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浩然學宮的有教無類,紫霄宮是道不輕傳。
有教無類,不設定門檻,不限製條件,一切生靈,隻要是能夠趕到浩然學宮,便是可以聽道。
道不輕傳,就恰恰相反了,限定了門檻和條件,隻有“有緣人”可以占據。何謂有緣?有武力者,便為有緣。從一開始,就是力量至上。
鴻鈞開口所講的第一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便是對盤古、女媧、始祖龍、三皇五帝等等人族先祖的莫大否定,因為他們大愛無疆,大慈無界,大勇無雙,甘願舍棄自己個人的永生不朽,而換來眾生的長生逍遙。
他們為了眾生,拋頭顱灑熱血。
可是鴻鈞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境界高者,修為深者,地位上者,都該視凡塵眾生或者不如自己的人,為豬狗,為螻蟻。不必尊重他們,更不必看重他們。
這是歪理邪說!
“怎麽會?”清清和嗬嗬很是難過,很是不可置信的說道。
因為鴻鈞所講,引發了天花亂墜,引發了大道和鳴的重重異象。這些異象被激發,說明鴻鈞所講的,是正確的!
隻有正確的觀點,正確的道義,才能引發重重異象!
這在清清和嗬嗬看來,很是不可思議!
因為鴻鈞所說,是歪理邪說才對!
“大道,就在那裏,真實存在。然而大道並非有情或者無情,並非為魔或者為聖。有情者,為眾生,是道;無情者,蔑視眾生,亦為道。”
秦鄉解釋說道:“隻不過有情者之道,為聖之道,比無情者、為魔之道,要更加的辛苦。”
秦鄉這是有感而發,來到長生界已經一千年。一千年的時光裏,他便被“聖”和“魔”圍困。他能清楚地知道何為聖,何為魔。他本身生就一顆魔心,然而魔心之中卻有一戰為聖之燈。
古燈,乃是九燈之一,九燈無法聚齊,秦鄉就無法魔化它;不能魔化古燈,隻能聖化自己。然而為聖,不是秦鄉的道。所以,他才這麽艱難,遲遲無法解決心境問題。
“師父,出手吧!”清清和嗬嗬,再次對著秦鄉一拜,請求他出手。
秦鄉走出了茅草屋,再次開辟浩然學宮,10516個座位再次顯現。
“今吾人族文祖秦鄉,再次開壇講道!”秦鄉激發浩然之氣,浩然之氣鋪滿諸天萬界。
然而時間流逝,很是尷尬的是,並沒有一人前來聽道。
並非是長生界所有的生靈都記不得人族先祖之功勞,記不得秦鄉之前講道對他們的幫助,也並非是他們都是無情無義之輩。
而是因為鴻鈞師徒,散發威勢,阻斷了一切來到淨土的道路。
淨土,被孤立了。
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乃是祖神境界,而鴻鈞更是無上王者。在長生界沒有祖神的時代,他們就是至高,可以為所欲為。
“你們坐下吧。”秦鄉對著三人說道。
清清和嗬嗬,拉起醉三千,坐在了前排。10516個位置,隻有三人,何等空曠,何等淒涼?
比起上次講道長生界半個天空都被學生坐滿的盛況,對比起來差距太過明顯了。
秦鄉笑笑,也不以為意,開始講課。
其聲震蕩諸天萬界,傳到所有生靈之耳中,這是因為秦鄉激發了化身心魔的方法,傳播聲音。
以講道對抗講道。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有五德之人,為君子也。”
“何謂玉之五德?仁、義、智、勇、潔也。”
秦鄉開口,以玉喻人。
“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溫和滋潤具有光澤,表明玉善施恩澤,富有仁愛之心。
“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玉有較高的透明度,從外部可以看出來其內部具有的特征紋理,表明玉竭盡忠義之心。
“其聲舒暢,博以遠聞,智之方也。”——如果敲擊玉石,會發出清亮悠揚悅耳的聲音,並能傳到很遠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並傳達給四周的人。
“不撓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極高的韌性和吟讀,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氣。
“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有端口但邊緣卻不鋒利,表明玉自身廉潔、自我約束卻不傷害他人。
秦鄉還是那樣,盡管於浩然學宮的道場中沒有學生,那就把聲音傳遍諸天萬界。
諸天萬界就是吾之道場,眾生便是吾之學生。
可是,卻遭到了鴻鈞的攻擊。並沒有直接交戰,而是以聲音對抗聲音,以無情道之道義,對抗有情道之道義。
道,不分高下。
修為,卻天差地別。
隔著老遠的空間,秦鄉被鴻鈞逼得重傷,卻堅定的把自己要講的,給講了出來。
轟!
