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電掃了一圈,我也算是看清浮雕的全貌了。
那是一座鏤雕出來的山體,雕工非常地道,應該是名家手筆,整個山體被刻畫得極為細膩,就連山上的洞穴和河道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隻不過河道中沒有刻畫流水,整座山的山頂也像是被一把巨劍整齊地斬斷,隻留下了山體的下半截。
確實是背陰山。
記得第一次出外單的時候,我也曾俞大猷的底下軍庫裏見到這東西,隻不過那一次的背陰是用鐵水澆築出來的,眼前這一座,卻隻是浮雕。
盡管工藝不同,可我越是看,就越是覺得,兩座山的樣子、細節,幾乎就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要知道背陰山隻是神話故事裏的東西,要想將它製作出來,隻能靠想象,但我從沒聽說過,不同的人想象出的東西,竟然能一模一樣。
盡管鐵鑄山和浮雕的體積都不算特別大,但做工過於細致,如果單靠一個人的力量來完成它們,那絕對要耗費百年之功。
我不相信這兩樣東西出自同一個人的手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做出它們的人,都有著完全相同的參照物。
而這個參照物,很可能就是背陰山本身。
李淮山湊過來,朝石屏上掃了幾下光:“這是個什麽山啊,山頂還斷了?”
孫路遠環抱著雙臂,慢條斯理地解釋道:“它叫背陰山,是九幽地府的最後一道門戶,傳說,鎮壓在這座山後麵的東西,都是三界中最厲害的邪物,單拿一個出來都能吞天噬地。”
我對這些神話傳說向來不怎麽認同:“傳說這東西,一般都不怎麽靠譜。古代的時候要是真出現過那麽厲害的東西,人類早就不存在了。”
“你怎麽知道以前沒有那種東西存在,你又沒去過古代。”孫路遠的看法顯然和我完全相反。
“我隻知道,人類文明的迭代更新,是靠科技來驅動。石頭打不過青銅,青銅打不過鐵器,刀劍打不過船堅炮利,人類社會能發展到現在,靠的是匠人和學者,咱們這種人能發揮的作用很有限。”說著,我就將視線從石屏上挪開,又把手電筒對準了右邊的一扇石門。
孫路遠有點不服氣:“你這話說的,好像咱們這個行當就多餘?你應該聽說過吧,幾十年前,昆亂山一帶還出現過屍魃呢,當年要不是柴宗遠和張真人聯手鎮屍,陽世間早就亂成一鍋粥了。”
他這麽一說,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反駁,當初昆侖山屍魃作亂的事兒,老仉家的典籍上確有記載,由於事發時間離現代很近,事件細節記錄的很詳盡,應該不是虛構出來的。
我撇了撇嘴,隻迴了一句:“我也沒說咱們這個行當多餘啊,不但沒說過,也從來沒這麽想過。”
為了避免孫路遠繼續糾纏,我便快走了兩步,端著手電來到石門前。
在門底旁邊的地麵上,立著一個四棱錐,有拳頭大小,看上去就像個小型的金字塔。
我蹲下身來仔細看了看,就見四個錐麵上都刻了符文,那些紋路我從來沒見過,不知道是幹什麽用的。
“二狗,去對麵看看。”一邊說著話,我就端起手電,照了照石屏左側那道門。
李淮山過去掃了掃光,反過頭來衝我吆喝:“這地方也有個錐子。”
我皺了一下眉頭,試著將手放在四棱錐上,輕輕一掰,錐底連著軸,稍稍一用力,它就稍稍轉動了一段距離。
要是我沒猜錯的,兩道門前的四棱錐,應該就是用來開門的機關,必須將兩個錐的八個錐麵都轉到正確的位置,石門才能同時開始,單獨轉動其中一個棱錐,是沒有用的。
魯班書上記載了一種名為“犄角陣”的機關布置,原理和眼前的布置相通。
關鍵問題是,我不認得錐麵上的符文,也不知道該怎麽轉動它們。
孫路遠湊過來看了看,也是不停地搖頭。
我又看了看黃玉忠和李淮山,他們兩個也是盯著棱錐出神,半天沒說話。
既然不知道怎麽擺弄這些機關,那我就隻能硬來了。
孫路遠見我突然起身,像是看穿了我的意圖,有些擔憂地問我:“你不會有打算硬幹吧?”
我迴頭瞥了他一眼:“還有別的辦法嗎?”
