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戰裝甲車的3層樓高成了年度軍迷的笑話,這種機動性實在是更加是rpg的活靶子,幾乎沒有一個人看好裝甲車有這麽龐大的軀殼。
這沒關係,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設計的核心在於防爆,躲在核心的乘員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三層樓高,rpg根本找不到弱點來射擊,正麵剛的話,肯定不是巷戰的精髓,這貨就是用奇葩的體積來對抗壞小子們的。
在設計巷戰裝甲車的時候,居塵獲取了反應裝甲的經驗,終於染指主戰坦克的設計,其核心思想就是采用神奇的炮彈,這炮彈分成核心和外套,外套的體積和質量占大部分,由一片片的鱗片組成,平時鱗片散列成片狀,包圍在炮塔和車身的核心外圍,成為反應裝甲的組件。
開戰之後,炮彈的核心披上鱗甲外套,變身成穿甲彈和破甲彈,采用這種設計,把裝甲跟炮彈合二為一,裝彈量驚人。拿經常被譽為火控係統天下第一的豹二坦克來對比,豹二裝彈數量是40+,居塵設計的mt除了擁有40+之外,還可以再提供80+更多的炮彈。
這意味著居塵氏mt可以在低概率命中對方的時候就開火,增加製勝的幾率。
那他會開發出命中率不高的火炮嗎?肯定不會啊,他設計的炮彈既然是組合式的,就可以組裝上製導單元,可以超視距擊殺友商不,敵軍目標。
在兩公裏左右的“近戰”,大家就比火控係統,超過這個距離,就可以用製導炮彈的組合來製勝。
他設計是這樣的,發現幾公裏之外的遠距離目標之後,立刻朝高空發射一枚特殊的偵察炮彈(也是可以組裝的),這是一架長時間滯空的觀瞄小飛機,可以指引製導炮彈遠程命中對方,30公裏之內彈無虛發。
這都是在沒有空軍支援的時候遭遇敵方mt的時候的對策,這設計應該算“隔代”的優勢。
當然了,他沒有設計細節的經驗,那就交給別人了。
這設計概念出來之後,坦克專家們紛紛表示:“教授的創意很好,不過,太顛覆性了,武器設計他還是外行,我們內行都知道,一種設計采用新技術的百分比不能太高,你看看,他又用他的流體電池來供能,這意味著完全顛覆現有的軍事能源體係,在民用領域這麽搞也許還沒問題,在軍事上,那是不能這麽開玩笑的。”
問題是居塵在這個領域本來就是來玩票的,他才不管這些所謂的金科玉律,和兩大眾包平台,隻要由啟動資金,立刻開始24小時連軸轉地對項目進行“趕工”,不管是戰時還是和平時期,效率都隻跟提供的報酬有關。
他不遺餘力地推廣流體電池,但還是因為成本的問題,願意采用多套電池的用戶不多的,這可以算他一次慘重的失敗了。
根據居塵的估計,未來的陸地戰場上,即使是坦克麵對坦克,也一定是小飛機的“空優”最重要,其實,這不起眼的小飛機才是重中之重。
這一切當然都是徒勞的,因為核威懾會讓大國之間的較量變得極其微妙,好吧,還是發展自己的末日軍團比較有趣。
冷兵器時代,最快的交通工具是什麽?居塵要挑戰極限,袋鼠騎兵已經在研發當中,但50公裏的時速還不能讓他滿意,他還要挑戰一下無動力時代的極限,他想到了拋石機。
根據測試,配重錘10噸的拋石機,可以把150公斤的球體扔到300米遠的地方。這麽一算,把一個人扔出去,300米的高度是妥妥的。初略計算一下,用一個滑翔比為10:1的三角翼,就能讓一個人飛行3000米。
這個指標還不盡如人意,還是要開掛,把粗糙的三角翼改成高級的滑翔設備吧,這樣就可以得到30:1的滑翔比,一次拋射,可以飛行10公裏。對了,從拋石機獲取動能的時候,因為風阻的改善,應該還可以提升,初始高度到500米的話,15公裏都是有可能的。
500米,也就一座摩天大樓的高度而已。這15公裏大約時速會是200公裏,也就是5分鍾左右的飛行時間而已。
當然這不能跟真正的飛行相提並論,因為人家不需要頻繁降落,在正確的時間降落到正確的地點,這恐怕是接力滑翔機製能成功的關鍵,這麽一看,滑翔比太高的設備有可能拖累對落點的把控,還是用20:1的,一次飛行10公裏,速度有可能更快,達到250到300公裏,按照300公裏來計算,2分鍾就能越過10公裏的距離。
