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師傅走時,甲骨幹脆留給了貓兒。


    貓兒拿在手裏不肯放,仿佛得獲稀世珍寶一樣。時不時還拿出來看看,問子旅上麵寫的是什麽。


    “不知是哪個先祖練字用,都是單字。”子旅瞧了一眼,道:“你不如來看書簡吧。”


    貓兒不免有些失望。


    在他的認知裏,甲骨是商周時期王室用來記錄占卜結果的東西,放在21世紀極具考古價值。本以為師傅拿來的甲骨上也記錄了王室的信息,卻不想隻是個練字的而已。看來甲骨文並非那麽神秘,有條件或是用得起甲骨的古人也會隨手亂塗亂畫。


    好吧,好歹是個不多見的古物,先收好。


    貓兒把甲骨仔仔細細的收進了懷裏,這才提出了晌午過後便產生的疑問。


    他指著窗外說:“士兵好像又多了。”


    子旅被伯棼為難後,太子府的士兵便都換成了楚王室直接管理的鳴鳳兵。隻是鳴鳳兵的數量並不多,剛開始每輪班次隻有十幾個士兵,現在卻多了一倍。楚王室缺人貓兒知道,他覺得,楚王商臣的兵也許不少,可是即要防尚不有服的內臣,又要籌備對外的戰爭,應該也抓襟見肘才對,怎麽現在反倒多加了士兵。


    難道有什麽事要發生?


    沒誰會把大事告知年僅五歲的太子,子旅看了看窗外,茫然的搖了搖頭。


    貓兒隻好去子旅專用的小廚房找姚婆婆。一進小廚房正看到了不得了的一幕——姚婆婆正拿著木勺把湯往自己嘴裏送,裝湯的漆碗正是子旅才能用的虎座鳳頸碗。


    情況都緊張到姚婆婆要試毒了?


    貓兒捏了一把汗。


    “你這小子快成精了,這也能被你看出來不對勁。”把貓兒帶到了沒人的側間,姚婆婆才告訴貓兒:“王後叫我知會你一聲,若敖氏不會把你還在府裏的事告訴鬥越椒,怕他又生事端,你可以放心了。至於士兵增多嘛,是王後找大王要來的。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司馬得了大王伐江令,帶著若敖六卒駐進了軍營,王後怕有什麽變故,讓我們都小心點罷了。你記得這幾日陪太子的時候,別去沒有鳴鳳兵的地方。”


    在楚國,姓鬥或是姓成的人都是若敖氏族人。楚王打仗要用若敖六卒,若敖族人必然都來了郢都,怕他們借機生事也是正常。不過,鬥越椒是誰?


    “鬥越椒就是鞭打太子的小兒,伯棼是他的字。”姚婆婆啐了一口道:“長得就是個豺狼的模樣,年齡輕輕就仗著家族勢力為難太子。”


    “這種人要是做若敖氏的領頭就不太好了。”


    貓兒想都沒想便接了一口,換來了姚婆婆的摸頭殺。


    “沒想到你孩子這麽機靈。不過,你想到的東西別告訴太子。他現在年齡小,知道這些事無益。”


    貓兒鄭重的點頭,迴去便按姚婆婆的叮囑,絕不讓子旅離開鳳鳴兵的守護範圍。


    太子府的生活對貓兒來說還算悠閑。他的作息時間以子旅為主,隻負責在太子府裏陪著,子旅若是出了太子府,貓兒便有了空閑時間。不過五六日,貓兒便摸清了子旅的作息,楚太子每日上午都要去祭祖,有時候是午飯前迴來,有時候是午飯後迴來。下午則是子旅的上課時間,有好幾個師傅輪著來給子旅講課。教識字的時候,貓兒也得跟著學點,教語言和地理的時候,貓兒就不能聽了,他會被打發到書房外候著。


    沒錯,楚國太子有語言課,學的是“周語”,這種語言在中原各國都可以通用,楚語卻不能。隻是在貓兒聽來,楚語像普通語,周語卻像是地方話。


    太子不好當,子旅雖然比同齡孩子要聰明些,又要識字又要學語言又要學地理禮數什麽的,連貓兒看著都覺辛苦。授課的師傅也不會跟小太子講什麽客氣,教過的東西說錯了也是要挨打的。偏偏子旅在語言方麵似乎比較薄弱,總是端著掛滿了愁雲的小臉盯著寫了周語的竹簡。


    語言課光看書有屁用,得多聽。


    子旅出去祭祖的時間,貓兒和孩子們玩鬧了一會,便去了事房。


    自打給小環送了藥之後,他在下人裏麵雖說不上如魚得水,幾個管事卻也對他沒了惡意。知道他每天都會被師傅打,有些管事見到貓兒還會幫他抱怨幾句,倒是對他更好的衣著和吃食沒一點嫉妒之心。


    至於小環那裏,貓兒隔上一日便會去探望,又總是偷帶東西過去分享。小環本就是隻比貓兒大了一兩歲的孩子,其心本不壞,又得與貓兒關懷,幾次相處下來倒將貓兒視作了兄弟。有一次還跟貓兒透露,自己家本就有送他進王宮做宦官的意思,反正早晚也要斷了命根。


    基本上,整個太子府除了小環的親舅舅臨河依然有些仇視貓兒,其他人雖不與貓兒刻意親近,倒也沒了故意為難的心思。便是那些出身不低,有小子們伺侯的小姐姐們,雖然還是叫貓兒“恭桶小子”,聲音中卻也沒了鄙夷之感,隻顯親切。


    貓兒知道,要辦成事隻需要避開臨河就成了。於是按照府裏的正常流程,他找了負責買東西的管事。


    “這麽大的個頭,喜歡叫,嘴是紅色的,羽毛很漂亮,紅紅綠綠的。”貓兒用手比劃著大小,一點也沒客氣的撒謊:“太子要玩。”


    他不確定這年代是不是有“鸚鵡”這個詞,隻好描述了一下鸚鵡的外貌。幾天後,十幾隻鳥便被送到了貓兒麵前。再上語言課時,太子便帶了好幾隻鳥兒過去。


    “師傅說偷偷就好,不要讓人知道。”入睡前,看著床前的鸚鵡們,子旅扭頭對貓兒道:“說是太子跟鳥學說話被人知道了不好,中原國又要笑這是蠻夷之舉。大人真是好奇怪,老說我楚地是蠻夷。貓兒,你知道蠻夷是什麽意思嗎?”


    貓兒搖頭,即而又點了點頭。思考了片刻才說:“做了周禮沒有的事,就算蠻夷吧?”


    春秋還流行蠻夷這一說?


    貓兒輕哼了一聲,哄著子旅道:“不讓人知道便是。你躲在房裏練,鳥也少掛出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楚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那時芳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那時芳華並收藏楚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