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左也冷不丁地問了一句:“這又是牛哥從諾惹大巫那裏聽來的?”
李淮山點頭:“應該是啊,聽他那意思,諾惹大巫年輕的時候每五年都要進山走一走,對山裏的情況摸得很透。”
聽他這麽一說,我和老左同時蹙了一下眉頭,梁厚載來扭著脖子,看了看我和老左。
三個人,你看我,我看你,麵麵相覷。
以諾惹大巫的能耐,應該無法穿過山妖的防禦區,他是怎麽抵達這裏的?
難道說,那隻被鬼附身的山妖從不迴主動攻擊大巫。
還有約達,此刻我十分確定他已經深入林子,但這一路走來,我們也隻是找到了他的一隻靴子,以及一枚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包金火機。
如果他還活著,我們本應找到更多痕跡。
就算他已經死了,我們至少也應該發現他露營時留下的痕跡。
可這家夥就像是人間消失了一樣,從進山到現在蹤跡全無。
李淮山不會考慮這麽多問題,一邊撥拉著地上的草,尋找靈脈的走向,一麵時不時地朝身後招手,示意我們跟上。
這條靈脈隻怕是被什麽東西給汙染了,絲毫沒有山林中該有的生生不息和靈動,順著它走了一段路,我們甚至能從靈脈中感覺到一股很濃的陳腐氣息。
那就是誤入了一間多年無人打理的穀倉,裏麵充斥著一股陳芝麻爛穀子的黴味兒。
隨著越走越遠,這股浮動在我們腦海中的發黴穀子味兒,也變成了一股類似於從腐屍身上散發出的惡臭。
黃玉忠的嗅覺比常人敏銳很多,此時也不得不豎起衝鋒衣的領子,遮一遮鼻息。
我的嗅覺也比常人敏銳,但這些年常常下墓,聞慣了屍臭和黴味兒,倒也能忍得住。
順著這條靈脈一直走,大約經曆了五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來到了那座孤峰腳下。
從遠處看的時候,這座孤峰上還綠瑩瑩的,可湊近了看,才發現極端陡峭的山壁上裸露著大片禿石,隻在石縫裏斜生出了一些綠色的植被。
怪異的是,這些植被大多異常繁茂,下垂的枝葉當著山體上的石頭,才將這座禿山偽裝成了充滿生機的綠色。
太陽已經開始西下,黃玉忠借著尚未徹底消失的最後一縷陽光,朝著山巔方向張望了一下,隨後對我說:“這地方應該常有大風,山上的石頭都有嚴重的風蝕痕跡。”
他說這番話的時候,語氣很是凝重。
石頭遭到嚴重風蝕,表麵大多會變得十分脆弱,我們要上山,必須先有一個人上去,在石麵上鑿下鋼釘,再一層層套上鋼索,讓後麵的人爬上去。
如果石頭的韌性比較足,自然沒有什麽好擔心的,可如果石麵太脆,或者石麵下已經出現了隱藏的裂痕,鋼釘就有大幾率因為承受不住眾人的重量發生脫落,甚至出現嚴重的落石現象。
我思量再三,最後還是決定由我先徒手爬上山頂,順便找到最堅固的鑿點。
對於我的提議,在場的人都沒有反對,大家心裏都清楚,這已經是眼下最合理的選擇了。
我從其他人手裏收攏了鋼索和鋼釘,之後圍著山體逛了一圈,盤算了一下攀爬的路線。
太陽已經沒入西山了,夕陽餘暉已不再,但天色也還沒徹底黑透。
趁著還有點光亮,我也就沒耽擱,縱身跳上一顆石牙,開始攀山。
黃玉忠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我順著山體徒手上爬的過程中,就明顯感覺到很多石頭存在輕微鬆動的跡象。
這樣的石頭,我一個人踩沒關係,可如果每個人上山的時候都踩上一腳,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要被踩踏。
期間我試著在石壁上打鋼釘,沒想到所有的石頭都很脆弱,石就跟壓縮餅幹似的,一鑿子鑿下去就開始龜裂,崩出碎末,一直到釘子打進十厘米的深度,才能觸及到堅硬的岩部分。
真是無法想象,石頭都已經這麽脆弱了,這座山竟還能屹立不倒。
後來我換了一個思路,不在石麵上打鋼釘,轉而查看了一下那些長在山壁上的植被。
我也不知道那些樹叫什麽,它們的形狀彎彎曲曲的,乍看有點像泰山上的迎客鬆,但你要是湊近了觀察,就發現樹皮的顏色和紋路和白蠟楊差不多。
從山壁上生出來的樹幹都極為結實,而且這些樹的根係非常發達,也足夠壯,兩三個人吊上麵,也不會將樹幹折斷,更不會將它們連根拔出來。
當然,像老左那種體重的人,兩三個就足夠把樹幹折斷了。