嗯,就按照這個指標,相當於高鐵的運行速度了,稱霸歐亞大陸是沒問題了。用1000個投石機連接成1萬公裏的飛行軌道,就可以建成時速300公裏快速單兵投送路線。1000個投石機才花多少錢?哈哈,冷兵器就是劃算。
和平時期建造1000個投石機,恐怕也隻有居塵這種瘋狂的科學家和大土豪才做得出來。
當然了,投石機技術太落後,隻是設想的時候用它的效率來設想,真實上手研發的時候,不用c2用什麽?最多給c2加上一個人力上發條的機製,當三維發條瞬間做功的時候,爆發力強多了,通過齒輪組,還可以控製發力的時長。
而且c2彈射器可以做得很小,便於運輸和部署,現在可以建成一個奇葩的飛行愛好者觀光路線,專門挑風景宜人的地方建造這長達1萬公裏的超級觀光路線,比曾經計劃的飛艇觀光還要有趣。
好像配備專門的滑翔設備也太重了,說不定人家飛行愛好者就想體驗一下當飛鳥的感覺,所以,居塵還特別提出要設計一種高展弦比的翼裝,普通翼裝的展弦比太低,需要降落傘才能安全降落,完全沒有飛行的樂趣。
這種翼裝的設計在搞帝王蝶係統的時候就已經成型了,就是用蝙蝠的那種柔性機翼嘛,人形飛行物,10:1的滑翔比肯定是沒問題的。
如果這不如專業的滑翔設備的話,可以采用大功率發射,把人發射到1000米的高空再滑翔,同樣可以跨越10公裏。這個就有點驚悚了,可能需要延長賦能的路線,免得造成飛人受傷。
這種所謂的“交通工具”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屬於傘兵一樣的勇士,要克服恐高症才能適應這樣的高空飛翔。
除了冷兵器時代的“高鐵”,居塵還設想出了不需要電磁波這種高級通訊設備的奇葩次聲波通訊網絡。
次聲波,頻率比較低,傳播很遠,象群之間經常使用這種低頻聲波來傳達信息,可達10公裏的距離,跟“高鐵”的一次跳躍差不多,隻不過,這一次是用1馬赫的速度來傳播。
次聲波使用類似大象聲帶的設備來產生,也使用類似的能共振的接收器,而且,接收器本身就是發射器,接受的方向對準上一個節點,發射的方向對準下一個節點,接收器同時放大共振的信號,把次聲波接力傳達到下一個節點,整個網絡幾乎能夠以1馬赫的速度一直傳播下去,基本上一個小時就能達到1000公裏。
別以為世界末日來臨了每個國家就可以各自為戰各自為營了,這1馬赫的通訊速度意味著地球帝國還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占山為王的想法是不靠譜的!
居塵教授設計一款現代武器,又設計一款冷兵器神器,周而複始,前麵兩個裝甲車並沒有被接受,但他還沒放棄自己的夢想,又在末日軍團次聲波通訊係統之後,開始思考jsf(聯合攻擊戰鬥機)。
所謂的聯合攻擊,主要貫徹的是對空、對海、對陸,以及空軍、海軍、陸軍三軍的飛行器合而為一,盡量讓零件通用,節省使用和維護的成本。
目前,北約普遍采用的就是著名的f35,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f35有abc三個型號,主要是展弦比不一樣,陸軍的型號要求低空性能,海軍還要求機翼可折疊、可以垂直起飛。
居塵要設計的jsf要把“聯合”一詞發揮到極致,三軍使用同一種飛機,也就是可變展弦比,還能垂直起飛。美帝做不到的事情,居塵要做到。
居塵在設計可以低速穩定的電單車的時候已經對根據速度來調整機械機構的設備有所認識,他認為,完全可以讓戰鬥機具備類似的功能。
戰鬥機平時呈現對亞音速的升阻比優化,在超音速的時候,自動降低展弦比,通過可靠的鉸鏈機構來自動控製,但不通過主動調節,以便獲得高可靠性。
這可是為數不多的正常狀態下跟客機的機翼長相差不多的戰鬥機,這種展弦比能夠非常節約燃料,掛載兩個副油箱,直接就可以跨越太平洋了。
可垂直起降的機構直接放在外麵,有一片三角翼似的三軸火箭來驅動,如果是在大型航母,如ln號這樣的,可以直接噴火垂直起飛,三軸火箭完成起飛任務之後自動返迴航母,可以讓一個編隊12架戰鬥機同時起飛,省的有戰鬥機要盤旋幾分鍾,浪費燃料。
降落的時候也可以同時著陸,三軸火箭在空中列隊迎接戰鬥機,在空中合體之後垂降,這個似乎比起飛難度高一點。
