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普通的安心,而是一種別樣的共鳴,仿佛心裏有一個聲音在輕輕地告訴我,陣成,陣起。
大陣方成,我便立即閃動身子,避開了淩空而至的木狐,這才避免了腦漿迸裂的下場。
那隻木狐重重地落在地上,之後就再也沒能起來,連同板牆對麵的撞擊聲也消失了。
危機總算解除,我忍不住長途一口大氣,可左有道卻緊皺著眉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我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麽。
約莫一分鍾以後,左有道才對我說:“屍氣沒散盡。”
屍氣沒散盡?那不就意味著,我們倆剛才擺出的陰陽大陣,沒有將所有木狐全都鎮殺?
左有道隻說了這麽一句,隨後就拿出青鋼劍,在板牆上敲打了兩下。
說來也真是驚險,就在大陣成型的那一瞬間,已經有木狐頭上的尖甲穿透了板牆,左有道就這麽不輕不重地一敲,薄薄的一層牆殼就碎裂垮塌,露出了一個麵積相當大的洞口。
洞口內全是剛剛被鎮殺的木狐,在地麵上還有大量散碎的石屑。
之後我們兩個便越過板牆,迴到了食室內。
沒想到狐室裏的木狐全都跑到這層來了,我和左有道在這一層逛遊了幾圈,將最後幾隻還能活動的木狐清理幹淨,當時左有道就說,屍氣總算是徹底消失了,但在地底的更深處,還有大量的陰氣和血煞之氣。
我見左有道不管說話做事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耐不住心裏的疑惑,便問他在想什麽。
左有道沒有直接迴應我,隻是說:“咱們再擺一次陰陽大陣吧。”
起初我以為他重擺大陣,隻是為了提前清理地底的邪氣,可當左有道抽來陽氣,我從幽冥通寶中抽出陰氣以後,卻發現這兩種炁場雖說依舊可以互相融合,但隻能融合,不能中和,換句話說,我們已經無法布置出陰陽大陣了。
這時我才明白,左有道之所以愁眉不展,就是因為之前我們擺陣的時候,大陣也沒有達到大道無形的狀態,威力也差了不隻一分火候。
可他大概也沒想到,當我們再次擺陣的時候,竟然無法讓陰陽炁場相互中和了。
左有道的眉頭緊緊鎖成了一個川字,他抿著嘴,眼神中帶著一股異樣的沉重。
我倒是覺得沒什麽,就勸他:“不就是成不了陣嘛,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吧?”
左有道“嘖”了一聲,說:“關鍵問題是,我看不穿這裏頭的門道。按說咱們兩個的炁場一陰一陽,而且兩種炁場的精純度、炁量都相當,按說咱們倆布置陰陽大陣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兒,甚至都不用花費太多心神和念力。可為什麽咱們炁場無法中和了呢,陰陽調和,互換互化,這本是天理使然才對。”
他的話到這裏便戛然而止,但我知道他想說什麽。
陽氣、陰氣無法相互中和,這可是違逆天道的。
這確實是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可眼下我們還有別的事要做,著實沒有太多時間將心思放在這種事兒上,左有道也隻是皺眉沉思了片刻,大概因為實在找不到頭緒,他也隻能無奈地歎口氣,之後便繼續朝地底更深處進發。
狐室和食室的格局是完全一樣的,房高也隻有兩米上下,室內到處可見堅實的撐頂柱,在每根柱子靠近頂部的地方,也同樣刻著一個半袖灼須的旱地仙人。
我們循著旱地仙人手指的方向一直走,前前後後走出了不知道多少個北鬥星陣,最後才來到了狐室的角落。
和食室一樣,這個角落裏一樣陳著塊平米見方的石板,隻不過在石板旁邊,還多了一個四四方方的石墩。
我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個石墩就是用整塊的大青石切割而成的,切功非常的細致,在墩子的四個側麵上幾乎看不到刀痕,但在正對天頂的那一麵上,則刻著許多看不懂的紋路。
每一道紋路都以不規則的方式扭曲著,它們盤踞在一起,形成了一副類似於火焰撩動的圖案,圖案整體看上去雜亂無章,但細細去看,卻能發現每隔一段距離,就會出現一條完全一樣的紋路。
我隱有感覺,似乎正是石錠上的這些紋路控製著木狐的一舉一動,它們之所以進退之間那麽有章法,也是托了這些火紋的福。
但我也不確定這樣的直覺到底準不準,因為石錠上根本沒有靈韻,看似隻是個凡物,應該不會對邪屍的心智造成影響。
這時左有道拿出了青鋼劍,試圖將石頭切開看看,可沒想到這麽一塊看似普通的青石,竟連削鐵如泥的青鋼劍都無法破壞分毫。
“不是普通的石頭。”左有道收起青鋼劍,對我說:“我懷疑,在石頭內部既可能困著一股很強的靈韻,是這塊石頭屏蔽了咱們的感知能力,讓咱們無法察覺到靈韻的存在。”
我短暫地疑惑,左有道憑什麽斷定石錠內困了靈韻?但很快我就反應過來,用來製作這塊石錠的材料,看起來和我們在明墓最深層見到的那口空棺材很像。
當時我們發現那口棺材以後,我們的炁場感知能力便出現了徹底的衰退,甚至連我的嗅覺都出了問題。
看樣子,左有道也懷疑,是這塊石鐵控製了“狐群”的行為模式。
隨後我也祭出了摧骨手,在石麵上催出一道震勁,這玩意兒看上去確實和普通的青石差不多,重量也不算大,可內部卻像是用千萬道堅硬無比的金剛絲加固過一樣,強韌到了難以想象的底部,我靠全力催出的震勁也隻能讓這塊石頭顫了兩顫,可石頭內部卻沒有出現任何聲響。
我正要抬起頭來對左有道說,這塊石頭太硬,摧骨手也無法撼動它,腳下就傳來了異常尖銳的炸響。
啪哢!
