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汪總帥到了!”
伴隨著一聲通報,帳簾被人高高挑開。緊接著,身披大氅的汪德臣一邊揉著惺忪睡眼,一邊哈氣連天地舒展著四肢,在殷戰的陪同下,晃晃悠悠地走入中軍大帳。
與龍羽、蘇禾等人的莊容正色不同,此刻的汪德臣無論是穿著打扮,還是神情舉止皆十分隨意。大氅內隻著一件寬鬆的單衣,見到忽烈後也隻是稍稍拱手一拜,而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迷迷糊糊一副困意未消的慵懶模樣。
然而,麵對汪德臣的懶散,忽烈非但沒有半點不悅,反而親自為他斟茶倒水,幫他打發困意。
雖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足以說明汪德臣在忽烈心中的分量遠比龍羽、蘇禾等人重要的多。
“常言道‘寧肯三歲離娘,不肯五更離床’。德臣,這麽晚將你找來,真是難為你了。”
忽烈與汪德臣說話的語氣和剛剛麵對龍羽、蘇禾時大不相同,感覺不像是尊卑有別的君臣,更像是相濡以沫的朋友,言語輕鬆不乏一絲詼諧。
“常在軍中,莫說五更離床,縱使三更離床也是家常便飯。”兩口清茶下肚,汪德臣的精神漸漸清醒幾分。他心不在焉地擺擺手,好奇道,“看王爺的架勢,莫非又是一夜未眠?”
“有些事不在夜裏安排妥當,天亮後豈能按部就班地進行?”忽烈自嘲道,“為了明天不亂,隻能今夜不眠。”
“真是怪事。”汪德臣撇嘴道,“王爺平日夙興夜寐倒也罷了,今夜為何還在這裏?”
“平日如何?今夜又如何?”
“平日王爺形影相吊,孑然一身,無事可做不妨夙夜在公。可如今不同,那趙馨……不是已經來了嗎?”汪德臣壞笑道,“中原女子多美貌,江南女子更是風情萬種。有道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王爺固然軍務繁忙,可有些事……再忙也不能耽擱。”
“笑話!你將本王當成什麽人?”忽烈臉色一沉,故作不悅,“你以為本王是那些貪歡逐色,恣情縱欲的庸人?再者,本王身邊有殷戰他們晝夜侍候,豈能算孑然一身?”
“殷戰這些人不能算數!”汪德臣別有深意地笑道,“他們就是陪王爺一百年,我們也見不到‘小王爺’。哈哈……”
此言一出,站在一旁的殷戰不禁麵露尷尬,一時不知該如何接話,隻能陪著他們嘿嘿傻笑。
“德臣此言,倒是說中本王的心思。”忽烈神情一稟,語氣耐人尋味,“我對趙馨……越看越喜歡。”
“哦?”汪德臣眉頭一挑,試探道,“王爺的意思……不會想讓她日後穩坐東宮吧?”
