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所言極有理,聽他仔細分析完,有數人麵現愧色,議論聲終再不可聞,曹操臉上露出一絲喜色。
程昱接口:“郭奉孝說的極為有理,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防備秦不疑。
吾等尚需遣使往洛陽,示弱於秦不疑,不讓其落井下石,同時前去購買大量的弩炮,純陽丹和春雨符,更需要一些雷水。
而且聽聞洛陽有利器九龍神火罩,乃是鎮國之器,若是能購買到,定可以增加勝算。”
郭嘉、程昱語後,曹操忍不住苦笑了下,歸根到底還是錢糧,洛陽的東西的確好用,可是太過昂貴,而且這秦不疑也太市儈了,隻要付得起價錢,怕是陽神念頭都會售賣。
眾席中突有人高聲道:“郭奉孝和程昱所言不錯,可歸根結底還是錢糧,而這也是我們獨缺的。”
郭嘉名士風流,時有放蕩不羈事,這陳群沒有急智斷謀但是卻通史治典,本身又是大族陳氏宗子,對人對事都甚嚴苛方正,諸事循禮。
曹操見陳群似乎還有話說,不由問道:“長文可得解今日之局?”
陳群挺身離席,行到亭中,下拜再起身,依循規矩,一絲一毫沒有差錯。
他朗聲道:“臣自思當今諸侯並起,公誌在平亂濟民,匡扶漢室,羽人和孫權或一時勢大難治,然皆非生死大敵也!
唯秦不疑,以三等民之策妖惑人心,以均田製和府兵製訓練悍卒精兵,行暴戾無法,根基日深,方為公心腹之患!
旦夕思之,望除此獠,終偶得一法,或得可用,欲稟於公前!”
曹操聽到陳群長篇大論之後,臉色有些陰沉,他現在尋的是對付羽人的法子,而不是長遠大計。
但是看著陳群一絲不苟的模樣,還是耐著性子聽了下來。
“長文且言!”
陳群方侃侃道:“秦不疑所仗者,法度也!行其法,兵馬精悍、小民受惑,上下效命,故諸侯難討。
然功勳世家、家有餘財之戶,本天下砥流之柱,卻盡受其害!
以某愚見,主公欲敵秦不疑,布王道於天下,亦當製法度,固根本,人棄我取,盡收不容於洛陽的世家豪傑為用。”
聽到這裏,曹操的臉色有些難看,這就是他目前形的製度,接納世家以抵擋秦不疑,甚至不止自己這麽做,東吳也在吸納世家大族,而秦不疑根本就是有意驅趕這些世家大族到四方偏遠之地,有充實邊塞,開發各邊疆之意。
陳群似乎沒有察覺到曹操的臉色,而是再次說道:“主公可稟於天子禦前,將治下有功之人,化為九品。
其九品依據人的德行、鄉評,家世、軍功和對朝廷的貢獻來考量。
其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平、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以品級給付田畝,規定其使用的奴仆等。
而世家大族也以家中是否有九品之人來化級別,族中有三個上上之人,便為上上品世家,兩個上上之人,一個上中,便是上中品級的家世,以此類推。
上上品世家所得的田畝、奴仆和享有的權限最大,以此類推。
寒門賢才、軍中勳高者,若是有功勞,得了上上品,那麽可令其自創世家,再評其世家品級!
以此法聚天下賢士、豪傑,敢有不效死者?或可得與洛陽抗衡!”