那聲音真是尖銳到了極點,我和左有道都忍不住捂住了耳朵,與此同時,我們還能隱約感覺到腳下傳來了一陣輕微的麻痹感,就像是被微弱的電流擊中了一樣。
這特麽絕對就是閃電打中石頭的聲音,而且電光的源頭,就在我們腳下!
不過當時我們可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思考地底下為什麽會有閃電,因為就在炸響出現的同時,在我們身邊,又出現了那個人影。
就見那個老頭將整個身子都匍匐在了石錠上,手裏還拿著錘和鑿,正在石錠表麵鑿刻著什麽。
這一次它沒有立即消失,我也總算看清楚了,這個人的眼眶上確實有一道疤,而且一隻眼的眼窩是完全凹陷下去的,這些特征,都和我們在明墓裏找到的那具幹屍一模一樣。
外加這人身上穿著一件雜色盤領衣,頭頂帶著一頂東坡冠,裝束和明朝的士庶一致。
我隻看清了他的相貌和衣著,他就再一次消失了。
左有道特地端起手電,朝人影剛剛出現的位置掃了幾下光,旋即對我說:“這東西非屍非鬼,好像就是個單純的虛影。”
我說:“你說,這地方為什麽會冒出許瞎子的影子來?”
“應該和地底的雷電有關。”
我點點頭,望向了壓在牆角處的石板,現如今腳掌下的麻痹感還沒有消失,顯然是電流沒有散盡,我也不敢貿然將它掀開。
一直到腳掌周圍麻痹感安生下來了,我和左有道才一起扒住石板邊緣,小心翼翼地將它翻開。
電力確實消失了,我們將石板打開的時候也沒出現那種餘電穿身的麻痹感。
左有道倒持手電,朝地上的洞口打光,我就接著鬼眼,先觀察了一下下一層的情景。
之前我一直想不明白,暗房的地下三層為什麽叫做“震室”,直到這麽掃了一兩眼,我才明白是怎麽迴事。
這一層看起來很像是一個天然的溶洞,洞高十米左右,麵積不過五六百平,在溶洞中有很多如同柱子一樣的粗壯石鍾乳,從洞底一直延伸到洞頂,起到了撐頂柱一樣的作用,還有許多鍾乳石就像是鑽出地麵的巨大獠牙,底寬上窄,高度也隻有一兩米。
我留意到,在那些頂梁柱般的巨大鍾乳石柱上,不時有急促的電光一閃而過,而那些定獠牙一樣的小型鍾乳,頂端幾乎都有被燒焦的痕跡,有些石牙的頂部甚至出現了硫化、崩碎的痕跡,顯然曾被電壓極高的閃電劈中過。
我怎麽也想不到,在地底的深處,竟然還有這樣一個怪異的儲電洞。
而這個溶洞之所以被稱作“震室”,就是因為在八卦中,震卦的象征意就是雷電。
左有道拿著手電往洞口裏照的時候,隻能照亮一塊比較小的區域,他也能看到遊走於“頂梁柱”上的電光,但看不清整個震室的全貌,於是收了手電,側過頭來問我:“底下什麽情況?”
