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崖子抬頭看著那些燈,不由地咋舌:“這都過去七十年了,地底下潮氣又重,電路和燈泡竟然還能用。日本人在這地方可是下了血本啊,材料、工藝,用得應該都是當時最好的,看樣子他們是想常年耗在這兒了。”
借著燈光,我看了看身旁的儀表箱,因為年久的關係,刷在上麵的油漆已經大片大片地暴開了,金屬的箱壁就這麽裸在外麵。
怪異的是,在那些金屬板上根本看不出鏽蝕的痕跡,隻不過金屬表麵被氧化,顏色變深,表麵也稍顯粗糙。
在我剛剛搖動過的那根遙杆旁邊,還立著一個看起來很像飛機尾翼的東西,地上有一塊用鉚釘固定的厚金屬板,尾翼就被焊接在上麵,估計是因為當年的焊接工藝太落後,接縫處已經列出了一條很長的口子。
青崖子也看到了那塊尾翼,他湊過去仔細觀察了一下,說:“日本人最初可能是想建個壓力盤來著,後來不知道是出於什麽原因,才換了思路,用一根遙杆當作發電廠的外部開關。”
隨後他又湊到儀表箱前,伸手扒下箱麵上的油漆,反複觀察著箱壁。
過了好大一陣子,青崖子才站起身來說:“是鋁合金板,你身後那個尾翼,是日本零式戰鬥機的尾翼。這些東西,都是用零式飛機的零件組裝起來的……可能還有一些別的飛機。”
我不由地蹙了蹙眉:“你是說,日本人先把飛機開過來,再從飛機上拆零件,來組裝別的東西。”
“要不然這麽多金屬建材,日本人是怎麽運進來的?”青崖子又仔細看了看儀表箱的外壁,才繼續開口道:“從1939年到1944年這五年裏,日本一共派出飛機221架次,對懷化進行了22次轟炸。”
說到這他又頓了頓,過了小片刻才接上自己的話茬:“我估計,日本人應該執行完轟炸任務以後,趁夜把飛機開進來的,這一代山區麵積特別大,他們就算是進來了,也不容易被人發現……就算是被發現了,也沒人找到飛機的落點。你還記得陰寨前麵的那條大路嗎?”
他這麽一說我也想起來,在陰寨那邊,確實有一條很寬的路,當時進寨的時候,韋正還說那條路有講究,車子不能開進去。
現在仔細想想,寨子兩頭都是崎嶇不平的山道,唯獨那條路,又寬又長,還特別平整,完全可以用作飛機起降。
青崖子吐了口濁氣:“日本人一定是現在陰寨拆機,再把零件運到陽寨這邊來。零式戰鬥機的負重能力非常差,估計他們還用了一些其他型號的飛機,將部分器械和比較重的材料運過來了。”
在石川英樹寫的那本日記上,確實提到過,他們扯出陰寨的時候,曾花費大力氣毀掉了一條山路。
這麽一想,那條山路,估計就是他們專門為運送物資,而在陰陽兩寨之間開掘的一條運貨通道。
日記上有不少內容都寫得很含糊,可到了這裏以後,似乎裏麵的很多內容都能想得通了。
有一段日記裏寫道,日本人為了建造水電站,特意準備了二十多個大渦輪,當時我和青崖子還探討過,難不成日本人在地底下弄了一個冶煉廠,不然他們根本造不出渦輪這一類的東西,現在才明白,人家根本不用造,直接就是用飛機運進來的。
老溫問青崖子:“你對日本侵華那段的曆史挺有研究啊,連日本人派了多少架飛機都知道。”
青崖子總算說了實話:“二十年前,咱們這個組織曾發起過一次‘排毒’行動,我就是當時的特派員之一。那次行動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清除日軍在國內留下的餘毒,這幫日本人來到咱們的土地上以後,可不是殺人放火,還到處尋寶掘墓,可他們又不懂行,盜墓從來不打盜洞,都是強行破拆進去,有些墓裏不但有寶貝,還有邪祟呢,鬼子又是隻管挖不管埋,留下不少隱患。你要處理日本人留下的毒,那就得了解抗戰曆史,要不然有些事想不清楚,隻能抓瞎。”
我說:“日本人在其他地方,也建了類似的工事嗎?”