孫路遠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須,無奈地搖了搖頭。
接下來我也就沒再耽擱,快速湊到石門前,將十指穿過門底縫,牢牢抓住了門板,好在門板不算太厚,單靠著手指的長度,就能將它箍住。
試著推了一下門板,立即感覺到非常生硬的阻力,根本推不動,隨後我又嚐試著向外拉了一下,門板才輕輕晃了一下。
這扇門是用機關鎖住的,門軸硬得出奇,我又試著連加兩次力,也沒能將它整個拉開。
“都過來,抱著我的腰,用力向後拉。”
李淮山他們立即湊了過來,三人同時抱住了我的腰和肩膀,我喊了一聲:“用力扥!”,大家一起發力,強行拉動門板。
說實話,他們三個人的力氣一起加在我身上,我也沒有太大的感覺,就是腰被勒得有點疼。
可在大家的努力下,門板確實被一點點地拉開了,地上的棱錐也在慢慢轉動。
石門被整個拉開,兩個四棱錐下同時傳來“哢嚓”一聲脆響,像是被什麽東西給固定住了,緊接著,就有大股屍氣和陰氣順著門洞急湧而來。
兩種邪氣好像在相互排斥,它們一經湧出來,地室裏的風就變得特別雜亂,我借著炁海流沙的視野看了看暗道那邊,竟沒有邪氣衝進去,所有炁場都和風力一樣,隻顧著在地室裏竄來竄去了。
“都小心點。”我側身朝後麵的人招招手,便鑽進了門洞。
石門另一側的空間非常大,我一時間也估算不出它的麵積,白色的光束在前麵掃動的時候,大片粗壯的水泥墩子被照亮,當地的土質比較鬆軟,這些墩子,就是拿來撐天頂的。
走在被水泥墩撐起來的黑暗中,就像是進了一個被夜色籠罩的叢林,一棵棵粗壯的水泥墩,就如同大片光禿禿的巨大樹幹。
這裏的邪氣異常沉靜,除了門口那邊有少量炁場外流,其他地段的邪氣跟死水一樣,連點波瀾都沒有,加上附近幾乎沒有流動的陽氣,炁海流沙的視野完全失去了作用。
以前就聽二爺說,我這顆左眼,不是通靈眼,是鬼眼,除了炁海流沙,還能看到別的東西,但二爺的話從來沒有得到過正式,直到現在。
沒有了炁海流沙勾勒出的種種輪廓,我竟然能在左眼中看到其他的顏色。
在大段黑暗中,似乎隱約泛著一抹亮盈盈的綠,雖說極不清晰,但我可以確定,綠光確實是存在的。隻不過,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這道模糊不清的光芒,究竟代表了什麽。
“前麵好像有個墓室。”黃玉忠的聲音突然出現,讓所有人都頓了頓腳步。
他的語氣很慌張,我能感覺到,黃玉忠說出每個字的時候,嘴唇都在顫抖。
孫路遠低聲問他:“你怎麽了?”
所有人都聽到黃玉忠咽了口唾沫,接著又聽他說:“碎屍,前頭有很多碎屍,一片一片的。碎屍後頭有一點紅光照出來,我覺得那可能是個墓門。”
正好黃玉忠當時就跟在我身後,我就抬起一隻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沉一口氣,守住心神。在這種地方,絕對不能慌。”
黃玉忠顫顫巍巍地點了一下頭,氣息還是不怎麽穩。
我也不好再說太多,朝身後招招手,繼續摸黑前進。
在這種時候,確實不能囉嗦太多,你跟黃玉忠囉嗦得越多,他心裏越是穩不下來,以前李淮山就是這樣。
其實到了這種環境裏,別說黃玉忠這樣的菜鳥了,就連我都有點緊張,李淮山、孫路遠估計也是一樣,不過像我們這種老鳥,心裏都很明白,這種時候你緊張也沒用,反正該走的路還是要走,要幹的事兒還是得幹,說白了也是有點老油條心理。
人就是這樣,一旦圓滑了,皮了,很多事也就不怎麽怕了。
沿著黑暗一直走,期間我時不時會留意一下黃玉忠,這小子還算爭氣,氣息總歸還是漸漸穩了一些。
走得再深一些,手電光已經能照亮地上的屍骸,都是些死嬰的殘骸,有些斷了手腳,還有很多大半個腦袋都不知去向,而且每一具死嬰都是渾身腫脹,身上還帶著很濃的屍氣。
它們都是在經曆過屍變以後才被肢解的。
此時我已經能看到從前方浮現出的一點紅光,很淡,在黑暗中也不太容易辨認。
嘩啦,嘩啦……
也就在紅光剛剛浮現出來的當,不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噪音。
那聲音聽上去,像是鐵鏈快速摩擦著地麵,我甚至能隱約聽到鎖環間相互碰撞的動靜。
我立即關了手電,側過頭去小聲喊:“都抓住前麵一個人的背包,孫路遠,你抓住李淮山以後再關手電。”
一邊說著,我就將黃玉忠推到了隊伍前麵,並抓住他的背包,身後的李淮山也抓住了我的背包,一秒鍾以後,孫路遠關了手電,光束消失,黑暗幾乎完全將我們籠罩,但前方浮現出來的紅光,卻變得稍微清晰了一點。
(本章完)
那是一座鏤雕出來的山體,雕工非常地道,應該是名家手筆,整個山體被刻畫得極為細膩,就連山上的洞穴和河道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隻不過河道中沒有刻畫流水,整座山的山頂也像是被一把巨劍整齊地斬斷,隻留下了山體的下半截。
確實是背陰山。
記得第一次出外單的時候,我也曾俞大猷的底下軍庫裏見到這東西,隻不過那一次的背陰是用鐵水澆築出來的,眼前這一座,卻隻是浮雕。
盡管工藝不同,可我越是看,就越是覺得,兩座山的樣子、細節,幾乎就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要知道背陰山隻是神話故事裏的東西,要想將它製作出來,隻能靠想象,但我從沒聽說過,不同的人想象出的東西,竟然能一模一樣。
盡管鐵鑄山和浮雕的體積都不算特別大,但做工過於細致,如果單靠一個人的力量來完成它們,那絕對要耗費百年之功。
我不相信這兩樣東西出自同一個人的手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做出它們的人,都有著完全相同的參照物。
而這個參照物,很可能就是背陰山本身。
李淮山湊過來,朝石屏上掃了幾下光:“這是個什麽山啊,山頂還斷了?”