我放棄了在山壁上鑿鋼釘的想法,直接將鋼索固定在樹幹根部,並朝山下的人喊話,讓他們順著鋼索往上爬,一次隻上一個人,等前麵的人登頂了,後麵的人再接著上。
就這麽著,我一邊套鋼索,一邊往上爬,等我抵達山巔的時候,天穹已經徹底變成了墨色。
今天本來是個大晴天,可在這個地方卻看不到星星和月亮,也看不到天上有沒有雲,抬頭望去,盡是無邊的漆黑。
在我抵達山頂二十分鍾以後,李淮山也上來了,然後是劉尚昂、黃玉忠、梁厚載,老左最後一個上來,在他上山的時候,還因為身子太重,把沿路的幾塊石頭給踩踏了。
很多人看不到老左那邊是什麽情況,隻聽到有碎石垮塌的聲音就緊張得要死,生怕老左失足墜山。
說真的,幹我們這行的經常要攀山下地,老左那體格還真有點不適宜。
一直到梁厚載搭了把手將老左拉上山巔,我才安心觀察山頂上的個中光景。
不同於光禿禿的山壁,麵積隻有不到百平米的山頭上長滿了花草,在山頭的南側,還長著一片不算密集的小樹。
這完全不合常理,正常來說,山頂上因為缺少水資源,土壤也更為貧瘠,植被應該比山體的其他區域稀疏才對。
而且這些花草樹木看似可人,卻時時散發著一股濃濃死氣,原本幹淨如洗的山巔上,也像是籠著一層肉眼看不見的霧瘴。
老左來到我身旁,問:“還沒找到入口?”
“剛開始找。”我隨口應了一句。
這時李淮山又插上了嘴:“是不是先休息一下,又是趕山又是爬山的,哥幾個體能都快耗得差不多了。”
因為我比常人更難感覺到疲勞,所以常常忘了落營休息,需要李淮山他們時不時提醒我一下。
我轉頭看了老左一眼,老左衝我笑笑:“確實累了。”
“那就就地紮營吧。”
我簡短地撂下這麽一句,李淮山他們去紮營,而我則獨自一人在山頂逛遊起來。
從我爸給我的那張賀卡上看,泥瓦鎮的入口應該就在這座山頭上,但我目前也不能確定那個所謂的入口究竟是以什麽樣的形勢存在的,是個暗門,還是個地洞,這都說不準。
每踏一步我都比較小心,因為山巔上的草比較高,必須時不時將它們扒開看看,以防草下藏著暗洞。
當我順著山緣一直走,快走到小樹林跟前的時候,隱約看到身後的一片小土包上泛著比較亮的光澤。
剛才怎麽沒看到這片光澤?
我心裏疑,特意迴頭朝土包上張望一眼,又抬頭看了看天。
天上確實沒有月亮,李淮山他們也還沒來得及點燃篝火,隻有黃玉忠開了一盞探照燈,但燈光並沒有照到土丘上。
既然沒有光線折射,那道光澤是怎麽來的?
我不敢大意,立即凝練出一口念力,手伸進口袋攥住檮牙,慢慢挪著腳,朝土包貼了過去。
老左他們感應到我的念力,全都停下了手裏的活計,十分警惕地朝我這邊觀望。
剛才他們搭帳篷的噪音一下子消失無蹤,山巔上變得異常安靜,如今隻能聽到腳掌和野草摩擦發出的沙沙聲。
一直湊到了土包前,我才發現在土包側麵壓著一道四四方方的暗門,由於門前的兩簇野草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而出現了嚴重彎折,才讓暗門的一角露了出來。
剛才我一直圍著山巔邊緣轉悠,還沒來得及仔細查看這個土包。
暗門的門板像是用打過蠟的大理石板打造出來的,上麵刻著日月星辰,但可能是由於年久的緣故,刻痕算不上特別清楚,門板表麵此時反射出一抹很柔的珍珠色,這本應是月亮的反光,可在這無邊黑暗的夜空中,並沒有出現月亮啊。
我不禁再次抬頭望向了夜空,並閉上了左眼,乍看之下,天空中確實沒有月亮,可在山巔上,卻又籠著一層很弱的光。
這就是月光。
月亮確實是掛在夜空中的,隻不過似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幹擾了我們的感官,讓我們無法從夜穹中看到月亮的顏色。
老左壓低腳步湊了過來,蹲在我身旁看了看斜壓在土包上的暗門,接下來他的反應和我一樣,也是抬頭望了眼夜穹。
我當時也沒多餘的心思和老左閑聊,隻是俯下身子,仔細嗅了嗅暗門上的味道。
從那股略顯厚重的清香氣息來判斷,這道門,應該產自東漢,但由於門板上還沾了一點草腥味,對我造成了輕微的杆套,讓我很難判斷出它具體產自東漢的哪個時期。
李淮山點頭:“應該是啊,聽他那意思,諾惹大巫年輕的時候每五年都要進山走一走,對山裏的情況摸得很透。”
聽他這麽一說,我和老左同時蹙了一下眉頭,梁厚載來扭著脖子,看了看我和老左。
三個人,你看我,我看你,麵麵相覷。
以諾惹大巫的能耐,應該無法穿過山妖的防禦區,他是怎麽抵達這裏的?
