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已有的結果看,原始的智慧生命,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產生了宗教!


    宗教,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嗎?


    樣本數據太少,人們還很難得出最終結論。但目前已知的智慧文明看,人類、土著蜥蜴、尼克斯人、迪格人,都產生了宗教……


    “文明的發展,牽一發而動全身啊,本質上是一個混沌問題。漫長的時光長河,隻要有略微的變量,就能產生大規模的蝴蝶效應。”


    “相應的,文明的思維模式就會產生巨大差異!”


    迪格人的宗教心理根深蒂固,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蓋亞生物”這個變量的存在。


    “想一想,一名現代人麵對一個強大的蓋亞生物,他會好奇,會感歎,會想要研究……”


    “如果是一名原始人呢?”


    “他看到自己難以理解的東西,自然會認為是神靈所為……而且這個神靈,從虛無縹緲變得真實存在,宗教思維就變得更加根深蒂固了。”


    屏幕上開始播放一個畫麵,是一群土著人做著各種宗教儀式,“從我們的角度看,他們的思維方式相當奇怪。幾乎每個人都是狂信徒,一談到他們的海神,就變得相當狂熱……”


    “許多古代戰爭甚至現代戰爭,就是因為宗教引起的,原因是……信仰的海神不同!”


    “有人將它稱為‘烏摩魯’,有人稱為‘烏摩羅’,每個國家的信仰不同,就引發了戰爭……”


    於易峰點頭:“其實不難理解,這種戰爭,在我們的發展曆史中也出現過。”


    每個地區的人,都喜歡將神靈描述成自己的樣子。歐洲人覺得,上帝是“白人”,印度人覺得釋迦摩尼就是“印度人”。反正,神靈都是自己方的。


    當白人看不慣“黑人模樣的神”,黑人看不慣“白人模樣的神”。黑白之間勢必要為自己的“真神”,為自己的“信仰”,為自己的“集體”,展開一場殊死搏鬥。


    當然了,這種宗教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宗教信仰,還有掠奪財富,掠奪人口等原因……或許後者才是主要因素……


    這位女主持人笑了笑,繼續說道:“我們挑選出的這些宗教故事,從原始時代開始,也不知道哪些是真實的,還是憑空杜撰出來的……需要辯證地看待!”


    屏幕上開始播放第一個宗教故事:


    當時,整個文明還處於最原始的部落時期,海岸邊居住著一名叫“圖拉丁”的漁夫。


    漁夫對於整個部落而言,是非常高尚、非常重要的職業,是一種“尊稱”。


    圖拉丁是一位捕魚好手,憑借敏銳的直覺,矯捷的身手,經常可以找到比普通人更多的海洋食物。再加上他是酋長的兒子,在部落中地位甚高。


    不過,當時的自然環境是惡劣的,食物永遠是原始部落的第一要義……


    因為許多海洋生物會發生季節性遷徙,部落想要吃飽,也不得不隨之遷徙。


    遷移帶來了動亂,一山不容二虎,如果不同部落之間離得太近,就會發生戰爭。


    為了爭奪肥美的漁場、爭奪陸地資源,或者為了搶奴隸等等……戰爭總是有這麽多的理由。


    “光通過采集或者捕獵,獲得的生存資源非常有限,也相當不穩定,所以當時迪格人的平均壽命也就二十歲……


    “血腥以及殺戮是那個時代的常態。這也是絕大多數原始文明的相似點……【在溫飽還沒有大規模解決的時候,道德這種東西,是很難孕育出來的。】”


    “很遺憾,圖拉丁所在的部落,在一次戰爭中被打敗,他本人也變成一個奴隸。”


    從酋長的兒子,到變成一個奴隸,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奴隸們早出晚歸地勞動,獲得的食物卻隻能存留一小半,能不能吃飽,隻能靠主人的恩賜。


    “神啊,難道您拋棄我們了嗎?”許多奴隸抱怨。


    但圖拉丁卻不這麽想,他是一位狂熱的海神信徒,聽到這些抱怨的話,心中非常不屑。他認為,所有的一切……隻是神靈在考驗自己罷了!


