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廣武一線拚到這個時候,大家恐怕都是半斤對八兩,誰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裏去。自己傷亡過半,但日軍的情況隻能比自己更差。現在新廣武一線,就看大家誰能堅持最後的五分鍾。這個時候,在迂迴雁門關,不僅沒有什麽油水可撈,還會削弱自己一線的兵力。
陳翰章對於雁門關一線日軍實際情況的判斷,可謂是相當的自信。他認為此戰之中,抗聯雖說隻投入了一個步兵團,但的確在步兵火力上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一發火箭彈或是無後坐力炮彈下去,就可以敲掉日軍一個重機槍陣地。
如果不是地形過於複雜,日軍陣地又犬牙交錯。在火力點的設置上,明顯加強了擲彈筒、九二步兵炮、速射炮,對機槍陣地的掩護。以步兵炮和擲彈筒,壓製自己的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
而自己部隊投入的八二迫和六零迫,因為抽調了相當部分南下增援太行區,而顯得數量有些不足,無法壓製住日軍的九二步兵炮和擲彈筒。又是處於佯攻的態勢之下,兵力始終未能占據優勢。以自己部隊在單兵火力上的優勢,早就拿下新廣武了。
此戰之中,日軍明顯接受了化德、商都一線作戰的教訓。麵對抗聯在單兵火力以及直瞄火力上的優勢,對機槍陣地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將九二步兵炮的陣地,向前推至一線陣地。與重機槍和擲彈筒配合,利用這種火炮多功能性,專門壓製抗聯的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
甚至用九二步兵炮,壓製抗聯的大口徑機槍平射。在作戰之中,也有學有樣的動用了十三毫米高射機槍,參加到一線作戰之中,專門用來壓製抗聯縱深的大口徑機槍。新廣武戰場上,抗聯就吃了幾個不小的悶虧。
一個高射機槍連剛一展開,就被日軍部署在新廣武城牆上的四門九二步兵炮,居高臨下摧毀。如果不是一線指揮的熊伯濤反應迅速,直接將雙二三高炮拉上去,壓製住這四門九二步兵炮,恐怕抗聯的攻擊損失還要大。
日軍對抗聯的步兵戰術,采取了大量很是有效的對應手段,再加上新廣武一線的複雜地形,是抗聯此次攻堅戰打的這麽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日軍反應速度之快,推出應對手段之有效,也多少是陳翰章有些始料不及的。
但陳翰章依舊認為盡管日軍的應對戰術,讓自己吃了不少的悶虧,可以自己的裝備上的優勢,絕對不會讓當麵的日軍日子好過到哪裏去。新廣武戰場上,他們的傷亡相對自己投入的兵力來說隻能是更大。
在這種情況之下,在與其強行奪取雁門關,還不如以新廣武為中心點,利用自己的火力優勢,將日軍在雁門關的兵力,徹底的消耗幹淨。自己已經沒有實力進行兩麵作戰,既然已經付出這麽大的代價,那麽就無論形勢發生任何的轉變,自己都隻能堅持下去。
所以陳翰章並沒有派出迂迴部隊,從已經拿下的舊廣武,沿著西線迂迴雁門關下。而是從壓製火力之中,抽調兩門一五零榴彈炮,加入對新廣武與雁門關之間的火力封鎖。同時,告訴熊伯濤,調整一線部隊的火力和兵力配置,準備對新廣武發起最後的總攻擊。
在部署新廣武準備發起最後攻擊的同時,陳翰章調動新廣武一線的所有參戰火箭炮兵,除了留下一個連之外,其餘的向張莊以東快速的以東部署。命令張莊至馬邑前沿各部隊,采取多路穿插,將張莊至馬邑一線的日軍向張莊為核心的地帶壓縮。
為了加強北麵的作戰,保障北麵參戰部隊兵力的充足,陳翰章甚至將廣武戰場上所有的坦克,都調到了張莊的正麵。同時在廣武戰場正麵,陳翰章將司令部警衛營,抽調出來兩個連,也調到了新廣武爭奪戰上。