“東北那邊見到過幾個,”青崖子撇撇嘴說:“但都沒有這裏的規模大,按說這地方不是淪陷區,日本人冒險跑到這兒來,還建造了這麽大規模的工事……說明他們對徐福留下的線索深信不疑,確信地底下一定有他們想要的東西。”
也是,如果不是確信地下藏著長生秘訣,鬼子也不至於花費這麽大的財力和物力。
我默默地點點頭,視線順著儀表箱朝著正前方掃過去,能看到遠處有一截斷了的樓梯扶手。
隨後我就拉上青崖子和老溫,小心朝著樓梯口那邊靠近。
走著走著,我突然感覺不對勁。
空氣中的鐵腥味道怎麽這麽重?
雖說這地方確實有一些鐵造的東西,上麵也生了鏽,但鐵物的數量很少,占據大片麵積的儀表箱,都是用鋁合金打造的。
這麽點鐵鏽,不可能製造出如此刺鼻的鏽味。
一邊這麽想著,我就下意識地朝周圍掃了掃,確實沒有看到太多鏽跡。
當時我的視線正好落在青崖子的側臉上,他立即將正臉偏向我,並衝我使了一個眼色。
我沒理解他的意思,皺了皺眉,青崖子就猛地加重了步子,讓腳步聲變得異常清晰,這一下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聽覺上,立即就發現問題了。
在這個地方,按說隻有我們三個人才對,可耳邊卻迴想著四個人的腳步聲。
青崖子的步子很穩,但不重,聽起來有點綿長的感覺。老溫下水的時候耗費了不少體力,這兒好像還沒恢複過來,腳力比以往差了不少,走路時的聲音很澀。
因為練過騰雲步的緣故,我走路的時候,是幾乎聽不到腳步聲。
可此時穿入我耳中的,除了青崖子那綿長優雅的腳步聲,和老溫那生澀的腳步聲,還有兩道輕盈的腳步聲,一道是我的,另一道聽起來像迴聲,但我知道那絕對不是。
在我們三個人中,唯獨我的步子,就最不容易引起迴聲的。
我和青崖子互相使眼色,可惜合作太少,互相之間沒什麽默契,兩個都無法摸清對方的意思。後來我想轉身朝後麵觀望,青崖子卻微微搖了一下頭。
那陣不知道從哪來的腳步聲似乎正慢慢湊近,我靠著炁海流沙的視野仔細觀察背後,隱約看到一個人形的輪廓正從地麵上慢慢浮了起來。
就好像堅硬的地板變成了水,它正從水裏一點一點將整個身子冒出來。
等這個輪廓完全浮顯出來,燈光正好從背後照過來,地上有四個影子,那家夥的影子就緊貼在老溫背後。
老溫一早就發現不對了,凝練出一口念力,並擰開了三八大蓋兒的保險。
他這麽做無可厚非,跟在我們後麵的東西沒有邪氣,一般的術法怕是壓不住它,在這種情況下槍可能更有用。
順著樓梯往下走,燈光覆蓋不到這片區域,樓梯上形成了一片很大的陰影,那東西趁著我們走進陰影區,竟然快速壓向了老溫。
我們三個都不敢猶豫,立即做出反應。
老溫先快速向前踏出一步,同時轉身,端槍。青崖子快速迴身,我也撒開陽線,朝著老溫身後望了過去。
青崖子和老溫有沒有看到那東西,我不敢妄下定論,但在炁海流沙的視野中,我看到老溫的槍口很準地指向了那個人影,但也就在槍口調轉過去的一瞬間,我先是看到那個人以極快的速度窩了窩腰,緊接著,他就消失了。
其實我也沒怎麽看清它當時的動作,隻是有種模糊的感覺,感覺它好像縮了一下身子,但它確確實實瞬間就消失,炁海流沙中也找不到他的蹤影。
青崖子立即拿出手機,朝那家夥剛剛站立得地方掃了掃光,確實什麽都沒有。
我們不敢放鬆警惕,紛紛凝練出念力,站在原地朝四處觀望。
過了好一陣子,什麽都沒發生,老溫一臉火氣地說:“剛才不會是幻覺吧?”
青崖子搖頭:“不是幻覺。剛才確實有個東西跟著咱們。”
他這麽一說,老溫好像有點毛了:“你看到它跑哪去了嗎?”
