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隨著政府的一聲令下,將近三萬名職業軍人,也就是將近一半的士兵群體,參與到這一次抓捕赤炎角人的軍事行動中。


    他們在大型隕石上來迴翻騰,又在各個主要星球上搜索……大量的機器四處穿梭,整個廢墟帶從來都沒有這麽熱鬧過,時常有動物竄出,搞得雞飛狗跳。


    人多力量大,士兵們一時半會沒有找到正主,卻找到了一群更加稀奇頑強的地底生命。


    有動物、昆蟲、菌落,也有植物……


    如果沒有親眼見證,生物學家們死都不會想到,世界上有這麽頑強的生命。


    這些古怪生命基本上在地底活動,長條形,普遍有利用熱差能的本領。在環境合適的情況下,生長速度非常快。


    它們並沒有什麽特殊智慧,卻有著獨特的身體構造以及高強度的生物組織,對納米動力學、基因動力學的研究非常有好處。


    特別是……一些植物以及菌落,讓吃貨們大開眼界!不是每一種生物都有資格費勁心思用來研究,但大多數的東西可以拿來吃!


    每到一個陌生的星球,人們都要嚐試著收集一些能夠“吃”的東西。這種習慣仿佛成了新人類的某一種奇怪的文化。


    以至於,現在諾亞號中的食物種類,也越來越多,亂七八糟的什麽都有。反正超人類的消化係統以及免疫係統非常好,煮熟了都是蛋白質……


    新政府還特地開辟了幾個大型的房間,用來培育這些外星生命,各種安全工作當然是盡心盡力。


    這方麵的生物培育工作主要由玲來負責,還有幾個研究生在一邊輔導,實際上光靠她一個人,就已經足夠了。


    果不其然,在這個廢墟帶中,又發現了一種黑色的大型真菌。看上去有點像蘑菇,它竟然成為了極品火鍋輔料!


    根據研究以及實踐,這種大型真菌富含豐富氨基酸,營養物質極為豐富,沒有任何有毒物質。而且它的口味非常好,加到清湯中,會形成一種雞湯一樣美味的鍋底,還可以有效避免火鍋吃多了上火等問題。


    又譬如說“莉莉斯”的果實,每一個都是子彈大小,曬幹了之後,吃起來有點像開心果,咬在嘴巴裏“蹦嘎脆”。


    這種果實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經過研究後,人們豁然發現,赤炎角人之所以這麽長壽,就是因為……長期食用這種堅果的緣故!


    這種堅果能夠延壽?!


    沒錯,這裏確實有少量氧氣的存在,但大型生命普遍不需要氧氣。


    氧氣的氧化性,對它們來說,反倒有一定的毒性。


    實際上氧氣對人類也是如此。唿吸氧氣的生命,普遍更加短命,罪魁禍首……就是氧氣。


    直接殺死細胞的並不是氧氣本身,而是由它產生的,一種叫“氧自由基”的有害物質。這種自由基可以造成生物膜係統損傷以及細胞內氧化磷酸化障礙,是人體疾病、衰老和死亡的直接參與者,對人體的健康和長壽危害非常之大。


    新人類目前的某種長壽技術,就是基於自由基方麵的研究。人們費盡心力地研究出一種轉基因的豆類,可以提供少量抗氧化的能力,但效果上看,遠遠不如“莉莉斯”!


    得到這個結論後,科學家們全都欣喜若狂……瘋狂研究“莉莉斯”的大規模培養。


    能夠更加長壽,當然是一件天大好事!況且這種堅果吃起來味道不錯。


    但是,有人歡喜也有人憂愁。


    沒有找到大批量的赤炎角人,總歸不是一件令人心滿意足的事情。


    蘭波博士非常不滿地說道:“赤炎角人的數量實在太少了,找了這麽久竟然沒有找到。一萬號人繁衍起來需要多久啊,這不是搞事情嗎?”


    “就算使用克隆技術加快繁殖速度,基因的多樣性也太少了。近親繁殖肯定會變蠢的。”


    “一看他們就不是什麽繁殖能力特別強的物種,人口太少,價值上就會降低許多啊!”


