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禹看了看在場的大臣,正色說道:“陛下,來大夫善於治軍,更善於統兵,且來大夫性情沉穩,不急不躁,可破蜀地之天險!”
劉秀聽得認真。
來歙領兵打仗的本事,的確是挺厲害的,尤其是最近這兩年,表現得尤其明顯。
馮異病故之後,是來歙扛起了西征軍的大旗,平隴之戰的後期,來歙的功勞最大。
讓來歙領兵進入蜀地作戰,劉秀心裏也是非常有底的,哪怕來歙在正麵戰場打不贏敵軍,但敵軍想打敗他,那也是很難的事。
劉秀反複思量了一番,最終還是采納了鄧禹的建議,讓來歙於隴地集結兵馬,擔任全軍之主將,而耿弇部和蓋延部為輔,協助來歙部入蜀作戰。
在劉秀的旨意中,並沒有明確的說明,耿弇和蓋延二將必須要聽從來歙的指揮,隻是讓他二人率領各自兵馬,協助來歙作戰。
劉秀的旨意傳到漢陽,耿弇和蓋延雙雙來到西征軍大營裏。
在中軍帳,耿弇和蓋延見到來歙。
要說官職,耿弇和蓋延都是大將軍,比來歙這位太中大夫要高出一截,但在來歙麵前,他二人表現得還是很有禮數的。
一是來歙年紀大,輩分高,屬他二人的長輩,其二,來歙確實有真本事。
來歙接替馮異,到西征軍沒幾天,就把桀驁不馴的西征軍將士訓得服服帖帖,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
之後,來歙更是帶領西征軍將士,一舉攻克落門聚,此戰也成為平隴的收官之戰。
對於來歙的能力,蓋延可是敬佩有加。
在中軍帳裏,耿弇和蓋延率先向來歙拱手施禮,說道:“來將軍!”
天子在口頭上已經冊封來歙為中郎將,稱唿他為將軍,倒也不為過。
來歙連忙拱手還禮,說道:“蓋將軍、耿將軍!”
分賓主落座之後,蓋延樂嗬嗬地說道:“來將軍,我和伯昭都有收到陛下的旨意,對蜀作戰,來將軍是主將,我和伯昭都是輔佐!”
來歙連連擺手,笑道:“蓋將軍太客氣了,對蜀作戰,還得是我們幾人商議著來打啊!”
說話時,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向耿弇那邊瞄了瞄。
蓋延是典型的軍中武將,直性子,天子下什麽旨意,他不會有任何的異議,會原封不動的按照旨意行事。
而耿弇則不然。
耿弇追隨劉秀的時候,還不到二十歲,小小年紀,跟隨陛下南征北征,立下的軍功,不計其數,可謂是少年得誌,年輕氣盛。
其實,很多人都認為,耿弇是最有可能成為涼州兵馬主將的人選,要說有競爭對手,那也就是蓋延,可誰都沒想到,這半路殺出個來歙,一舉拿下了涼州兵馬主將之職。
要說耿弇的心裏就沒有絲毫的不服氣,沒有絲毫的不痛快,那是不可能的。
寒暄過後,來歙說道:“目前,王元、環安二人占領著武都,欲克蜀地,必先克武都!”
武都郡是涼州最南麵的一個郡,與蜀地接壤。
在不同的朝代,武都郡的歸屬也不同,它有時候被劃分在涼州,有時候又被劃分到益州。
武都郡就像是一條紐帶,北連涼州,南連益州。
如果從涼州發兵南下,那麽不可避免的,必然要走武都郡,如果從三輔發兵的話,倒是可以避開武都郡,直接南下進入益州。
來歙的意思是,己方應先取武都,然後再進入益州作戰。
在這件事的討論上,耿弇提出不同的觀點,他正色說道:“來將軍,我以為,可不用理會武都郡,走三輔,直取益州!”
鄧禹說耿弇打仗的風格飄逸,神鬼莫測,還是挺中肯的。
耿弇的用兵,確實是神出鬼沒,令人意想不到,防不勝防。
聽了耿弇的話,蓋延皺著眉頭說道:“伯昭,不平武都,我軍後方不穩啊!”
耿弇淡然一笑,說道:“王元、環安之流,鼠輩爾,不足為慮,隻要我軍的後勤補給不走武都,而走三輔,便不會受到威脅!”
稍頓,耿弇又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方為用兵之上策!我軍繞過武都,直取益州,必會打蜀軍個措手不及,搶先拿下漢中,斷武都之根,王元、環安之流,可不攻自破!”
