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訢迴過神來,急忙向前叩首,急聲說道:“多謝陛下!多謝陛下不殺之恩!”
劉秀向他擺了擺手,說道:“起來吧!”
“謝陛下!謝陛下!”
董訢又磕了個頭,顫巍巍地從地上站起。
劉秀不殺董訢,當然是有原因的。
其一,董訢率部投降,當眾上演了要橫劍自刎的一幕,下麵的將士們,對他自然是更加敬佩,自己若殺了董訢,必然會引起投降將士們的不滿,現在他們投降臣服,以後沒準還會起來造反,要死更多的人,這是劉秀不願意看到的。
第二,董訢能在堵鄉這裏組織起一支數萬人的叛軍,他在堵鄉的威望不容小覷,殺了他,必然會激起堵鄉民眾的不滿。
現在劉秀一直在竭盡所能的爭取南陽的民心,放過董訢,這符合劉秀的利益。
做天子和做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做事不能再以個人的喜惡為出發點,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以利益為基準,國家的利益,就代表了天子的利益,天子與國家為一體。
劉秀看眼對自己感恩戴德的董訢,淡然一笑,說道:“董訢,你去告訴你的部下,有願意留在我漢軍的,他們可以留下,有不願意留在漢軍的,可以領些糧食,迴家安居。”
“多謝陛下!罪臣多謝陛下隆恩!”
董訢再次跪地叩首,起身之後,快步離去。
董訢部下,大半人都已經不願意繼續打仗,選擇解甲歸田。
小部分人選擇留在漢軍,被各部所收編。
處理完董訢的事,有探子快馬來報,說延岑殘部正在向穰縣方向撤退,而鄧奉殘部,則在向宛城方向撤退。
劉秀聽後,沉吟片刻,轉頭說道:“伯昭!”
“微臣在!”
耿弇跨步出列,向劉秀插手施禮。
劉秀說道:“你率騎兵將士,追擊延岑殘部,務必要將延岑殘部,一舉全殲!”
“微臣遵命!”
耿弇答應一聲,領命而去。
劉秀對身邊的其餘眾將說道:“你等隨我,追擊鄧奉,趁熱打鐵,不給鄧奉殘部以喘息之機!”
“微臣遵命!”
眾將異口同聲道。
取得堵鄉之戰的大勝,漢軍沒有停歇,也沒有大擺慶功宴,將士們不卸甲,戰馬不卸鞍,兜著敗軍的屁股進行追擊。
延岑率領著殘部,一路逃到了穰縣。
他與穰縣的本地人杜弘一見如故。
杜弘在穰縣頗有聲望,可稱得上是一唿百應。
延岑打算退至穰縣,休養生息,然後再謀出路。
結果延岑剛率部到了穰縣,以耿弇為首的漢軍便追了過來。
雙方沒有廢話,在穰縣境內展開了一場激戰。
延岑殘部,所剩的將士隻有兩萬來人,而耿弇的部下,也有兩萬。
看起來雙方兵力相當,但有一點,延岑的部下多為步兵,而耿弇所統帥的,乃是清一色的幽州突騎。
平原戰場的正麵交鋒,兩萬步兵對陣兩萬騎兵,那都稱不上是一場殊死之戰,完全是一場騎兵對步兵的單方麵碾壓。
兩萬騎兵向前突進時,轟隆隆的聲響仿佛悶雷,地麵的塵土卷到空中,仿佛一大麵的沙塵暴襲來,地麵的強烈震顫,不亞於十萬、二十萬的大軍在往前推進。
戰鬥還沒開始,隻看騎兵衝陣的聲勢,延岑殘部便已是心涼半截。
騎兵衝到近前後,借著戰馬衝鋒的慣性,一根根長矛刺了出去。
步兵所用的木盾,在騎兵長矛麵前,不堪一擊,長矛刺在盾麵上,要麽盾牌直接破碎,要麽盾麵被刺穿,即便有些盾牌擋住了騎兵刺來的長矛,但接踵而至的戰馬衝撞也同樣讓人受不了,筋骨俱斷。
在雙方將士接觸的一瞬間,延岑軍這邊便倒下一長排人。
前麵的將士,在騎兵的踐踏和殺戮下,不停的倒地,屍體都被戰馬塌成了肉泥,後麵的將士們嚇得魂飛魄散,哪裏還敢再戰,調頭就跑。