“有何不可?”忽烈笑道,“本王平生遇到的女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可沒有一個女人能讓我多看第二眼。偏偏這位大宋公主,一次又一次語出驚人,令本王刮目相看。”
“這……”意識到忽烈並非說笑,汪德臣的戲謔漸漸收斂,“可她畢竟是漢人……”
“漢人又如何?”忽烈滿不在乎地大手一揮,“天下雖大,但早晚盡歸我蒙古之手。漢人有句老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管她是蒙是漢,遲早都是蒙古的臣民。”
“王爺此言說的十分痛切。”汪德臣若有所思,喃喃開口,“細細想來,若由一位漢人公主做王爺的正妃……日後我們大軍南下攻取漢地之時……也許更容易收服那些漢人的心。”
“不必等到日後,從趙馨踏入本王行營的那一刻開始,漢人中的有誌之士,文武才俊必將絡繹不絕地望風來歸。”忽烈的眼中精光湧動,言辭胸有成竹,“德臣,你且記住本王今夜這番話。蒙古鐵騎天下無敵,攻城略地無往而不勝,有朝一日我們必將一統天下。然而,四海安定之後,我們不再需要鐵蹄、彎刀四處征討。到那時,真正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仍是飽學鴻儒及漢人流傳千年的文化。僅靠驕兵悍將、弓馬刀箭,是遠遠無法禦統大國的。”
“王爺此言猶如醍醐灌頂,汪某人佩服的五體投地!”汪德臣神情一正,朝忽烈拱手誠拜,“我原以為王爺迎娶大宋公主,隻是一招緩兵之計。可今日我才知道,王爺的眼光遠比‘緩兵之計’長遠的多。你真正想要的並非一個貌美無雙的女人,而是千千萬萬顆漢人的歸順之心。”
殷戰得意道:“緩兵之計不過是眼前之謀,王爺借與大宋公主和親之機,廣募天下英才,削減漢人對蒙古的仇恨,未來無論是打天下還是治天下,都將大有裨益。這才是真真正正的高瞻遠矚,明見萬裏。”
“什麽醍醐灌頂?什麽高瞻遠矚?本王所言不過是天下之勢、未來之趨,稍有眼光之人皆可洞察盛衰存亡之道,遠沒有你們吹噓的那般高深莫測。”
“王爺如此謙遜,豈不讓我等無地自容?”
“行了,你們少給本王灌迷魂湯。就算是高深莫測,也輪不著你們阿諛恭維。”忽烈頗為不耐地擺擺手,“總之,無論是出於長遠考慮,還是出於本王的私心,我都要立趙馨為正妃。哪怕……有些事並非本王想象的那般如意。”
“這……”汪德臣似乎從忽烈的話中聽出一絲蹊蹺,狐疑道,“難道王爺遇到不如意的地方?你將我連夜找來,莫非……與此事有關?”
“都說家醜不可外揚,但你我是生死與共的兄弟,因而本王的家醜……也不必對你諱言。其實……”
忽烈仰天長歎,而後將柳尋衣與趙馨的關係,以及今夜發生的種種一五一十地告知汪德臣。
聽罷,汪德臣的心情五味雜陳,繁亂不堪。臉上的表情也變得似驚似怒、似疑似愁,莫名而複雜。
“砰!”
突然,汪德臣的右手重重拍在桌上,登時將茶杯震翻,尚未喝完的茶水四下橫流,染濕他的衣袖。
他仿佛越想越生氣,憤懣道:“這些漢人實在可惡、可恨!柳尋衣竟敢覬覦王妃,簡直是懶蛤蟆想吃天鵝肉,真該將他千刀萬剮,挫骨揚灰,以解心頭之恨。至於丁輕鴻,一條居心叵測的閹狗,一招‘借刀殺人’竟然算計到王爺頭上,簡直不知死活。對於這種窩裏反的叛逆,他比柳尋衣更下賤,更卑鄙,更無恥。”
“丁輕鴻這種人留在大宋皇帝身邊,對我們也不算一件壞事。”忽烈眼神一暗,惆悵道,“這些漢人一向喜歡窩裏鬥,本王早已見怪不怪。其實,這件事中最令本王出乎意料的人……是龍羽和蘇禾。他二人對同一件事截然不同的兩種表現,令他們在本王心中的位置徹底調換。”
“是啊!”汪德臣歎道,“龍羽平日冷酷無情,對誰都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桀驁模樣。但在大是大非麵前,他的忠心卻比任何人都堅定,為維護王爺的顏麵如此奮不顧身也實屬難能可貴。至於蘇禾……空有一身驚世駭俗的武功,可惜江湖義氣深入骨髓,甚至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一介草莽,難成大器。”
“唉!”忽烈惋惜道,“枉費大汗與本王對他寄予厚望,結果卻……看來從今往後,本王應該好好栽培龍羽,令其早日成才,替大汗獨當一麵。”
“王爺所言甚是。”汪德臣思慮再三,仍鬱結難舒,沉聲道,“王爺為顧全大局和自己的顏麵,將此事掩蓋下去自是無可厚非,可為何輕而易舉地放過柳尋衣?”
