問題。
當那些堅持要開戰的人族,作為弱勢的一方,送到了他的手中,他能不能忍住那股戾氣。
如果忍不住,說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被肯定了的。
妖族與人族的確無法和平。
“如果顧勝城忍不住這些挑釁,他一定會出手殺人,把挑釁的人都殺光,那麽談判就破裂了”易瀟語氣平靜說道:“若是到了那個地步,蘭陵城的使團根本無須抵達鹿珈鎮,因為北姑蘇道和西寧王的大軍會先抵達烽燧赤土外的西域戰線。”
齊恕低下頭來。
他蹙起眉頭。
然後搖了搖頭。
齊恕很認真的說道:“我認為不可能。”
“從顧勝城最近做的這些事情來看,這個男人的身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按他之前的性子,不計成本的瘋狂,早已經將棋宮剩餘的兩個派係全都屠戮幹淨,哪裏還會留下這麽多餘孽,自己孤身前來談判?”
齊恕歎了口氣,道:“我覺得陛下做得不妥。”
“嗯?”
易瀟微挑眉頭:“先生何出此言?”
“陛下想看一看,顧勝城到底有沒有跟齊梁談判的誠意。”
“所以陛下選擇了欺。”
齊恕麵色凝重說道:“欺他,辱他,有何意義?不如直接遂了他,這條瘋狗要的不多,他隻想要片刻的安寧,齊梁收了他的禮,給他這份安寧便是了。”
小殿下身邊的魏靈衫欲言又止,最後沉默。
“這些挑釁應是無礙。”易瀟想了片刻,道:“顧勝城真的是一個很能忍的人,我了解他,他會把西域的氣焰全都壓住,等到使團來了,得到蘭陵城的承諾,便會一刻不留的離開鹿珈鎮,迴到棋宮重整旗鼓。”
齊恕嗯了一聲。
沉默很久的魏靈衫,輕輕開口。
她問了一個問題。
“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他要來求和?”
四下無聲。
小殿下和齊恕聽到這個問題,有些微惘,彼此對望一眼,試圖從對方眼中得到答案,俱是無果。
是了。
為什麽顧勝城要來鹿珈鎮求和呢?
對於齊梁而言,這的確是一個未解之謎。
是累了?
倦了?
打不動了?
西關邊陲,前不久傳來白袍江輕衣十戰十捷的戰報,隻是如今洛陽已不再欣喜,因為西關已經徹底與北魏決裂,離開北魏的西關,在新任藩王的帶領下勢如破竹,以幾乎不可抵擋的姿態橫掃西域獸潮。
這是八尺山要麵對的天大阻力之一。
還有棋宮的內亂,即便是最簡單粗暴的血腥手段鎮壓,重新再立派係,栽培心腹,培養人物,都是需要耗費很大心力的事情。
如今的西域,說是一團亂麻,也不為過。
“是他累了?不想鬥了?”
魏靈衫輕輕啟唇,說道:“如果是這樣,那麽他會忍,一直忍,因為不想打了,所以不會再打了。”
“可若不是這樣呢?”
老舍茶社裏,齊恕先生的目光從易瀟身邊的紫衣魏靈衫身上不漏痕跡地掠過,認真說道:“西域的顧勝城,如今還沒有真正一攏棋宮,但這是遲早的事情,他好像真的很想見你一麵。”
“沒什麽好見的。”
易瀟坐在茶社內,語氣溫和,輕聲說道:“他要與齊梁談判,要求和,那麽跟他談判的人,是誰都不重要了。這是必然的結果,齊梁會接受他的誠意,我如果去了鹿珈鎮,談判的結果或許會不一樣。”
齊恕陷入了短暫的思考。
他知道小殿下和顧勝城,是勢同水火的兩個人,一但在鹿珈鎮見麵,即便顧勝城的來意,真的是溫和談判,也可能迸發出不一樣的結局。
也許像是易瀟說的那樣。
談判的結局會不一樣?
蘭陵城的使團已經出發,由大殿下領著北姑蘇道的舊部,從蘭陵城的北門行出,沒有特地動用青衣大神將這樣的人物進行空間挪移,有幾個原因。
蘭陵城的年關,北姑蘇道的舊部裏,有數位王爺的子嗣,如西寧王的獨子蕭祁,還有北境諸多侯爺的家中長子,這些都是齊梁未來權貴層次之中的中流砥柱,這一趟便隨大殿下一同西行,向著北姑蘇道的鹿珈鎮前進。
這些人中,有些是紈絝子弟,有些如蕭祁一樣,是滿懷熱情和朝氣的年輕權貴,在未來大有作為。
西域的使團,這一趟前來談判的目的太過明顯。
求和。
陛下的意思,並不想拒絕西域的好意。
齊梁當然願意坐在一個安全又穩定的位子,看著北魏和西關分家,同時有西域妖族摻夾一手,當洛陽焦頭爛額,迴天乏術之時,蘭陵城再發動跨越淇江的毀滅性打擊,便可一攏中原——
成就春秋一統大業!