難道說,那隻被鬼附身的山妖從不迴主動攻擊大巫。
還有約達,此刻我十分確定他已經深入林子,但這一路走來,我們也隻是找到了他的一隻靴子,以及一枚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包金火機。
如果他還活著,我們本應找到更多痕跡。
就算他已經死了,我們至少也應該發現他露營時留下的痕跡。
可這家夥就像是人間消失了一樣,從進山到現在蹤跡全無。
李淮山不會考慮這麽多問題,一邊撥拉著地上的草,尋找靈脈的走向,一麵時不時地朝身後招手,示意我們跟上。
這條靈脈隻怕是被什麽東西給汙染了,絲毫沒有山林中該有的生生不息和靈動,順著它走了一段路,我們甚至能從靈脈中感覺到一股很濃的陳腐氣息。
那就是誤入了一間多年無人打理的穀倉,裏麵充斥著一股陳芝麻爛穀子的黴味兒。
隨著越走越遠,這股浮動在我們腦海中的發黴穀子味兒,也變成了一股類似於從腐屍身上散發出的惡臭。
黃玉忠的嗅覺比常人敏銳很多,此時也不得不豎起衝鋒衣的領子,遮一遮鼻息。
我的嗅覺也比常人敏銳,但這些年常常下墓,聞慣了屍臭和黴味兒,倒也能忍得住。
順著這條靈脈一直走,大約經曆了五個小時的路程,我們終於來到了那座孤峰腳下。
從遠處看的時候,這座孤峰上還綠瑩瑩的,可湊近了看,才發現極端陡峭的山壁上裸露著大片禿石,隻在石縫裏斜生出了一些綠色的植被。
怪異的是,這些植被大多異常繁茂,下垂的枝葉當著山體上的石頭,才將這座禿山偽裝成了充滿生機的綠色。
太陽已經開始西下,黃玉忠借著尚未徹底消失的最後一縷陽光,朝著山巔方向張望了一下,隨後對我說:“這地方應該常有大風,山上的石頭都有嚴重的風蝕痕跡。”
他說這番話的時候,語氣很是凝重。
石頭遭到嚴重風蝕,表麵大多會變得十分脆弱,我們要上山,必須先有一個人上去,在石麵上鑿下鋼釘,再一層層套上鋼索,讓後麵的人爬上去。
如果石頭的韌性比較足,自然沒有什麽好擔心的,可如果石麵太脆,或者石麵下已經出現了隱藏的裂痕,鋼釘就有大幾率因為承受不住眾人的重量發生脫落,甚至出現嚴重的落石現象。
我思量再三,最後還是決定由我先徒手爬上山頂,順便找到最堅固的鑿點。
對於我的提議,在場的人都沒有反對,大家心裏都清楚,這已經是眼下最合理的選擇了。
我從其他人手裏收攏了鋼索和鋼釘,之後圍著山體逛了一圈,盤算了一下攀爬的路線。
太陽已經沒入西山了,夕陽餘暉已不再,但天色也還沒徹底黑透。
趁著還有點光亮,我也就沒耽擱,縱身跳上一顆石牙,開始攀山。
黃玉忠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我順著山體徒手上爬的過程中,就明顯感覺到很多石頭存在輕微鬆動的跡象。
這樣的石頭,我一個人踩沒關係,可如果每個人上山的時候都踩上一腳,不知道什麽時候就要被踩踏。
期間我試著在石壁上打鋼釘,沒想到所有的石頭都很脆弱,石就跟壓縮餅幹似的,一鑿子鑿下去就開始龜裂,崩出碎末,一直到釘子打進十厘米的深度,才能觸及到堅硬的岩部分。
真是無法想象,石頭都已經這麽脆弱了,這座山竟還能屹立不倒。
後來我換了一個思路,不在石麵上打鋼釘,轉而查看了一下那些長在山壁上的植被。
我也不知道那些樹叫什麽,它們的形狀彎彎曲曲的,乍看有點像泰山上的迎客鬆,但你要是湊近了觀察,就發現樹皮的顏色和紋路和白蠟楊差不多。
從山壁上生出來的樹幹都極為結實,而且這些樹的根係非常發達,也足夠壯,兩三個人吊上麵,也不會將樹幹折斷,更不會將它們連根拔出來。
當然,像老左那種體重的人,兩三個就足夠把樹幹折斷了。
我放棄了在山壁上鑿鋼釘的想法,直接將鋼索固定在樹幹根部,並朝山下的人喊話,讓他們順著鋼索往上爬,一次隻上一個人,等前麵的人登頂了,後麵的人再接著上。
就這麽著,我一邊套鋼索,一邊往上爬,等我抵達山巔的時候,天穹已經徹底變成了墨色。
