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戰場大局已定的情況之下,經過楊震的苦心爭取,甚至主席親自出麵。蘇聯人最終還是提供了部分的拉五和拉七戰鬥機,隻是數量始終不算太多。隻能承擔東北根據地的防空需要,並保證對朝鮮半島製空權的爭奪與控製。
蘇聯人對出售給抗聯自己戰鬥機,一樣控製的相當緊。蘇聯人在轉交這部分拉式戰鬥機之前,再三要求不允許這些飛機部署到中國關內戰場,隻能在東北戰場使用。因為這件事情,楊震與科瓦廖夫搞的很不愉快。
至於美製p四零戰鬥機,因為性能已經無力與日軍新式戰鬥機抗衡。除了最新的型號之外,其他的全部轉交給了攻擊機部隊。以代替因為全部轉產戰鬥機,而壓縮的伊爾二攻擊機產量。以及替代已經轉為攻擊機使用,但是因為缺乏配件全部退出一線作戰的颶風戰鬥機。
到了四五年除了英製的斯特林轟炸機,因為英國人提供的配件比較充足,還在承擔一線轟炸任務之外。就隻有英製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因為還有百餘架數量比較充足,還承擔著一線作戰任務。
其餘的英製飛機不是數量過少,就是缺乏有效的零部件來源,已經全部退出一線作戰部隊。這其中包括蘇聯人轉交過來的部分噴火戰鬥機,這種在抗聯之中也一樣不是很受歡迎的英製作戰飛機。
可以說為了保證航空兵戰鬥力以及擴編所需的裝備,楊震可謂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絞盡腦汁東拚西湊才總算滿足了需要。但不管怎麽說在奉中央命令,成建製的向軍委移交了六個戰鬥機大隊後,保證了東北戰場防空和護航的需要。
此次爭奪南滿戰役結束按照中央的命令,在東北戰場已經徹底解放,除了朝鮮境內之外已經無敵情威脅的情況之下。抗聯大軍逐步開始入關,並成建製的向晉察冀、晉冀魯豫軍區轉交重裝備。
在全軍修整兩個月之後的一九四五年二月初,抗聯首批入關部隊十一個步兵師,兩個裝甲師以及三個裝甲旅。編成三個步兵縱隊,一個裝甲機械化縱隊。由一直留在東北的林總指揮,全軍沿著北寧鐵路進入山海關,沿著津浦鐵路、平漢兩條鐵路線全線展開。
截止到四五年五月份,抗聯部隊先後調進關內戰場二十七個步兵師、三個裝甲師、五個裝甲旅,另九個獨立坦克團的裝甲部隊,以及百分之五十的戰術航空兵,百分之七十的直屬炮兵。
整個東北軍區隻留下十一個步兵師,一個裝甲師以及三個裝甲旅、六個獨立坦克團,外加一個騎兵旅。直屬炮兵隻留下七個榴彈炮團,兩個加農炮團以及三個團的火箭炮群。而就留下的十一個步兵師之中,還有三個是新編成的師。
除了野戰軍隻留下三分之一的兵力之外,整個東北境內隻留下三個獨立師,四十一基幹團的地方武裝。以及隻裝備輕武器的地方武裝。以及兩萬多擔任重點目標警衛,邊境線防守、戰俘營看守,現在改名為東北抗聯公安部隊治安性質的武裝。
考慮到抗聯大舉入關之後,以及楊震下一步的戰略計劃構想,中央決定從晉察冀軍區抽調六個旅、晉綏一個旅,山東軍區抽調十一個團,並原在東北作戰的晉冀魯豫一個縱隊,全部改為隸屬抗聯建製。
根據中央指示,東北行政區做了大幅度的調整。撤銷偽滿所設立的濱江省、龍江省、三江省、黑河省,將三省合並為黑龍江省。撤銷偽滿設立的間島省,與原龍江省泰來以南諸縣,以及吉林省合並為吉林省。撤銷安東省、錦州省,將兩省與奉天省、原關東州合並為遼寧省。
撤銷偽滿設立的興安北省、興安南省、興安西省、興安東省,將興安北省、興安東省,以及興安南省科爾沁右翼後旗以北諸旗,與龍江省嫩江以西的甘南、景星兩縣合並嫩江省。將興安南省南部科爾沁右翼後旗以南地區劃入吉林省,興安西省與熱河合並為新的熱河省。
同時東北軍區編製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原來的二級軍區重新調整為熱河軍區、遼寧軍區、吉林軍區、黑龍江軍區、嫩江軍區,共計五個二級軍區建製。按照東北軍區統一部署,每個二級軍區各自組建一個獨立師、一個公安縱隊。