    於易峰也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所以,尋找大批量的赤炎角人,成了目前諾亞號社會最為緊急的任務。


    新政府已經將尋找任務頒布到了各個科研小組,讓所有人參與進來,共同想辦法。


    還別說,短短兩天的時間,真的出現了不少“辦法”。


    有人認為,可以用新捕捉到的超級生命“蛤蟆”來尋找。這種生命的感知能力極度靈敏,而且胃口養叼了,特別喜歡捕食赤炎角人,它們短期內就能夠搜尋上百公裏的範圍。


    但這些蛤蟆還處於野性難馴的狀態,根本不可能服從士兵們的命令……


    還有人申請,可以出動更多的人口進行尋找。譬如許多“熱愛探險的年輕人士”。這些好奇心旺盛的探險家,數量加起來估計有幾十萬。


    在物質富裕的情況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成為了諾亞號民眾的一大樂趣,除了研究以及工作,當然還有更多其他的課餘活動,譬如探險、遊戲、手工業、藝術等等。


    “好吧,開什麽玩笑?”現在可不是隨意探險的時候啊,於易峰一眼就看穿了他們的小計謀,義正言辭地拒絕了。


    話說迴來,幾萬人再加上大量的機器人,搜尋比地球還要大的地方,確實不可能短時間搜尋的過來。三萬人分布在這麽巨大的廢墟帶,連皮毛都不是,就算再增添幾十萬人也就那樣。


    天空中的衛星,很難發現埋在深層土壤裏的有機物質。有一些大型的洞穴倒能夠發現,但士兵們進入後,並沒有抓到赤炎角人。


    時間一天又一天地過去,於易峰的耐心正在慢慢消磨……


    這一天,他正在辦公室中大聲咆哮:“頂多隻能拖延半個月的時間,多一天都不行!你們也應該知道,我們當即任務是運送昆頓的屍體,還要了解整個戰爭的真相!”


    “誰都不知道,多耽誤一天,會發生什麽災難性的後果!”


    麵對專家們的提議,他的語氣頗有些不善。


    在他麵前,站著幾個麵色不大好的生物學家以及社會學家,他們是來申請……工作延期的。


    眼看著預期的45天快要到了,母艦的整頓工作也即將完成,人們的搜捕行動卻沒有特別大的收獲,這也他們感到異常為難。


    一方麵,這群赤炎角人的表現確實非常不錯,無論是身體素質、智力還是文化傳承方麵,有作為附屬種族的價值。


    而另一方麵,人們又不可能無止境地在這裏尋找下去。


    “半個月……頂多順延半個月!”


    於易峰再次強調:“我們不可能無止境地浪費下去。萬一這個廢墟帶,真的隻有這麽一一個部落的赤炎角人,豈不是白用功?”


    這群生物學家見艦長不同意,又連忙勸導道:“這裏的生命都有將自己埋在地下的習性,在休眠狀態下,他們長年累月都不會出來。”


    “而我們又不可能直接動用炸藥,把地麵炸個底朝天……我們目前尋找的範圍,隻有整個廢墟帶的2.3%,沒有找到也很正常啊!”


    “理論上,一個地方不可能隻有一個部落的,隻要有足夠的尋找時間……”


    而另外一名專家接話道:“我在想,是否可以用核彈製造一批地震,讓它們嚇出來?”


    於易峰皺著眉頭,聽到這種餿主意,他也不知道應該說什麽。如果實在不行,也隻能勉強嚐試一番了。


    就在這個時候,身上的聯絡器一響,打開一看,是軍方打過來的。


    他不敢怠慢,連忙接通。


    “報告艦長,我是第二大隊第七中隊,我們遇到了一個……大概一千人的赤炎角人部落!發生了激烈的戰鬥!”


    對麵傳來一個士兵的聲音,隱隱還帶了一絲喜悅的情緒。


    “抓到赤炎角人了!”


    於易峰心中一驚,連忙接通相關的衛星信號。


    從視頻上可以看到,這場土著與星際文明的戰爭,已經快要進入尾聲。


    這群赤炎角人居住在一個深層洞穴中,還有幾個放哨的。他們麵對敵人的入侵,一個個從沙土中爬出,清醒之後,就開始悍不畏死地衝鋒。


    不過麵對全副武裝的軍隊,他們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很快就被抓捕。


    “兇,真兇啊!”