居塵個人是蠻喜歡這個設計的,可惜,軍備依然是很獨特的存在,雖然引發了軍迷們的熱議,卻還是沒有正式的國家真正有興趣。
這沒關係,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設計的核心在於防爆,躲在核心的乘員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三層樓高,rpg根本找不到弱點來射擊,正麵剛的話,肯定不是巷戰的精髓,這貨就是用奇葩的體積來對抗壞小子們的。
在設計巷戰裝甲車的時候,居塵獲取了反應裝甲的經驗,終於染指主戰坦克的設計,其核心思想就是采用神奇的炮彈,這炮彈分成核心和外套,外套的體積和質量占大部分,由一片片的鱗片組成,平時鱗片散列成片狀,包圍在炮塔和車身的核心外圍,成為反應裝甲的組件。
開戰之後,炮彈的核心披上鱗甲外套,變身成穿甲彈和破甲彈,采用這種設計,把裝甲跟炮彈合二為一,裝彈量驚人。拿經常被譽為火控係統天下第一的豹二坦克來對比,豹二裝彈數量是40+,居塵設計的mt除了擁有40+之外,還可以再提供80+更多的炮彈。
這意味著居塵氏mt可以在低概率命中對方的時候就開火,增加製勝的幾率。
那他會開發出命中率不高的火炮嗎?肯定不會啊,他設計的炮彈既然是組合式的,就可以組裝上製導單元,可以超視距擊殺友商不,敵軍目標。
在兩公裏左右的“近戰”,大家就比火控係統,超過這個距離,就可以用製導炮彈的組合來製勝。
他設計是這樣的,發現幾公裏之外的遠距離目標之後,立刻朝高空發射一枚特殊的偵察炮彈(也是可以組裝的),這是一架長時間滯空的觀瞄小飛機,可以指引製導炮彈遠程命中對方,30公裏之內彈無虛發。
這都是在沒有空軍支援的時候遭遇敵方mt的時候的對策,這設計應該算“隔代”的優勢。
當然了,他沒有設計細節的經驗,那就交給別人了。
這設計概念出來之後,坦克專家們紛紛表示:“教授的創意很好,不過,太顛覆性了,武器設計他還是外行,我們內行都知道,一種設計采用新技術的百分比不能太高,你看看,他又用他的流體電池來供能,這意味著完全顛覆現有的軍事能源體係,在民用領域這麽搞也許還沒問題,在軍事上,那是不能這麽開玩笑的。”
問題是居塵在這個領域本來就是來玩票的,他才不管這些所謂的金科玉律,和兩大眾包平台,隻要由啟動資金,立刻開始24小時連軸轉地對項目進行“趕工”,不管是戰時還是和平時期,效率都隻跟提供的報酬有關。
他不遺餘力地推廣流體電池,但還是因為成本的問題,願意采用多套電池的用戶不多的,這可以算他一次慘重的失敗了。
根據居塵的估計,未來的陸地戰場上,即使是坦克麵對坦克,也一定是小飛機的“空優”最重要,其實,這不起眼的小飛機才是重中之重。
這一切當然都是徒勞的,因為核威懾會讓大國之間的較量變得極其微妙,好吧,還是發展自己的末日軍團比較有趣。
冷兵器時代,最快的交通工具是什麽?居塵要挑戰極限,袋鼠騎兵已經在研發當中,但50公裏的時速還不能讓他滿意,他還要挑戰一下無動力時代的極限,他想到了拋石機。
根據測試,配重錘10噸的拋石機,可以把150公斤的球體扔到300米遠的地方。這麽一算,把一個人扔出去,300米的高度是妥妥的。初略計算一下,用一個滑翔比為10:1的三角翼,就能讓一個人飛行3000米。
這個指標還不盡如人意,還是要開掛,把粗糙的三角翼改成高級的滑翔設備吧,這樣就可以得到30:1的滑翔比,一次拋射,可以飛行10公裏。對了,從拋石機獲取動能的時候,因為風阻的改善,應該還可以提升,初始高度到500米的話,15公裏都是有可能的。
500米,也就一座摩天大樓的高度而已。這15公裏大約時速會是200公裏,也就是5分鍾左右的飛行時間而已。
當然這不能跟真正的飛行相提並論,因為人家不需要頻繁降落,在正確的時間降落到正確的地點,這恐怕是接力滑翔機製能成功的關鍵,這麽一看,滑翔比太高的設備有可能拖累對落點的把控,還是用20:1的,一次飛行10公裏,速度有可能更快,達到250到300公裏,按照300公裏來計算,2分鍾就能越過10公裏的距離。
嗯,就按照這個指標,相當於高鐵的運行速度了,稱霸歐亞大陸是沒問題了。用1000個投石機連接成1萬公裏的飛行軌道,就可以建成時速300公裏快速單兵投送路線。1000個投石機才花多少錢?哈哈,冷兵器就是劃算。