蓋延聽得兩眼放光,暗道耿弇之計可行。
不過在來歙聽來,耿弇的主意太過冒險了。
繞過武都郡,直接攻入益州的漢中郡,這等於是孤軍深入,一旦推進受阻,未能成功打下漢中,己方怎麽辦?
到時候,己方的兵馬豈不是被困在漢中郡了?
那不是有全軍覆沒之危?
來歙連連搖頭,說道:“此戰,我軍既不缺兵,也不短糧,需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才是,如此最為穩妥!”
蓋延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仔細想想,來歙說得也有道理。
不是蓋延耳根子軟,聽什麽就覺得什麽有道理,事實上,耿弇和來歙的戰術都有各自的道理,隻不過是作戰的風格不同罷了。
來歙年紀大,性情穩重,他的作風也偏向沉穩。
而耿弇是年輕氣盛,善用奇兵,所以他的戰風偏向飄逸,看似冒險,實則成竹在胸。
兩種風格的戰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沒有誰高誰下之分。
耿弇皺著眉頭,忍不住提醒道:“來將軍,對蜀作戰,不是隻有我軍一方。”
來歙不解地看著耿弇。
耿弇意味深長地說道:“陛下已派大司馬去往南郡,接管南征軍,並集結南郡、南陽及周邊郡縣之兵馬。
如果我方隻是步步為營的推進,來將軍認為,最先攻克成都的會是誰?”
目前洛陽朝廷最大的敵人就是公孫述,無論是誰,隻要率先攻克成都,擒下公孫述,那就是立下不世之功,可名垂青史,耿弇無論如何也不想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聽聞耿弇不願意打武都,而要直接打漢中,原來是為了搶先攻克成都,來歙眉頭緊鎖,正色說道:“耿將軍,用兵最忌冒進,一味的冒險突進,隻會讓自己深陷重圍,悔之晚矣!”
耿弇被氣樂了,搖頭說道:“倘若按照來將軍步步為營的戰術,恐怕等到大司馬攻克成都,我們連漢中都沒打下來呢!”
來歙說道:“無論誰能攻克成都,那都是造福於漢室,造福於天下黎民,又有何區別?
倘若為了搶功,而拿全軍將士的性命去冒險,我做不到!”
他二人無論是性情、戰風以及理念,都存在巨大的差異,沒有誰對誰錯,就是二人的風格不同。
這次的議事,來歙和耿弇沒有談攏,最後不歡而散。
離開中軍帳,到了外麵,蓋延拉著耿弇,說道:“伯昭,來將軍畢竟是陛下親封的主將,在戰事上,我們還得聽來將軍的!”
耿弇反問道:“難道,巨卿不想親自攻克成都嗎?”
蓋延苦笑,喃喃嘀咕道:“我又怎會不想?”
耿弇正色說道:“可是按照來將軍的戰術,我們是不可能搶在大司馬之前攻克成都的!”
蓋延說道:“田戎、任滿可都在南郡,二人麾下兵馬十餘萬眾!”
耿弇篤定地說道:“在大司馬麵前,田戎、任滿,不值一提,十餘萬的蜀軍,隻轉瞬之間,就會灰飛煙滅。”
見蓋延咧嘴,耿弇搖頭而笑,反問道:“巨卿不信大司馬有這樣的本事?”
蓋延說道:“我不是不信,我隻是覺得,與子顏搶功,你我,實難撥得頭籌!”
耿弇正色道:“聽我之計,出奇兵,直取漢中。
蜀軍準備不足,倉促應戰,必敗。
我軍先取漢中,再取廣漢,大軍南下,可直攻成都!”
蓋延聽得十分動心,但轉念一想,又搖了搖頭,意味深長地說道:“伯昭,來將軍才是主將,你我二部,隻是輔佐來將軍啊!”
耿弇一聽這話,肩膀立刻垮了下來,感情自己說了這麽半天,都白說了,巨卿還是要跟著來歙的戰術走。
耿弇說道:“既然如此,你們打你們的,我打我的!”