這一番長篇大論下來,廳中人人早都已屏住唿吸,而郭嘉心思靈透,這所謂的評選就是漢朝察舉製的一個延續,又融合了洛陽的三等民製。
將天下世家分類,卻又不違背曹操先頒布的唯才是舉。
這九品中正的評選看似對寒門公平,可是其中德行、貢獻之類的標準,寒門如何是世家大族的對手。
而且其中還會有一定的貢獻,而這所謂的貢獻怕也包含捐獻錢財之類的。
郭嘉看了下陳群,心中凝然,若依照陳群此法,曹操麾下的世家大族必然被凝聚一體,日後將是秦不疑的大敵。
曹操的臉色也是大喜至極,他已經想出了幾種評級標準,足以吸納世家的財力和物力為己用,至少在評選之初,可以聚攏錢財。
其實曆史上陳群所創九品中正製,就以郡縣中正官品評人物,籠絡世家之餘兼顧唯才是舉令,其實緩解了三國時候混亂的吏治,也讓曹魏形成一統天下的局勢。
隻是後麵司馬懿掌權後,為了獲得世家的支持,將其更改,漸漸變成品評人物隻看家世,不管品行、鄉評如何,形成兩晉南北朝“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製度。
如今陳群借鑒秦不疑的製度,不僅提前退出九品中正製,還將內容改的麵目全非。
陳群見到曹操滿意,便又道:“其中考核之一,對朝廷的貢獻,可囊括各世家大族對朝廷的捐獻,十萬石可以為下下品,百萬石可以為中上品。”
陳群話語中,眾人一驚,這倒是個辦法,會吸引非世家的豪族和地位低下卻富可敵國的商賈。
但是對於世家大族卻有些不屑,而且嚴格操作起來,百萬石才中上,沒有一個世家有如此財力,最多在競爭的時候,捐獻十萬石或者相應的錢財來增加考核的分量。
不過曹操卻是歡喜,如今他麾下的豪族也極多,尤其是隨著洛陽重視商賈,許多豪族也經商。
曹操掃了下眾人,見到許多大臣臉上雖然不喜,卻也沒有反對。
一些人更是摩拳擦掌,顯然對這個製度極為滿意。
其實這種先人才後世家的品級製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唯才是舉。
可是比起秦不疑的製度來,這點程度在世家承受範圍之內,反對聲音小罷了。
如今陳群之法在大幅度拉攏世家的同時,兼顧寒門子弟,亦加重軍功的給賞,確實比唯才是舉更要合用、更能攏聚士心。
這些世家大族也有自信可以和那些寒門爭鬥,自然沒有什麽反對。
荀彧、程昱先開口讚:“此法大善!非一城一地之謀,實可定百年之基也!”
其他大臣也沒有拒絕,曹操見沒有阻力,也大喜道:“好,長文,此法喚做何名?我即刻奏表天子。”
陳群挺胸昂首道:“九品中正法。”
程昱接口:“郭奉孝說的極為有理,但是我們也不得不防備秦不疑。
吾等尚需遣使往洛陽,示弱於秦不疑,不讓其落井下石,同時前去購買大量的弩炮,純陽丹和春雨符,更需要一些雷水。
而且聽聞洛陽有利器九龍神火罩,乃是鎮國之器,若是能購買到,定可以增加勝算。”
郭嘉、程昱語後,曹操忍不住苦笑了下,歸根到底還是錢糧,洛陽的東西的確好用,可是太過昂貴,而且這秦不疑也太市儈了,隻要付得起價錢,怕是陽神念頭都會售賣。
眾席中突有人高聲道:“郭奉孝和程昱所言不錯,可歸根結底還是錢糧,而這也是我們獨缺的。”
郭嘉名士風流,時有放蕩不羈事,這陳群沒有急智斷謀但是卻通史治典,本身又是大族陳氏宗子,對人對事都甚嚴苛方正,諸事循禮。
曹操見陳群似乎還有話說,不由問道:“長文可得解今日之局?”
陳群挺身離席,行到亭中,下拜再起身,依循規矩,一絲一毫沒有差錯。
他朗聲道:“臣自思當今諸侯並起,公誌在平亂濟民,匡扶漢室,羽人和孫權或一時勢大難治,然皆非生死大敵也!
唯秦不疑,以三等民之策妖惑人心,以均田製和府兵製訓練悍卒精兵,行暴戾無法,根基日深,方為公心腹之患!
旦夕思之,望除此獠,終偶得一法,或得可用,欲稟於公前!”
曹操聽到陳群長篇大論之後,臉色有些陰沉,他現在尋的是對付羽人的法子,而不是長遠大計。
但是看著陳群一絲不苟的模樣,還是耐著性子聽了下來。
“長文且言!”
陳群方侃侃道:“秦不疑所仗者,法度也!行其法,兵馬精悍、小民受惑,上下效命,故諸侯難討。
然功勳世家、家有餘財之戶,本天下砥流之柱,卻盡受其害!
