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樂伯想的果然沒錯,來客並沒有在前廳等待,而是直接進了子旅的寢屋。
充滿著木氣幽香的屋內,腰間佩著玉又掛著佩劍的男孩就坐在靠窗的矮榻上,語氣誠懇的說:“年幼不懂事,還望太子原諒我當日的衝闖。”
鬥越椒這話當然是對著子旅說的。神色拘束的子旅身邊,隻站了一個正在上點心的穀姐姐。並不認識鬥越椒的小穀自然也不知道二人之間發生過什麽,也放了兩碟點心在鬥越椒麵前,還好奇的偷偷打量一直沉默的子旅。
不接話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在子旅身上,便是下人故意找話,子旅也會禮貌的迴應。為打破現場的尷尬氣息,樂伯趕緊閃身進來,還誇張了行了一個大禮。他很明顯的看到子旅鬆了一口氣,言正嚴辭的問:“你去哪裏了?”
樂伯硬著頭皮迴應子旅,額頭都冒出了冷汗。
他怕鬥越椒認出自己來,並以此為借口找子旅的麻煩。
好在,鬥越椒隻是冷冷的瞄了樂伯一眼,旋即將目光移到了他處。看模樣,似乎並沒有認出樂伯,更不知道當日用汙物潑了自己全身的小子不但沒死,還好好的站在自己麵前。
樂伯絮絮叨叨的說了半天雞毛蒜皮的事,說得鬥越椒不耐煩的換了兩個坐姿,這才收了嘴向著鬥椒越行禮。後者的眼神在樂伯腰上的佩劍上轉了轉,“嗯”了一聲後又把話題轉到了子旅身上。
“你以後是要做大王的人,大王怎麽會把孩童打鬧的事放在心上?我這才瞞了家人來給你道歉呢。”鬥越椒把雙手撐在身後,挺著肚子道:“大王都說以後要我幫幫你。你要是生我氣,咱們還怎麽好好打蠻部啊?”
聽到要打蠻部,子旅抿了抿嘴說:“我沒生你的氣。”
“那就好。”鬥越椒起身便走,行至門口“哦”了一聲轉身,對子旅行告別禮時笑盈盈的道:“我會常來找你玩的。”
子族痛苦的將頭埋進了雙掌間,樂伯開始在心裏唾罵:道歉見過不少,這種道歉還真沒見過。態度這樣也就罷了,還好意思常來找子旅玩?楚國現在離不了若敖氏沒錯,就不能井水不犯河水的應付著過下去嗎?我也是犯混,理會成召那種人幹嘛!若敖氏迴了郢都陪伴家人的現在,我得日夜守在子旅身邊才對。
樂伯當時就死賴在子旅的榻下不走,一定要陪他一起睡。還和子旅打好了商量,讓原該睡在此處的俅姐姐去陪嬋隗。子旅很高興的允了,睡在硬硬的榻上說:“母親聽說你不陪我睡,還誇你懂事,不會把我害得跟成家那個一樣。”
成家一個才十四歲的孩子鬧出好男風的醜聞,對象正是在一起睡了十幾年的陪侍。這事發生後,王室公族家無不自危,不少幹脆不讓同性的陪侍再與孩子同睡一榻了。樂伯卻沒有這方麵的煩惱——自打嬋隗來起,他就主動不和子旅一起睡了。
十幾年一起生活的情誼,心智稍有點不堅或是起了好奇心,便容易犯這樣的錯誤。樂伯可不會讓子旅有犯錯的機會,就算是陪睡也是一個地上一個矮榻,避免過於親密。
“你是誰?堂堂楚國太子,怎麽可能會跟成家那個一樣?”隨意接了一下話,樂伯便追問:“鬥越椒今天來沒為難你吧?”
