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聖明!”荀昱官話一說,隨即退到一旁。
拉攏魔門無疑是最好選擇,魔門勢微,拉攏之後給予幫助,又不怕尾大不掉。
可惜,秦皇顯然不是這個意思。
這種官話,秦皇當然不信,但對荀昱識趣還是很滿意。
接著,秦皇笑著道:“荀愛卿提議與朕不謀而合,此是實話。
不過魔門勢微,確實不是合適的拉攏對象。”
一時間,殿下議論紛紛,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人依舊沉默不語。
這句話很明顯,秦皇已有拉攏目標,卻不是魔門。
換句話說,秦皇看不上魔門的實力。
秦皇很滿意沒有人反對,當年不得已做出一些決定,遭到諸多大臣反對。
今天,恐怕也會如此。
好在,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近年來,朕聞道門勢力急劇擴張,一度達到不可遏製的態勢,不知是否有此事?”
秦皇俯視著百官,淡淡問道。
此言一出,諸位大臣麵麵相覷,此時,一名大臣走出百官隊列,躬身道:“迴稟陛下,確有此事。
皆因為異族屢屢入侵我大秦邊疆,一直伺機馬踏中原腹地。
錦衣衛以及六扇門等監察江湖部門,大多被派往北地鎮守,抵擋異族江湖勢力。
因此,對中原腹地多有疏忽,中原江湖趁此時機大肆發展。
不僅道門,連魔門都恢複了些許元氣,若是長期以往下去,必將尾大不掉。”
秦皇蹙起眉頭,露出不悅之色,沉聲道:“此事為何一直隱瞞不報,導致成這種局麵。”
眾臣心中腹誹,若非你一直不上朝,怎會不報,而且江湖之事都是柳驤負責,他們哪裏敢插手。
就連蒼興朝都不管江湖事,他們才不會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以免招致柳驤注意,少不得前往詔獄一趟,能不能出來都是兩迴事。
這些也隻敢在心裏想想,卻不敢直接說出來。
秦皇一怒,眾臣盡皆沉默以對。
“你繼續說……”
秦皇收斂怒氣,沉聲道。
無人知道,一切都是秦皇假裝的。
那名大臣誠惶誠恐,本想表現一番,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隻好硬著頭皮道:“啟稟陛下,雖然道門勢大,但幸得陛下英明神武,早先便有所預料,令錦衣衛連滅數個道門分支,致使道門氣焰稍稍減退,實在可喜可賀。”
秦皇麵色淡然,無悲無喜,並沒有因為一番話而龍顏大悅。
“愛卿身為文臣,對江湖事卻如此了解,當是下了一番功夫,難為愛卿了。”
沉默少許後,秦皇頗為讚許道。
“臣惶恐,此事全賴陛下聖恩,哪裏敢言辛苦。”大臣心中一喜,想必能讓陛下記下他,隨後,緩緩退迴原地,低著頭沉默不語。
位列朝班,誰不想被陛下記住。
“卻如陳愛卿所言,朕之前便命令錦衣衛對道門進行圍剿,可惜,道門實力太強,與道門硬拚恐怕會使我大秦元氣大傷,甚至無法抵禦異族……”
說到這裏,秦皇臉上露出難看神色,被眾位大臣盡收眼底。
他們算是看出來,今天朝議,興許是秦皇一人獨角戲,他們都是看官。
因此,看著就行了。
還沒有等他們發言,到時,表態就行。
緊接著,秦皇忽然強硬起來,“不過,道門若再不多加限製,必將對朝廷造成威脅,因此,朕拉攏了援手,共同對付道門。”
荀昱忽然道:“不知陛下拉攏了誰?”