    “是啊,赤炎角人實際上也是食物鏈的頂層了,數目少很正常。”幾位生物學家嘖嘖稱奇。


    這個小部落的發現,也讓辦公室裏熱鬧了起來。


    有了第一個收獲,他們也有了更多的底氣:“艦長,能不能再延期一段時間?這裏還是有人的……”


    “是啊,艦長。”


    於易峰皺著眉頭,並沒有說話,實際上他也是相當為難。


    他總覺得,在這裏耽擱並不是一件好事。他甚至有點嫌棄,十幾天才抓了一千號人,簡直不夠塞牙縫的,這個效率還是太低了。


    就在這個時候,腦海中靈光一閃,他忽然想到了前幾天看到的一則報告,再次拿起聯絡器,撥通了一個電話。


    同時對著這群生物學家說道:“高能物理實驗室正在調試新的探測設備,已經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據說近段時間就要完成了。”


    “我幫你們問問,這個裝備到底準備好了沒,如果這東西能夠使用,很快就能把躲在地底下的赤炎角人找出來了!”


    物理學家們早就在研究新一代的探測技術……那就是中微子探測!


    這項技術一直秘密研發,因為難度較高的關係,並沒有徹底完成,所以也沒有完全公開。


    中微子定向通訊技術,新人類早就已經完成,但中微子探測比中微子定向通訊難的多,也需要更加龐大而又複雜的儀器。


    歸根結底,還是由於它的質量小又不帶電荷,與其它粒子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弱,因而很難探測它的存在。如果連探測都很困難,更何況讓中微子“成像”了。


    “咦,你怎麽知道的?還要兩天的準備時間就能夠完成了!但事先聲明,這個機器隻是試用,不保證能夠找到!”電話對麵傳來了最終答案,是丁一東教授的聲音。


    頓時,這些生物學家們都鬆了一大口氣。


    ……


    兩天的時間很快過去,於易峰等一百多位政府高層、軍方人士急匆匆來到一個十公裏級別的大型儀器前。


    這個大家夥的結構複雜異常,體積大的驚人,除了本體的十公裏以外,還與內部的核反應堆、大型強子對撞機連在一起,整個加起來才是完整的中微子探測裝置。


    於易峰終於清楚,為什麽飛船越大越牛逼了,因為裏邊的儀器設備越來越大……儀器占據的空間,遠遠大於人們的生活空間。


    理論上,中微子探測技術,可以完整地探測出地底的整體情況,無論是一百公裏,一千公裏還是一萬公裏,基本可以像x光線一樣,一目了然。


    “但是地底下的東西實在太多,所有圖像疊加在一起,並不容易分辨……許多東西都必須忽略掉。我們隻查找地表一公裏的厚度,怎麽樣?”


    “可以,暫時先這樣吧。”


    丁一東等幾位專家正在確認最後的參數。


    “這些赤炎角人身上長有特殊鱗片,鱗片中含有金屬元素,所以我們特地調試了某些頻段,來重點探測這些鱗片。”


    “普通的有機物實際上是很難被探測到的……”


    於易峰正在觀看這個設備的具體說明。


    因為功率的關係,這個設備並不能一次性探測完整的星球,隻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探索。


    “中微子束是次級粒子的衰變產物,它不能由初級束直接打靶產生。為了提高它的強度,需要采用特殊的聚焦設備。”


    而這個中微子探測裝置,大量的中微子是從核反應堆中收集的,然後像雷達一樣向額定區域發射。


    “開始吧。”於易峰看到調試工作完成後,迫不及待地說道。


    現在的儀器,工程量越來越大,已經不是一朝一夕、一名科學家能夠完成的了。龐大的強子對撞機竟然變成了一個零部件,這種高度複雜的東西,花費十幾年的功夫並不過分。


    這也讓人們紛紛感慨,科技樹難度的直線上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深空之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終永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終永恆並收藏深空之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