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所出來,幾個人直接迴了前海。
對和張五他們弄這個開發公司小偉也當什麽大事兒。
這年頭房子不愁賣,其實就是運作的問題的,拿到地和政策就掙錢,也沒什麽技術含量。這些人合在一起開的公司也不怕什麽妖魔小鬼社會名流,愛誰誰。
再說純住宅的利潤有點兒低,小偉稍微有點兒看不上眼。反正就當陪張五玩兒了,多少都是掙。
“這事兒你跟著張羅張羅吧,和他們打交道還得你來。”小偉在車上和陳輝交待。
陳輝點頭:“行,你顧著咱自己那頭,這邊交給我,就弄點住宅,這邊全是步行樓,也算不上啥大事。”
……
耿惠和王嬸迴奉天去了,財務獨立成公司已經開始,她倆得迴去協調安排,涉及到幾個省所有的公司呢,可不敢馬虎。
王繼宏迴老家去接父母還有妹妹,帶著激動迴去的。
來的時候還是個農村窮小子,現在穿著上千的衣服戴著上千的手表,有一種衣錦還鄉的感覺,感覺自己大哥太牛逼了,不聲不響的捅了個這麽大的事兒出來。
農村人並不比城裏人就差了啥,他們隻是被限製在了土地上,一年到頭就是村子裏鎮裏,最多不過去幾趟縣城,接觸的人就是村子裏那點兒,或者年輕人再加上同學。
接觸的事兒就是地裏那點兒活計,聽一聽村子裏的東家長西家短,天地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這麽大,所以活的就單純,而不是傻。
而且說實話,他們反而比城裏人更能適應生活,吃苦耐勞堅韌不拔,更能承受壓力。隻是眼界被限製住了,太窄,沒城裏人那麽能說會道那麽多彎彎肚子。
這會兒還沒有轟轟烈烈的打工大軍,出去闖世界還是屬於年輕人的專利,打工潮剛剛湧起,更多的農民還老老實實窩在土地上等待著老天爺的打賞。
城市和農村的差距已經拉到頂點,改革的春風好像遺忘了農村大地,十幾年間,城裏已經徹底改變,更多的人懷著夢想投入創業之中,工商稅收政策不斷的調整。
然而這一切都和農村無關,稅收提留各種負擔日益繁重,一個家庭的年收入勉強超過一個全民工人的月工資。
城裏各行各業百花齊放的時候,農村的變化也不過就是村裏多了個小賣部,縣裏建了家自由商場,而且購買力堪憂。農發沒錢。
也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離開家鄉到城市裏尋找未來,他們又帶動了更多的勞動力出來探尋新的世界。
正逢90年代初中期開始製造業興起,全國上下大搞建設,於是就形成了農民工大軍。
這是一支被生活逼出來的大軍。
這裏也有電視普及的原因,90年代初期電視已經進入農村,給偏居一隅與世隔絕的農村人帶去了龐大的信息和外麵世界的精彩畫麵。
91年上映的《外來妹》,一曲我不想說撬動了無數家庭無數人的心,吸引了無數的年輕人走出大山。
這個時期最火的行業就是遍及全國的招工點兒,職業介紹所。
然後一些黑了心的人就盯上了這群懷著希望卻對外麵的世界一無所知的人,各種招工騙局層出不窮,說起來全是血和淚。
95年這會兒,農村和城市正在以一種另類的方式相融。農民工加速了製造業以及城市建設的發展,全部城裏人都是受益人,然而卻並沒有改變農民自身的什麽。
……
“媽,媽,我迴來啦。”王繼宏推開破舊的院門,大聲喊著走進院子。
七月,學生放假,城裏人都換上了最漂亮的衣服滿大街的展示著自己的美麗瀟灑,而農村正是除草間苗的時候,頂著大太陽在田地裏勞作。不勞動就沒收成,城裏人就沒飯吃。但城裏人並不知道。
我們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就是:我享受著你的成果,還要嫌棄你的出身,唾棄你的卑賤。
“二哥。”一個大丫頭穿著件半袖連衣裙從屋裏跑出來:“我一迴來你就不再家。燕兒呢?”