但蘭陵城的使團,不能太早的抵達鹿珈鎮。
無論齊梁是多麽想要西域的和平,也不能如此輕易的答應。
要吊著西域的這口氣。
至少要磨去西域的銳氣。
西寧王是一個足夠聰明的人。
齊恕知道,齊梁北境最大的藩王,西寧王,並不會第一時間抵達鹿珈鎮,去接待西域的使團。
陛下的意思也是如此。
齊梁的十九道是何等的浩袤,北地麵積最大,這些年來,為了對抗妖患,死去的甲士又有幾何?
單是烽燧一條長線,邊陲的數十個鑄鐵小鎮,鎮中的每一個孩童,夜晚都是抱劍而寐,吸納劍氣,恨不得生出力氣之後,能入平妖司,或是城主府,登上烽燧台,為征戰妖族,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齊梁北境,沒有一人認為,妖族可以與人族和平共處。
這是不可化解的矛盾。
這樣的矛盾想要和解,不可能依靠一張黃紙。
不可能像淇江那張協議一樣,自此以後,大家各自分據,和平共處,井水不犯河水。
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定有人反對。
譬如淮陽侯。
這樣的道理,實在太過淺顯,所以齊恕知道,陛下知道,易瀟知道顧勝城,當然也知道。
但是他來了。
那麽他就要麵臨這些問題。
當那些堅持要開戰的人族,作為弱勢的一方,送到了他的手中,他能不能忍住那股戾氣。
如果忍不住,說明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被肯定了的。
妖族與人族的確無法和平。
“如果顧勝城忍不住這些挑釁,他一定會出手殺人,把挑釁的人都殺光,那麽談判就破裂了”易瀟語氣平靜說道:“若是到了那個地步,蘭陵城的使團根本無須抵達鹿珈鎮,因為北姑蘇道和西寧王的大軍會先抵達烽燧赤土外的西域戰線。”
齊恕低下頭來。
他蹙起眉頭。
然後搖了搖頭。
齊恕很認真的說道:“我認為不可能。”
“從顧勝城最近做的這些事情來看,這個男人的身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按他之前的性子,不計成本的瘋狂,早已經將棋宮剩餘的兩個派係全都屠戮幹淨,哪裏還會留下這麽多餘孽,自己孤身前來談判?”
齊恕歎了口氣,道:“我覺得陛下做得不妥。”
“嗯?”
易瀟微挑眉頭:“先生何出此言?”
“陛下想看一看,顧勝城到底有沒有跟齊梁談判的誠意。”
“所以陛下選擇了欺。”
齊恕麵色凝重說道:“欺他,辱他,有何意義?不如直接遂了他,這條瘋狗要的不多,他隻想要片刻的安寧,齊梁收了他的禮,給他這份安寧便是了。”
小殿下身邊的魏靈衫欲言又止,最後沉默。
“這些挑釁應是無礙。”易瀟想了片刻,道:“顧勝城真的是一個很能忍的人,我了解他,他會把西域的氣焰全都壓住,等到使團來了,得到蘭陵城的承諾,便會一刻不留的離開鹿珈鎮,迴到棋宮重整旗鼓。”
齊恕嗯了一聲。
沉默很久的魏靈衫,輕輕開口。
她問了一個問題。
“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他要來求和?”
四下無聲。
小殿下和齊恕聽到這個問題,有些微惘,彼此對望一眼,試圖從對方眼中得到答案,俱是無果。
是了。
為什麽顧勝城要來鹿珈鎮求和呢?
對於齊梁而言,這的確是一個未解之謎。
是累了?
倦了?
打不動了?
西關邊陲,前不久傳來白袍江輕衣十戰十捷的戰報,隻是如今洛陽已不再欣喜,因為西關已經徹底與北魏決裂,離開北魏的西關,在新任藩王的帶領下勢如破竹,以幾乎不可抵擋的姿態橫掃西域獸潮。
這是八尺山要麵對的天大阻力之一。
還有棋宮的內亂,即便是最簡單粗暴的血腥手段鎮壓,重新再立派係,栽培心腹,培養人物,都是需要耗費很大心力的事情。
如今的西域,說是一團亂麻,也不為過。
“是他累了?不想鬥了?”
魏靈衫輕輕啟唇,說道:“如果是這樣,那麽他會忍,一直忍,因為不想打了,所以不會再打了。”
“可若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