“什麽意思?”忽烈麵露遲疑,“依你之見,本王該如何對待柳尋衣?”
汪德臣的眼中寒光一閃,獰聲道:“一字記之曰,‘殺’。”
“殺?”
“不錯!此人不除,永遠是王爺心裏的一根刺。”汪德臣冷笑道,“再者,柳尋衣不死,王妃始終心有牽掛。我想……王爺應該不希望王妃與自己同床異夢才是。”
當汪德臣說出最後一句話時,忽烈的眼神悄然一變,卻又瞬間恢複如初。沉吟片刻,緩緩搖頭:“本王答應過趙馨,不會為難柳尋衣。”
“據傳,柳尋衣殺了武林盟主洛天瑾,眼下正被各門各派聯手追殺。他在中原早已沒有立足之地,萬不得已才跑來漠北。名為送親,實為避險。”汪德臣一邊迴憶著柳尋衣的“傳奇往事,一邊若有所思地慫恿道,“因此,對付他根本不需要王爺親自出手,隻要放出消息,責令其盡早返迴中原,柳尋衣的小命定然不保。如此一來,王爺既能賜趙馨一份恩典,也能令柳尋衣陷入絕境,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江湖草莽的叫囂往往言過其實,辦事往往無疾而終。”殷戰似乎對汪德臣的提議十分認同,但心中卻有少許擔憂,吞吞吐吐道,“那些所謂的‘英雄豪傑’,隻怕行百裏者半九十,根本不足以取其性命。”
“江湖不足以取其性命,不是還有‘廟堂’嗎?”汪德臣諱莫如深地笑道,“如果大宋朝廷、中原武林皆不容他,縱使柳尋衣三頭六臂,又能苟活幾天?”
……
伴隨著一聲通報,帳簾被人高高挑開。緊接著,身披大氅的汪德臣一邊揉著惺忪睡眼,一邊哈氣連天地舒展著四肢,在殷戰的陪同下,晃晃悠悠地走入中軍大帳。
與龍羽、蘇禾等人的莊容正色不同,此刻的汪德臣無論是穿著打扮,還是神情舉止皆十分隨意。大氅內隻著一件寬鬆的單衣,見到忽烈後也隻是稍稍拱手一拜,而後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迷迷糊糊一副困意未消的慵懶模樣。
然而,麵對汪德臣的懶散,忽烈非但沒有半點不悅,反而親自為他斟茶倒水,幫他打發困意。
雖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足以說明汪德臣在忽烈心中的分量遠比龍羽、蘇禾等人重要的多。
“常言道‘寧肯三歲離娘,不肯五更離床’。德臣,這麽晚將你找來,真是難為你了。”
忽烈與汪德臣說話的語氣和剛剛麵對龍羽、蘇禾時大不相同,感覺不像是尊卑有別的君臣,更像是相濡以沫的朋友,言語輕鬆不乏一絲詼諧。
“常在軍中,莫說五更離床,縱使三更離床也是家常便飯。”兩口清茶下肚,汪德臣的精神漸漸清醒幾分。他心不在焉地擺擺手,好奇道,“看王爺的架勢,莫非又是一夜未眠?”
“有些事不在夜裏安排妥當,天亮後豈能按部就班地進行?”忽烈自嘲道,“為了明天不亂,隻能今夜不眠。”
“真是怪事。”汪德臣撇嘴道,“王爺平日夙興夜寐倒也罷了,今夜為何還在這裏?”
“平日如何?今夜又如何?”