大丫頭往王宏偉身後看了看。她就是王繼偉的小妹妹,王秀麗。農村丫頭不排輩兒,不泛宗字。
王繼宏說:“媽呢?燕兒留在哥那了,以後在那邊上學。”
王秀麗圍著王繼宏轉了一圈兒:“嘖嘖,哥給你買的呀?真舍得,這一身得好幾百吧?有我的沒?”上來拿王繼宏手裏拎的東西。
兄妹倆進到屋裏,王繼宏把兜子放到炕上,去缸裏舀了半瓢水灌下去,拿起把蒲扇扇風。
王秀麗把王繼宏帶迴來的東西挨樣拿出來擺到炕上,撅著嘴坐到一邊:“全是給爸媽的,大哥偏心,都沒有我衣服。我白對燕兒那麽好了。”
王繼宏衝王秀麗轉了轉身子展示了一下穿著,抖了抖腕子上的新手表,笑得露出一口大白牙。
“滾。你離我遠點兒,弄的像個漢奸似的。得瑟啥?等大哥迴來的。”王秀麗撕了塊巧克力塞到嘴裏。
王繼宏說:“老妹兒,你猜大哥現在在哪?你猜,”王秀麗把頭轉到一邊,王繼宏湊到她眼前:“你猜我去哪兒了?”
王秀麗嫌棄的把王繼宏推開:“煩人。不就是去趟京都嘛,有什麽了不起的。”
王繼宏說:“我還去海南了,坐的飛機。在海邊呆了十來天呢,跟你說,那大海,一望無際,根本就沒有邊兒,瓦蘭瓦蘭的,站海邊上就感覺咱們不大一點似的。”
王秀麗被吸引了:“真的?大哥帶你去的呀?大哥不是在奉天當兵嗎?怎麽又是京都又是海南的,還坐飛機?你唬我吧。”
王繼宏說:“真的,不哄你。大哥現在在京都。大哥處對像了。”
王秀麗一愣:“真的呀?大哥對像,幹啥的?好看不?”
王繼宏點點頭:“好看,比咱們見過的最好看的還好看,性子可好了,也不嫌我和燕兒。我穿的這些,還有表都是大嫂給買的,花了好幾千呢。這表就一千五。”
對和張五他們弄這個開發公司小偉也當什麽大事兒。
這年頭房子不愁賣,其實就是運作的問題的,拿到地和政策就掙錢,也沒什麽技術含量。這些人合在一起開的公司也不怕什麽妖魔小鬼社會名流,愛誰誰。
再說純住宅的利潤有點兒低,小偉稍微有點兒看不上眼。反正就當陪張五玩兒了,多少都是掙。
“這事兒你跟著張羅張羅吧,和他們打交道還得你來。”小偉在車上和陳輝交待。
陳輝點頭:“行,你顧著咱自己那頭,這邊交給我,就弄點住宅,這邊全是步行樓,也算不上啥大事。”
……
耿惠和王嬸迴奉天去了,財務獨立成公司已經開始,她倆得迴去協調安排,涉及到幾個省所有的公司呢,可不敢馬虎。
王繼宏迴老家去接父母還有妹妹,帶著激動迴去的。
來的時候還是個農村窮小子,現在穿著上千的衣服戴著上千的手表,有一種衣錦還鄉的感覺,感覺自己大哥太牛逼了,不聲不響的捅了個這麽大的事兒出來。
農村人並不比城裏人就差了啥,他們隻是被限製在了土地上,一年到頭就是村子裏鎮裏,最多不過去幾趟縣城,接觸的人就是村子裏那點兒,或者年輕人再加上同學。
接觸的事兒就是地裏那點兒活計,聽一聽村子裏的東家長西家短,天地對於他們來說就是這麽大,所以活的就單純,而不是傻。
而且說實話,他們反而比城裏人更能適應生活,吃苦耐勞堅韌不拔,更能承受壓力。隻是眼界被限製住了,太窄,沒城裏人那麽能說會道那麽多彎彎肚子。
這會兒還沒有轟轟烈烈的打工大軍,出去闖世界還是屬於年輕人的專利,打工潮剛剛湧起,更多的農民還老老實實窩在土地上等待著老天爺的打賞。
城市和農村的差距已經拉到頂點,改革的春風好像遺忘了農村大地,十幾年間,城裏已經徹底改變,更多的人懷著夢想投入創業之中,工商稅收政策不斷的調整。
然而這一切都和農村無關,稅收提留各種負擔日益繁重,一個家庭的年收入勉強超過一個全民工人的月工資。