他開口說話的時候,我剛剛找到通往第四層的暗門。
那座暗門被七八根石鍾乳圍攏了起來,而且洞口很窄,形狀也不規則,不仔細看確實很難找到它。在洞口左鄰的位置,還有一片如同迷宮似的小石林,不知道是幹什麽用的。
(本章完)
大陣方成,我便立即閃動身子,避開了淩空而至的木狐,這才避免了腦漿迸裂的下場。
那隻木狐重重地落在地上,之後就再也沒能起來,連同板牆對麵的撞擊聲也消失了。
危機總算解除,我忍不住長途一口大氣,可左有道卻緊皺著眉頭,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我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麽。
約莫一分鍾以後,左有道才對我說:“屍氣沒散盡。”
屍氣沒散盡?那不就意味著,我們倆剛才擺出的陰陽大陣,沒有將所有木狐全都鎮殺?
左有道隻說了這麽一句,隨後就拿出青鋼劍,在板牆上敲打了兩下。
說來也真是驚險,就在大陣成型的那一瞬間,已經有木狐頭上的尖甲穿透了板牆,左有道就這麽不輕不重地一敲,薄薄的一層牆殼就碎裂垮塌,露出了一個麵積相當大的洞口。
洞口內全是剛剛被鎮殺的木狐,在地麵上還有大量散碎的石屑。
之後我們兩個便越過板牆,迴到了食室內。
沒想到狐室裏的木狐全都跑到這層來了,我和左有道在這一層逛遊了幾圈,將最後幾隻還能活動的木狐清理幹淨,當時左有道就說,屍氣總算是徹底消失了,但在地底的更深處,還有大量的陰氣和血煞之氣。
我見左有道不管說話做事都是一副愁眉不展的模樣,耐不住心裏的疑惑,便問他在想什麽。
左有道沒有直接迴應我,隻是說:“咱們再擺一次陰陽大陣吧。”
起初我以為他重擺大陣,隻是為了提前清理地底的邪氣,可當左有道抽來陽氣,我從幽冥通寶中抽出陰氣以後,卻發現這兩種炁場雖說依舊可以互相融合,但隻能融合,不能中和,換句話說,我們已經無法布置出陰陽大陣了。
這時我才明白,左有道之所以愁眉不展,就是因為之前我們擺陣的時候,大陣也沒有達到大道無形的狀態,威力也差了不隻一分火候。
可他大概也沒想到,當我們再次擺陣的時候,竟然無法讓陰陽炁場相互中和了。
左有道的眉頭緊緊鎖成了一個川字,他抿著嘴,眼神中帶著一股異樣的沉重。
我倒是覺得沒什麽,就勸他:“不就是成不了陣嘛,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吧?”
左有道“嘖”了一聲,說:“關鍵問題是,我看不穿這裏頭的門道。按說咱們兩個的炁場一陰一陽,而且兩種炁場的精純度、炁量都相當,按說咱們倆布置陰陽大陣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兒,甚至都不用花費太多心神和念力。可為什麽咱們炁場無法中和了呢,陰陽調和,互換互化,這本是天理使然才對。”
他的話到這裏便戛然而止,但我知道他想說什麽。
陽氣、陰氣無法相互中和,這可是違逆天道的。
這確實是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可眼下我們還有別的事要做,著實沒有太多時間將心思放在這種事兒上,左有道也隻是皺眉沉思了片刻,大概因為實在找不到頭緒,他也隻能無奈地歎口氣,之後便繼續朝地底更深處進發。
狐室和食室的格局是完全一樣的,房高也隻有兩米上下,室內到處可見堅實的撐頂柱,在每根柱子靠近頂部的地方,也同樣刻著一個半袖灼須的旱地仙人。
我們循著旱地仙人手指的方向一直走,前前後後走出了不知道多少個北鬥星陣,最後才來到了狐室的角落。
和食室一樣,這個角落裏一樣陳著塊平米見方的石板,隻不過在石板旁邊,還多了一個四四方方的石墩。
我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個石墩就是用整塊的大青石切割而成的,切功非常的細致,在墩子的四個側麵上幾乎看不到刀痕,但在正對天頂的那一麵上,則刻著許多看不懂的紋路。
每一道紋路都以不規則的方式扭曲著,它們盤踞在一起,形成了一副類似於火焰撩動的圖案,圖案整體看上去雜亂無章,但細細去看,卻能發現每隔一段距離,就會出現一條完全一樣的紋路。
我隱有感覺,似乎正是石錠上的這些紋路控製著木狐的一舉一動,它們之所以進退之間那麽有章法,也是托了這些火紋的福。
但我也不確定這樣的直覺到底準不準,因為石錠上根本沒有靈韻,看似隻是個凡物,應該不會對邪屍的心智造成影響。
這時左有道拿出了青鋼劍,試圖將石頭切開看看,可沒想到這麽一塊看似普通的青石,竟連削鐵如泥的青鋼劍都無法破壞分毫。
“不是普通的石頭。”左有道收起青鋼劍,對我說:“我懷疑,在石頭內部既可能困著一股很強的靈韻,是這塊石頭屏蔽了咱們的感知能力,讓咱們無法察覺到靈韻的存在。”
我短暫地疑惑,左有道憑什麽斷定石錠內困了靈韻?但很快我就反應過來,用來製作這塊石錠的材料,看起來和我們在明墓最深層見到的那口空棺材很像。
當時我們發現那口棺材以後,我們的炁場感知能力便出現了徹底的衰退,甚至連我的嗅覺都出了問題。
看樣子,左有道也懷疑,是這塊石鐵控製了“狐群”的行為模式。
隨後我也祭出了摧骨手,在石麵上催出一道震勁,這玩意兒看上去確實和普通的青石差不多,重量也不算大,可內部卻像是用千萬道堅硬無比的金剛絲加固過一樣,強韌到了難以想象的底部,我靠全力催出的震勁也隻能讓這塊石頭顫了兩顫,可石頭內部卻沒有出現任何聲響。
我正要抬起頭來對左有道說,這塊石頭太硬,摧骨手也無法撼動它,腳下就傳來了異常尖銳的炸響。
啪哢!