說完話,耿弇一甩征袍,大步離去。
蓋延連聲召喚他,可耿弇走得頭都沒迴。
耿弇判斷的沒錯,南郡戰場,的確是風雲變幻。
吳漢抵達南郡,讓南征軍將士的士氣倍增。
說起來,南征軍並不是岑彭創建的,而是被岑彭發揚光大的,當年,是吳漢一手創建的南征軍,直到現在,南征軍中不少的老兵老將還都是吳漢的老部下。
對於吳漢的到來,這些南征軍的元老們自然是打心眼裏高興和歡迎,全軍的麵貌都為之煥然一新。
吳漢也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跟隨吳漢一同前來的還有臧宮、劉隆以及從南陽及其周邊郡縣征召的數萬將士。
抵達南郡之後,吳漢部與南征軍合兵一處,岑彭自然也把軍中主將的位置讓給吳漢。
目前,以田戎、任滿為首的蜀軍,還占領著南郡的巫縣、夷陵、陵道等沿江要地。
漢軍要想奪迴這三處要地,與蜀軍必打水戰。
可是目前軍中大多都是步兵、騎兵,會打水戰的水兵真就不多。
岑彭與吳漢商議了一番,於貴陽、長沙、零陵等地,征召棹卒(水兵),第一批水兵,就征召上來三萬餘眾。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陸陸續續征召到的水兵,竟然多達六萬餘人。
看著這六萬多水軍,吳漢有種錯覺,這就是六萬張血盆大口啊,這麽多人,每天要吃要喝要領軍餉,這得消耗軍中多少的錢糧。
吳漢領兵打仗的理念,一直都是兵馬貴精不貴多,隻要是精兵強將,可以做到以千敵萬。
現在岑彭召來這麽多的水軍,真的有那個必要嗎?
他主動找上岑彭,建議岑彭,把召來的這些水軍都解散掉,隻留下萬八千人足矣。
岑彭沒有接受吳漢的意見,蜀軍水兵的戰力不容小覷,而且兵力眾多,己方的水軍兵力若是不足,想要奪迴巫縣、夷陵、陵道,幾乎沒有可能。
在要不要保留這麽多水軍的問題上,吳漢和岑彭也發生了分歧。
最後還是岑彭上疏天子,請天子做出定奪。
收到岑彭的上疏後,劉秀立刻寫了一封迴書,內容很簡短,提醒吳漢,水戰之一切事宜,以岑彭之見為主。
你都明明都不會打水戰,還跟著人家瞎參合什麽?
接到劉秀的書信後,吳漢這位大司馬立刻老實了。
對於岑彭征召那麽多水兵的事,他也再無異議。
劉秀聽得認真。
來歙領兵打仗的本事,的確是挺厲害的,尤其是最近這兩年,表現得尤其明顯。
馮異病故之後,是來歙扛起了西征軍的大旗,平隴之戰的後期,來歙的功勞最大。
讓來歙領兵進入蜀地作戰,劉秀心裏也是非常有底的,哪怕來歙在正麵戰場打不贏敵軍,但敵軍想打敗他,那也是很難的事。
劉秀反複思量了一番,最終還是采納了鄧禹的建議,讓來歙於隴地集結兵馬,擔任全軍之主將,而耿弇部和蓋延部為輔,協助來歙部入蜀作戰。
在劉秀的旨意中,並沒有明確的說明,耿弇和蓋延二將必須要聽從來歙的指揮,隻是讓他二人率領各自兵馬,協助來歙作戰。
劉秀的旨意傳到漢陽,耿弇和蓋延雙雙來到西征軍大營裏。
在中軍帳,耿弇和蓋延見到來歙。
要說官職,耿弇和蓋延都是大將軍,比來歙這位太中大夫要高出一截,但在來歙麵前,他二人表現得還是很有禮數的。
一是來歙年紀大,輩分高,屬他二人的長輩,其二,來歙確實有真本事。
來歙接替馮異,到西征軍沒幾天,就把桀驁不馴的西征軍將士訓得服服帖帖,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
之後,來歙更是帶領西征軍將士,一舉攻克落門聚,此戰也成為平隴的收官之戰。
對於來歙的能力,蓋延可是敬佩有加。
在中軍帳裏,耿弇和蓋延率先向來歙拱手施禮,說道:“來將軍!”
天子在口頭上已經冊封來歙為中郎將,稱唿他為將軍,倒也不為過。
來歙連忙拱手還禮,說道:“蓋將軍、耿將軍!”
分賓主落座之後,蓋延樂嗬嗬地說道:“來將軍,我和伯昭都有收到陛下的旨意,對蜀作戰,來將軍是主將,我和伯昭都是輔佐!”
來歙連連擺手,笑道:“蓋將軍太客氣了,對蜀作戰,還得是我們幾人商議著來打啊!”