城裏各行各業百花齊放的時候,農村的變化也不過就是村裏多了個小賣部,縣裏建了家自由商場,而且購買力堪憂。農發沒錢。
也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離開家鄉到城市裏尋找未來,他們又帶動了更多的勞動力出來探尋新的世界。
正逢90年代初中期開始製造業興起,全國上下大搞建設,於是就形成了農民工大軍。
這是一支被生活逼出來的大軍。
這裏也有電視普及的原因,90年代初期電視已經進入農村,給偏居一隅與世隔絕的農村人帶去了龐大的信息和外麵世界的精彩畫麵。
91年上映的《外來妹》,一曲我不想說撬動了無數家庭無數人的心,吸引了無數的年輕人走出大山。
這個時期最火的行業就是遍及全國的招工點兒,職業介紹所。
然後一些黑了心的人就盯上了這群懷著希望卻對外麵的世界一無所知的人,各種招工騙局層出不窮,說起來全是血和淚。
95年這會兒,農村和城市正在以一種另類的方式相融。農民工加速了製造業以及城市建設的發展,全部城裏人都是受益人,然而卻並沒有改變農民自身的什麽。
……
“媽,媽,我迴來啦。”王繼宏推開破舊的院門,大聲喊著走進院子。
七月,學生放假,城裏人都換上了最漂亮的衣服滿大街的展示著自己的美麗瀟灑,而農村正是除草間苗的時候,頂著大太陽在田地裏勞作。不勞動就沒收成,城裏人就沒飯吃。但城裏人並不知道。
我們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就是:我享受著你的成果,還要嫌棄你的出身,唾棄你的卑賤。
“二哥。”一個大丫頭穿著件半袖連衣裙從屋裏跑出來:“我一迴來你就不再家。燕兒呢?”
大丫頭往王宏偉身後看了看。她就是王繼偉的小妹妹,王秀麗。農村丫頭不排輩兒,不泛宗字。
王繼宏說:“媽呢?燕兒留在哥那了,以後在那邊上學。”
王秀麗圍著王繼宏轉了一圈兒:“嘖嘖,哥給你買的呀?真舍得,這一身得好幾百吧?有我的沒?”上來拿王繼宏手裏拎的東西。
兄妹倆進到屋裏,王繼宏把兜子放到炕上,去缸裏舀了半瓢水灌下去,拿起把蒲扇扇風。
王秀麗把王繼宏帶迴來的東西挨樣拿出來擺到炕上,撅著嘴坐到一邊:“全是給爸媽的,大哥偏心,都沒有我衣服。我白對燕兒那麽好了。”
王繼宏衝王秀麗轉了轉身子展示了一下穿著,抖了抖腕子上的新手表,笑得露出一口大白牙。
“滾。你離我遠點兒,弄的像個漢奸似的。得瑟啥?等大哥迴來的。”王秀麗撕了塊巧克力塞到嘴裏。
王繼宏說:“老妹兒,你猜大哥現在在哪?你猜,”王秀麗把頭轉到一邊,王繼宏湊到她眼前:“你猜我去哪兒了?”
王秀麗嫌棄的把王繼宏推開:“煩人。不就是去趟京都嘛,有什麽了不起的。”
王繼宏說:“我還去海南了,坐的飛機。在海邊呆了十來天呢,跟你說,那大海,一望無際,根本就沒有邊兒,瓦蘭瓦蘭的,站海邊上就感覺咱們不大一點似的。”
王秀麗被吸引了:“真的?大哥帶你去的呀?大哥不是在奉天當兵嗎?怎麽又是京都又是海南的,還坐飛機?你唬我吧。”
王繼宏說:“真的,不哄你。大哥現在在京都。大哥處對像了。”
王秀麗一愣:“真的呀?大哥對像,幹啥的?好看不?”
王繼宏點點頭:“好看,比咱們見過的最好看的還好看,性子可好了,也不嫌我和燕兒。我穿的這些,還有表都是大嫂給買的,花了好幾千呢。這表就一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