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大王就一說,末將就一聽!坐視商王朝興衰、曾與周王朝較量!
家兄嬴政,誰敢殺我? 作者:黑茶芝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燕王喜的演說振聾發聵、情真意切。
燕王喜自己都被自己感動到了,竟是說的唿吸急促,血脈賁張,言語間不由得揮動雙手去強化情感的表達!
燕軍眾將轟然拱手,振奮高唿:“大王英明!”
“末將願為大王前驅,必護大燕社稷!”
燕軍眾將心裏則是浮現出一個相同的念頭:
哦。
將渠相信了大王的話,被踹斷了肋骨,結果將渠又信了大王的話,賠光了他的國際信譽,而後將渠又又信了大王的話,為燕國戰死沙場後還需要秦長安君這個外人幫忙才能實現意願。
現在,大王您猜我們信不信您這番話?
大王您就那麽一說,末將就那麽一聽。
三刻鍾熱血一過,天知道大王又會有什麽新想法!
燕王喜熱血沸騰的環顧身周眾將,鄭重的逐一拱手還禮,而後振奮的說:“秦軍此來必不是為我大燕一國,秦國更非僅是我大燕一國之敵。”
“秦軍遠征千餘裏殺奔至此,必是為奪此地而來,當是為大燕、東胡、匈奴三方之敵也!”
“寡人欲遣使入東胡、匈奴,邀請東胡、匈奴與我大燕合盟,同抗秦軍兵鋒!”
“哪位愛卿願為我大燕使臣?”
一眾燕軍將領心下了然。
對味兒了,這就對味兒了!
熱血沸騰、慷慨激昂過後銜接的果然是邀請合盟,那麽顯而易見的,接下來自然就是趁機背盟偷襲盟友了。
雖然燕王喜現在表露出了無比堅決的死戰決心,但燕軍眾將心底裏卻早已認定了燕王喜必會背盟,誰又會願意去主導一場注定會被燕國背棄的盟約呢?
眼見眾將皆無言,燕王喜微微皺眉:“可有愛卿願為寡人分憂?”
說話間,燕王喜期許的目光投向燕獾。
燕獾趕忙誠懇的說:“末將自以為勇,願為我大燕死戰!”
“但末將卻不善於唇舌之道,恐難全王令。”
“末將以為末將留在軍中於我大燕而言更有用處!”
緊隨燕獾之後,一眾燕國將領生怕被燕王喜拉壯丁,也紛紛開口:
“大王,您是知道末將的,末將不會說話,恐會惹惱了別國以至於激化矛盾。”
“大王,您是知道末將的,末將若是出使,要麽末將死,要麽胡賊死。”
“大王,您是知道末將的……”
一名名燕軍將領訴說著千奇百怪的理由,卻沒有哪怕一名將領願意承擔出使重任。
燕王喜心頭湧出濃濃的無奈和憤怒。
遍觀我大燕朝堂,竟皆是不敢擔責、無能破局的庸臣!
庸臣,誤寡人也!
不給群臣繼續推脫的機會,燕王喜揀了兩名比較好拿捏的臣子直接下令:“令!”
“典客樂寵出使匈奴、太仆厲羽出使東胡,邀匈奴、東胡與我大燕合盟!”
“寡人特許兩位愛卿臨機決斷之權!”
“若兩位愛卿能竟功,寡人定以三公之位厚待之!”
說話間,燕王喜麵向樂寵、厲羽二人分別深深躬身,鄭重拱手。
樂寵趕忙拱手還禮,麵露難色:“大王多禮!”
“臣世食燕祿,自當為王前驅。”
“隻是臣知臣鄙薄,恐難全王令,浪費了大王的一片信重啊!”
燕王喜上前兩步,雙手用力握住了樂寵的雙手,眼中滿是信任:“愛卿之能,寡人知之!”
“若是連愛卿都無能遊說匈奴,則大燕再無人能竟此功也!”
“萬望愛卿竭力!”
燕王喜分出一隻手抓住了厲羽的手,雙手握著兩名臣子,誠懇又期許的說:“大燕的未來,就拜托二位愛卿了!”