轟!
轟!
浩然學宮之中,蒲團之上,三股衝天氣勢而上。引發諸天萬界之大震動,鴻鈞也向著這裏看來。
卻是秦鄉僅有的三個學生,成為祖神了。
嗬嗬,乃是逆天家族之成員,天賦本身就無比逆天。
清清,乃是人族先祖之清氣所化,不染塵埃,不垢於物。
醉三千,乃是始祖龍第十子,修煉已有千年,因為要到秦鄉這邊臥底故而被異界王者以大神通變為八歲孩童。
他們三人,是真正的擁有逆天的天資。他們三人,都被石化。
原來,秦鄉雖以玉喻人,卻講了石之美。祖神要晉升為王者,王者要晉升,都有兩條道路。一是肉身石化,一是血肉之軀。
肉身石化,相對容易;血肉之軀,很是逆天。
秦鄉所講的石之美,觸動了他們,使得他們晉升祖神,並走上了石化道路。
碰!碰!碰!
可是轉瞬之間,清清、嗬嗬以及醉三千三人都是不約而同的打碎了石化,迴歸了血肉之身。他們有大誌,盡管晉升王者不易,可是他們不想走石化路線,想走逆天的血肉之軀!
“三尊祖神,並不能改變什麽!趁著現在還有時間,你們去尋一些天材地寶來,我要修史,修人族先祖之史書,其名為《人祖傳》!”秦鄉神色有些蒼白,卻是焦急的說道。
……
有教無類,不設定門檻,不限製條件,一切生靈,隻要是能夠趕到浩然學宮,便是可以聽道。
道不輕傳,就恰恰相反了,限定了門檻和條件,隻有“有緣人”可以占據。何謂有緣?有武力者,便為有緣。從一開始,就是力量至上。
鴻鈞開口所講的第一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便是對盤古、女媧、始祖龍、三皇五帝等等人族先祖的莫大否定,因為他們大愛無疆,大慈無界,大勇無雙,甘願舍棄自己個人的永生不朽,而換來眾生的長生逍遙。
他們為了眾生,拋頭顱灑熱血。
可是鴻鈞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境界高者,修為深者,地位上者,都該視凡塵眾生或者不如自己的人,為豬狗,為螻蟻。不必尊重他們,更不必看重他們。
這是歪理邪說!
“怎麽會?”清清和嗬嗬很是難過,很是不可置信的說道。
因為鴻鈞所講,引發了天花亂墜,引發了大道和鳴的重重異象。這些異象被激發,說明鴻鈞所講的,是正確的!
隻有正確的觀點,正確的道義,才能引發重重異象!
這在清清和嗬嗬看來,很是不可思議!
因為鴻鈞所說,是歪理邪說才對!