至於在穰縣接應延岑的杜弘,還組織起一批鄉勇,想助延岑一臂之力,可在上萬眾的幽州突騎麵前,這些鄉勇,包括杜弘自己在內,皆嚇得臉色煞白,身子哆嗦,腿肚子直轉筋。
此戰,延岑軍再次大敗,死傷者不計其數,杜弘連動手都沒動手,直接向漢軍繳械投降了。
兵敗如山倒,關鍵時刻,延岑再次發揮出了他人生最大的本事,逃!這迴延岑是往南跑,路上不敢停歇,帶著數十名心腹部下,馬不停蹄的一路逃出南陽郡,跑進了南郡,前去投靠秦豐了。
與鄧奉結成聯盟的延岑勢力,就此被漢軍斬斷。
當初延岑可是帶著數萬漢中流民軍進入的南陽,現在他逃走時,身邊隻剩下可憐的數十人,數萬大軍,在南陽這裏被打光了。
被祭遵擊敗的鄧終,帶著殘部,逃到了杜衍縣,奉劉秀之命,前來追擊的祭遵部,緊隨其後,也追至杜衍縣,雙方於杜衍境內,展開了二次交戰。
鄧終殘部已經沒剩下多少兵馬,而祭遵所率領的漢軍,則是氣勢如虹,這一場戰鬥,也是全無懸念,最終以漢軍的大獲全勝告終,鄧終隻帶著幾名親信,再次落荒而逃,祭遵則是親率一批騎兵,繼續追擊鄧終。
堵鄉之戰,堪稱是鄧奉在南陽的轉折點,堵鄉一戰打完,鄧奉勢力迅速土崩瓦解。
先是董訢率部投降,後是延岑全軍覆沒,倉皇逃到南郡,同時鄧終也是全軍覆沒,四處逃竄,躲避祭遵部的追擊。
當然,現在鄧奉還不清楚這些,他也不會未卜先知。
鄧奉率領著殘部,一路向宛城方向敗退。
結果還沒到宛城,駐守宛城的堅鐔率部出城,主動迎擊鄧奉殘部。
堅鐔和萬脩,是在建武二年攻占的宛城,現在已是建武三年。
萬脩病故之後,堅鐔一人撐起了大局,在宛城城內,率領部下足足堅守了一年。
堵鄉之戰,堅鐔一直在派探子盯著,得知己方大獲全勝,鄧奉戰敗,率殘部正向宛城這邊跑來的消息,他哪會放過這個棒打落水狗的好機會?
忍氣吞聲一年的堅鐔,率領一幹部眾,殺出宛城,半路阻擊鄧奉軍。
此時的鄧奉軍,已如同驚弓之鳥,看到迎麵來了漢軍,根本不敢戀戰,雙方的交戰還沒開始,便以鄧奉軍的落荒而逃告終。
鄧奉軍前腳剛走,後麵的追兵也跟著到了。
在被困宛城一年後,堅鐔終於又見到了己方的漢軍將士。
在看到漢軍主力的大旗時,不僅堅鐔喜極而泣,下麵的將士們更是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率軍走在最前麵的正是吳漢,見前方有漢軍的大旗,有穿著漢軍軍裝的將士,他不由得一怔,這時候,探子快馬來報:“稟大司馬,前方是堅將軍及部下將士!”
吳漢心頭一震,急忙催馬跑了過去。
到了堅鐔等人近前,吳漢定睛細看,可不是嘛,為首的這名將領,不是堅鐔還是誰?
他翻身下馬,向直奔自己走過來的堅鐔,拱手深施一禮,說道:“堅將軍被困宛城,皆是漢之過錯!”
堅鐔聞言,連忙拱手還禮,說道:“大司馬言重了,當初,是末將心甘情願,留守宛城的!”
仔細打量堅鐔,感覺他比以前清瘦了不少,吳漢鼻子發酸,走到堅鐔近前,拍了拍他的胳膊,說道:“這一年來,讓子伋受苦了!”
堅鐔滿不在乎地一笑,說道:“所幸末將為辱使命,宛城一直未被賊軍所占!隻可惜,萬將軍病故於宛!”
提到萬脩,吳漢心中亦是感慨萬千,他深吸口氣,拉著堅鐔的胳膊說道:“走!子伋,隨我去見陛下!”
吳漢帶著堅鐔,穿過前軍的隊伍,一直來到中軍,麵見劉秀。
當劉秀得知堅鐔前來的消息,亦是喜出望外,從馬車裏出來,看到吳漢正拉著堅鐔快步而來,他嘴角揚起,對左右眾人笑道:“不管南陽的賊軍有多猖獗,勢力有多強盛,但宛城一直都在我方的掌控之中,這,皆是子伋之功啊!”