青崖子還是搖頭。
那東西沒再出現,我們仨又等了一陣子,才繼續沿著樓梯向下走。
自從那影子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我感覺好像被什麽東西堵住了心口一樣,特別膈應。青崖子和老溫的臉色也不好看。
這條樓梯出乎預料的長,下得稍微深一些,空氣中的鐵腥味就變得更濃了,這股味道中,還漸漸夾雜進了一股很淡鹹甜味。
之前我一直以為這種味道來自於鐵鏽,直到聞出了這股後味,我才反應過來,這根本就是一股很濃的血腥味兒。
下了樓梯以後,空氣中依然血腥味四溢,但沒看到血跡。
(本章完)
借著燈光,我看了看身旁的儀表箱,因為年久的關係,刷在上麵的油漆已經大片大片地暴開了,金屬的箱壁就這麽裸在外麵。
怪異的是,在那些金屬板上根本看不出鏽蝕的痕跡,隻不過金屬表麵被氧化,顏色變深,表麵也稍顯粗糙。
在我剛剛搖動過的那根遙杆旁邊,還立著一個看起來很像飛機尾翼的東西,地上有一塊用鉚釘固定的厚金屬板,尾翼就被焊接在上麵,估計是因為當年的焊接工藝太落後,接縫處已經列出了一條很長的口子。
青崖子也看到了那塊尾翼,他湊過去仔細觀察了一下,說:“日本人最初可能是想建個壓力盤來著,後來不知道是出於什麽原因,才換了思路,用一根遙杆當作發電廠的外部開關。”
隨後他又湊到儀表箱前,伸手扒下箱麵上的油漆,反複觀察著箱壁。
過了好大一陣子,青崖子才站起身來說:“是鋁合金板,你身後那個尾翼,是日本零式戰鬥機的尾翼。這些東西,都是用零式飛機的零件組裝起來的……可能還有一些別的飛機。”
我不由地蹙了蹙眉:“你是說,日本人先把飛機開過來,再從飛機上拆零件,來組裝別的東西。”
“要不然這麽多金屬建材,日本人是怎麽運進來的?”青崖子又仔細看了看儀表箱的外壁,才繼續開口道:“從1939年到1944年這五年裏,日本一共派出飛機221架次,對懷化進行了22次轟炸。”
說到這他又頓了頓,過了小片刻才接上自己的話茬:“我估計,日本人應該執行完轟炸任務以後,趁夜把飛機開進來的,這一代山區麵積特別大,他們就算是進來了,也不容易被人發現……就算是被發現了,也沒人找到飛機的落點。你還記得陰寨前麵的那條大路嗎?”
他這麽一說我也想起來,在陰寨那邊,確實有一條很寬的路,當時進寨的時候,韋正還說那條路有講究,車子不能開進去。
現在仔細想想,寨子兩頭都是崎嶇不平的山道,唯獨那條路,又寬又長,還特別平整,完全可以用作飛機起降。
青崖子吐了口濁氣:“日本人一定是現在陰寨拆機,再把零件運到陽寨這邊來。零式戰鬥機的負重能力非常差,估計他們還用了一些其他型號的飛機,將部分器械和比較重的材料運過來了。”
在石川英樹寫的那本日記上,確實提到過,他們扯出陰寨的時候,曾花費大力氣毀掉了一條山路。
這麽一想,那條山路,估計就是他們專門為運送物資,而在陰陽兩寨之間開掘的一條運貨通道。
日記上有不少內容都寫得很含糊,可到了這裏以後,似乎裏麵的很多內容都能想得通了。
有一段日記裏寫道,日本人為了建造水電站,特意準備了二十多個大渦輪,當時我和青崖子還探討過,難不成日本人在地底下弄了一個冶煉廠,不然他們根本造不出渦輪這一類的東西,現在才明白,人家根本不用造,直接就是用飛機運進來的。
老溫問青崖子:“你對日本侵華那段的曆史挺有研究啊,連日本人派了多少架飛機都知道。”
青崖子總算說了實話:“二十年前,咱們這個組織曾發起過一次‘排毒’行動,我就是當時的特派員之一。那次行動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清除日軍在國內留下的餘毒,這幫日本人來到咱們的土地上以後,可不是殺人放火,還到處尋寶掘墓,可他們又不懂行,盜墓從來不打盜洞,都是強行破拆進去,有些墓裏不但有寶貝,還有邪祟呢,鬼子又是隻管挖不管埋,留下不少隱患。你要處理日本人留下的毒,那就得了解抗戰曆史,要不然有些事想不清楚,隻能抓瞎。”
我說:“日本人在其他地方,也建了類似的工事嗎?”
“東北那邊見到過幾個,”青崖子撇撇嘴說:“但都沒有這裏的規模大,按說這地方不是淪陷區,日本人冒險跑到這兒來,還建造了這麽大規模的工事……說明他們對徐福留下的線索深信不疑,確信地底下一定有他們想要的東西。”
也是,如果不是確信地下藏著長生秘訣,鬼子也不至於花費這麽大的財力和物力。
我默默地點點頭,視線順著儀表箱朝著正前方掃過去,能看到遠處有一截斷了的樓梯扶手。
隨後我就拉上青崖子和老溫,小心朝著樓梯口那邊靠近。
走著走著,我突然感覺不對勁。
空氣中的鐵腥味道怎麽這麽重?
