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楊震想方設法收集德國戰鬥機,倒是因為至少還有明麵上的原因。但他除了戰鬥機之外,還不斷想方設法增加容克五二運輸機的數量。並苦心收集這種飛機使用備用發動機以及零部件,以保證這種飛機使用壽命的做法,可就多少有些耐人尋味了。


    為了能在短期內大幅度增加這種飛機的數量,楊震派人甚至以成立一家主要在亞洲和南美運行的航空公司的名義,通過組建的皮包公司去美英法占領區收購。為此付出為數不菲的資金,引起很大的爭議。


    就算抗聯組建了兩個傘兵師,可眼下抗聯手中性能比這款飛機優秀的多的美製運輸機,已經有了一定的數量。而且通過各種手段和辦法,也購買到了美國部分新式運輸機的圖紙和技術,同時美國人也轉讓了c四七運輸機的生產技術,幹嘛還要到處搞這種老式的運輸機?


    直到楊震戰後計劃全麵暫開之後,所有的人才明白楊震的用意所在。在抗聯與美軍攜手對日空襲之下,被炸成一片廢墟的日本本土,能夠供起降要求比較高的美製運輸機,起降的機場基本沒有剩下幾個。


    日本本土的機場,一直都是美軍艦載機的重點摧毀目標。包括東京幾個機場在內,絕大部分的機場都被炸什麽都沒有剩下不說,機場上被高爆航空炸彈炸的是大坑套著小坑。而沿海的機場不僅要承受美軍艦載機的攻擊,還要不時的被美英艦隊一頓艦炮轟擊。


    缺少工程機械的日本人忙碌一個夜晚,好不容易讓機場恢複使用。第二天又被美軍艦載機,給恢複成搶修前的樣子。除了北海道和南千島群島的機場之外,整個日本本土到日本人終於熬不下去投降的時候,基本上找不到可以使用的機場。


    而且很多日本工廠都因為持續不斷的空襲,被疏散到無機場的農村。這個時候野戰起降性能極其優異,必要時候不需要機場,隻要有一段筆直公路,就可以起降的這款德國運輸機,優勢就真正的顯露出來。


    日本人投降後的第一時間,這些隻要有一塊平坦的地方就可以起降,甚至直接可以降落在工廠旁邊的容克五二運輸機,全部被楊震調往日本本土。搶在美軍大規模的進入日本之前,在短時間之內向朝鮮境內抗聯的控製區,轉運了大批的工業設備、秘密物資,以及搶到手的日本技術人員。


    在完成對日運輸之後,這些運輸機中的相當一部分又被轉為民用,承擔了部分交通不便地區物資和人員的運送。以及在解放戰爭之中,在需要時候為部隊提供野戰補給。雖說運載量有限,但是這種飛機優異的野戰起降性能,正是缺乏標準機場的中國最需要的。


    無論是在解放大西北與大西南作戰之中,還是挺進中南戰場。這些可以依托公路,作為野戰機場的結構堅固,可以承受低劣使用環境的運輸機。承擔了大量的物資補充,傷員運輸的任務,保證了大軍南下作戰所需。


    尤其是在新疆解放後,建設核試驗基地的過程之中,這些容克五二運輸機,可謂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大批的設備和儀器,在公路尚未搶修完成之前,都是通過這些飛機先期運抵基地的。


    這些總數達到了二百餘架,相當一部分修修補補一直用到六十年代末,承擔了大量人員與設備運輸的德國時期生產的,在其他國家早就退役完畢的老式運輸機,為新中國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


    特別是在輻原廣闊但卻交通不便,基本上無鐵路線的大西北地區,依托那些隻是人工平整出來平地的簡易機場,滿足了相當一部分的運輸需要。在西北、西南的邊疆地區,也為保衛交通惡劣的邊防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人員到活禽,從藥品到郵件,從糧食到蔬菜、煤炭,隻要在這種飛機的運載量之內,就沒有什麽沒運過的。新中國成立的民航西北分公司,除了部分c四七和c四六運輸機之外,幾乎裝備的都是這種運輸機。


    即便是國產新型客機大量服役,甚至已經開始出口之後。這種二戰時期生產的老爺飛機也沒有退出一線,而是轉到支線航線以及通用航空領域繼續發揮餘熱。在新中國空軍裏麵,也一直保留了三十多架,專門承擔西北邊防運輸任務。


    如果不是因為長期超負荷使用,導致了機體過度老化,連續引發了兩起事故,同時也實在再也找不到可以替換的零部件,最後剩餘的幾十架在七十年代初期,隻能全部統一退役,恐怕這些老驥伏櫪的飛機,還會一直服役下去不知道何時。


    當然心思都放在了戰後對日問題上的楊震,也沒有想到這些飛機會服役那麽長的時間,發揮了這麽大的作用。如果要是能提前預知這些事情,估計他就連做夢都會笑醒的。畢竟這些飛機都是二戰時期生產的,在經過戰爭時期高強度使用後。


    甚至很多飛機身上都帶著傷的情況之下,究竟還能用多長時間,即便是最權威的航空專家也不可能現在就預測出來。眼下正在忙著到處收集這種飛機的楊震,就更無法預測出來這些飛機的使用年限。


    當然這些飛機能夠超期服役這麽長的時間,除了德國人設計和製造工藝精湛,將這種運輸機設計的異常皮實,製造的相當精良之外。在整個中國服役期間,精心的維護和保養也不無關係。


    楊震從多方麵著手,在苦心的為自己那個最終計劃做著準備。派人跟隨蘇軍一路從東歐到德國,到處收集德軍遺棄的武器裝備。從戰鬥機到零部件,從坦克到一些機械設備,隻要能搞到的都想方設法的搞到手。


    這些人員冒著生命的危險,走遍了到處都是廢墟,遍布地雷的整個蘇德戰場。並想方設法進入美英法控製的西占區,收集德國人遺棄的武器裝備,以及盡可能的從已經被盟國管製的各個工廠之中,購買一些東北建設,以及已經陸續展開的華北工業大建設所急需,美英又嚴禁出口的機械設備。


    為了盡可能多的購買和收集到所需的物資,很多抗聯人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仔細搜索每一個戰場,收集每一個能用零部件,而被地雷炸死、炸傷的,因為身上穿著蘇軍軍裝,遭遇德軍被打散的小股零散部隊犧牲的。還有為了製止蘇軍暴行,而被蘇軍人員開槍打死打傷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之我為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雪雲中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雪雲中路並收藏抗日之我為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