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勳認為打一場師一級規模的作戰,攻占一些重點地區。雖說整體上對改變朝鮮境內的態勢有利,但多少也要消耗東北留守部隊,本就沒有恢複的元氣。郭炳勳認為在中央預定發起的江淮戰役結束之前,東北境內還是以修養生息為主。
北滿根據地以一隅之力,長期供養幾十萬大軍以及數萬的脫產幹部,早就壓的幾乎喘不過氣來。如果不是楊震搶先下手,建設生產建設兵團,對三江平原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基本上做到了軍糧自給有餘,外加可以部分出口。整個北滿脆弱的經濟,恐怕早就在這麽大壓力之下瀕臨崩潰了。
東北是富饒這不假,東北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也不假。但這一切主要都集中在南滿,北滿除了哈爾濱有少數輕工業之外,幾乎無重工業基礎。即便是日本人,對北滿的開發也剛剛開始。
整個北滿在建立根據地的時候,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脈除了日本人的要塞群,以及鐵路沿線還有規模不大的居民聚居區之外,還都是接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即便是人口最密集的三江平原,沼澤與荒地還占據了很大麵積。
北滿境內人口的數量與南滿相比,也是相當的有限。鳳山那樣的縣,全縣人口加在一起不足兩萬人。北滿人口主要集中在鐵路沿線,以及鬆花江和嫩江流域。其餘大部分的地區,人口基數相當的稀少。
以這種薄弱的底子供養幾十萬大軍,甚至就連足夠時的補充兵員都無法提供。在還要進行用那位東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話來說,中國有史以來在最短時間之內,最大規模的工業建設情況之下,整個北滿根據地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有限的人口,既要保證足夠的兵員,又要培養出大量的產業工人,以滿足工業化建設的需要。最關鍵的是還要保證有足夠的農業生產人員,以保證足夠的糧食產量。民以食為天,沒有足夠的糧食產量,就算工業建設在強大也沒有任何的作用。
老百姓吃不飽肚子,那是真的要造反的。到時候別說擴充部隊、趕走侵略者,就是北滿根據地自己都要天下大亂。盡管在不惜一切代價,打通與關內聯係後,不斷的遷移人口。但整個北滿根據地承受的壓力,依舊是相當巨大的,農業人口依舊在持續減少。
好在根據地始終在不惜一切代價,想方設法的進口拖拉機、農藥。甚至將一部分已經不適合戰場使用的輕型坦克,以及繳獲的戰損坦克都改裝為拖拉機使用,想方設法的增加農村大牲口數量。甚至在必要的時候不惜減少軍隊用油,也保證春耕和秋收時期農業用油料。
動用總部直屬工兵甚至戰鬥部隊,在非戰鬥時期全力興修水利設施。在農忙的時候,也抽調大批的部隊下鄉支農。甚至在一定時期,全部停止大豆一類的經濟作物種植,力保糧食才勉強保證了糧食產量,沒有在風調雨順的這幾年下滑。
但北滿農業糧食的產量,除了生產建設兵團之外,大部分的地區依舊徘徊不前。幾年下來整個北滿老根據地,工業雖說已經是後來居上。但是在農業等其他方麵,卻是已經到了可以承受的頂點。
如果不是抗聯在席卷北滿後,實施嚴格的全方位異常嚴格的計劃管理,並不惜一切代價保持人民幣的穩定。還是以原來偽滿時期的方式管理,恐怕北滿根據地在三重壓力之下,早就徹底的崩潰了。
要知道長期拉鋸的吉林中部,也是整個東北主要糧食產區的新京周邊,直到去年才徹底的恢複元氣。北滿根據地能以一隅之地供養,現在已經發展到上百萬人的抗聯這麽長時間。楊震的各種提前部署可謂是功不可沒是一方麵,但北滿地區長期超負荷運轉,也是另外一個方麵。
而在關東軍退縮南滿後,幾乎是刮地三尺的壓榨,整個南滿是民生疲敝、經濟凋零。作為東北主要糧食產區,曾經糧食產量是北滿幾倍的南滿,居然在戰後要從北滿和吉林方麵調糧支援,才能撐到明年秋糧收獲時期。
