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件事則是姚廣孝刻在石壁上的,文中說,出現在楊家溝遺址上的那片黑火沼,很可能是摩尼教傳說提到的聖火池。
大家可能對摩尼教這個名字不太熟悉,這個教派在中原還有一個名字——明教。
在很多民間故事中,常常將明王朝的建立和明教的興衰聯係起來,實際上在正史上,朱元璋和明教的唯一一次交集,就是他在李善長的建議下對明教和白蓮教進行了大規模的封禁。
老仉家的典籍上說,從明朝建立到明朝滅亡的二百七十六年裏,曆代皇帝身邊都潛伏著明教的教徒,這些人既不會肝腦塗地輔佐帝王,也不會做出對皇族和國家不利的事,他們更像是一群觀察者,安安靜靜地潛伏在皇帝身邊,安安靜靜地觀察皇帝的一舉一動。
沒人知道他們這樣做,究竟抱著怎樣的目的。
而當初潛伏在朱棣身邊的明教教徒,是個禦醫院的禦醫,這個人叫石玉賢,我之所以知道他,是因為他還有另外一重身份——陰差。
和大多數陰差一樣,石玉賢最後也遭到幽冥通寶的蠱惑而犯下滔天大罪,後來被行當中的同道聯手格殺。
我懷疑,這個所謂的聖火池,在明教中很可能是隻存在於陰間的東西,而陰曹地府的模樣,又來自於陰差的想象,石玉賢是明教教徒,他想象出來的陰曹地府,應該能和明教描繪出的陰間吻合起來。
長生者因燭龍血而得長生,他們的死亡導致了鬼門現世,鬼門消失的時候,人世間又出現了明教傳說中的聖火池。
當這些線索全部串聯起來的時候,我的思緒反而變得更混亂了。
我用了很長時間才將石壁上的鬼文看完,期間我發現,石壁上有很多地方出現了破損,應該是有人故意鑿碎了石麵。
吳林看不懂鬼文,但從剛才開始,他就一直和我觀感相連,我能讀懂的東西,他自然也能讀懂。
看完這些鬼文,我長吐一口濁氣,試圖讓自己的腦袋稍微放鬆一點,吳林中斷了和我的連係,並遞了一瓶水過來。
我大口喝著水,就聽吳林在一旁說:“這上麵沒說仙人墓裏到底有什麽。”
我說:“說了,仙人墓裏有九十八具陰屍,洛成己沉屍入地,也就是為了守衛那些陰屍。”
吳林卻搖了搖頭:“文中並沒有說不周山尋找陰屍到底有什麽用,別忘了,這些陰屍當年就是被他們遺棄的。”
這話倒是沒錯。
我又朝石壁上掃了掃光,現在看來,那幾片被認為鑿出來的坑窪顯得格外紮眼。我估計洛成和姚廣孝肯定在石壁上說明了陰屍的用途,但有人刻意將這些信息給抹去了。
現在再迴想吳林最初給我的那份資料,上麵曾說,不周山的人曾僥幸從鬼背蜣螂的襲擊中逃生,這番話我越想越覺得不對,就朱昆和劉書望那樣的能耐,別說是碰上蟲群了,兩三隻鬼背蜣螂就能要了他們的命,我懷疑,當時進入這裏的不周山門人中,很可能有絕頂高手同行,這個人不但能在鬼背蜣螂的襲擊中保住朱昆等人的命,而且還潛入這裏,鑿碎了石壁。
這個人應該和我一樣,也能認出鬼文。
想到這,我心裏不由地一寒。
除了陰差,這世上還有其他人能看懂鬼文嗎?難不成,帶著不周山門人一起進來的人,就是我爸?
吳林的聲音打斷了我的胡思亂想:“不周山的人將石壁鑿碎,一定是不想讓其他人知道仙人墓中的秘密。”
聽他這麽一說,我就忍不住笑了。
我知道吳林說這些的目的是什麽,他是怕我中途折返,於是想方設法引著我繼續前進,說實話,剛才閱覽鬼文的時候,我確實有折返的想法,不過這種念頭隻是短暫地出現了一下,當我將鬼文看完以後,還是決定進仙人墓看看。
原因無他,隻因這仙人墓,很可能和陰曹地府有著某種聯係,說不定,陰陽兩界的交界點,就藏在仙人墓深處。
我直了直身子,拍了拍吳林的肩膀,並給了他一個笑容,吳林察覺到我已經看穿了他的意思,臉色變得相當不自然。
隨後我又轉頭問李淮山:“咱們離黑泥窪還有多遠?”