“平日王爺形影相吊,孑然一身,無事可做不妨夙夜在公。可如今不同,那趙馨……不是已經來了嗎?”汪德臣壞笑道,“中原女子多美貌,江南女子更是風情萬種。有道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王爺固然軍務繁忙,可有些事……再忙也不能耽擱。”
“笑話!你將本王當成什麽人?”忽烈臉色一沉,故作不悅,“你以為本王是那些貪歡逐色,恣情縱欲的庸人?再者,本王身邊有殷戰他們晝夜侍候,豈能算孑然一身?”
“殷戰這些人不能算數!”汪德臣別有深意地笑道,“他們就是陪王爺一百年,我們也見不到‘小王爺’。哈哈……”
此言一出,站在一旁的殷戰不禁麵露尷尬,一時不知該如何接話,隻能陪著他們嘿嘿傻笑。
“德臣此言,倒是說中本王的心思。”忽烈神情一稟,語氣耐人尋味,“我對趙馨……越看越喜歡。”
“哦?”汪德臣眉頭一挑,試探道,“王爺的意思……不會想讓她日後穩坐東宮吧?”
“有何不可?”忽烈笑道,“本王平生遇到的女人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可沒有一個女人能讓我多看第二眼。偏偏這位大宋公主,一次又一次語出驚人,令本王刮目相看。”
“這……”意識到忽烈並非說笑,汪德臣的戲謔漸漸收斂,“可她畢竟是漢人……”
“漢人又如何?”忽烈滿不在乎地大手一揮,“天下雖大,但早晚盡歸我蒙古之手。漢人有句老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管她是蒙是漢,遲早都是蒙古的臣民。”
“王爺此言說的十分痛切。”汪德臣若有所思,喃喃開口,“細細想來,若由一位漢人公主做王爺的正妃……日後我們大軍南下攻取漢地之時……也許更容易收服那些漢人的心。”
“不必等到日後,從趙馨踏入本王行營的那一刻開始,漢人中的有誌之士,文武才俊必將絡繹不絕地望風來歸。”忽烈的眼中精光湧動,言辭胸有成竹,“德臣,你且記住本王今夜這番話。蒙古鐵騎天下無敵,攻城略地無往而不勝,有朝一日我們必將一統天下。然而,四海安定之後,我們不再需要鐵蹄、彎刀四處征討。到那時,真正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仍是飽學鴻儒及漢人流傳千年的文化。僅靠驕兵悍將、弓馬刀箭,是遠遠無法禦統大國的。”
“王爺此言猶如醍醐灌頂,汪某人佩服的五體投地!”汪德臣神情一正,朝忽烈拱手誠拜,“我原以為王爺迎娶大宋公主,隻是一招緩兵之計。可今日我才知道,王爺的眼光遠比‘緩兵之計’長遠的多。你真正想要的並非一個貌美無雙的女人,而是千千萬萬顆漢人的歸順之心。”
殷戰得意道:“緩兵之計不過是眼前之謀,王爺借與大宋公主和親之機,廣募天下英才,削減漢人對蒙古的仇恨,未來無論是打天下還是治天下,都將大有裨益。這才是真真正正的高瞻遠矚,明見萬裏。”
“什麽醍醐灌頂?什麽高瞻遠矚?本王所言不過是天下之勢、未來之趨,稍有眼光之人皆可洞察盛衰存亡之道,遠沒有你們吹噓的那般高深莫測。”
“王爺如此謙遜,豈不讓我等無地自容?”
“行了,你們少給本王灌迷魂湯。就算是高深莫測,也輪不著你們阿諛恭維。”忽烈頗為不耐地擺擺手,“總之,無論是出於長遠考慮,還是出於本王的私心,我都要立趙馨為正妃。哪怕……有些事並非本王想象的那般如意。”
“這……”汪德臣似乎從忽烈的話中聽出一絲蹊蹺,狐疑道,“難道王爺遇到不如意的地方?你將我連夜找來,莫非……與此事有關?”