“大道,就在那裏,真實存在。然而大道並非有情或者無情,並非為魔或者為聖。有情者,為眾生,是道;無情者,蔑視眾生,亦為道。”
秦鄉解釋說道:“隻不過有情者之道,為聖之道,比無情者、為魔之道,要更加的辛苦。”
秦鄉這是有感而發,來到長生界已經一千年。一千年的時光裏,他便被“聖”和“魔”圍困。他能清楚地知道何為聖,何為魔。他本身生就一顆魔心,然而魔心之中卻有一戰為聖之燈。
古燈,乃是九燈之一,九燈無法聚齊,秦鄉就無法魔化它;不能魔化古燈,隻能聖化自己。然而為聖,不是秦鄉的道。所以,他才這麽艱難,遲遲無法解決心境問題。
“師父,出手吧!”清清和嗬嗬,再次對著秦鄉一拜,請求他出手。
秦鄉走出了茅草屋,再次開辟浩然學宮,10516個座位再次顯現。
“今吾人族文祖秦鄉,再次開壇講道!”秦鄉激發浩然之氣,浩然之氣鋪滿諸天萬界。
然而時間流逝,很是尷尬的是,並沒有一人前來聽道。
並非是長生界所有的生靈都記不得人族先祖之功勞,記不得秦鄉之前講道對他們的幫助,也並非是他們都是無情無義之輩。
而是因為鴻鈞師徒,散發威勢,阻斷了一切來到淨土的道路。
淨土,被孤立了。
通天教主和元始天尊乃是祖神境界,而鴻鈞更是無上王者。在長生界沒有祖神的時代,他們就是至高,可以為所欲為。
“你們坐下吧。”秦鄉對著三人說道。
清清和嗬嗬,拉起醉三千,坐在了前排。10516個位置,隻有三人,何等空曠,何等淒涼?
比起上次講道長生界半個天空都被學生坐滿的盛況,對比起來差距太過明顯了。
秦鄉笑笑,也不以為意,開始講課。
其聲震蕩諸天萬界,傳到所有生靈之耳中,這是因為秦鄉激發了化身心魔的方法,傳播聲音。
以講道對抗講道。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有五德之人,為君子也。”
“何謂玉之五德?仁、義、智、勇、潔也。”
秦鄉開口,以玉喻人。
“潤澤以溫,仁之方也。”——溫和滋潤具有光澤,表明玉善施恩澤,富有仁愛之心。
“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玉有較高的透明度,從外部可以看出來其內部具有的特征紋理,表明玉竭盡忠義之心。
“其聲舒暢,博以遠聞,智之方也。”——如果敲擊玉石,會發出清亮悠揚悅耳的聲音,並能傳到很遠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並傳達給四周的人。
“不撓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極高的韌性和吟讀,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氣。
“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有端口但邊緣卻不鋒利,表明玉自身廉潔、自我約束卻不傷害他人。
秦鄉還是那樣,盡管於浩然學宮的道場中沒有學生,那就把聲音傳遍諸天萬界。
諸天萬界就是吾之道場,眾生便是吾之學生。
可是,卻遭到了鴻鈞的攻擊。並沒有直接交戰,而是以聲音對抗聲音,以無情道之道義,對抗有情道之道義。
道,不分高下。
修為,卻天差地別。
隔著老遠的空間,秦鄉被鴻鈞逼得重傷,卻堅定的把自己要講的,給講了出來。
轟!
轟!
轟!
浩然學宮之中,蒲團之上,三股衝天氣勢而上。引發諸天萬界之大震動,鴻鈞也向著這裏看來。
卻是秦鄉僅有的三個學生,成為祖神了。
嗬嗬,乃是逆天家族之成員,天賦本身就無比逆天。
清清,乃是人族先祖之清氣所化,不染塵埃,不垢於物。
醉三千,乃是始祖龍第十子,修煉已有千年,因為要到秦鄉這邊臥底故而被異界王者以大神通變為八歲孩童。
他們三人,是真正的擁有逆天的天資。他們三人,都被石化。
原來,秦鄉雖以玉喻人,卻講了石之美。祖神要晉升為王者,王者要晉升,都有兩條道路。一是肉身石化,一是血肉之軀。
肉身石化,相對容易;血肉之軀,很是逆天。
秦鄉所講的石之美,觸動了他們,使得他們晉升祖神,並走上了石化道路。
碰!碰!碰!
可是轉瞬之間,清清、嗬嗬以及醉三千三人都是不約而同的打碎了石化,迴歸了血肉之身。他們有大誌,盡管晉升王者不易,可是他們不想走石化路線,想走逆天的血肉之軀!
“三尊祖神,並不能改變什麽!趁著現在還有時間,你們去尋一些天材地寶來,我要修史,修人族先祖之史書,其名為《人祖傳》!”秦鄉神色有些蒼白,卻是焦急的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