今天本來是個大晴天,可在這個地方卻看不到星星和月亮,也看不到天上有沒有雲,抬頭望去,盡是無邊的漆黑。
在我抵達山頂二十分鍾以後,李淮山也上來了,然後是劉尚昂、黃玉忠、梁厚載,老左最後一個上來,在他上山的時候,還因為身子太重,把沿路的幾塊石頭給踩踏了。
很多人看不到老左那邊是什麽情況,隻聽到有碎石垮塌的聲音就緊張得要死,生怕老左失足墜山。
說真的,幹我們這行的經常要攀山下地,老左那體格還真有點不適宜。
一直到梁厚載搭了把手將老左拉上山巔,我才安心觀察山頂上的個中光景。
不同於光禿禿的山壁,麵積隻有不到百平米的山頭上長滿了花草,在山頭的南側,還長著一片不算密集的小樹。
這完全不合常理,正常來說,山頂上因為缺少水資源,土壤也更為貧瘠,植被應該比山體的其他區域稀疏才對。
而且這些花草樹木看似可人,卻時時散發著一股濃濃死氣,原本幹淨如洗的山巔上,也像是籠著一層肉眼看不見的霧瘴。
老左來到我身旁,問:“還沒找到入口?”
“剛開始找。”我隨口應了一句。
這時李淮山又插上了嘴:“是不是先休息一下,又是趕山又是爬山的,哥幾個體能都快耗得差不多了。”
因為我比常人更難感覺到疲勞,所以常常忘了落營休息,需要李淮山他們時不時提醒我一下。
我轉頭看了老左一眼,老左衝我笑笑:“確實累了。”
“那就就地紮營吧。”
我簡短地撂下這麽一句,李淮山他們去紮營,而我則獨自一人在山頂逛遊起來。
從我爸給我的那張賀卡上看,泥瓦鎮的入口應該就在這座山頭上,但我目前也不能確定那個所謂的入口究竟是以什麽樣的形勢存在的,是個暗門,還是個地洞,這都說不準。
每踏一步我都比較小心,因為山巔上的草比較高,必須時不時將它們扒開看看,以防草下藏著暗洞。
當我順著山緣一直走,快走到小樹林跟前的時候,隱約看到身後的一片小土包上泛著比較亮的光澤。
剛才怎麽沒看到這片光澤?
我心裏疑,特意迴頭朝土包上張望一眼,又抬頭看了看天。
天上確實沒有月亮,李淮山他們也還沒來得及點燃篝火,隻有黃玉忠開了一盞探照燈,但燈光並沒有照到土丘上。
既然沒有光線折射,那道光澤是怎麽來的?
我不敢大意,立即凝練出一口念力,手伸進口袋攥住檮牙,慢慢挪著腳,朝土包貼了過去。
老左他們感應到我的念力,全都停下了手裏的活計,十分警惕地朝我這邊觀望。
剛才他們搭帳篷的噪音一下子消失無蹤,山巔上變得異常安靜,如今隻能聽到腳掌和野草摩擦發出的沙沙聲。
一直湊到了土包前,我才發現在土包側麵壓著一道四四方方的暗門,由於門前的兩簇野草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而出現了嚴重彎折,才讓暗門的一角露了出來。
剛才我一直圍著山巔邊緣轉悠,還沒來得及仔細查看這個土包。
暗門的門板像是用打過蠟的大理石板打造出來的,上麵刻著日月星辰,但可能是由於年久的緣故,刻痕算不上特別清楚,門板表麵此時反射出一抹很柔的珍珠色,這本應是月亮的反光,可在這無邊黑暗的夜空中,並沒有出現月亮啊。
我不禁再次抬頭望向了夜空,並閉上了左眼,乍看之下,天空中確實沒有月亮,可在山巔上,卻又籠著一層很弱的光。
這就是月光。
月亮確實是掛在夜空中的,隻不過似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幹擾了我們的感官,讓我們無法從夜穹中看到月亮的顏色。
老左壓低腳步湊了過來,蹲在我身旁看了看斜壓在土包上的暗門,接下來他的反應和我一樣,也是抬頭望了眼夜穹。
我當時也沒多餘的心思和老左閑聊,隻是俯下身子,仔細嗅了嗅暗門上的味道。
從那股略顯厚重的清香氣息來判斷,這道門,應該產自東漢,但由於門板上還沾了一點草腥味,對我造成了輕微的杆套,讓我很難判斷出它具體產自東漢的哪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