    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每當獲得食物時,他都會偷偷在固定的地區,獻祭三分之一,以獻給心目中的“海神”。


    每隔幾天,他會在沙灘上挖一個坑,然後將食物放入坑中。每當潮水上漲後,食物就會消失,沙坑也會被填迴去。


    他認為是“海神”將這部分東西收走了,海神接受了他的禮物!


    有一天,他再次來到沙灘上,忽然發現,這個小沙坑變成了一個大沙坑!裏麵……竟然放了幾條活蹦亂跳的魚!


    【神從來不會拋棄任何人,隻是人拋棄了神!】


    這個故事最後,還以這段話結尾。告訴大家要當一個虔誠的信徒……


    好吧,非常典型地宗教式寫作,相當的無厘頭,讓人看了一頭霧水。


    於易峰也是跟著皺了皺眉頭,如果這個故事出現在地球上,他會認為是在鬼扯,或者是熊孩子的搗亂。


    但放在迪格114行星,而且是那種原始時代……那就有了一定的可能性。因為這顆星球畢竟不一樣,還有一個藻類群體意識……


    蓋亞生物是否真的這樣做了,為什麽?同情?憐憫?


    “我想問一下,蓋亞生物從古到今,與土著的交流多麽?”於易峰站起來問道。


    主持人迴答:“實際上極其稀少,一直以來都極其稀少!圖拉丁的故事,是文字記載的第一例,被稱作‘神跡’……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神靈在他們心目中,由虛轉實,變得真正的存在!”


    “難道它具有自我意識,真的想當神靈?它具有很大的同情心?”有位生物學家揣測道,“也說不定這個故事隻是杜撰出來的……一個胡編亂造的故事而已。”


    既然沒有討論出結果,緊接著,屏幕上播放第二個故事:


    自從圖拉丁開始,愈來愈多的人開始效仿著祭祀。而圖拉丁本人,也成為了“海神之子”,擺脫了奴隸的命運。


    但海神“烏摩魯”性情難以捉摸,很少迴應這種祭祀,也從來沒有人見過海神的真正樣子。


    他們隻知道,海神……會饋贈!


    海神的性格難以捉摸,出手卻非常慷慨,往往隻需要一點點食物的代價,就能換迴許多魚!


    有時候隻有幾條,有時候卻是……一個池塘!一池塘的魚……這簡直就是天大的恩賜啊!


    雖然這種“神跡”,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會出現一次,但迪格人還是孜孜不倦地祈禱著,乞求神靈的幫助。


    失敗的次數,隻能說是自己不夠虔誠,偶爾萬中無一成功一次,立馬就會成為人上人!誰也不敢與“海神之子”作對!


    於是,這片沙灘成為了“神靈”的恩澤之地……


    越來越多的部落聽聞這個傳言,搬遷到這裏,嚐試著祭祀。


    他們大打出手,戰爭也越來越頻繁,每個部落都想獨占這個地盤,把其他部落打出去,以證明……自己才是“海神真正的兒子”!


    這就是最初關於國家的思想,經過常年的征戰後,一個不大的國家就這麽形成了。


    “非常奇特啊,國家的形成,竟然和神靈有關。不得不說,這個蓋亞生物一定程度推動了原始人的發展。”


    好在,因為國家的形成,各個分工職能變得更加具體,這麽多人口竟然被神奇地養活了……


    但是在圖拉丁逝去的第三十八年,產生了一次巨大的海嘯,將周邊的眾多的村落全部淹沒,海邊的迪格人損傷慘重。


    在這本宗教典籍中如此寫道:


    【人們的祭祀,隻是想從神靈那裏獲得饋贈,獲得地位,而不是關於虔誠……由於人們的貪婪,神發怒了,此後萬年,再也沒有人能獲得神的饋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深空之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終永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終永恆並收藏深空之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