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地說是掀開了。
火光照耀下的那片陰影,其實來自於一塊粘貼在古卷中間區域的硬紙條,吳林剛才那麽一摳,正好將紙條的邊緣給掀了起來。
我立即拉了拉吳林的胳膊,示意他收手。
這根紙條與古卷的粘合度很高,讓他這麽撕,就怕紙條撕下來的同時,古卷本身的內容也會被破壞。
我將古卷擺在大腿上,盡量讓紙條所在的那一部分平攤開,而後拿出一把鉤刀,以及一點點非有機油脂。
先用這種專門用來清洗古代彩器的油脂灑在紙條上,等它泡透了,我才用鉤刀一點一點地將它鉤下來,確保紙條和古卷都不會受到傷損。
出乎意料的時候,被紙條覆蓋住的區域並沒有什麽隱藏內容。
本來我還以為,沾上這張紙條的人,是想蓋住古卷中的某些東西。
既然古卷中沒有任何內容被蓋住,那就紙條內部藏著一些東西了,要不然,它也不會出現在古卷上。
順帶一體,這根紙條是以粘碎的手法連接在古卷上的,所謂粘碎,就是將一些原本破碎的古代紙張粘合、修補起來的手法,這種特殊的手法可以讓原本裂成好幾塊的古代紙張恢複到幾乎看不到裂痕的樣子,而對方之所以用這種說法將紙條粘合在古卷上,說白了,就是為了掩飾這張紙條的存在。
因為用了這種特殊手法以後,紙條、古卷,完全融為一體,如果不是火光透過古卷的時候映照出了那一絲陰影,就連我也無法發現其中的問題。
他之所以藏,就說明,不是紙條中藏有秘密,就是古卷本藏有秘密。
由於紙條完全濕透了,我隻能先將其放在酒精燈附近,靠著火苗的溫度將它烤幹。
在油脂作用下,原本糊在紙條上的膠已經被泡開了,等到火溫將油脂烤幹,紙條已經自己展開,露出了裏麵的內容。
那上麵畫著半副不連貫的地圖,從落筆的勁道和線條的構成方式來看,這半幅地圖,和古卷上的裏世界地圖,應該出自同一人的手筆。
我心中頓時一驚:古卷上的地圖,應該是被人篡改過的!
想到這,我立即拿起紙條,仔細比對兩張地圖的異同,果然發現了一些問題。
紙條上的這一片小地圖,竟能完美地契合到大圖上!
就好像,這張圖本來就是從大圖上割下來了的,操作者不但割下了它,而且還篡改了古卷上的原有地圖。
我將展開的紙條交給吳林,讓他小心保管,而後拿出一個放大鏡,仔細看了看古卷上的大地圖。
果然,白紙在放大鏡下出現了兩種完全無法契合起來的紋理,地圖確實被人動過手腳。
這人是個高手,他可以先將一部分地圖割下來,再找一張年代、做工差不多的紙,將其裁剪成和紙條展開後同樣大小,再用粘碎的手法將其和古卷上原有的紙張粘合在一起,最後,再將事先想好的線條畫上去,偽造出一張新的地圖。
吳林指著那塊假圖,頗有些恍然地說道:“整個裏世界最難走的一段,就是這裏。”
我皺著眉頭問他:“因為老學究對這個地方的描述和現實有出入。”
吳林點了點頭。
如果許瞎子就是那個老學究的話,可以肯定,不是他在古卷上動了手腳,他應該也沒有發現,地圖竟然是被篡改過的。
既然已經篡改了地圖,為什麽還要將割下來的原圖藏在古卷之中呢?