周圍眾將連連點頭,堅鐔死死守住了宛城,這就像釘入敵軍心髒的一根釘子,也讓鄧奉一直心存顧慮,不敢向南陽之外擴張勢力。
劉秀的誇讚之言,堅鐔也有聽到,他快步來到劉秀近前,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說道:“微臣參見陛下!”
“子伋快快請起!”
劉秀伸手把堅鐔攙扶起來,上一眼下一眼地仔細打量著他,除了清瘦一些外,並無不妥之處。
劉秀滿意地點點頭,笑道:“我軍能在南陽大敗鄧奉賊軍,子伋功不可沒!”
堅鐔身子一震,急忙躬身施禮,說道:“微臣不敢居功!此役之勝,功皆在陛下聖明!”
劉秀擺了擺手,說道:“倘若沒有子伋在宛城牽製賊軍,賊軍恐怕早已打到潁川,打到河南,打到洛陽城下了!”
堅鐔誠惶誠恐的連連擺手,說道:“微臣不敢居功!不敢居功!”
劉秀哈哈大笑。
劉秀不是個貪功的人,他已經貴為天子,所立的功勞再大,他還是天子,他更願意把戰功推給麾下的將士們,讓他們積累加官進爵的資本。
至於什麽功高蓋主,這從來都不在劉秀的考慮範圍之內。
他是馬上皇帝,天下都是他一手打下來的。
在曆朝曆代的皇帝當中,劉秀的自信堪稱是首屈一指。
堅鐔率部,與劉秀匯合後,也不再駐守宛城了,而是跟在劉秀的身邊,一同追擊鄧奉軍殘部。
因為堅鐔駐守宛城有功,劉秀封堅鐔為左曹,原左曹王常,則被劉秀封為漢忠將軍。
左曹和將軍,談不上誰官大誰官小,隻不過前者是文職,後者是武將。
另外還有一點不同的是,左曹是天子身邊的人,屬天子近臣。
有統兵能力,又屢立戰功的人,可以升任到將軍,但卻很難能做到左曹,但凡是做到左曹的大臣,那都是天子最信任的人。
王常是個直性子,他一直不喜歡做文職,在劉秀跟前也抱怨過好幾次,轉彎抹角的表示,他想領兵打仗。
這次,劉秀封他為漢忠將軍,算是滿足了王常的心願,王常讓出的左曹空缺,也順理成章的讓堅鐔接任了。
劉秀向他擺了擺手,說道:“起來吧!”
“謝陛下!謝陛下!”
董訢又磕了個頭,顫巍巍地從地上站起。
劉秀不殺董訢,當然是有原因的。
其一,董訢率部投降,當眾上演了要橫劍自刎的一幕,下麵的將士們,對他自然是更加敬佩,自己若殺了董訢,必然會引起投降將士們的不滿,現在他們投降臣服,以後沒準還會起來造反,要死更多的人,這是劉秀不願意看到的。
第二,董訢能在堵鄉這裏組織起一支數萬人的叛軍,他在堵鄉的威望不容小覷,殺了他,必然會激起堵鄉民眾的不滿。
現在劉秀一直在竭盡所能的爭取南陽的民心,放過董訢,這符合劉秀的利益。
做天子和做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做事不能再以個人的喜惡為出發點,所做的任何事,都是以利益為基準,國家的利益,就代表了天子的利益,天子與國家為一體。
劉秀看眼對自己感恩戴德的董訢,淡然一笑,說道:“董訢,你去告訴你的部下,有願意留在我漢軍的,他們可以留下,有不願意留在漢軍的,可以領些糧食,迴家安居。”
“多謝陛下!罪臣多謝陛下隆恩!”
董訢再次跪地叩首,起身之後,快步離去。
董訢部下,大半人都已經不願意繼續打仗,選擇解甲歸田。
小部分人選擇留在漢軍,被各部所收編。
處理完董訢的事,有探子快馬來報,說延岑殘部正在向穰縣方向撤退,而鄧奉殘部,則在向宛城方向撤退。
劉秀聽後,沉吟片刻,轉頭說道:“伯昭!”
“微臣在!”
耿弇跨步出列,向劉秀插手施禮。
劉秀說道:“你率騎兵將士,追擊延岑殘部,務必要將延岑殘部,一舉全殲!”
“微臣遵命!”
耿弇答應一聲,領命而去。
劉秀對身邊的其餘眾將說道:“你等隨我,追擊鄧奉,趁熱打鐵,不給鄧奉殘部以喘息之機!”
“微臣遵命!”