孫路遠環抱著雙臂,慢條斯理地解釋道:“它叫背陰山,是九幽地府的最後一道門戶,傳說,鎮壓在這座山後麵的東西,都是三界中最厲害的邪物,單拿一個出來都能吞天噬地。”
我對這些神話傳說向來不怎麽認同:“傳說這東西,一般都不怎麽靠譜。古代的時候要是真出現過那麽厲害的東西,人類早就不存在了。”
“你怎麽知道以前沒有那種東西存在,你又沒去過古代。”孫路遠的看法顯然和我完全相反。
“我隻知道,人類文明的迭代更新,是靠科技來驅動。石頭打不過青銅,青銅打不過鐵器,刀劍打不過船堅炮利,人類社會能發展到現在,靠的是匠人和學者,咱們這種人能發揮的作用很有限。”說著,我就將視線從石屏上挪開,又把手電筒對準了右邊的一扇石門。
孫路遠有點不服氣:“你這話說的,好像咱們這個行當就多餘?你應該聽說過吧,幾十年前,昆亂山一帶還出現過屍魃呢,當年要不是柴宗遠和張真人聯手鎮屍,陽世間早就亂成一鍋粥了。”
他這麽一說,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麽反駁,當初昆侖山屍魃作亂的事兒,老仉家的典籍上確有記載,由於事發時間離現代很近,事件細節記錄的很詳盡,應該不是虛構出來的。
我撇了撇嘴,隻迴了一句:“我也沒說咱們這個行當多餘啊,不但沒說過,也從來沒這麽想過。”
為了避免孫路遠繼續糾纏,我便快走了兩步,端著手電來到石門前。
在門底旁邊的地麵上,立著一個四棱錐,有拳頭大小,看上去就像個小型的金字塔。
我蹲下身來仔細看了看,就見四個錐麵上都刻了符文,那些紋路我從來沒見過,不知道是幹什麽用的。
“二狗,去對麵看看。”一邊說著話,我就端起手電,照了照石屏左側那道門。
李淮山過去掃了掃光,反過頭來衝我吆喝:“這地方也有個錐子。”
我皺了一下眉頭,試著將手放在四棱錐上,輕輕一掰,錐底連著軸,稍稍一用力,它就稍稍轉動了一段距離。
要是我沒猜錯的,兩道門前的四棱錐,應該就是用來開門的機關,必須將兩個錐的八個錐麵都轉到正確的位置,石門才能同時開始,單獨轉動其中一個棱錐,是沒有用的。
魯班書上記載了一種名為“犄角陣”的機關布置,原理和眼前的布置相通。
關鍵問題是,我不認得錐麵上的符文,也不知道該怎麽轉動它們。
孫路遠湊過來看了看,也是不停地搖頭。
我又看了看黃玉忠和李淮山,他們兩個也是盯著棱錐出神,半天沒說話。
既然不知道怎麽擺弄這些機關,那我就隻能硬來了。
孫路遠見我突然起身,像是看穿了我的意圖,有些擔憂地問我:“你不會有打算硬幹吧?”
我迴頭瞥了他一眼:“還有別的辦法嗎?”