看到陳翰章將自己司令部的警衛營,都抽調上去,老總皺了皺眉頭,卻最終什麽都沒有說。如果說來到晉北戰場以前對抗聯部隊的了解,老總還隻是停留在楊震等高層的匯報,以及從一些抗聯拍攝的紀錄片。
來到晉北之後,這些天與抗聯的幹部與部隊的接觸下來,老總感覺到與關內部隊相比,這支孤懸在東北的部隊身上有一股子別樣的氣質。抗聯出身的這些將領,不管年紀和職務的大小,身上卻都帶著一股子那種說不清、道不明,但又能實實在在的感覺到的拚勁。
越到關鍵的時刻,那股子拚命三郎的勁頭越是充足。而無論他們當麵的敵人,數量多於他們多少,那股子勁頭重來都不會有一絲的減弱。而且越到關鍵時刻,拚的越是兇狠。咬住你就絕不撒口,哪怕自己被你搞的遍體鱗傷,但就是死也要狠狠的咬下你一塊肉來。
這幾天的接觸下來,這些抗聯幹部給老總的感覺,就像是一群狼一樣。對,就像一群在最惡劣環境下,為了生存下來不惜一切的狼群一樣。一旦瞄準了目標,不把你撕的四分五裂,是絕對不會罷口。
不僅僅是老抗聯出身的幹部是這個樣子,甚至就連那些從關內調過去的幹部,無論之前性格多謹慎,戰場上但是到了抗聯不到一年的時間,作風與之前幾乎是完全換做兩人。在指揮風格上,變得異常的大膽潑辣。身上那股子狼性,變得異常的清晰。
抗聯的將領普遍膽子大,在戰場上的決心也大,也敢於下決心。在戰場上,從來不知道什麽叫做畏懼。上級一聲令下,前邊就算是刀山火海也從來不皺一下眉頭。戰場紀律之嚴格,甚至超過紅軍時期。
不僅老抗聯出來的幹部,就是後調到東北工作的那些關內幹部,與之前在老根據地內的時候相比,身上也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甚至變的老總都有些不敢相信,這些人居然是自己曾經熟悉的老部下。
如果說陳翰章、穆長秋,這些老抗聯出身的幹部,老總還很陌生的話。那麽像熊伯濤等眼下就在晉北戰場作戰的許多關內後調到東北工作的幹部,老總可是相當的熟悉。甚至在長征時候,就已經是老熟人了。
對於這些幹部,老總不可謂不了解。甚至有些的人,還是老總一手提拔起來的,有的還在老總身邊工作過。對於這些人的為人和品性,老總是很了解的。但老總沒有想到,短短的一年之內,這些老部下的身上居然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變的讓老總甚至都有些陌生。
陳翰章對於雁門關一線日軍實際情況的判斷,可謂是相當的自信。他認為此戰之中,抗聯雖說隻投入了一個步兵團,但的確在步兵火力上占據著絕對的優勢。一發火箭彈或是無後坐力炮彈下去,就可以敲掉日軍一個重機槍陣地。
如果不是地形過於複雜,日軍陣地又犬牙交錯。在火力點的設置上,明顯加強了擲彈筒、九二步兵炮、速射炮,對機槍陣地的掩護。以步兵炮和擲彈筒,壓製自己的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
而自己部隊投入的八二迫和六零迫,因為抽調了相當部分南下增援太行區,而顯得數量有些不足,無法壓製住日軍的九二步兵炮和擲彈筒。又是處於佯攻的態勢之下,兵力始終未能占據優勢。以自己部隊在單兵火力上的優勢,早就拿下新廣武了。
此戰之中,日軍明顯接受了化德、商都一線作戰的教訓。麵對抗聯在單兵火力以及直瞄火力上的優勢,對機槍陣地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將九二步兵炮的陣地,向前推至一線陣地。與重機槍和擲彈筒配合,利用這種火炮多功能性,專門壓製抗聯的火箭筒和無後坐力炮。
甚至用九二步兵炮,壓製抗聯的大口徑機槍平射。在作戰之中,也有學有樣的動用了十三毫米高射機槍,參加到一線作戰之中,專門用來壓製抗聯縱深的大口徑機槍。新廣武戰場上,抗聯就吃了幾個不小的悶虧。
一個高射機槍連剛一展開,就被日軍部署在新廣武城牆上的四門九二步兵炮,居高臨下摧毀。如果不是一線指揮的熊伯濤反應迅速,直接將雙二三高炮拉上去,壓製住這四門九二步兵炮,恐怕抗聯的攻擊損失還要大。