以某愚見,主公欲敵秦不疑,布王道於天下,亦當製法度,固根本,人棄我取,盡收不容於洛陽的世家豪傑為用。”
聽到這裏,曹操的臉色有些難看,這就是他目前形的製度,接納世家以抵擋秦不疑,甚至不止自己這麽做,東吳也在吸納世家大族,而秦不疑根本就是有意驅趕這些世家大族到四方偏遠之地,有充實邊塞,開發各邊疆之意。
陳群似乎沒有察覺到曹操的臉色,而是再次說道:“主公可稟於天子禦前,將治下有功之人,化為九品。
其九品依據人的德行、鄉評,家世、軍功和對朝廷的貢獻來考量。
其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平、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以品級給付田畝,規定其使用的奴仆等。
而世家大族也以家中是否有九品之人來化級別,族中有三個上上之人,便為上上品世家,兩個上上之人,一個上中,便是上中品級的家世,以此類推。
上上品世家所得的田畝、奴仆和享有的權限最大,以此類推。
寒門賢才、軍中勳高者,若是有功勞,得了上上品,那麽可令其自創世家,再評其世家品級!
以此法聚天下賢士、豪傑,敢有不效死者?或可得與洛陽抗衡!”
這一番長篇大論下來,廳中人人早都已屏住唿吸,而郭嘉心思靈透,這所謂的評選就是漢朝察舉製的一個延續,又融合了洛陽的三等民製。
將天下世家分類,卻又不違背曹操先頒布的唯才是舉。
這九品中正的評選看似對寒門公平,可是其中德行、貢獻之類的標準,寒門如何是世家大族的對手。
而且其中還會有一定的貢獻,而這所謂的貢獻怕也包含捐獻錢財之類的。
郭嘉看了下陳群,心中凝然,若依照陳群此法,曹操麾下的世家大族必然被凝聚一體,日後將是秦不疑的大敵。
曹操的臉色也是大喜至極,他已經想出了幾種評級標準,足以吸納世家的財力和物力為己用,至少在評選之初,可以聚攏錢財。
其實曆史上陳群所創九品中正製,就以郡縣中正官品評人物,籠絡世家之餘兼顧唯才是舉令,其實緩解了三國時候混亂的吏治,也讓曹魏形成一統天下的局勢。
隻是後麵司馬懿掌權後,為了獲得世家的支持,將其更改,漸漸變成品評人物隻看家世,不管品行、鄉評如何,形成兩晉南北朝“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門閥製度。
如今陳群借鑒秦不疑的製度,不僅提前退出九品中正製,還將內容改的麵目全非。
陳群見到曹操滿意,便又道:“其中考核之一,對朝廷的貢獻,可囊括各世家大族對朝廷的捐獻,十萬石可以為下下品,百萬石可以為中上品。”
陳群話語中,眾人一驚,這倒是個辦法,會吸引非世家的豪族和地位低下卻富可敵國的商賈。
但是對於世家大族卻有些不屑,而且嚴格操作起來,百萬石才中上,沒有一個世家有如此財力,最多在競爭的時候,捐獻十萬石或者相應的錢財來增加考核的分量。
不過曹操卻是歡喜,如今他麾下的豪族也極多,尤其是隨著洛陽重視商賈,許多豪族也經商。
曹操掃了下眾人,見到許多大臣臉上雖然不喜,卻也沒有反對。
一些人更是摩拳擦掌,顯然對這個製度極為滿意。
其實這種先人才後世家的品級製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唯才是舉。
可是比起秦不疑的製度來,這點程度在世家承受範圍之內,反對聲音小罷了。
如今陳群之法在大幅度拉攏世家的同時,兼顧寒門子弟,亦加重軍功的給賞,確實比唯才是舉更要合用、更能攏聚士心。
這些世家大族也有自信可以和那些寒門爭鬥,自然沒有什麽反對。
荀彧、程昱先開口讚:“此法大善!非一城一地之謀,實可定百年之基也!”
其他大臣也沒有拒絕,曹操見沒有阻力,也大喜道:“好,長文,此法喚做何名?我即刻奏表天子。”
陳群挺胸昂首道:“九品中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