那聲音真是尖銳到了極點,我和左有道都忍不住捂住了耳朵,與此同時,我們還能隱約感覺到腳下傳來了一陣輕微的麻痹感,就像是被微弱的電流擊中了一樣。
這特麽絕對就是閃電打中石頭的聲音,而且電光的源頭,就在我們腳下!
不過當時我們可沒有多餘的心力去思考地底下為什麽會有閃電,因為就在炸響出現的同時,在我們身邊,又出現了那個人影。
就見那個老頭將整個身子都匍匐在了石錠上,手裏還拿著錘和鑿,正在石錠表麵鑿刻著什麽。
這一次它沒有立即消失,我也總算看清楚了,這個人的眼眶上確實有一道疤,而且一隻眼的眼窩是完全凹陷下去的,這些特征,都和我們在明墓裏找到的那具幹屍一模一樣。
外加這人身上穿著一件雜色盤領衣,頭頂帶著一頂東坡冠,裝束和明朝的士庶一致。
我隻看清了他的相貌和衣著,他就再一次消失了。
左有道特地端起手電,朝人影剛剛出現的位置掃了幾下光,旋即對我說:“這東西非屍非鬼,好像就是個單純的虛影。”
我說:“你說,這地方為什麽會冒出許瞎子的影子來?”
“應該和地底的雷電有關。”
我點點頭,望向了壓在牆角處的石板,現如今腳掌下的麻痹感還沒有消失,顯然是電流沒有散盡,我也不敢貿然將它掀開。
一直到腳掌周圍麻痹感安生下來了,我和左有道才一起扒住石板邊緣,小心翼翼地將它翻開。
電力確實消失了,我們將石板打開的時候也沒出現那種餘電穿身的麻痹感。
左有道倒持手電,朝地上的洞口打光,我就接著鬼眼,先觀察了一下下一層的情景。
之前我一直想不明白,暗房的地下三層為什麽叫做“震室”,直到這麽掃了一兩眼,我才明白是怎麽迴事。
這一層看起來很像是一個天然的溶洞,洞高十米左右,麵積不過五六百平,在溶洞中有很多如同柱子一樣的粗壯石鍾乳,從洞底一直延伸到洞頂,起到了撐頂柱一樣的作用,還有許多鍾乳石就像是鑽出地麵的巨大獠牙,底寬上窄,高度也隻有一兩米。
我留意到,在那些頂梁柱般的巨大鍾乳石柱上,不時有急促的電光一閃而過,而那些定獠牙一樣的小型鍾乳,頂端幾乎都有被燒焦的痕跡,有些石牙的頂部甚至出現了硫化、崩碎的痕跡,顯然曾被電壓極高的閃電劈中過。
我怎麽也想不到,在地底的深處,竟然還有這樣一個怪異的儲電洞。
而這個溶洞之所以被稱作“震室”,就是因為在八卦中,震卦的象征意就是雷電。
左有道拿著手電往洞口裏照的時候,隻能照亮一塊比較小的區域,他也能看到遊走於“頂梁柱”上的電光,但看不清整個震室的全貌,於是收了手電,側過頭來問我:“底下什麽情況?”
他開口說話的時候,我剛剛找到通往第四層的暗門。
那座暗門被七八根石鍾乳圍攏了起來,而且洞口很窄,形狀也不規則,不仔細看確實很難找到它。在洞口左鄰的位置,還有一片如同迷宮似的小石林,不知道是幹什麽用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