日軍對抗聯的步兵戰術,采取了大量很是有效的對應手段,再加上新廣武一線的複雜地形,是抗聯此次攻堅戰打的這麽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日軍反應速度之快,推出應對手段之有效,也多少是陳翰章有些始料不及的。
但陳翰章依舊認為盡管日軍的應對戰術,讓自己吃了不少的悶虧,可以自己的裝備上的優勢,絕對不會讓當麵的日軍日子好過到哪裏去。新廣武戰場上,他們的傷亡相對自己投入的兵力來說隻能是更大。
在這種情況之下,在與其強行奪取雁門關,還不如以新廣武為中心點,利用自己的火力優勢,將日軍在雁門關的兵力,徹底的消耗幹淨。自己已經沒有實力進行兩麵作戰,既然已經付出這麽大的代價,那麽就無論形勢發生任何的轉變,自己都隻能堅持下去。
所以陳翰章並沒有派出迂迴部隊,從已經拿下的舊廣武,沿著西線迂迴雁門關下。而是從壓製火力之中,抽調兩門一五零榴彈炮,加入對新廣武與雁門關之間的火力封鎖。同時,告訴熊伯濤,調整一線部隊的火力和兵力配置,準備對新廣武發起最後的總攻擊。
在部署新廣武準備發起最後攻擊的同時,陳翰章調動新廣武一線的所有參戰火箭炮兵,除了留下一個連之外,其餘的向張莊以東快速的以東部署。命令張莊至馬邑前沿各部隊,采取多路穿插,將張莊至馬邑一線的日軍向張莊為核心的地帶壓縮。
為了加強北麵的作戰,保障北麵參戰部隊兵力的充足,陳翰章甚至將廣武戰場上所有的坦克,都調到了張莊的正麵。同時在廣武戰場正麵,陳翰章將司令部警衛營,抽調出來兩個連,也調到了新廣武爭奪戰上。
看到陳翰章將自己司令部的警衛營,都抽調上去,老總皺了皺眉頭,卻最終什麽都沒有說。如果說來到晉北戰場以前對抗聯部隊的了解,老總還隻是停留在楊震等高層的匯報,以及從一些抗聯拍攝的紀錄片。
來到晉北之後,這些天與抗聯的幹部與部隊的接觸下來,老總感覺到與關內部隊相比,這支孤懸在東北的部隊身上有一股子別樣的氣質。抗聯出身的這些將領,不管年紀和職務的大小,身上卻都帶著一股子那種說不清、道不明,但又能實實在在的感覺到的拚勁。
越到關鍵的時刻,那股子拚命三郎的勁頭越是充足。而無論他們當麵的敵人,數量多於他們多少,那股子勁頭重來都不會有一絲的減弱。而且越到關鍵時刻,拚的越是兇狠。咬住你就絕不撒口,哪怕自己被你搞的遍體鱗傷,但就是死也要狠狠的咬下你一塊肉來。
這幾天的接觸下來,這些抗聯幹部給老總的感覺,就像是一群狼一樣。對,就像一群在最惡劣環境下,為了生存下來不惜一切的狼群一樣。一旦瞄準了目標,不把你撕的四分五裂,是絕對不會罷口。
不僅僅是老抗聯出身的幹部是這個樣子,甚至就連那些從關內調過去的幹部,無論之前性格多謹慎,戰場上但是到了抗聯不到一年的時間,作風與之前幾乎是完全換做兩人。在指揮風格上,變得異常的大膽潑辣。身上那股子狼性,變得異常的清晰。
抗聯的將領普遍膽子大,在戰場上的決心也大,也敢於下決心。在戰場上,從來不知道什麽叫做畏懼。上級一聲令下,前邊就算是刀山火海也從來不皺一下眉頭。戰場紀律之嚴格,甚至超過紅軍時期。
不僅老抗聯出來的幹部,就是後調到東北工作的那些關內幹部,與之前在老根據地內的時候相比,身上也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甚至變的老總都有些不敢相信,這些人居然是自己曾經熟悉的老部下。
如果說陳翰章、穆長秋,這些老抗聯出身的幹部,老總還很陌生的話。那麽像熊伯濤等眼下就在晉北戰場作戰的許多關內後調到東北工作的幹部,老總可是相當的熟悉。甚至在長征時候,就已經是老熟人了。
對於這些幹部,老總不可謂不了解。甚至有些的人,還是老總一手提拔起來的,有的還在老總身邊工作過。對於這些人的為人和品性,老總是很了解的。但老總沒有想到,短短的一年之內,這些老部下的身上居然發生了如此大的轉變,變的讓老總甚至都有些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