說話時,他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向耿弇那邊瞄了瞄。
蓋延是典型的軍中武將,直性子,天子下什麽旨意,他不會有任何的異議,會原封不動的按照旨意行事。
而耿弇則不然。
耿弇追隨劉秀的時候,還不到二十歲,小小年紀,跟隨陛下南征北征,立下的軍功,不計其數,可謂是少年得誌,年輕氣盛。
其實,很多人都認為,耿弇是最有可能成為涼州兵馬主將的人選,要說有競爭對手,那也就是蓋延,可誰都沒想到,這半路殺出個來歙,一舉拿下了涼州兵馬主將之職。
要說耿弇的心裏就沒有絲毫的不服氣,沒有絲毫的不痛快,那是不可能的。
寒暄過後,來歙說道:“目前,王元、環安二人占領著武都,欲克蜀地,必先克武都!”
武都郡是涼州最南麵的一個郡,與蜀地接壤。
在不同的朝代,武都郡的歸屬也不同,它有時候被劃分在涼州,有時候又被劃分到益州。
武都郡就像是一條紐帶,北連涼州,南連益州。
如果從涼州發兵南下,那麽不可避免的,必然要走武都郡,如果從三輔發兵的話,倒是可以避開武都郡,直接南下進入益州。
來歙的意思是,己方應先取武都,然後再進入益州作戰。
在這件事的討論上,耿弇提出不同的觀點,他正色說道:“來將軍,我以為,可不用理會武都郡,走三輔,直取益州!”
鄧禹說耿弇打仗的風格飄逸,神鬼莫測,還是挺中肯的。
耿弇的用兵,確實是神出鬼沒,令人意想不到,防不勝防。
聽了耿弇的話,蓋延皺著眉頭說道:“伯昭,不平武都,我軍後方不穩啊!”
耿弇淡然一笑,說道:“王元、環安之流,鼠輩爾,不足為慮,隻要我軍的後勤補給不走武都,而走三輔,便不會受到威脅!”
稍頓,耿弇又道:“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方為用兵之上策!我軍繞過武都,直取益州,必會打蜀軍個措手不及,搶先拿下漢中,斷武都之根,王元、環安之流,可不攻自破!”
蓋延聽得兩眼放光,暗道耿弇之計可行。
不過在來歙聽來,耿弇的主意太過冒險了。
繞過武都郡,直接攻入益州的漢中郡,這等於是孤軍深入,一旦推進受阻,未能成功打下漢中,己方怎麽辦?
到時候,己方的兵馬豈不是被困在漢中郡了?
那不是有全軍覆沒之危?
來歙連連搖頭,說道:“此戰,我軍既不缺兵,也不短糧,需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才是,如此最為穩妥!”
蓋延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仔細想想,來歙說得也有道理。
不是蓋延耳根子軟,聽什麽就覺得什麽有道理,事實上,耿弇和來歙的戰術都有各自的道理,隻不過是作戰的風格不同罷了。
來歙年紀大,性情穩重,他的作風也偏向沉穩。
而耿弇是年輕氣盛,善用奇兵,所以他的戰風偏向飄逸,看似冒險,實則成竹在胸。
兩種風格的戰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沒有誰高誰下之分。
耿弇皺著眉頭,忍不住提醒道:“來將軍,對蜀作戰,不是隻有我軍一方。”
來歙不解地看著耿弇。
耿弇意味深長地說道:“陛下已派大司馬去往南郡,接管南征軍,並集結南郡、南陽及周邊郡縣之兵馬。
如果我方隻是步步為營的推進,來將軍認為,最先攻克成都的會是誰?”
目前洛陽朝廷最大的敵人就是公孫述,無論是誰,隻要率先攻克成都,擒下公孫述,那就是立下不世之功,可名垂青史,耿弇無論如何也不想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聽聞耿弇不願意打武都,而要直接打漢中,原來是為了搶先攻克成都,來歙眉頭緊鎖,正色說道:“耿將軍,用兵最忌冒進,一味的冒險突進,隻會讓自己深陷重圍,悔之晚矣!”
耿弇被氣樂了,搖頭說道:“倘若按照來將軍步步為營的戰術,恐怕等到大司馬攻克成都,我們連漢中都沒打下來呢!”
來歙說道:“無論誰能攻克成都,那都是造福於漢室,造福於天下黎民,又有何區別?
倘若為了搶功,而拿全軍將士的性命去冒險,我做不到!”