雖說這地方確實有一些鐵造的東西,上麵也生了鏽,但鐵物的數量很少,占據大片麵積的儀表箱,都是用鋁合金打造的。
這麽點鐵鏽,不可能製造出如此刺鼻的鏽味。
一邊這麽想著,我就下意識地朝周圍掃了掃,確實沒有看到太多鏽跡。
當時我的視線正好落在青崖子的側臉上,他立即將正臉偏向我,並衝我使了一個眼色。
我沒理解他的意思,皺了皺眉,青崖子就猛地加重了步子,讓腳步聲變得異常清晰,這一下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聽覺上,立即就發現問題了。
在這個地方,按說隻有我們三個人才對,可耳邊卻迴想著四個人的腳步聲。
青崖子的步子很穩,但不重,聽起來有點綿長的感覺。老溫下水的時候耗費了不少體力,這兒好像還沒恢複過來,腳力比以往差了不少,走路時的聲音很澀。
因為練過騰雲步的緣故,我走路的時候,是幾乎聽不到腳步聲。
可此時穿入我耳中的,除了青崖子那綿長優雅的腳步聲,和老溫那生澀的腳步聲,還有兩道輕盈的腳步聲,一道是我的,另一道聽起來像迴聲,但我知道那絕對不是。
在我們三個人中,唯獨我的步子,就最不容易引起迴聲的。
我和青崖子互相使眼色,可惜合作太少,互相之間沒什麽默契,兩個都無法摸清對方的意思。後來我想轉身朝後麵觀望,青崖子卻微微搖了一下頭。
那陣不知道從哪來的腳步聲似乎正慢慢湊近,我靠著炁海流沙的視野仔細觀察背後,隱約看到一個人形的輪廓正從地麵上慢慢浮了起來。
就好像堅硬的地板變成了水,它正從水裏一點一點將整個身子冒出來。
等這個輪廓完全浮顯出來,燈光正好從背後照過來,地上有四個影子,那家夥的影子就緊貼在老溫背後。
老溫一早就發現不對了,凝練出一口念力,並擰開了三八大蓋兒的保險。
他這麽做無可厚非,跟在我們後麵的東西沒有邪氣,一般的術法怕是壓不住它,在這種情況下槍可能更有用。
順著樓梯往下走,燈光覆蓋不到這片區域,樓梯上形成了一片很大的陰影,那東西趁著我們走進陰影區,竟然快速壓向了老溫。
我們三個都不敢猶豫,立即做出反應。
老溫先快速向前踏出一步,同時轉身,端槍。青崖子快速迴身,我也撒開陽線,朝著老溫身後望了過去。
青崖子和老溫有沒有看到那東西,我不敢妄下定論,但在炁海流沙的視野中,我看到老溫的槍口很準地指向了那個人影,但也就在槍口調轉過去的一瞬間,我先是看到那個人以極快的速度窩了窩腰,緊接著,他就消失了。
其實我也沒怎麽看清它當時的動作,隻是有種模糊的感覺,感覺它好像縮了一下身子,但它確確實實瞬間就消失,炁海流沙中也找不到他的蹤影。
青崖子立即拿出手機,朝那家夥剛剛站立得地方掃了掃光,確實什麽都沒有。
我們不敢放鬆警惕,紛紛凝練出念力,站在原地朝四處觀望。
過了好一陣子,什麽都沒發生,老溫一臉火氣地說:“剛才不會是幻覺吧?”
青崖子搖頭:“不是幻覺。剛才確實有個東西跟著咱們。”
他這麽一說,老溫好像有點毛了:“你看到它跑哪去了嗎?”
青崖子還是搖頭。
那東西沒再出現,我們仨又等了一陣子,才繼續沿著樓梯向下走。
自從那影子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我感覺好像被什麽東西堵住了心口一樣,特別膈應。青崖子和老溫的臉色也不好看。
這條樓梯出乎預料的長,下得稍微深一些,空氣中的鐵腥味就變得更濃了,這股味道中,還漸漸夾雜進了一股很淡鹹甜味。
之前我一直以為這種味道來自於鐵鏽,直到聞出了這股後味,我才反應過來,這根本就是一股很濃的血腥味兒。
下了樓梯以後,空氣中依然血腥味四溢,但沒看到血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