所屬各個軍分區組建一個新的,下轄騎兵一個連、步兵一個營,外加兩個架子營的基幹團,同時負責組建武裝公安支隊。並主管各自轄區內的民兵武裝,以及國防動員工作,並輪訓各自轄區內的適齡青年。
各個二級軍區所屬公安縱隊,以及各個軍分區所屬支隊,受本軍區以及東北人民政府雙重指揮。不占軍隊序列、不占軍費開支,負責維護地方治安、剿匪、以及保護重點工業、礦山、鐵路線的警戒和安全保衛工作。並承擔對對日軍戰俘的看守,對日僑監押地點的警戒。
由原受抗聯總部以及東北人民政府雙重管理的內衛部隊,全部改編為東北軍區並東北人民政府雙重指揮的公安部隊。在負責根據地內治安、剿匪以及重點目標的警戒之外,沿邊各個軍區所屬公安部隊,還要擔負邊境線的巡邏與警戒。
其實此次相對於整個晉察冀、抗聯對調建製的計劃,以及東北軍區內部編製的調整,是楊震自己提出來的。在高層的位置坐久了,很多東西不用學楊震就已經領會到了。他這個東北軍區司令員、抗聯總司令,眼下手下的部隊太多了。
連同航空兵在內,此時的抗聯總兵力已經將近一百五十餘萬。共計裝備三千多輛坦克,兩千餘門一百毫米以上口徑火炮,連同戰略轟炸機在內,總計三千多架飛機的裝備,已經無法單用精銳來形容了。
這支久經戰火考驗,熟悉大兵團作戰的有生力量。連同數量同樣巨大的武器裝備在內,對國內所有的武裝基本上都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整個東北抗聯經過楊震幾年的苦心發展,無論是訓練、戰鬥力,以及裝備都成為國內之冠。
但在整個東北戰場已經徹底結束的情況之下,東北戰場保留過多的部隊,已經無太多的意義。而這麽多久經實戰,同時經受過現代化戰爭考驗的部隊,大規模的壓縮編製、複原,在關內戰場尚有大批日軍的情況之下也不現實。
所以他提出了與晉察冀、晉冀魯豫軍區對調建製,調抗聯主力進關直屬軍委指揮。在負責華北根據地的安全保衛同時,也擔負對外戰略威懾任務。而將大戰基本上已經完結的東北戰場,作為全軍整訓部隊的基地以及戰略總預備隊。將航空兵交給軍委指揮,組建統一的空軍指揮機構。
蘇聯人對出售給抗聯自己戰鬥機,一樣控製的相當緊。蘇聯人在轉交這部分拉式戰鬥機之前,再三要求不允許這些飛機部署到中國關內戰場,隻能在東北戰場使用。因為這件事情,楊震與科瓦廖夫搞的很不愉快。
至於美製p四零戰鬥機,因為性能已經無力與日軍新式戰鬥機抗衡。除了最新的型號之外,其他的全部轉交給了攻擊機部隊。以代替因為全部轉產戰鬥機,而壓縮的伊爾二攻擊機產量。以及替代已經轉為攻擊機使用,但是因為缺乏配件全部退出一線作戰的颶風戰鬥機。
到了四五年除了英製的斯特林轟炸機,因為英國人提供的配件比較充足,還在承擔一線轟炸任務之外。就隻有英製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因為還有百餘架數量比較充足,還承擔著一線作戰任務。
其餘的英製飛機不是數量過少,就是缺乏有效的零部件來源,已經全部退出一線作戰部隊。這其中包括蘇聯人轉交過來的部分噴火戰鬥機,這種在抗聯之中也一樣不是很受歡迎的英製作戰飛機。
可以說為了保證航空兵戰鬥力以及擴編所需的裝備,楊震可謂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絞盡腦汁東拚西湊才總算滿足了需要。但不管怎麽說在奉中央命令,成建製的向軍委移交了六個戰鬥機大隊後,保證了東北戰場防空和護航的需要。
此次爭奪南滿戰役結束按照中央的命令,在東北戰場已經徹底解放,除了朝鮮境內之外已經無敵情威脅的情況之下。抗聯大軍逐步開始入關,並成建製的向晉察冀、晉冀魯豫軍區轉交重裝備。
在全軍修整兩個月之後的一九四五年二月初,抗聯首批入關部隊十一個步兵師,兩個裝甲師以及三個裝甲旅。編成三個步兵縱隊,一個裝甲機械化縱隊。由一直留在東北的林總指揮,全軍沿著北寧鐵路進入山海關,沿著津浦鐵路、平漢兩條鐵路線全線展開。