“他自己作主跑過來道歉,當然不會為難我。可我見到他就覺得別扭。”子旅悶悶的道:“以一事否決一人不是君子作為,我這樣看待鬥越椒不好。”
樂伯臉都紅了。
作為一個心理年齡早就奔三的男人,被一個五歲的孩子教育,要不是知道對方就是楚莊王,樂伯真要找個石頭縫鑽進去。
麵紅耳赤的“嗯”了兩聲,樂伯趕便問起了子重的情況。提到唯一的弟弟,子旅嘰嘰喳喳說個沒停,可說到最後卻一臉愁雲的說:“謝功宴父親讓我去。家眷們多是鬥家成的孩子,我……我其實很不想去。”
出戰的士兵得勝歸來,國君總要開個宴會酬謝一番。當王的酬謝將士,王後酬謝女眷,子旅作為太子酬謝有功之臣的後代很正常。若是平時,樂伯會考慮安全問題,想辦法讓子旅遠離鬥成二家的孩子,這一次,樂伯卻極力讚成。
謝功宴去答謝功臣後代,這是一種政治資本。在子旅不再是楚王的獨生子時,答謝功臣後代也就是向全楚國宣布他是名正言順的太子。
“為什麽不去?有嗚鳳兵在身邊,他們不敢對你怎麽樣。”樂伯拉著子旅的手道:“到時候我就跟你在身邊,哪也不去。誰讓你不高興了,我就幫你打他。”
子旅這才滿意的點了頭。
半個月後,隻款待功臣後代的謝功宴在太子府召開。特意空出來的場地上支起了偌大的涼棚,為顯正式,還叫濕蠻搬了兩個碩重的啼鳳鼎立在入口的兩側,又叫了整府的仆役在旁候命。饒是準備得如此周全,子旅還是緊張的雙手交握,不時看看來客的方向,又不是時看看樂伯和俅、穀兩個小姑娘。
今天子旅要應付的可不光是鬥成二家的小爺們,還有一直關在質子府的公子公孫們。樂伯覺得楚王商臣邀請質子們也來會宴,明顯是對子旅過於自信。他再厲害,也不過是個五歲的孩子,要同時應付若敖氏和質子們兩波人,不緊張才怪。
“除了鬥成兩家,今晚還有沒有別家的孩子?”樂伯趕緊提議:“有的話你就多跟他們打交道。”
“隻有幾個蒍氏的孩子跟若敖氏完全無關,令氏、班氏其實也都是若敖氏的旁支。”子旅在輕揚的鼓樂聲中低頭道:“若敖氏比較能生……”
“那你就多和蒍氏的孩子打交道,其他人就迴個常禮好了。”樂伯緊了緊腰帶,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實在不行就讓我上。”
子族自尊心強,樂伯可不想別有用心的人說些什麽,給子旅造成不好的童年陰影。把成召的事甩到一邊去的原因,就是因為樂伯看清了最重要的使命——保護子旅健康的長大!這份健康當然也指心理上的健康。
樂伯想的果然沒錯,來客並沒有在前廳等待,而是直接進了子旅的寢屋。
充滿著木氣幽香的屋內,腰間佩著玉又掛著佩劍的男孩就坐在靠窗的矮榻上,語氣誠懇的說:“年幼不懂事,還望太子原諒我當日的衝闖。”
鬥越椒這話當然是對著子旅說的。神色拘束的子旅身邊,隻站了一個正在上點心的穀姐姐。並不認識鬥越椒的小穀自然也不知道二人之間發生過什麽,也放了兩碟點心在鬥越椒麵前,還好奇的偷偷打量一直沉默的子旅。
不接話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在子旅身上,便是下人故意找話,子旅也會禮貌的迴應。為打破現場的尷尬氣息,樂伯趕緊閃身進來,還誇張了行了一個大禮。他很明顯的看到子旅鬆了一口氣,言正嚴辭的問:“你去哪裏了?”
樂伯硬著頭皮迴應子旅,額頭都冒出了冷汗。
他怕鬥越椒認出自己來,並以此為借口找子旅的麻煩。
好在,鬥越椒隻是冷冷的瞄了樂伯一眼,旋即將目光移到了他處。看模樣,似乎並沒有認出樂伯,更不知道當日用汙物潑了自己全身的小子不但沒死,還好好的站在自己麵前。
樂伯絮絮叨叨的說了半天雞毛蒜皮的事,說得鬥越椒不耐煩的換了兩個坐姿,這才收了嘴向著鬥椒越行禮。後者的眼神在樂伯腰上的佩劍上轉了轉,“嗯”了一聲後又把話題轉到了子旅身上。
“你以後是要做大王的人,大王怎麽會把孩童打鬧的事放在心上?我這才瞞了家人來給你道歉呢。”鬥越椒把雙手撐在身後,挺著肚子道:“大王都說以後要我幫幫你。你要是生我氣,咱們還怎麽好好打蠻部啊?”