燕王喜試圖用這番話去激那些自命不凡的臣子主動出列,未果。
但燕王喜這番話卻終究壓下了樂寵和厲羽的推脫之言。
樂寵張了張嘴,最終隻是輕聲一歎,與厲羽對視一眼,深深躬身:“臣,必竭力!”
揣起燕王喜手書,高舉燕軍節杖,厲羽率領數名隨從行向東胡軍陣。
迎著一雙雙兇狠淩厲的目光,厲羽穿過一排排東胡將士,在兩名東胡大當戶的引領下終於在東胡中軍處見到了此次東胡軍的靈魂人物——東胡大薩滿阿江達冰!
阿江達冰身高僅六尺(1米38)有餘,縱是騎在鹿上依舊需要仰視厲羽。
但那雙飽經風霜的雙眼卻似是在俯瞰厲羽。
厲羽不卑不亢,姿態標準的拱手一禮,以燕語開口:“燕國使臣、上卿厲羽,見過通古斯大薩滿。”
阿江達冰雙眼凝視著厲羽,以東胡語開口:“燕國雖然不曾與通古斯在長生天的見證下結為安達,但燕國近年來始終與我通古斯友好往來、互幫互助。”
“聽聞燕王相請,我王親率四十萬通古斯兒郎踏出金阿林,南下中原地,與燕國一同攻打秦國。”
“而今日,燕王卻趁我通古斯兒郎們在外征戰、通古斯諸部信任燕王的機會,率軍北上我通古斯聖地。”
“燕王,不義!”
厲羽會說東胡語,卻以燕語開口,便是率先說明不願放低姿態。
阿江達冰會說燕語,卻仍是說東胡語,同樣表明了不願退讓的態度,更是直戳燕王的不義之舉!
麵對阿江達冰的責難,厲羽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開脫,隻能拱手再禮,誠懇的說:“聯軍戰敗,我大燕不得不北上尋一處棲息之地。”
“此實乃求存之舉,而絕無背盟之心!”
“還望大薩滿多多理解。”
阿江達冰的雙眼再也無法保持平靜,眼中現出一層痛惜之色!
阿江達冰身後,剛逃迴東胡沒幾天的達賚滿心忐忑的忍不住發問:“聯軍戰敗?!”
“那我王現在可還安否?!”
厲羽一臉誠懇的看向達賚道:“我大燕北上之際,聯軍仍在被秦軍包圍,敗像已現。”
“但聯軍終究擁兵數十萬,絕非秦軍一時可破。”
“時至今日,我大燕尚未收到通古斯王的消息。”
達賚聞言,心頭忐忑愈濃。
他很清楚聯軍被秦軍團團包圍的窘境,因為達賚部就是唯一一支殺出包圍圈的聯軍兵馬。
達賚出逃之際,聯軍已露疲色,而今距離聯軍被包圍已經過去了許久,聯軍卻仍未殺出包圍,這讓達賚很難相信巴特爾還有殺出重圍的機會!
達賚眼含求助的看向阿江達冰:“大薩滿!父王需要我們的……”
沒等達賚說完,阿江達冰便平靜的開口:“王位空懸,太子當做好準備。”
厲羽的贅言和臉上過分的誠懇都向阿江達冰傳達了一個信號——他在說謊。
巴特爾如果還在戰鬥,厲羽不需要說謊。
厲羽如果不知道巴特爾的消息,厲羽不需要說謊。
既然厲羽在此事上說了謊,就說明厲羽很清楚巴特爾的近況會讓通古斯暴怒!
達賚雙眼瞪大,不敢置信的看向阿江達冰:“什麽!”
“大薩滿,您在說什麽啊!”
“父王他、父王他難道已經……”
巴特爾早就說過他會死於此戰,達賚逃遁之前也看出了聯軍敗像。
但達賚依舊不願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阿江達冰轉過頭,以溫柔又堅定的目光看著達賚道:“通古斯的未來,已經掌握在你的手中!”
“山林中的猛虎從來不會將柔軟的肚皮露給獵物,收起你軟弱的樣子!”
達賚握在韁繩的雙手在顫抖,聲音沙啞:“父王乃是長生天最寵愛的孩子,他怎麽會、怎麽會、都是你們!”
達賚怒目瞪視厲羽:“是你們害了父王!”