按照吉林恢複經驗來看,郭炳勳判斷整個南滿除了工業之外,其他方麵要恢複元氣至少得一年時間。至少南滿主要糧食產區的康平、法庫、昌圖幾個縣,境內的密布的地雷與未爆炸的彈藥清理,都很難在春耕之前徹底完成。
按照總部抽調的工兵部隊估計,單單一個昌圖境內日軍埋設的地雷數量就有上百萬枚。盡管總部集中了幾乎全部的工兵,以及采取了多種排雷戰術,但能不能搶在春耕開始之前掃清地雷和殘存爆炸物,依舊還是一個未知數。
日軍在退守南滿後,為了固守這塊對日本人最重要的地盤。一改之前對地雷這種被動防禦不屑一顧的態度,在兩軍對峙前線以及兵力不足的區域,埋設了數量巨大的地雷。而這些地雷清理,除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之外,還需要大量的時間。
眼下郭炳勳認為已經該到了讓眼下還實際上,實際上還在承擔著整個東北供應的北滿,喘息一口氣的時間了。至少糧食的收購數量,以及對人口流動的限製,也該略微放鬆一下。在一些必要的經濟政策上,到了該進行調整的地步。軍工生產的規模,也可以進行適當的壓縮。
畢竟關內戰場,眼下控製著河北、山東、察哈爾全境、山西和綏遠絕大部分地區,陝西北部以及豫東地區,整個北中國最精華地區平津的華北根據地。在包括糧食等很多物資上,還是可以滿足自身絕大部分需要的。
以濟南和北平原日軍修械廠,山西太原兵工廠為基礎,由東北提供設備和人員,正在擴建的張家口和濟南兩個兵工廠,至少在迫擊炮、山野炮彈的補充上,可以自己滿意部分的需要,在糧食的問題上東北也隻是彌補不足。
朝鮮戰場上如果將戰事規模擴大,朝鮮軍後續反應很可能會造成戰役的規模無法控製。郭炳勳認為朝鮮南部與北部不同,朝鮮南部與日本本土隻有一道海峽之隔。如果丟掉朝鮮南部,整個日本本土西海岸將會直接暴露在抗聯的攻擊範圍之內。
作為日本本土的屏障,日軍大本營對朝鮮南部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北部。如果在朝鮮中部展開攻勢,要考慮到朝鮮軍甚至日軍大本營反應,以及可能存在的後續動作,戰事的規模恐怕很難控製在抗聯想要控製的範圍之內。
北滿根據地以一隅之力,長期供養幾十萬大軍以及數萬的脫產幹部,早就壓的幾乎喘不過氣來。如果不是楊震搶先下手,建設生產建設兵團,對三江平原進行大規模的開發。基本上做到了軍糧自給有餘,外加可以部分出口。整個北滿脆弱的經濟,恐怕早就在這麽大壓力之下瀕臨崩潰了。
東北是富饒這不假,東北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也不假。但這一切主要都集中在南滿,北滿除了哈爾濱有少數輕工業之外,幾乎無重工業基礎。即便是日本人,對北滿的開發也剛剛開始。
整個北滿在建立根據地的時候,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完達山脈除了日本人的要塞群,以及鐵路沿線還有規模不大的居民聚居區之外,還都是接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即便是人口最密集的三江平原,沼澤與荒地還占據了很大麵積。
北滿境內人口的數量與南滿相比,也是相當的有限。鳳山那樣的縣,全縣人口加在一起不足兩萬人。北滿人口主要集中在鐵路沿線,以及鬆花江和嫩江流域。其餘大部分的地區,人口基數相當的稀少。
以這種薄弱的底子供養幾十萬大軍,甚至就連足夠時的補充兵員都無法提供。在還要進行用那位東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話來說,中國有史以來在最短時間之內,最大規模的工業建設情況之下,整個北滿根據地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
有限的人口,既要保證足夠的兵員,又要培養出大量的產業工人,以滿足工業化建設的需要。最關鍵的是還要保證有足夠的農業生產人員,以保證足夠的糧食產量。民以食為天,沒有足夠的糧食產量,就算工業建設在強大也沒有任何的作用。