李淮山沉思片刻才開口:“繼續朝西南方向走五公裏,就到泥窪正下方了。”
我點了點頭,朝後麵的人招一下手,示意他們跟上。
順著這條朝西南方向延伸的隧道走了將近兩公裏以後,我們在隧道中發現了一座盤蛇雕像,這副雕像刻畫的依然是燭龍,但沒有出現鍾山,燭龍的大半個蛇身盤在地上,隻有脖頸豎了起來,它麵朝東北,雙眼微眯,雖說經過長年腐蝕,石像麵部的線條已經不那麽清晰,但依然能從這張臉上感覺到很強的威嚴感。
毫不誇張地說,站在這尊雕像麵前,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卑微感。
為表敬意,我們一行七人在石像麵前行了簡單的躬身禮,並放下了少量的食物作為供奉。
越過石像以後,就能聽到從前方傳來的風吟聲了,那風聲嗚嗚咽咽,如哭如泣,傳到耳朵裏,弄得人渾身不自在。
怪異的是,又走了一段路以後,我竟然慢慢適應了這樣的風聲,甚至還隱約覺得它有點悅耳,剛開始我還以為是自己的心境受到了影響,可我感應了一下自己的魂魄,三魂七魄都很穩定,內息也綿長厚重,顯然心境安寧,六智皆定。
說實話,就是在平時,我也無法在不靠定神術加持的情況下達到這樣的狀態。
反觀其他人,除了吳林、青崖子、掌東海三人,李淮山現在的表情已經變得非常煩躁了。
我擔心他們幾個可能很快就要撐不住,本打算停下休息,也就在這時候,黃玉忠抬手指了指前方,十分不耐煩地嚷了一聲:“快到出口了!”
孫路遠可能是嫌黃玉忠說話的口氣不太還,懟了一句:“你嚷什麽?”
李淮山也插上了嘴:“人家不就是說話大聲點麽,關你什麽事!”
這三個人心智不穩,這下怕是要吵起來,我立即轉過身,張開眼皮朝他們仨瞪了一眼:“安靜點!”
他們三個總算沒繼續吵下去,可空氣中還是彌漫著一股火藥味兒。
十分鍾以後,我們總算離開了隧道,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深不見底的巨大地洞,我粗略估計了一下,這個地洞的直徑至少在百米左右,站在洞口邊緣,就感覺眼前這個黑色的大洞就像一張最大的嘴,隻要站在洞旁的人稍不留神,就會被它吞噬。
吳林端著手電朝洞口中打光,發現洞壁上竟還建了一圈盤旋向下延伸的石階,另外,在我們頭頂上方經常有黏糊糊的黑泥落下,它們筆直地落入深淵之後就沒了音訊,我們站在洞口邊緣豎著耳朵用力聆聽,也聽不到泥點落地的聲響。
我問李淮山,我們頭頂上應該就是黑泥窪了吧?李淮山當時的臉色極端煩躁,但還是衝我點了點頭。
這麽說,在深淵的正下方,就是仙人墓了。
我點了吳林和掌東海和我一起下去,讓青崖子帶著李淮山他們原路返迴,到屍守樹那裏等著我們。
青崖子問我:“等你們多久?”
我說:“如果你們把能吃的東西都吃完了我們三個還沒出來,你們就抓緊時間出去,找二爺來救我們。”
青崖子點了點頭,就招唿了李淮山他們三個朝隧道裏撤。
進隧道的時候,不管是李淮山、黃玉忠,還是孫路遠,三個人的臉色都非常難看,可盡管他們心裏不舒服,也還是隻能乖乖跟著青崖子走。
現在他們仨都無法穩住心境了,等進了深淵,天知道還會發生什麽樣的事。
如今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離開,不再拖累我。
可不知道為什麽,看著他們三個人的背影在隧道中漸漸遠去,我心裏竟有種莫名的愧疚。
吳林拍了拍我的肩膀:“現在不是多愁善感的時候。”
我沒說什麽,隻是定了定神,再次拿出手電,朝洞口下方的石階打光。
這些石階上也有一股很烈的清香,應該是五千年前就被打造出來了,深淵中的風力非常強悍,我擔心石階有可能在這麽長的歲月中被嚴重風蝕,不敢貿然下去。
可我反複用手電朝石階上照,卻發現這麽多年過去,這些石階竟然連棱角都沒有被風磨潤,在石階最脆弱的地方,竟也沒有出現裂痕。
“燈籠!”