眾將異口同聲道。
取得堵鄉之戰的大勝,漢軍沒有停歇,也沒有大擺慶功宴,將士們不卸甲,戰馬不卸鞍,兜著敗軍的屁股進行追擊。
延岑率領著殘部,一路逃到了穰縣。
他與穰縣的本地人杜弘一見如故。
杜弘在穰縣頗有聲望,可稱得上是一唿百應。
延岑打算退至穰縣,休養生息,然後再謀出路。
結果延岑剛率部到了穰縣,以耿弇為首的漢軍便追了過來。
雙方沒有廢話,在穰縣境內展開了一場激戰。
延岑殘部,所剩的將士隻有兩萬來人,而耿弇的部下,也有兩萬。
看起來雙方兵力相當,但有一點,延岑的部下多為步兵,而耿弇所統帥的,乃是清一色的幽州突騎。
平原戰場的正麵交鋒,兩萬步兵對陣兩萬騎兵,那都稱不上是一場殊死之戰,完全是一場騎兵對步兵的單方麵碾壓。
兩萬騎兵向前突進時,轟隆隆的聲響仿佛悶雷,地麵的塵土卷到空中,仿佛一大麵的沙塵暴襲來,地麵的強烈震顫,不亞於十萬、二十萬的大軍在往前推進。
戰鬥還沒開始,隻看騎兵衝陣的聲勢,延岑殘部便已是心涼半截。
騎兵衝到近前後,借著戰馬衝鋒的慣性,一根根長矛刺了出去。
步兵所用的木盾,在騎兵長矛麵前,不堪一擊,長矛刺在盾麵上,要麽盾牌直接破碎,要麽盾麵被刺穿,即便有些盾牌擋住了騎兵刺來的長矛,但接踵而至的戰馬衝撞也同樣讓人受不了,筋骨俱斷。
在雙方將士接觸的一瞬間,延岑軍這邊便倒下一長排人。
前麵的將士,在騎兵的踐踏和殺戮下,不停的倒地,屍體都被戰馬塌成了肉泥,後麵的將士們嚇得魂飛魄散,哪裏還敢再戰,調頭就跑。
至於在穰縣接應延岑的杜弘,還組織起一批鄉勇,想助延岑一臂之力,可在上萬眾的幽州突騎麵前,這些鄉勇,包括杜弘自己在內,皆嚇得臉色煞白,身子哆嗦,腿肚子直轉筋。
此戰,延岑軍再次大敗,死傷者不計其數,杜弘連動手都沒動手,直接向漢軍繳械投降了。
兵敗如山倒,關鍵時刻,延岑再次發揮出了他人生最大的本事,逃!這迴延岑是往南跑,路上不敢停歇,帶著數十名心腹部下,馬不停蹄的一路逃出南陽郡,跑進了南郡,前去投靠秦豐了。
與鄧奉結成聯盟的延岑勢力,就此被漢軍斬斷。
當初延岑可是帶著數萬漢中流民軍進入的南陽,現在他逃走時,身邊隻剩下可憐的數十人,數萬大軍,在南陽這裏被打光了。
被祭遵擊敗的鄧終,帶著殘部,逃到了杜衍縣,奉劉秀之命,前來追擊的祭遵部,緊隨其後,也追至杜衍縣,雙方於杜衍境內,展開了二次交戰。
鄧終殘部已經沒剩下多少兵馬,而祭遵所率領的漢軍,則是氣勢如虹,這一場戰鬥,也是全無懸念,最終以漢軍的大獲全勝告終,鄧終隻帶著幾名親信,再次落荒而逃,祭遵則是親率一批騎兵,繼續追擊鄧終。
堵鄉之戰,堪稱是鄧奉在南陽的轉折點,堵鄉一戰打完,鄧奉勢力迅速土崩瓦解。
先是董訢率部投降,後是延岑全軍覆沒,倉皇逃到南郡,同時鄧終也是全軍覆沒,四處逃竄,躲避祭遵部的追擊。
當然,現在鄧奉還不清楚這些,他也不會未卜先知。
鄧奉率領著殘部,一路向宛城方向敗退。
結果還沒到宛城,駐守宛城的堅鐔率部出城,主動迎擊鄧奉殘部。
堅鐔和萬脩,是在建武二年攻占的宛城,現在已是建武三年。
萬脩病故之後,堅鐔一人撐起了大局,在宛城城內,率領部下足足堅守了一年。
堵鄉之戰,堅鐔一直在派探子盯著,得知己方大獲全勝,鄧奉戰敗,率殘部正向宛城這邊跑來的消息,他哪會放過這個棒打落水狗的好機會?