老百姓吃不飽肚子,那是真的要造反的。到時候別說擴充部隊、趕走侵略者,就是北滿根據地自己都要天下大亂。盡管在不惜一切代價,打通與關內聯係後,不斷的遷移人口。但整個北滿根據地承受的壓力,依舊是相當巨大的,農業人口依舊在持續減少。
好在根據地始終在不惜一切代價,想方設法的進口拖拉機、農藥。甚至將一部分已經不適合戰場使用的輕型坦克,以及繳獲的戰損坦克都改裝為拖拉機使用,想方設法的增加農村大牲口數量。甚至在必要的時候不惜減少軍隊用油,也保證春耕和秋收時期農業用油料。
動用總部直屬工兵甚至戰鬥部隊,在非戰鬥時期全力興修水利設施。在農忙的時候,也抽調大批的部隊下鄉支農。甚至在一定時期,全部停止大豆一類的經濟作物種植,力保糧食才勉強保證了糧食產量,沒有在風調雨順的這幾年下滑。
但北滿農業糧食的產量,除了生產建設兵團之外,大部分的地區依舊徘徊不前。幾年下來整個北滿老根據地,工業雖說已經是後來居上。但是在農業等其他方麵,卻是已經到了可以承受的頂點。
如果不是抗聯在席卷北滿後,實施嚴格的全方位異常嚴格的計劃管理,並不惜一切代價保持人民幣的穩定。還是以原來偽滿時期的方式管理,恐怕北滿根據地在三重壓力之下,早就徹底的崩潰了。
要知道長期拉鋸的吉林中部,也是整個東北主要糧食產區的新京周邊,直到去年才徹底的恢複元氣。北滿根據地能以一隅之地供養,現在已經發展到上百萬人的抗聯這麽長時間。楊震的各種提前部署可謂是功不可沒是一方麵,但北滿地區長期超負荷運轉,也是另外一個方麵。
而在關東軍退縮南滿後,幾乎是刮地三尺的壓榨,整個南滿是民生疲敝、經濟凋零。作為東北主要糧食產區,曾經糧食產量是北滿幾倍的南滿,居然在戰後要從北滿和吉林方麵調糧支援,才能撐到明年秋糧收獲時期。
按照吉林恢複經驗來看,郭炳勳判斷整個南滿除了工業之外,其他方麵要恢複元氣至少得一年時間。至少南滿主要糧食產區的康平、法庫、昌圖幾個縣,境內的密布的地雷與未爆炸的彈藥清理,都很難在春耕之前徹底完成。
按照總部抽調的工兵部隊估計,單單一個昌圖境內日軍埋設的地雷數量就有上百萬枚。盡管總部集中了幾乎全部的工兵,以及采取了多種排雷戰術,但能不能搶在春耕開始之前掃清地雷和殘存爆炸物,依舊還是一個未知數。
日軍在退守南滿後,為了固守這塊對日本人最重要的地盤。一改之前對地雷這種被動防禦不屑一顧的態度,在兩軍對峙前線以及兵力不足的區域,埋設了數量巨大的地雷。而這些地雷清理,除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之外,還需要大量的時間。
眼下郭炳勳認為已經該到了讓眼下還實際上,實際上還在承擔著整個東北供應的北滿,喘息一口氣的時間了。至少糧食的收購數量,以及對人口流動的限製,也該略微放鬆一下。在一些必要的經濟政策上,到了該進行調整的地步。軍工生產的規模,也可以進行適當的壓縮。
畢竟關內戰場,眼下控製著河北、山東、察哈爾全境、山西和綏遠絕大部分地區,陝西北部以及豫東地區,整個北中國最精華地區平津的華北根據地。在包括糧食等很多物資上,還是可以滿足自身絕大部分需要的。
以濟南和北平原日軍修械廠,山西太原兵工廠為基礎,由東北提供設備和人員,正在擴建的張家口和濟南兩個兵工廠,至少在迫擊炮、山野炮彈的補充上,可以自己滿意部分的需要,在糧食的問題上東北也隻是彌補不足。
朝鮮戰場上如果將戰事規模擴大,朝鮮軍後續反應很可能會造成戰役的規模無法控製。郭炳勳認為朝鮮南部與北部不同,朝鮮南部與日本本土隻有一道海峽之隔。如果丟掉朝鮮南部,整個日本本土西海岸將會直接暴露在抗聯的攻擊範圍之內。
作為日本本土的屏障,日軍大本營對朝鮮南部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北部。如果在朝鮮中部展開攻勢,要考慮到朝鮮軍甚至日軍大本營反應,以及可能存在的後續動作,戰事的規模恐怕很難控製在抗聯想要控製的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