“都說家醜不可外揚,但你我是生死與共的兄弟,因而本王的家醜……也不必對你諱言。其實……”
忽烈仰天長歎,而後將柳尋衣與趙馨的關係,以及今夜發生的種種一五一十地告知汪德臣。
聽罷,汪德臣的心情五味雜陳,繁亂不堪。臉上的表情也變得似驚似怒、似疑似愁,莫名而複雜。
“砰!”
突然,汪德臣的右手重重拍在桌上,登時將茶杯震翻,尚未喝完的茶水四下橫流,染濕他的衣袖。
他仿佛越想越生氣,憤懣道:“這些漢人實在可惡、可恨!柳尋衣竟敢覬覦王妃,簡直是懶蛤蟆想吃天鵝肉,真該將他千刀萬剮,挫骨揚灰,以解心頭之恨。至於丁輕鴻,一條居心叵測的閹狗,一招‘借刀殺人’竟然算計到王爺頭上,簡直不知死活。對於這種窩裏反的叛逆,他比柳尋衣更下賤,更卑鄙,更無恥。”
“丁輕鴻這種人留在大宋皇帝身邊,對我們也不算一件壞事。”忽烈眼神一暗,惆悵道,“這些漢人一向喜歡窩裏鬥,本王早已見怪不怪。其實,這件事中最令本王出乎意料的人……是龍羽和蘇禾。他二人對同一件事截然不同的兩種表現,令他們在本王心中的位置徹底調換。”
“是啊!”汪德臣歎道,“龍羽平日冷酷無情,對誰都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桀驁模樣。但在大是大非麵前,他的忠心卻比任何人都堅定,為維護王爺的顏麵如此奮不顧身也實屬難能可貴。至於蘇禾……空有一身驚世駭俗的武功,可惜江湖義氣深入骨髓,甚至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一介草莽,難成大器。”
“唉!”忽烈惋惜道,“枉費大汗與本王對他寄予厚望,結果卻……看來從今往後,本王應該好好栽培龍羽,令其早日成才,替大汗獨當一麵。”
“王爺所言甚是。”汪德臣思慮再三,仍鬱結難舒,沉聲道,“王爺為顧全大局和自己的顏麵,將此事掩蓋下去自是無可厚非,可為何輕而易舉地放過柳尋衣?”
“什麽意思?”忽烈麵露遲疑,“依你之見,本王該如何對待柳尋衣?”
汪德臣的眼中寒光一閃,獰聲道:“一字記之曰,‘殺’。”
“殺?”
“不錯!此人不除,永遠是王爺心裏的一根刺。”汪德臣冷笑道,“再者,柳尋衣不死,王妃始終心有牽掛。我想……王爺應該不希望王妃與自己同床異夢才是。”
當汪德臣說出最後一句話時,忽烈的眼神悄然一變,卻又瞬間恢複如初。沉吟片刻,緩緩搖頭:“本王答應過趙馨,不會為難柳尋衣。”
“據傳,柳尋衣殺了武林盟主洛天瑾,眼下正被各門各派聯手追殺。他在中原早已沒有立足之地,萬不得已才跑來漠北。名為送親,實為避險。”汪德臣一邊迴憶著柳尋衣的“傳奇往事,一邊若有所思地慫恿道,“因此,對付他根本不需要王爺親自出手,隻要放出消息,責令其盡早返迴中原,柳尋衣的小命定然不保。如此一來,王爺既能賜趙馨一份恩典,也能令柳尋衣陷入絕境,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
“江湖草莽的叫囂往往言過其實,辦事往往無疾而終。”殷戰似乎對汪德臣的提議十分認同,但心中卻有少許擔憂,吞吞吐吐道,“那些所謂的‘英雄豪傑’,隻怕行百裏者半九十,根本不足以取其性命。”
“江湖不足以取其性命,不是還有‘廟堂’嗎?”汪德臣諱莫如深地笑道,“如果大宋朝廷、中原武林皆不容他,縱使柳尋衣三頭六臂,又能苟活幾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