“佛門,佛門與道門一直不對付,且實力比起道門不遑多讓,朝廷與佛門聯手,足以將道門壓得喘不過氣。”秦皇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靜靜等待著大臣們反應。
果然,荀昱當即一蹙眉,躬身道:“陛下,雖說佛門號稱出家人,可若與道門相比,反而遠遠不如。佛門善蠱惑人心,道門提倡清淨自然。”
話至此處,荀昱立刻頓住,後麵還有一句,他不敢說。
與少林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
隻是身為臣子,又是百官之首,沉浮於官場數十年,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他拿捏的很準。
這麽說,陛下能夠理解,自不必明言,讓其難堪,下不了台。
直到此刻,荀昱才恍然,原來陛下先前反駁他,不與魔門合作,心裏打的是這個主意。
隻是佛門,他實在不敢苟同。
秦皇早知如此,笑著道:“荀愛卿不必擔心,前些時候若非少林為我大秦擋下道門攻勢,我大秦勢必與道門拚個你死我活。”
荀昱意識到不好,無緣無故情況下,少林豈會心甘情願替朝廷擋下道門。
其中,必然有他們不知道的利益。
“不知陛下許以何利?”荀昱躬著身子,心中有不好預感,今日早朝很有可能為了此事,陛下竟從未與他商議過。
以前,陛下早朝前,總會與他商議。
不禁,荀昱有點懷戀以前陛下金戈鐵馬的日子,那時,他是實至名歸的權相。
一言而令百官俯首。
如今,他不過是一空架子罷了,幾乎被燕王架空,連陛下都身不由己,何況是一臣子?
“哈哈,不愧是荀愛卿,真是將朕心思猜透了。今日早朝亦是因為此事與諸位商議,朕為感激少林,決定立少林為大秦國教,允許其在大秦疆域傳授教義,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秦皇坐在龍椅上,可以想象一番話後殿下景象,果不其然,話音剛落,諸多大臣麵露驚色,連最起碼禮儀都忘了。
低沉的議論聲,漸漸地,變得高亢起來。
“萬萬不可,陛下,萬萬不可啊!”
這時,有大臣作誠惶誠恐狀,朝著陛下一拜,隨即匍匐在地,完全一副死諫的架勢,讓秦皇一陣皺眉。
“愛卿何出此言?少林為大秦抵禦道門,為大秦抵擋異族武林人士,難道這些還不夠嗎?”秦皇冷哼一聲,對底下大臣反問道。
“陛下有所不知,一旦立少林為國教,其少林方丈必然成為國師,長此以往,少林恐會幹政,於國事不利啊,還望陛下三思。”
大臣匍匐地麵,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所言也完全在理,思慮周全。
拉攏魔門無疑是最好選擇,魔門勢微,拉攏之後給予幫助,又不怕尾大不掉。
可惜,秦皇顯然不是這個意思。
這種官話,秦皇當然不信,但對荀昱識趣還是很滿意。
接著,秦皇笑著道:“荀愛卿提議與朕不謀而合,此是實話。
不過魔門勢微,確實不是合適的拉攏對象。”
一時間,殿下議論紛紛,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人依舊沉默不語。
這句話很明顯,秦皇已有拉攏目標,卻不是魔門。
換句話說,秦皇看不上魔門的實力。
秦皇很滿意沒有人反對,當年不得已做出一些決定,遭到諸多大臣反對。
今天,恐怕也會如此。
好在,他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
“近年來,朕聞道門勢力急劇擴張,一度達到不可遏製的態勢,不知是否有此事?”