和平時期建造1000個投石機,恐怕也隻有居塵這種瘋狂的科學家和大土豪才做得出來。
當然了,投石機技術太落後,隻是設想的時候用它的效率來設想,真實上手研發的時候,不用c2用什麽?最多給c2加上一個人力上發條的機製,當三維發條瞬間做功的時候,爆發力強多了,通過齒輪組,還可以控製發力的時長。
而且c2彈射器可以做得很小,便於運輸和部署,現在可以建成一個奇葩的飛行愛好者觀光路線,專門挑風景宜人的地方建造這長達1萬公裏的超級觀光路線,比曾經計劃的飛艇觀光還要有趣。
好像配備專門的滑翔設備也太重了,說不定人家飛行愛好者就想體驗一下當飛鳥的感覺,所以,居塵還特別提出要設計一種高展弦比的翼裝,普通翼裝的展弦比太低,需要降落傘才能安全降落,完全沒有飛行的樂趣。
這種翼裝的設計在搞帝王蝶係統的時候就已經成型了,就是用蝙蝠的那種柔性機翼嘛,人形飛行物,10:1的滑翔比肯定是沒問題的。
如果這不如專業的滑翔設備的話,可以采用大功率發射,把人發射到1000米的高空再滑翔,同樣可以跨越10公裏。這個就有點驚悚了,可能需要延長賦能的路線,免得造成飛人受傷。
這種所謂的“交通工具”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屬於傘兵一樣的勇士,要克服恐高症才能適應這樣的高空飛翔。
除了冷兵器時代的“高鐵”,居塵還設想出了不需要電磁波這種高級通訊設備的奇葩次聲波通訊網絡。
次聲波,頻率比較低,傳播很遠,象群之間經常使用這種低頻聲波來傳達信息,可達10公裏的距離,跟“高鐵”的一次跳躍差不多,隻不過,這一次是用1馬赫的速度來傳播。
次聲波使用類似大象聲帶的設備來產生,也使用類似的能共振的接收器,而且,接收器本身就是發射器,接受的方向對準上一個節點,發射的方向對準下一個節點,接收器同時放大共振的信號,把次聲波接力傳達到下一個節點,整個網絡幾乎能夠以1馬赫的速度一直傳播下去,基本上一個小時就能達到1000公裏。
別以為世界末日來臨了每個國家就可以各自為戰各自為營了,這1馬赫的通訊速度意味著地球帝國還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占山為王的想法是不靠譜的!
居塵教授設計一款現代武器,又設計一款冷兵器神器,周而複始,前麵兩個裝甲車並沒有被接受,但他還沒放棄自己的夢想,又在末日軍團次聲波通訊係統之後,開始思考jsf(聯合攻擊戰鬥機)。
所謂的聯合攻擊,主要貫徹的是對空、對海、對陸,以及空軍、海軍、陸軍三軍的飛行器合而為一,盡量讓零件通用,節省使用和維護的成本。
目前,北約普遍采用的就是著名的f35,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f35有abc三個型號,主要是展弦比不一樣,陸軍的型號要求低空性能,海軍還要求機翼可折疊、可以垂直起飛。
居塵要設計的jsf要把“聯合”一詞發揮到極致,三軍使用同一種飛機,也就是可變展弦比,還能垂直起飛。美帝做不到的事情,居塵要做到。
居塵在設計可以低速穩定的電單車的時候已經對根據速度來調整機械機構的設備有所認識,他認為,完全可以讓戰鬥機具備類似的功能。
戰鬥機平時呈現對亞音速的升阻比優化,在超音速的時候,自動降低展弦比,通過可靠的鉸鏈機構來自動控製,但不通過主動調節,以便獲得高可靠性。
這可是為數不多的正常狀態下跟客機的機翼長相差不多的戰鬥機,這種展弦比能夠非常節約燃料,掛載兩個副油箱,直接就可以跨越太平洋了。
可垂直起降的機構直接放在外麵,有一片三角翼似的三軸火箭來驅動,如果是在大型航母,如ln號這樣的,可以直接噴火垂直起飛,三軸火箭完成起飛任務之後自動返迴航母,可以讓一個編隊12架戰鬥機同時起飛,省的有戰鬥機要盤旋幾分鍾,浪費燃料。
降落的時候也可以同時著陸,三軸火箭在空中列隊迎接戰鬥機,在空中合體之後垂降,這個似乎比起飛難度高一點。
居塵個人是蠻喜歡這個設計的,可惜,軍備依然是很獨特的存在,雖然引發了軍迷們的熱議,卻還是沒有正式的國家真正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