聽到要打蠻部,子旅抿了抿嘴說:“我沒生你的氣。”
“那就好。”鬥越椒起身便走,行至門口“哦”了一聲轉身,對子旅行告別禮時笑盈盈的道:“我會常來找你玩的。”
子族痛苦的將頭埋進了雙掌間,樂伯開始在心裏唾罵:道歉見過不少,這種道歉還真沒見過。態度這樣也就罷了,還好意思常來找子旅玩?楚國現在離不了若敖氏沒錯,就不能井水不犯河水的應付著過下去嗎?我也是犯混,理會成召那種人幹嘛!若敖氏迴了郢都陪伴家人的現在,我得日夜守在子旅身邊才對。
樂伯當時就死賴在子旅的榻下不走,一定要陪他一起睡。還和子旅打好了商量,讓原該睡在此處的俅姐姐去陪嬋隗。子旅很高興的允了,睡在硬硬的榻上說:“母親聽說你不陪我睡,還誇你懂事,不會把我害得跟成家那個一樣。”
成家一個才十四歲的孩子鬧出好男風的醜聞,對象正是在一起睡了十幾年的陪侍。這事發生後,王室公族家無不自危,不少幹脆不讓同性的陪侍再與孩子同睡一榻了。樂伯卻沒有這方麵的煩惱——自打嬋隗來起,他就主動不和子旅一起睡了。
十幾年一起生活的情誼,心智稍有點不堅或是起了好奇心,便容易犯這樣的錯誤。樂伯可不會讓子旅有犯錯的機會,就算是陪睡也是一個地上一個矮榻,避免過於親密。
“你是誰?堂堂楚國太子,怎麽可能會跟成家那個一樣?”隨意接了一下話,樂伯便追問:“鬥越椒今天來沒為難你吧?”
“他自己作主跑過來道歉,當然不會為難我。可我見到他就覺得別扭。”子旅悶悶的道:“以一事否決一人不是君子作為,我這樣看待鬥越椒不好。”
樂伯臉都紅了。
作為一個心理年齡早就奔三的男人,被一個五歲的孩子教育,要不是知道對方就是楚莊王,樂伯真要找個石頭縫鑽進去。
麵紅耳赤的“嗯”了兩聲,樂伯趕便問起了子重的情況。提到唯一的弟弟,子旅嘰嘰喳喳說個沒停,可說到最後卻一臉愁雲的說:“謝功宴父親讓我去。家眷們多是鬥家成的孩子,我……我其實很不想去。”
出戰的士兵得勝歸來,國君總要開個宴會酬謝一番。當王的酬謝將士,王後酬謝女眷,子旅作為太子酬謝有功之臣的後代很正常。若是平時,樂伯會考慮安全問題,想辦法讓子旅遠離鬥成二家的孩子,這一次,樂伯卻極力讚成。
謝功宴去答謝功臣後代,這是一種政治資本。在子旅不再是楚王的獨生子時,答謝功臣後代也就是向全楚國宣布他是名正言順的太子。
“為什麽不去?有嗚鳳兵在身邊,他們不敢對你怎麽樣。”樂伯拉著子旅的手道:“到時候我就跟你在身邊,哪也不去。誰讓你不高興了,我就幫你打他。”
子旅這才滿意的點了頭。
半個月後,隻款待功臣後代的謝功宴在太子府召開。特意空出來的場地上支起了偌大的涼棚,為顯正式,還叫濕蠻搬了兩個碩重的啼鳳鼎立在入口的兩側,又叫了整府的仆役在旁候命。饒是準備得如此周全,子旅還是緊張的雙手交握,不時看看來客的方向,又不是時看看樂伯和俅、穀兩個小姑娘。
今天子旅要應付的可不光是鬥成二家的小爺們,還有一直關在質子府的公子公孫們。樂伯覺得楚王商臣邀請質子們也來會宴,明顯是對子旅過於自信。他再厲害,也不過是個五歲的孩子,要同時應付若敖氏和質子們兩波人,不緊張才怪。
“除了鬥成兩家,今晚還有沒有別家的孩子?”樂伯趕緊提議:“有的話你就多跟他們打交道。”
“隻有幾個蒍氏的孩子跟若敖氏完全無關,令氏、班氏其實也都是若敖氏的旁支。”子旅在輕揚的鼓樂聲中低頭道:“若敖氏比較能生……”
“那你就多和蒍氏的孩子打交道,其他人就迴個常禮好了。”樂伯緊了緊腰帶,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實在不行就讓我上。”
子族自尊心強,樂伯可不想別有用心的人說些什麽,給子旅造成不好的童年陰影。把成召的事甩到一邊去的原因,就是因為樂伯看清了最重要的使命——保護子旅健康的長大!這份健康當然也指心理上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