“父王興兵南下去幫助你們,你們興兵七萬北上攻我通古斯卻不願調遣兵馬去救援父王!”
“傳言果真不虛,遍觀燕國,除相邦恪外皆是無恥小人!”
厲羽被達賚說的麵色漲紅,自覺羞愧,但聽到達賚的最後一句話卻不由得揚起腦袋,頭頂飄出一排問號。
你說我們是小人,我們認了,誰讓我們攤上了那樣一位王呢。
但栗恪這個小人中的小人憑什麽能被排除小人行列?!
強壓下心頭咆哮,厲羽皺眉道:“外臣不知大薩滿為何會說出這般話來。”
“外臣也無意置喙通古斯內政。”
“外臣此來隻為一事!”
厲羽強行把話題掰了迴來,真切的看著阿江達冰道:“秦軍斥候已至南方二十裏外!”
“秦軍斥候既至,秦軍主力不日便至!”
“秦軍遠征千餘裏而來,絕對不隻是為逐我燕軍,更是為取通古斯疆域而來!”
“秦軍,是大燕、通古斯和胡國共同的敵人。”
“外臣以為,唯有大燕、通古斯和胡國聯合起來,才有可能抵抗秦之兵鋒!”
“所以外臣諫,兩軍休戰聯手、延續盟約,調轉矛頭同攻秦軍!”
“此戰過後,我燕國願迴返長城以南,不取長城之北一尺土!”
阿江達冰心髒猛的一顫,嘴角微微發苦。
厲羽的話語透露出了很多關鍵信息。
聯軍已經大敗,東胡王要麽戰死要麽被俘,縱馬南下的四十萬通古斯勇士很可能已經盡數魂歸長生天,代、趙、燕三國要麽岌岌可危要麽已經滅亡,秦軍已基本統治了長城以南的全數疆域,燕國被逼無奈北遁通古斯境內。
秦國卻仍不滿足,還要繼續發兵攻打通古斯祖地,且這支秦軍必定悍勇精銳,比之難水戰場的三方兵馬更加強大!
坐視商王朝興衰、曾與周王朝較量、孤懸東北林間旁觀南方朝代更迭的東胡部落聯盟,迎來了一千二百餘年來最大的挑戰!
燕王喜自己都被自己感動到了,竟是說的唿吸急促,血脈賁張,言語間不由得揮動雙手去強化情感的表達!
燕軍眾將轟然拱手,振奮高唿:“大王英明!”
“末將願為大王前驅,必護大燕社稷!”
燕軍眾將心裏則是浮現出一個相同的念頭:
哦。
將渠相信了大王的話,被踹斷了肋骨,結果將渠又信了大王的話,賠光了他的國際信譽,而後將渠又又信了大王的話,為燕國戰死沙場後還需要秦長安君這個外人幫忙才能實現意願。
現在,大王您猜我們信不信您這番話?
大王您就那麽一說,末將就那麽一聽。
三刻鍾熱血一過,天知道大王又會有什麽新想法!
燕王喜熱血沸騰的環顧身周眾將,鄭重的逐一拱手還禮,而後振奮的說:“秦軍此來必不是為我大燕一國,秦國更非僅是我大燕一國之敵。”
“秦軍遠征千餘裏殺奔至此,必是為奪此地而來,當是為大燕、東胡、匈奴三方之敵也!”
“寡人欲遣使入東胡、匈奴,邀請東胡、匈奴與我大燕合盟,同抗秦軍兵鋒!”
“哪位愛卿願為我大燕使臣?”
一眾燕軍將領心下了然。
對味兒了,這就對味兒了!
熱血沸騰、慷慨激昂過後銜接的果然是邀請合盟,那麽顯而易見的,接下來自然就是趁機背盟偷襲盟友了。
雖然燕王喜現在表露出了無比堅決的死戰決心,但燕軍眾將心底裏卻早已認定了燕王喜必會背盟,誰又會願意去主導一場注定會被燕國背棄的盟約呢?
眼見眾將皆無言,燕王喜微微皺眉:“可有愛卿願為寡人分憂?”
說話間,燕王喜期許的目光投向燕獾。
燕獾趕忙誠懇的說:“末將自以為勇,願為我大燕死戰!”