就在我專心查看石階的時候,掌東海突然叫了一聲,我趕緊抬頭,就見掌東海已經將手電光打向了入洞一百米深的地方。
在燈光照耀下,就見一個老漢正提著盞紅皮燈籠,在石階上慢慢踱著步子。
可他隻出現了短短的一瞬,我正要仔細看他,他就消失無蹤了。
他出現的時候,燈光隻照亮了他的肩背,我沒能看到他的臉,隻看出這個人身形佝僂,一頭亂糟糟的半寸已經斑白,而且他身上穿的衣服,竟是一件黑色的長袖馬甲——就是那種死人常穿的壽衣。
大家可能對摩尼教這個名字不太熟悉,這個教派在中原還有一個名字——明教。
在很多民間故事中,常常將明王朝的建立和明教的興衰聯係起來,實際上在正史上,朱元璋和明教的唯一一次交集,就是他在李善長的建議下對明教和白蓮教進行了大規模的封禁。
老仉家的典籍上說,從明朝建立到明朝滅亡的二百七十六年裏,曆代皇帝身邊都潛伏著明教的教徒,這些人既不會肝腦塗地輔佐帝王,也不會做出對皇族和國家不利的事,他們更像是一群觀察者,安安靜靜地潛伏在皇帝身邊,安安靜靜地觀察皇帝的一舉一動。
沒人知道他們這樣做,究竟抱著怎樣的目的。
而當初潛伏在朱棣身邊的明教教徒,是個禦醫院的禦醫,這個人叫石玉賢,我之所以知道他,是因為他還有另外一重身份——陰差。
和大多數陰差一樣,石玉賢最後也遭到幽冥通寶的蠱惑而犯下滔天大罪,後來被行當中的同道聯手格殺。
我懷疑,這個所謂的聖火池,在明教中很可能是隻存在於陰間的東西,而陰曹地府的模樣,又來自於陰差的想象,石玉賢是明教教徒,他想象出來的陰曹地府,應該能和明教描繪出的陰間吻合起來。
長生者因燭龍血而得長生,他們的死亡導致了鬼門現世,鬼門消失的時候,人世間又出現了明教傳說中的聖火池。
當這些線索全部串聯起來的時候,我的思緒反而變得更混亂了。
我用了很長時間才將石壁上的鬼文看完,期間我發現,石壁上有很多地方出現了破損,應該是有人故意鑿碎了石麵。
吳林看不懂鬼文,但從剛才開始,他就一直和我觀感相連,我能讀懂的東西,他自然也能讀懂。
看完這些鬼文,我長吐一口濁氣,試圖讓自己的腦袋稍微放鬆一點,吳林中斷了和我的連係,並遞了一瓶水過來。
我大口喝著水,就聽吳林在一旁說:“這上麵沒說仙人墓裏到底有什麽。”
我說:“說了,仙人墓裏有九十八具陰屍,洛成己沉屍入地,也就是為了守衛那些陰屍。”
吳林卻搖了搖頭:“文中並沒有說不周山尋找陰屍到底有什麽用,別忘了,這些陰屍當年就是被他們遺棄的。”
這話倒是沒錯。
我又朝石壁上掃了掃光,現在看來,那幾片被認為鑿出來的坑窪顯得格外紮眼。我估計洛成和姚廣孝肯定在石壁上說明了陰屍的用途,但有人刻意將這些信息給抹去了。
現在再迴想吳林最初給我的那份資料,上麵曾說,不周山的人曾僥幸從鬼背蜣螂的襲擊中逃生,這番話我越想越覺得不對,就朱昆和劉書望那樣的能耐,別說是碰上蟲群了,兩三隻鬼背蜣螂就能要了他們的命,我懷疑,當時進入這裏的不周山門人中,很可能有絕頂高手同行,這個人不但能在鬼背蜣螂的襲擊中保住朱昆等人的命,而且還潛入這裏,鑿碎了石壁。
這個人應該和我一樣,也能認出鬼文。
想到這,我心裏不由地一寒。
除了陰差,這世上還有其他人能看懂鬼文嗎?難不成,帶著不周山門人一起進來的人,就是我爸?
吳林的聲音打斷了我的胡思亂想:“不周山的人將石壁鑿碎,一定是不想讓其他人知道仙人墓中的秘密。”
聽他這麽一說,我就忍不住笑了。
我知道吳林說這些的目的是什麽,他是怕我中途折返,於是想方設法引著我繼續前進,說實話,剛才閱覽鬼文的時候,我確實有折返的想法,不過這種念頭隻是短暫地出現了一下,當我將鬼文看完以後,還是決定進仙人墓看看。
原因無他,隻因這仙人墓,很可能和陰曹地府有著某種聯係,說不定,陰陽兩界的交界點,就藏在仙人墓深處。
我直了直身子,拍了拍吳林的肩膀,並給了他一個笑容,吳林察覺到我已經看穿了他的意思,臉色變得相當不自然。
隨後我又轉頭問李淮山:“咱們離黑泥窪還有多遠?”