秦皇俯視著百官,淡淡問道。
此言一出,諸位大臣麵麵相覷,此時,一名大臣走出百官隊列,躬身道:“迴稟陛下,確有此事。
皆因為異族屢屢入侵我大秦邊疆,一直伺機馬踏中原腹地。
錦衣衛以及六扇門等監察江湖部門,大多被派往北地鎮守,抵擋異族江湖勢力。
因此,對中原腹地多有疏忽,中原江湖趁此時機大肆發展。
不僅道門,連魔門都恢複了些許元氣,若是長期以往下去,必將尾大不掉。”
秦皇蹙起眉頭,露出不悅之色,沉聲道:“此事為何一直隱瞞不報,導致成這種局麵。”
眾臣心中腹誹,若非你一直不上朝,怎會不報,而且江湖之事都是柳驤負責,他們哪裏敢插手。
就連蒼興朝都不管江湖事,他們才不會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以免招致柳驤注意,少不得前往詔獄一趟,能不能出來都是兩迴事。
這些也隻敢在心裏想想,卻不敢直接說出來。
秦皇一怒,眾臣盡皆沉默以對。
“你繼續說……”
秦皇收斂怒氣,沉聲道。
無人知道,一切都是秦皇假裝的。
那名大臣誠惶誠恐,本想表現一番,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隻好硬著頭皮道:“啟稟陛下,雖然道門勢大,但幸得陛下英明神武,早先便有所預料,令錦衣衛連滅數個道門分支,致使道門氣焰稍稍減退,實在可喜可賀。”
秦皇麵色淡然,無悲無喜,並沒有因為一番話而龍顏大悅。
“愛卿身為文臣,對江湖事卻如此了解,當是下了一番功夫,難為愛卿了。”
沉默少許後,秦皇頗為讚許道。
“臣惶恐,此事全賴陛下聖恩,哪裏敢言辛苦。”大臣心中一喜,想必能讓陛下記下他,隨後,緩緩退迴原地,低著頭沉默不語。
位列朝班,誰不想被陛下記住。
“卻如陳愛卿所言,朕之前便命令錦衣衛對道門進行圍剿,可惜,道門實力太強,與道門硬拚恐怕會使我大秦元氣大傷,甚至無法抵禦異族……”
說到這裏,秦皇臉上露出難看神色,被眾位大臣盡收眼底。
他們算是看出來,今天朝議,興許是秦皇一人獨角戲,他們都是看官。
因此,看著就行了。
還沒有等他們發言,到時,表態就行。
緊接著,秦皇忽然強硬起來,“不過,道門若再不多加限製,必將對朝廷造成威脅,因此,朕拉攏了援手,共同對付道門。”
荀昱忽然道:“不知陛下拉攏了誰?”
“佛門,佛門與道門一直不對付,且實力比起道門不遑多讓,朝廷與佛門聯手,足以將道門壓得喘不過氣。”秦皇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靜靜等待著大臣們反應。
果然,荀昱當即一蹙眉,躬身道:“陛下,雖說佛門號稱出家人,可若與道門相比,反而遠遠不如。佛門善蠱惑人心,道門提倡清淨自然。”
話至此處,荀昱立刻頓住,後麵還有一句,他不敢說。
與少林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
隻是身為臣子,又是百官之首,沉浮於官場數十年,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他拿捏的很準。
這麽說,陛下能夠理解,自不必明言,讓其難堪,下不了台。
直到此刻,荀昱才恍然,原來陛下先前反駁他,不與魔門合作,心裏打的是這個主意。
隻是佛門,他實在不敢苟同。
秦皇早知如此,笑著道:“荀愛卿不必擔心,前些時候若非少林為我大秦擋下道門攻勢,我大秦勢必與道門拚個你死我活。”
荀昱意識到不好,無緣無故情況下,少林豈會心甘情願替朝廷擋下道門。
其中,必然有他們不知道的利益。
“不知陛下許以何利?”荀昱躬著身子,心中有不好預感,今日早朝很有可能為了此事,陛下竟從未與他商議過。
以前,陛下早朝前,總會與他商議。
不禁,荀昱有點懷戀以前陛下金戈鐵馬的日子,那時,他是實至名歸的權相。
一言而令百官俯首。
如今,他不過是一空架子罷了,幾乎被燕王架空,連陛下都身不由己,何況是一臣子?
“哈哈,不愧是荀愛卿,真是將朕心思猜透了。今日早朝亦是因為此事與諸位商議,朕為感激少林,決定立少林為大秦國教,允許其在大秦疆域傳授教義,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秦皇坐在龍椅上,可以想象一番話後殿下景象,果不其然,話音剛落,諸多大臣麵露驚色,連最起碼禮儀都忘了。
低沉的議論聲,漸漸地,變得高亢起來。
“萬萬不可,陛下,萬萬不可啊!”
這時,有大臣作誠惶誠恐狀,朝著陛下一拜,隨即匍匐在地,完全一副死諫的架勢,讓秦皇一陣皺眉。
“愛卿何出此言?少林為大秦抵禦道門,為大秦抵擋異族武林人士,難道這些還不夠嗎?”秦皇冷哼一聲,對底下大臣反問道。
“陛下有所不知,一旦立少林為國教,其少林方丈必然成為國師,長此以往,少林恐會幹政,於國事不利啊,還望陛下三思。”
大臣匍匐地麵,一副憂國憂民的模樣,所言也完全在理,思慮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