“但末將卻不善於唇舌之道,恐難全王令。”
“末將以為末將留在軍中於我大燕而言更有用處!”
緊隨燕獾之後,一眾燕國將領生怕被燕王喜拉壯丁,也紛紛開口:
“大王,您是知道末將的,末將不會說話,恐會惹惱了別國以至於激化矛盾。”
“大王,您是知道末將的,末將若是出使,要麽末將死,要麽胡賊死。”
“大王,您是知道末將的……”
一名名燕軍將領訴說著千奇百怪的理由,卻沒有哪怕一名將領願意承擔出使重任。
燕王喜心頭湧出濃濃的無奈和憤怒。
遍觀我大燕朝堂,竟皆是不敢擔責、無能破局的庸臣!
庸臣,誤寡人也!
不給群臣繼續推脫的機會,燕王喜揀了兩名比較好拿捏的臣子直接下令:“令!”
“典客樂寵出使匈奴、太仆厲羽出使東胡,邀匈奴、東胡與我大燕合盟!”
“寡人特許兩位愛卿臨機決斷之權!”
“若兩位愛卿能竟功,寡人定以三公之位厚待之!”
說話間,燕王喜麵向樂寵、厲羽二人分別深深躬身,鄭重拱手。
樂寵趕忙拱手還禮,麵露難色:“大王多禮!”
“臣世食燕祿,自當為王前驅。”
“隻是臣知臣鄙薄,恐難全王令,浪費了大王的一片信重啊!”
燕王喜上前兩步,雙手用力握住了樂寵的雙手,眼中滿是信任:“愛卿之能,寡人知之!”
“若是連愛卿都無能遊說匈奴,則大燕再無人能竟此功也!”
“萬望愛卿竭力!”
燕王喜分出一隻手抓住了厲羽的手,雙手握著兩名臣子,誠懇又期許的說:“大燕的未來,就拜托二位愛卿了!”
燕王喜試圖用這番話去激那些自命不凡的臣子主動出列,未果。
但燕王喜這番話卻終究壓下了樂寵和厲羽的推脫之言。
樂寵張了張嘴,最終隻是輕聲一歎,與厲羽對視一眼,深深躬身:“臣,必竭力!”
揣起燕王喜手書,高舉燕軍節杖,厲羽率領數名隨從行向東胡軍陣。
迎著一雙雙兇狠淩厲的目光,厲羽穿過一排排東胡將士,在兩名東胡大當戶的引領下終於在東胡中軍處見到了此次東胡軍的靈魂人物——東胡大薩滿阿江達冰!
阿江達冰身高僅六尺(1米38)有餘,縱是騎在鹿上依舊需要仰視厲羽。
但那雙飽經風霜的雙眼卻似是在俯瞰厲羽。
厲羽不卑不亢,姿態標準的拱手一禮,以燕語開口:“燕國使臣、上卿厲羽,見過通古斯大薩滿。”
阿江達冰雙眼凝視著厲羽,以東胡語開口:“燕國雖然不曾與通古斯在長生天的見證下結為安達,但燕國近年來始終與我通古斯友好往來、互幫互助。”
“聽聞燕王相請,我王親率四十萬通古斯兒郎踏出金阿林,南下中原地,與燕國一同攻打秦國。”
“而今日,燕王卻趁我通古斯兒郎們在外征戰、通古斯諸部信任燕王的機會,率軍北上我通古斯聖地。”
“燕王,不義!”
厲羽會說東胡語,卻以燕語開口,便是率先說明不願放低姿態。
阿江達冰會說燕語,卻仍是說東胡語,同樣表明了不願退讓的態度,更是直戳燕王的不義之舉!
麵對阿江達冰的責難,厲羽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開脫,隻能拱手再禮,誠懇的說:“聯軍戰敗,我大燕不得不北上尋一處棲息之地。”
“此實乃求存之舉,而絕無背盟之心!”
“還望大薩滿多多理解。”
阿江達冰的雙眼再也無法保持平靜,眼中現出一層痛惜之色!
阿江達冰身後,剛逃迴東胡沒幾天的達賚滿心忐忑的忍不住發問:“聯軍戰敗?!”
“那我王現在可還安否?!”