李淮山沉思片刻才開口:“繼續朝西南方向走五公裏,就到泥窪正下方了。”
我點了點頭,朝後麵的人招一下手,示意他們跟上。
順著這條朝西南方向延伸的隧道走了將近兩公裏以後,我們在隧道中發現了一座盤蛇雕像,這副雕像刻畫的依然是燭龍,但沒有出現鍾山,燭龍的大半個蛇身盤在地上,隻有脖頸豎了起來,它麵朝東北,雙眼微眯,雖說經過長年腐蝕,石像麵部的線條已經不那麽清晰,但依然能從這張臉上感覺到很強的威嚴感。
毫不誇張地說,站在這尊雕像麵前,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卑微感。
為表敬意,我們一行七人在石像麵前行了簡單的躬身禮,並放下了少量的食物作為供奉。
越過石像以後,就能聽到從前方傳來的風吟聲了,那風聲嗚嗚咽咽,如哭如泣,傳到耳朵裏,弄得人渾身不自在。
怪異的是,又走了一段路以後,我竟然慢慢適應了這樣的風聲,甚至還隱約覺得它有點悅耳,剛開始我還以為是自己的心境受到了影響,可我感應了一下自己的魂魄,三魂七魄都很穩定,內息也綿長厚重,顯然心境安寧,六智皆定。
說實話,就是在平時,我也無法在不靠定神術加持的情況下達到這樣的狀態。
反觀其他人,除了吳林、青崖子、掌東海三人,李淮山現在的表情已經變得非常煩躁了。
我擔心他們幾個可能很快就要撐不住,本打算停下休息,也就在這時候,黃玉忠抬手指了指前方,十分不耐煩地嚷了一聲:“快到出口了!”
孫路遠可能是嫌黃玉忠說話的口氣不太還,懟了一句:“你嚷什麽?”
李淮山也插上了嘴:“人家不就是說話大聲點麽,關你什麽事!”
這三個人心智不穩,這下怕是要吵起來,我立即轉過身,張開眼皮朝他們仨瞪了一眼:“安靜點!”
他們三個總算沒繼續吵下去,可空氣中還是彌漫著一股火藥味兒。
十分鍾以後,我們總算離開了隧道,此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深不見底的巨大地洞,我粗略估計了一下,這個地洞的直徑至少在百米左右,站在洞口邊緣,就感覺眼前這個黑色的大洞就像一張最大的嘴,隻要站在洞旁的人稍不留神,就會被它吞噬。
吳林端著手電朝洞口中打光,發現洞壁上竟還建了一圈盤旋向下延伸的石階,另外,在我們頭頂上方經常有黏糊糊的黑泥落下,它們筆直地落入深淵之後就沒了音訊,我們站在洞口邊緣豎著耳朵用力聆聽,也聽不到泥點落地的聲響。
我問李淮山,我們頭頂上應該就是黑泥窪了吧?李淮山當時的臉色極端煩躁,但還是衝我點了點頭。
這麽說,在深淵的正下方,就是仙人墓了。
我點了吳林和掌東海和我一起下去,讓青崖子帶著李淮山他們原路返迴,到屍守樹那裏等著我們。
青崖子問我:“等你們多久?”
我說:“如果你們把能吃的東西都吃完了我們三個還沒出來,你們就抓緊時間出去,找二爺來救我們。”
青崖子點了點頭,就招唿了李淮山他們三個朝隧道裏撤。
進隧道的時候,不管是李淮山、黃玉忠,還是孫路遠,三個人的臉色都非常難看,可盡管他們心裏不舒服,也還是隻能乖乖跟著青崖子走。
現在他們仨都無法穩住心境了,等進了深淵,天知道還會發生什麽樣的事。
如今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離開,不再拖累我。
可不知道為什麽,看著他們三個人的背影在隧道中漸漸遠去,我心裏竟有種莫名的愧疚。
吳林拍了拍我的肩膀:“現在不是多愁善感的時候。”
我沒說什麽,隻是定了定神,再次拿出手電,朝洞口下方的石階打光。
這些石階上也有一股很烈的清香,應該是五千年前就被打造出來了,深淵中的風力非常強悍,我擔心石階有可能在這麽長的歲月中被嚴重風蝕,不敢貿然下去。
可我反複用手電朝石階上照,卻發現這麽多年過去,這些石階竟然連棱角都沒有被風磨潤,在石階最脆弱的地方,竟也沒有出現裂痕。
“燈籠!”
就在我專心查看石階的時候,掌東海突然叫了一聲,我趕緊抬頭,就見掌東海已經將手電光打向了入洞一百米深的地方。
在燈光照耀下,就見一個老漢正提著盞紅皮燈籠,在石階上慢慢踱著步子。
可他隻出現了短短的一瞬,我正要仔細看他,他就消失無蹤了。
他出現的時候,燈光隻照亮了他的肩背,我沒能看到他的臉,隻看出這個人身形佝僂,一頭亂糟糟的半寸已經斑白,而且他身上穿的衣服,竟是一件黑色的長袖馬甲——就是那種死人常穿的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