截止到四五年五月份,抗聯部隊先後調進關內戰場二十七個步兵師、三個裝甲師、五個裝甲旅,另九個獨立坦克團的裝甲部隊,以及百分之五十的戰術航空兵,百分之七十的直屬炮兵。
整個東北軍區隻留下十一個步兵師,一個裝甲師以及三個裝甲旅、六個獨立坦克團,外加一個騎兵旅。直屬炮兵隻留下七個榴彈炮團,兩個加農炮團以及三個團的火箭炮群。而就留下的十一個步兵師之中,還有三個是新編成的師。
除了野戰軍隻留下三分之一的兵力之外,整個東北境內隻留下三個獨立師,四十一基幹團的地方武裝。以及隻裝備輕武器的地方武裝。以及兩萬多擔任重點目標警衛,邊境線防守、戰俘營看守,現在改名為東北抗聯公安部隊治安性質的武裝。
考慮到抗聯大舉入關之後,以及楊震下一步的戰略計劃構想,中央決定從晉察冀軍區抽調六個旅、晉綏一個旅,山東軍區抽調十一個團,並原在東北作戰的晉冀魯豫一個縱隊,全部改為隸屬抗聯建製。
根據中央指示,東北行政區做了大幅度的調整。撤銷偽滿所設立的濱江省、龍江省、三江省、黑河省,將三省合並為黑龍江省。撤銷偽滿設立的間島省,與原龍江省泰來以南諸縣,以及吉林省合並為吉林省。撤銷安東省、錦州省,將兩省與奉天省、原關東州合並為遼寧省。
撤銷偽滿設立的興安北省、興安南省、興安西省、興安東省,將興安北省、興安東省,以及興安南省科爾沁右翼後旗以北諸旗,與龍江省嫩江以西的甘南、景星兩縣合並嫩江省。將興安南省南部科爾沁右翼後旗以南地區劃入吉林省,興安西省與熱河合並為新的熱河省。
同時東北軍區編製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原來的二級軍區重新調整為熱河軍區、遼寧軍區、吉林軍區、黑龍江軍區、嫩江軍區,共計五個二級軍區建製。按照東北軍區統一部署,每個二級軍區各自組建一個獨立師、一個公安縱隊。
所屬各個軍分區組建一個新的,下轄騎兵一個連、步兵一個營,外加兩個架子營的基幹團,同時負責組建武裝公安支隊。並主管各自轄區內的民兵武裝,以及國防動員工作,並輪訓各自轄區內的適齡青年。
各個二級軍區所屬公安縱隊,以及各個軍分區所屬支隊,受本軍區以及東北人民政府雙重指揮。不占軍隊序列、不占軍費開支,負責維護地方治安、剿匪、以及保護重點工業、礦山、鐵路線的警戒和安全保衛工作。並承擔對對日軍戰俘的看守,對日僑監押地點的警戒。
由原受抗聯總部以及東北人民政府雙重管理的內衛部隊,全部改編為東北軍區並東北人民政府雙重指揮的公安部隊。在負責根據地內治安、剿匪以及重點目標的警戒之外,沿邊各個軍區所屬公安部隊,還要擔負邊境線的巡邏與警戒。
其實此次相對於整個晉察冀、抗聯對調建製的計劃,以及東北軍區內部編製的調整,是楊震自己提出來的。在高層的位置坐久了,很多東西不用學楊震就已經領會到了。他這個東北軍區司令員、抗聯總司令,眼下手下的部隊太多了。
連同航空兵在內,此時的抗聯總兵力已經將近一百五十餘萬。共計裝備三千多輛坦克,兩千餘門一百毫米以上口徑火炮,連同戰略轟炸機在內,總計三千多架飛機的裝備,已經無法單用精銳來形容了。
這支久經戰火考驗,熟悉大兵團作戰的有生力量。連同數量同樣巨大的武器裝備在內,對國內所有的武裝基本上都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整個東北抗聯經過楊震幾年的苦心發展,無論是訓練、戰鬥力,以及裝備都成為國內之冠。
但在整個東北戰場已經徹底結束的情況之下,東北戰場保留過多的部隊,已經無太多的意義。而這麽多久經實戰,同時經受過現代化戰爭考驗的部隊,大規模的壓縮編製、複原,在關內戰場尚有大批日軍的情況之下也不現實。
所以他提出了與晉察冀、晉冀魯豫軍區對調建製,調抗聯主力進關直屬軍委指揮。在負責華北根據地的安全保衛同時,也擔負對外戰略威懾任務。而將大戰基本上已經完結的東北戰場,作為全軍整訓部隊的基地以及戰略總預備隊。將航空兵交給軍委指揮,組建統一的空軍指揮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