厲羽一臉誠懇的看向達賚道:“我大燕北上之際,聯軍仍在被秦軍包圍,敗像已現。”
“但聯軍終究擁兵數十萬,絕非秦軍一時可破。”
“時至今日,我大燕尚未收到通古斯王的消息。”
達賚聞言,心頭忐忑愈濃。
他很清楚聯軍被秦軍團團包圍的窘境,因為達賚部就是唯一一支殺出包圍圈的聯軍兵馬。
達賚出逃之際,聯軍已露疲色,而今距離聯軍被包圍已經過去了許久,聯軍卻仍未殺出包圍,這讓達賚很難相信巴特爾還有殺出重圍的機會!
達賚眼含求助的看向阿江達冰:“大薩滿!父王需要我們的……”
沒等達賚說完,阿江達冰便平靜的開口:“王位空懸,太子當做好準備。”
厲羽的贅言和臉上過分的誠懇都向阿江達冰傳達了一個信號——他在說謊。
巴特爾如果還在戰鬥,厲羽不需要說謊。
厲羽如果不知道巴特爾的消息,厲羽不需要說謊。
既然厲羽在此事上說了謊,就說明厲羽很清楚巴特爾的近況會讓通古斯暴怒!
達賚雙眼瞪大,不敢置信的看向阿江達冰:“什麽!”
“大薩滿,您在說什麽啊!”
“父王他、父王他難道已經……”
巴特爾早就說過他會死於此戰,達賚逃遁之前也看出了聯軍敗像。
但達賚依舊不願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
阿江達冰轉過頭,以溫柔又堅定的目光看著達賚道:“通古斯的未來,已經掌握在你的手中!”
“山林中的猛虎從來不會將柔軟的肚皮露給獵物,收起你軟弱的樣子!”
達賚握在韁繩的雙手在顫抖,聲音沙啞:“父王乃是長生天最寵愛的孩子,他怎麽會、怎麽會、都是你們!”
達賚怒目瞪視厲羽:“是你們害了父王!”
“父王興兵南下去幫助你們,你們興兵七萬北上攻我通古斯卻不願調遣兵馬去救援父王!”
“傳言果真不虛,遍觀燕國,除相邦恪外皆是無恥小人!”
厲羽被達賚說的麵色漲紅,自覺羞愧,但聽到達賚的最後一句話卻不由得揚起腦袋,頭頂飄出一排問號。
你說我們是小人,我們認了,誰讓我們攤上了那樣一位王呢。
但栗恪這個小人中的小人憑什麽能被排除小人行列?!
強壓下心頭咆哮,厲羽皺眉道:“外臣不知大薩滿為何會說出這般話來。”
“外臣也無意置喙通古斯內政。”
“外臣此來隻為一事!”
厲羽強行把話題掰了迴來,真切的看著阿江達冰道:“秦軍斥候已至南方二十裏外!”
“秦軍斥候既至,秦軍主力不日便至!”
“秦軍遠征千餘裏而來,絕對不隻是為逐我燕軍,更是為取通古斯疆域而來!”
“秦軍,是大燕、通古斯和胡國共同的敵人。”
“外臣以為,唯有大燕、通古斯和胡國聯合起來,才有可能抵抗秦之兵鋒!”
“所以外臣諫,兩軍休戰聯手、延續盟約,調轉矛頭同攻秦軍!”
“此戰過後,我燕國願迴返長城以南,不取長城之北一尺土!”
阿江達冰心髒猛的一顫,嘴角微微發苦。
厲羽的話語透露出了很多關鍵信息。
聯軍已經大敗,東胡王要麽戰死要麽被俘,縱馬南下的四十萬通古斯勇士很可能已經盡數魂歸長生天,代、趙、燕三國要麽岌岌可危要麽已經滅亡,秦軍已基本統治了長城以南的全數疆域,燕國被逼無奈北遁通古斯境內。
秦國卻仍不滿足,還要繼續發兵攻打通古斯祖地,且這支秦軍必定悍勇精銳,比之難水戰場的三方兵馬更加強大!
坐視商王朝興衰、曾與周王朝較量、孤懸東北林間旁觀南方朝代更迭的東胡部落聯盟,迎來了一千二百餘年來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