他二人無論是性情、戰風以及理念,都存在巨大的差異,沒有誰對誰錯,就是二人的風格不同。
這次的議事,來歙和耿弇沒有談攏,最後不歡而散。
離開中軍帳,到了外麵,蓋延拉著耿弇,說道:“伯昭,來將軍畢竟是陛下親封的主將,在戰事上,我們還得聽來將軍的!”
耿弇反問道:“難道,巨卿不想親自攻克成都嗎?”
蓋延苦笑,喃喃嘀咕道:“我又怎會不想?”
耿弇正色說道:“可是按照來將軍的戰術,我們是不可能搶在大司馬之前攻克成都的!”
蓋延說道:“田戎、任滿可都在南郡,二人麾下兵馬十餘萬眾!”
耿弇篤定地說道:“在大司馬麵前,田戎、任滿,不值一提,十餘萬的蜀軍,隻轉瞬之間,就會灰飛煙滅。”
見蓋延咧嘴,耿弇搖頭而笑,反問道:“巨卿不信大司馬有這樣的本事?”
蓋延說道:“我不是不信,我隻是覺得,與子顏搶功,你我,實難撥得頭籌!”
耿弇正色道:“聽我之計,出奇兵,直取漢中。
蜀軍準備不足,倉促應戰,必敗。
我軍先取漢中,再取廣漢,大軍南下,可直攻成都!”
蓋延聽得十分動心,但轉念一想,又搖了搖頭,意味深長地說道:“伯昭,來將軍才是主將,你我二部,隻是輔佐來將軍啊!”
耿弇一聽這話,肩膀立刻垮了下來,感情自己說了這麽半天,都白說了,巨卿還是要跟著來歙的戰術走。
耿弇說道:“既然如此,你們打你們的,我打我的!”
說完話,耿弇一甩征袍,大步離去。
蓋延連聲召喚他,可耿弇走得頭都沒迴。
耿弇判斷的沒錯,南郡戰場,的確是風雲變幻。
吳漢抵達南郡,讓南征軍將士的士氣倍增。
說起來,南征軍並不是岑彭創建的,而是被岑彭發揚光大的,當年,是吳漢一手創建的南征軍,直到現在,南征軍中不少的老兵老將還都是吳漢的老部下。
對於吳漢的到來,這些南征軍的元老們自然是打心眼裏高興和歡迎,全軍的麵貌都為之煥然一新。
吳漢也不是自己一個人來的,跟隨吳漢一同前來的還有臧宮、劉隆以及從南陽及其周邊郡縣征召的數萬將士。
抵達南郡之後,吳漢部與南征軍合兵一處,岑彭自然也把軍中主將的位置讓給吳漢。
目前,以田戎、任滿為首的蜀軍,還占領著南郡的巫縣、夷陵、陵道等沿江要地。
漢軍要想奪迴這三處要地,與蜀軍必打水戰。
可是目前軍中大多都是步兵、騎兵,會打水戰的水兵真就不多。
岑彭與吳漢商議了一番,於貴陽、長沙、零陵等地,征召棹卒(水兵),第一批水兵,就征召上來三萬餘眾。
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陸陸續續征召到的水兵,竟然多達六萬餘人。
看著這六萬多水軍,吳漢有種錯覺,這就是六萬張血盆大口啊,這麽多人,每天要吃要喝要領軍餉,這得消耗軍中多少的錢糧。
吳漢領兵打仗的理念,一直都是兵馬貴精不貴多,隻要是精兵強將,可以做到以千敵萬。
現在岑彭召來這麽多的水軍,真的有那個必要嗎?
他主動找上岑彭,建議岑彭,把召來的這些水軍都解散掉,隻留下萬八千人足矣。
岑彭沒有接受吳漢的意見,蜀軍水兵的戰力不容小覷,而且兵力眾多,己方的水軍兵力若是不足,想要奪迴巫縣、夷陵、陵道,幾乎沒有可能。
在要不要保留這麽多水軍的問題上,吳漢和岑彭也發生了分歧。
最後還是岑彭上疏天子,請天子做出定奪。
收到岑彭的上疏後,劉秀立刻寫了一封迴書,內容很簡短,提醒吳漢,水戰之一切事宜,以岑彭之見為主。
你都明明都不會打水戰,還跟著人家瞎參合什麽?
接到劉秀的書信後,吳漢這位大司馬立刻老實了。
對於岑彭征召那麽多水兵的事,他也再無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