這個篡圖者的心思,實在讓人捉摸不透。
此時吳林又將展開的紙條契合在大圖上,好讓大地圖恢複成原有的樣子。
從現在地圖來看,過了紅土平原以後,先要經過一條非常長的甬道,抵達一個麵積巨大的地下湖泊附近,而後隻要找到湖泊附近的一口暗井,就能直接繞過後半段裏世界,抵達這個世界的盡頭。
吳林咂了咂嘴:“原來還有這樣一條捷徑。”
我則搖頭道:“地圖上隻是說湖泊附近有暗井,卻沒有說明暗井究竟在什麽位置,想必要找到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地圖上,其實沒有劃出暗井的位置,隻是寫著“相柳湖??有井”這麽幾個字,在距離湖泊不遠的位置,還有一條無頭有尾的井道,這口井起點部分畫著一些雲霧,尾部則連著裏世界盡頭。
由於相柳湖後麵的兩個字如今已經看不清楚了,所以我們無法確定井到底在哪裏,同時我們也不清楚,井口的雲霧,到底是說湖泊附近確實有一團雲霧,還是說這團雲霧原本應是“迷霧”的意思,意指這口井不知起自何處。
另外,在湖泊旁邊還立著一座台子。
這個相柳湖,還真是來頭很大。
《山海經》有記載:“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穀。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台,在昆侖之北。”
相繇,也就是相柳。它原本是古神共工的臣子,有人說它是個九頭蛇,也有人說它長了九顆人頭和一條蛇身。這東西的體型非常大,伸長九條脖子,九個腦袋跨越一道道山澗,可以同時吃到九座山的土壤。
相傳相柳的嘔吐物會形成沼澤,氣味惡心到極點,就連野獸都無法再附近停留。
後來大禹治水的時候碰上這貨,就順手給殺了,沒想到相柳的血液極度腥臭,但凡被它的血浸染到的土壤,都無法再長出糧食,而且沒多久那裏的地表就會返出潮氣,形成大麵積的沼澤,別說種糧食,正常居住都不可能。
大禹讓人往沼澤裏填土,可填了三次都陷了下去,後來沒轍了,大禹隻能將沼澤挖掘成一個巨大的池塘,並聯合當時的另外幾個天帝在池塘邊鑄起高台,用以鎮壓池中魔性。
按照山海經上的說法,這個池塘和高台都在昆侖以北。
由於山海經上描繪的地理位置都非常不準確,不對也不能說不準確,而是寫那本書的人根本就不想講真實地點寫出來,所以最後他突兀給出的這個地理位置,自然也是錯的。
以前我翻看山海經的時候,隻把它當成一本異物誌來看,幾乎沒有當真過,可是現在,相柳湖就出現在了第一裏世界,就讓我不得不信了。
聯係吳林先前曾說,表世界和裏世界曾有過一次長達千年的戰爭,我不禁在想,難不成山海經中描繪出的那些奇山異獸,很多都是裏世界中的東西。
大禹之所以殺相柳,極可能也是因為兩者原本在戰爭中就處於對立關係,互相攻伐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事。
再者,不管是什麽樣的宗x教,什麽樣的神話體係中,在他們的古老文獻中,好像都出現過類似的怪物。
包括相柳,包括古希臘傳說中那條被海格力斯殺掉的海德拉,波斯神話中的末日巨蛇阿豸達哈棲,日本神話中的八歧大蛇(這貨有九個頭),都是類似的形象。
而且這些怪物的結局也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雖說在神話傳說中,這種怪物出現的時間都不太一樣,但神話故事本來就不能套用曆史年表。
以前我也沒有深想過這件事,可現在想想,這些神話傳說中提到的怪物,可能都是同一個。
可為什麽每個神話故事中誅殺或者封印九頭蛇的人都不同,那可能是因為當時有很多人參與了這場戰鬥,他們來自於不同的文明體係,不同的國度,卻同時匯集在了第一裏世界,而他們的後人,隻記得自己的先人做了什麽,隨著時間推移,這場眾誌成城的戰鬥,也變成了憑借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的個人英雄主義傳說。
在表世界,這些誅蛇英雄確實無法聚集在一起,畢竟表世界的麵積太大,交通又不方便,他們不可能花費數年甚至十數年時間會師,但通往裏世界的路絕對不止一條,也許在那個世代,世界各地都能找到進入裏世界的入口,他們沒有在外界進行會師,而是在進入裏世界以後,才達成了合作關係。
至於當初具體發生了什麽,大家又是如何聯起手來對付相柳的,我無法給出答案。
甚至我羅列出的這些推測也有可能全都是錯的,可我實在想不出更合理的解釋了。
我隻顧著沉思,早已忽視了周圍的人,直到吳林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才迴了迴神,就發現其他人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開拔了。
“想什麽呢,這麽入神。”說話間,吳林順手將我的鈀金羅盤遞了過來。
我都不知道他是什麽時候將羅盤拿走的。
我接過羅盤,問一句:“這麽快就動身?”
吳林點頭:“既然找到了捷徑,就盡快行動吧,再耽擱下去也沒什麽意義。”
大概是見我麵有難色,吳林忍不住多問了一句:“怎麽,你有別的想法?”