忍氣吞聲一年的堅鐔,率領一幹部眾,殺出宛城,半路阻擊鄧奉軍。
此時的鄧奉軍,已如同驚弓之鳥,看到迎麵來了漢軍,根本不敢戀戰,雙方的交戰還沒開始,便以鄧奉軍的落荒而逃告終。
鄧奉軍前腳剛走,後麵的追兵也跟著到了。
在被困宛城一年後,堅鐔終於又見到了己方的漢軍將士。
在看到漢軍主力的大旗時,不僅堅鐔喜極而泣,下麵的將士們更是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
率軍走在最前麵的正是吳漢,見前方有漢軍的大旗,有穿著漢軍軍裝的將士,他不由得一怔,這時候,探子快馬來報:“稟大司馬,前方是堅將軍及部下將士!”
吳漢心頭一震,急忙催馬跑了過去。
到了堅鐔等人近前,吳漢定睛細看,可不是嘛,為首的這名將領,不是堅鐔還是誰?
他翻身下馬,向直奔自己走過來的堅鐔,拱手深施一禮,說道:“堅將軍被困宛城,皆是漢之過錯!”
堅鐔聞言,連忙拱手還禮,說道:“大司馬言重了,當初,是末將心甘情願,留守宛城的!”
仔細打量堅鐔,感覺他比以前清瘦了不少,吳漢鼻子發酸,走到堅鐔近前,拍了拍他的胳膊,說道:“這一年來,讓子伋受苦了!”
堅鐔滿不在乎地一笑,說道:“所幸末將為辱使命,宛城一直未被賊軍所占!隻可惜,萬將軍病故於宛!”
提到萬脩,吳漢心中亦是感慨萬千,他深吸口氣,拉著堅鐔的胳膊說道:“走!子伋,隨我去見陛下!”
吳漢帶著堅鐔,穿過前軍的隊伍,一直來到中軍,麵見劉秀。
當劉秀得知堅鐔前來的消息,亦是喜出望外,從馬車裏出來,看到吳漢正拉著堅鐔快步而來,他嘴角揚起,對左右眾人笑道:“不管南陽的賊軍有多猖獗,勢力有多強盛,但宛城一直都在我方的掌控之中,這,皆是子伋之功啊!”
周圍眾將連連點頭,堅鐔死死守住了宛城,這就像釘入敵軍心髒的一根釘子,也讓鄧奉一直心存顧慮,不敢向南陽之外擴張勢力。
劉秀的誇讚之言,堅鐔也有聽到,他快步來到劉秀近前,屈膝跪地,向前叩首,說道:“微臣參見陛下!”
“子伋快快請起!”
劉秀伸手把堅鐔攙扶起來,上一眼下一眼地仔細打量著他,除了清瘦一些外,並無不妥之處。
劉秀滿意地點點頭,笑道:“我軍能在南陽大敗鄧奉賊軍,子伋功不可沒!”
堅鐔身子一震,急忙躬身施禮,說道:“微臣不敢居功!此役之勝,功皆在陛下聖明!”
劉秀擺了擺手,說道:“倘若沒有子伋在宛城牽製賊軍,賊軍恐怕早已打到潁川,打到河南,打到洛陽城下了!”
堅鐔誠惶誠恐的連連擺手,說道:“微臣不敢居功!不敢居功!”
劉秀哈哈大笑。
劉秀不是個貪功的人,他已經貴為天子,所立的功勞再大,他還是天子,他更願意把戰功推給麾下的將士們,讓他們積累加官進爵的資本。
至於什麽功高蓋主,這從來都不在劉秀的考慮範圍之內。
他是馬上皇帝,天下都是他一手打下來的。
在曆朝曆代的皇帝當中,劉秀的自信堪稱是首屈一指。
堅鐔率部,與劉秀匯合後,也不再駐守宛城了,而是跟在劉秀的身邊,一同追擊鄧奉軍殘部。
因為堅鐔駐守宛城有功,劉秀封堅鐔為左曹,原左曹王常,則被劉秀封為漢忠將軍。
左曹和將軍,談不上誰官大誰官小,隻不過前者是文職,後者是武將。
另外還有一點不同的是,左曹是天子身邊的人,屬天子近臣。
有統兵能力,又屢立戰功的人,可以升任到將軍,但卻很難能做到左曹,但凡是做到左曹的大臣,那都是天子最信任的人。
王常是個直性子,他一直不喜歡做文職,在劉秀跟前也抱怨過好幾次,轉彎抹角的表示,他想領兵打仗。
這次,劉秀封他為漢忠將軍,算是滿足了王常的心願,王常讓出的左曹空缺,也順理成章的讓堅鐔接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