孫路遠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須,無奈地搖了搖頭。
接下來我也就沒再耽擱,快速湊到石門前,將十指穿過門底縫,牢牢抓住了門板,好在門板不算太厚,單靠著手指的長度,就能將它箍住。
試著推了一下門板,立即感覺到非常生硬的阻力,根本推不動,隨後我又嚐試著向外拉了一下,門板才輕輕晃了一下。
這扇門是用機關鎖住的,門軸硬得出奇,我又試著連加兩次力,也沒能將它整個拉開。
“都過來,抱著我的腰,用力向後拉。”
李淮山他們立即湊了過來,三人同時抱住了我的腰和肩膀,我喊了一聲:“用力扥!”,大家一起發力,強行拉動門板。
說實話,他們三個人的力氣一起加在我身上,我也沒有太大的感覺,就是腰被勒得有點疼。
可在大家的努力下,門板確實被一點點地拉開了,地上的棱錐也在慢慢轉動。
石門被整個拉開,兩個四棱錐下同時傳來“哢嚓”一聲脆響,像是被什麽東西給固定住了,緊接著,就有大股屍氣和陰氣順著門洞急湧而來。
兩種邪氣好像在相互排斥,它們一經湧出來,地室裏的風就變得特別雜亂,我借著炁海流沙的視野看了看暗道那邊,竟沒有邪氣衝進去,所有炁場都和風力一樣,隻顧著在地室裏竄來竄去了。
“都小心點。”我側身朝後麵的人招招手,便鑽進了門洞。
石門另一側的空間非常大,我一時間也估算不出它的麵積,白色的光束在前麵掃動的時候,大片粗壯的水泥墩子被照亮,當地的土質比較鬆軟,這些墩子,就是拿來撐天頂的。
走在被水泥墩撐起來的黑暗中,就像是進了一個被夜色籠罩的叢林,一棵棵粗壯的水泥墩,就如同大片光禿禿的巨大樹幹。
這裏的邪氣異常沉靜,除了門口那邊有少量炁場外流,其他地段的邪氣跟死水一樣,連點波瀾都沒有,加上附近幾乎沒有流動的陽氣,炁海流沙的視野完全失去了作用。
以前就聽二爺說,我這顆左眼,不是通靈眼,是鬼眼,除了炁海流沙,還能看到別的東西,但二爺的話從來沒有得到過正式,直到現在。
沒有了炁海流沙勾勒出的種種輪廓,我竟然能在左眼中看到其他的顏色。
在大段黑暗中,似乎隱約泛著一抹亮盈盈的綠,雖說極不清晰,但我可以確定,綠光確實是存在的。隻不過,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這道模糊不清的光芒,究竟代表了什麽。
“前麵好像有個墓室。”黃玉忠的聲音突然出現,讓所有人都頓了頓腳步。
他的語氣很慌張,我能感覺到,黃玉忠說出每個字的時候,嘴唇都在顫抖。
孫路遠低聲問他:“你怎麽了?”
所有人都聽到黃玉忠咽了口唾沫,接著又聽他說:“碎屍,前頭有很多碎屍,一片一片的。碎屍後頭有一點紅光照出來,我覺得那可能是個墓門。”
正好黃玉忠當時就跟在我身後,我就抬起一隻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沉一口氣,守住心神。在這種地方,絕對不能慌。”
黃玉忠顫顫巍巍地點了一下頭,氣息還是不怎麽穩。
我也不好再說太多,朝身後招招手,繼續摸黑前進。
在這種時候,確實不能囉嗦太多,你跟黃玉忠囉嗦得越多,他心裏越是穩不下來,以前李淮山就是這樣。
其實到了這種環境裏,別說黃玉忠這樣的菜鳥了,就連我都有點緊張,李淮山、孫路遠估計也是一樣,不過像我們這種老鳥,心裏都很明白,這種時候你緊張也沒用,反正該走的路還是要走,要幹的事兒還是得幹,說白了也是有點老油條心理。
人就是這樣,一旦圓滑了,皮了,很多事也就不怎麽怕了。
沿著黑暗一直走,期間我時不時會留意一下黃玉忠,這小子還算爭氣,氣息總歸還是漸漸穩了一些。
走得再深一些,手電光已經能照亮地上的屍骸,都是些死嬰的殘骸,有些斷了手腳,還有很多大半個腦袋都不知去向,而且每一具死嬰都是渾身腫脹,身上還帶著很濃的屍氣。
它們都是在經曆過屍變以後才被肢解的。
此時我已經能看到從前方浮現出的一點紅光,很淡,在黑暗中也不太容易辨認。
嘩啦,嘩啦……
也就在紅光剛剛浮現出來的當,不遠處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噪音。
那聲音聽上去,像是鐵鏈快速摩擦著地麵,我甚至能隱約聽到鎖環間相互碰撞的動靜。
我立即關了手電,側過頭去小聲喊:“都抓住前麵一個人的背包,孫路遠,你抓住李淮山以後再關手電。”
一邊說著,我就將黃玉忠推到了隊伍前麵,並抓住他的背包,身後的李淮山也抓住了我的背包,一秒鍾以後,孫路遠關了手電,光束消失,黑暗幾乎完全將我們籠罩,但前方浮現出來的紅光,卻變得稍微清晰了一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