我搖頭說沒有,將背包背好,也站了起來。
不過在臨行之前,我還是提醒吳林,眼下這條路,未必就是捷徑,它也有可能是最險的一條路。
火光照耀下的那片陰影,其實來自於一塊粘貼在古卷中間區域的硬紙條,吳林剛才那麽一摳,正好將紙條的邊緣給掀了起來。
我立即拉了拉吳林的胳膊,示意他收手。
這根紙條與古卷的粘合度很高,讓他這麽撕,就怕紙條撕下來的同時,古卷本身的內容也會被破壞。
我將古卷擺在大腿上,盡量讓紙條所在的那一部分平攤開,而後拿出一把鉤刀,以及一點點非有機油脂。
先用這種專門用來清洗古代彩器的油脂灑在紙條上,等它泡透了,我才用鉤刀一點一點地將它鉤下來,確保紙條和古卷都不會受到傷損。
出乎意料的時候,被紙條覆蓋住的區域並沒有什麽隱藏內容。
本來我還以為,沾上這張紙條的人,是想蓋住古卷中的某些東西。
既然古卷中沒有任何內容被蓋住,那就紙條內部藏著一些東西了,要不然,它也不會出現在古卷上。
順帶一體,這根紙條是以粘碎的手法連接在古卷上的,所謂粘碎,就是將一些原本破碎的古代紙張粘合、修補起來的手法,這種特殊的手法可以讓原本裂成好幾塊的古代紙張恢複到幾乎看不到裂痕的樣子,而對方之所以用這種說法將紙條粘合在古卷上,說白了,就是為了掩飾這張紙條的存在。
因為用了這種特殊手法以後,紙條、古卷,完全融為一體,如果不是火光透過古卷的時候映照出了那一絲陰影,就連我也無法發現其中的問題。
他之所以藏,就說明,不是紙條中藏有秘密,就是古卷本藏有秘密。
由於紙條完全濕透了,我隻能先將其放在酒精燈附近,靠著火苗的溫度將它烤幹。
在油脂作用下,原本糊在紙條上的膠已經被泡開了,等到火溫將油脂烤幹,紙條已經自己展開,露出了裏麵的內容。
那上麵畫著半副不連貫的地圖,從落筆的勁道和線條的構成方式來看,這半幅地圖,和古卷上的裏世界地圖,應該出自同一人的手筆。
我心中頓時一驚:古卷上的地圖,應該是被人篡改過的!
想到這,我立即拿起紙條,仔細比對兩張地圖的異同,果然發現了一些問題。
紙條上的這一片小地圖,竟能完美地契合到大圖上!
就好像,這張圖本來就是從大圖上割下來了的,操作者不但割下了它,而且還篡改了古卷上的原有地圖。
我將展開的紙條交給吳林,讓他小心保管,而後拿出一個放大鏡,仔細看了看古卷上的大地圖。
果然,白紙在放大鏡下出現了兩種完全無法契合起來的紋理,地圖確實被人動過手腳。
這人是個高手,他可以先將一部分地圖割下來,再找一張年代、做工差不多的紙,將其裁剪成和紙條展開後同樣大小,再用粘碎的手法將其和古卷上原有的紙張粘合在一起,最後,再將事先想好的線條畫上去,偽造出一張新的地圖。
吳林指著那塊假圖,頗有些恍然地說道:“整個裏世界最難走的一段,就是這裏。”
我皺著眉頭問他:“因為老學究對這個地方的描述和現實有出入。”
吳林點了點頭。
如果許瞎子就是那個老學究的話,可以肯定,不是他在古卷上動了手腳,他應該也沒有發現,地圖竟然是被篡改過的。
既然已經篡改了地圖,為什麽還要將割下來的原圖藏在古卷之中呢?
這個篡圖者的心思,實在讓人捉摸不透。
此時吳林又將展開的紙條契合在大圖上,好讓大地圖恢複成原有的樣子。
從現在地圖來看,過了紅土平原以後,先要經過一條非常長的甬道,抵達一個麵積巨大的地下湖泊附近,而後隻要找到湖泊附近的一口暗井,就能直接繞過後半段裏世界,抵達這個世界的盡頭。
吳林咂了咂嘴:“原來還有這樣一條捷徑。”
我則搖頭道:“地圖上隻是說湖泊附近有暗井,卻沒有說明暗井究竟在什麽位置,想必要找到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地圖上,其實沒有劃出暗井的位置,隻是寫著“相柳湖??有井”這麽幾個字,在距離湖泊不遠的位置,還有一條無頭有尾的井道,這口井起點部分畫著一些雲霧,尾部則連著裏世界盡頭。
由於相柳湖後麵的兩個字如今已經看不清楚了,所以我們無法確定井到底在哪裏,同時我們也不清楚,井口的雲霧,到底是說湖泊附近確實有一團雲霧,還是說這團雲霧原本應是“迷霧”的意思,意指這口井不知起自何處。
另外,在湖泊旁邊還立著一座台子。
這個相柳湖,還真是來頭很大。
《山海經》有記載:“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環,食於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穀。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為池,群帝因是以為台,在昆侖之北。”
相繇,也就是相柳。它原本是古神共工的臣子,有人說它是個九頭蛇,也有人說它長了九顆人頭和一條蛇身。這東西的體型非常大,伸長九條脖子,九個腦袋跨越一道道山澗,可以同時吃到九座山的土壤。
相傳相柳的嘔吐物會形成沼澤,氣味惡心到極點,就連野獸都無法再附近停留。
後來大禹治水的時候碰上這貨,就順手給殺了,沒想到相柳的血液極度腥臭,但凡被它的血浸染到的土壤,都無法再長出糧食,而且沒多久那裏的地表就會返出潮氣,形成大麵積的沼澤,別說種糧食,正常居住都不可能。
大禹讓人往沼澤裏填土,可填了三次都陷了下去,後來沒轍了,大禹隻能將沼澤挖掘成一個巨大的池塘,並聯合當時的另外幾個天帝在池塘邊鑄起高台,用以鎮壓池中魔性。
按照山海經上的說法,這個池塘和高台都在昆侖以北。
由於山海經上描繪的地理位置都非常不準確,不對也不能說不準確,而是寫那本書的人根本就不想講真實地點寫出來,所以最後他突兀給出的這個地理位置,自然也是錯的。
以前我翻看山海經的時候,隻把它當成一本異物誌來看,幾乎沒有當真過,可是現在,相柳湖就出現在了第一裏世界,就讓我不得不信了。
聯係吳林先前曾說,表世界和裏世界曾有過一次長達千年的戰爭,我不禁在想,難不成山海經中描繪出的那些奇山異獸,很多都是裏世界中的東西。
大禹之所以殺相柳,極可能也是因為兩者原本在戰爭中就處於對立關係,互相攻伐也是在正常不過的事。
再者,不管是什麽樣的宗x教,什麽樣的神話體係中,在他們的古老文獻中,好像都出現過類似的怪物。
包括相柳,包括古希臘傳說中那條被海格力斯殺掉的海德拉,波斯神話中的末日巨蛇阿豸達哈棲,日本神話中的八歧大蛇(這貨有九個頭),都是類似的形象。
而且這些怪物的結局也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雖說在神話傳說中,這種怪物出現的時間都不太一樣,但神話故事本來就不能套用曆史年表。
以前我也沒有深想過這件事,可現在想想,這些神話傳說中提到的怪物,可能都是同一個。
可為什麽每個神話故事中誅殺或者封印九頭蛇的人都不同,那可能是因為當時有很多人參與了這場戰鬥,他們來自於不同的文明體係,不同的國度,卻同時匯集在了第一裏世界,而他們的後人,隻記得自己的先人做了什麽,隨著時間推移,這場眾誌成城的戰鬥,也變成了憑借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的個人英雄主義傳說。
在表世界,這些誅蛇英雄確實無法聚集在一起,畢竟表世界的麵積太大,交通又不方便,他們不可能花費數年甚至十數年時間會師,但通往裏世界的路絕對不止一條,也許在那個世代,世界各地都能找到進入裏世界的入口,他們沒有在外界進行會師,而是在進入裏世界以後,才達成了合作關係。
至於當初具體發生了什麽,大家又是如何聯起手來對付相柳的,我無法給出答案。
甚至我羅列出的這些推測也有可能全都是錯的,可我實在想不出更合理的解釋了。
我隻顧著沉思,早已忽視了周圍的人,直到吳林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才迴了迴神,就發現其他人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開拔了。
“想什麽呢,這麽入神。”說話間,吳林順手將我的鈀金羅盤遞了過來。
我都不知道他是什麽時候將羅盤拿走的。
我接過羅盤,問一句:“這麽快就動身?”
吳林點頭:“既然找到了捷徑,就盡快行動吧,再耽擱下去也沒什麽意義。”
大概是見我麵有難色,吳林忍不住多問了一句:“怎麽,你有別的想法?”
我搖頭說沒有,將背包背好,也站了起來。
不過在臨行之前,我還是提醒吳林,眼下這條路,未必就是捷徑,它也有可能是最險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