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楊震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這種想法也就是想想而已。別說現在國內與國際的形勢,都不可能允許自己這麽做。一直在強調對河套方麵做工作的中央,更不會在這個時候,批準自己真的與那位老兄拉開架勢大打一場。
而且別說中央不會允許,就是允許了,眼下的自己也很難支撐起這麽漫長的補給線。包頭,已經是此戰補給線可能延伸的極致了。再向西一些,此次會戰西線的補給線就真的要崩斷了。但鄂爾多斯高原雖說是野望,包頭他卻勢在必得。
也正在楊震的再三叮囑之下,在考慮到戰役打響之後,包頭周邊可能麵臨的形勢。陳翰章才特地抽出這個小集群利用機械化的優勢,配屬向這個方向作戰的晉綏軍區一個騎兵旅,搶在河套方麵有所動作之前,進抵烏梁素海一線,以封閉河套方麵將手伸進包頭地區的通道。
盡管陳翰章始終不明白,一號為何要必須搶占包頭這個貧瘠地區,而不集中兵力在晉綏和太嶽軍區的配合之下奪取晉北,為下一步作戰拓展空間。包頭周邊無論是糧食產量,還是資源都不足以獨立支撐一支部隊的生存。
沒有後方的大量補給,那裏的糧食都維持不了部隊的生存。奪取包頭,隻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有這些力量放在晉北,會獲取更多的戰果。但按照抗聯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的嚴格規定,陳翰章還是不折不扣的執行了命令。
在他的部署之下,在進入歸綏外圍之後,西集群第一時間立即將配合晉綏軍區部隊行動的兵力抽調出來。沿著大黑河北岸狹長的土默特平原地區,向西追趕晉綏軍區主力。力爭能夠搶在河套方麵動手之前,搶占烏梁素海東岸地區。
而就在西線集群快速通過烏蘭花至歸綏的公路,並於三線之中率先在歸綏一線打響同一時間。中路陳翰章親自指揮兵力,在已經摸清楚了整個大青山中段地形的軍區直屬偵察旅一個中隊的引導之下。
采取步兵放棄汽車搭乘坦克,而必要的補給汽車則采取坦克硬牽引的辦法。一路向東南方向翻山越嶺,連續搶占土城子、米糧局,快速的通過陶林縣城西南方向。避開陶林一線的日偽軍,直插卓資山一線。
這一路是此次整個翻越陰山,直插綏南的作戰計劃之中,最為困難,也是最為惡劣的一段路。相對於有公路可以依靠的西線,以及地勢相對平緩的東線來說,這一路基本都位於山區的地形也最為複雜,進展速度最慢的。
但陳翰章指揮部隊一路翻山越嶺,依靠軍區直屬偵察部隊的配合與引導,以及bt快速坦克和t三四坦克優良的越野性能,發動機強勁的馬力,硬生生的從大青山的崇山峻嶺之中鑽出一條路來。
等出大青山之後,陳翰章看著身後的莽莽群山,即便是一向無所畏懼的他,也不禁的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不是自己戰前用機動能力極強的bt坦克,換下t二六坦克。單憑t二六坦克那九十一馬力的小發動機,很多地段恐怕真的都過不來。
那些坦克一旦進山,隻能要麽用發動機馬力大一些的t三四坦克硬給拽過來。要麽因為越野能力差一些,無法通過複雜的,幾乎可以說除了羊腸小道之外,沒有道路的地形,隻能放棄。
盡管一路上隻是損失了兩部卡車,所有的坦克都衝了過來。但是這一路上,也讓陳翰章捏足了一把汗。有的地方是靠著t三四坦克堅實的裝甲,和相對龐大的車體,硬生生的撞出一條路來的。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將兩輛坦克相互牽引,一點點的噌著過來的。
不過好在雖說兇險萬分,路上的時間也耽擱的多了一些,但是好在到底是衝了過來。盡管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是這種代價卻還是可以承受的。至少所有的物資和坦克,尤其是彈藥和備用油料都運了過來。
隻是眼下的陳翰章還沒有想到,因為地形複雜,最晚越過大青山的中路集群,卻是在此戰之中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壓根沒有想到抗聯的坦克集群會從大青山衝出來的日軍,在中線部隊殺出山之後,一下子被打的措手不及。
而翻山越嶺在時間上的耽擱,讓中線集群的主力,雖然沒有吃上第一口肉。但是抵達卓資山之後的時間裏,卻是正好趕上一道豐盛的宴席。也正是從背後殺出來的中線集群,與東線集群配和,一舉奠定了綏南戰場的戰局。
至於東線,在抵達集寧之前倒也進展順利。雖說地形也不是一馬平川,但是東線繞路陶林的路線,要比中線平緩很多。又是按照陳翰章的命令,一路不與小股日偽軍糾纏,直接殺奔集寧,使得行進速度相當的快。
甚至還早於距離遠遠近於他們的中線部隊,衝出大青山。但是在殺出大青山之後,卻是在集寧一線與正在按照華北方麵軍的命令,從晉北出發沿著平綏鐵路抵達集寧車站下車,緊急向東增援的六十九師團遭遇。
剛一開始指揮東線集群的易良品,以為當麵的日軍,隻是駐紮在集寧、豐鎮一線的日軍第三混成旅團發現了自己的行蹤,調集兵力圍攻自己。但隨著周邊的日軍數量越來越多,實際兵力已經遠遠超過一個旅團的兵力之後,易良品感覺到有些不對勁。
不過易良品到底是老兵出身,麵對著優勢敵軍的圍攻,非但沒有就地防禦,反倒是利用坦克集群的機動能力,以中型坦克為先導,與日軍打起了對攻戰。以坦克的衝擊力,將日軍整個行軍隊列衝的亂七八糟。
實際上這場戰役,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糊塗戰。易良品一直以為當麵的日軍是現在駐紮在集寧、豐鎮、卓資山一線的獨立第三混成旅團。直到周圍的日軍數量越來越多,已經遠遠超過一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兵力之後,才感覺出來不對勁。
而當麵的日軍第六十九師團,則壓根就沒有想到抗聯的坦克集群,會從他們一向認為根本就不可能通過坦克和裝甲集群的大青山之中衝出來。更沒有想到抗聯會在正麵戰場,還處於激戰的情況之下,會抽調這麽多的坦克采取大縱深迂迴的戰術,直插自己的縱深。
而且別說中央不會允許,就是允許了,眼下的自己也很難支撐起這麽漫長的補給線。包頭,已經是此戰補給線可能延伸的極致了。再向西一些,此次會戰西線的補給線就真的要崩斷了。但鄂爾多斯高原雖說是野望,包頭他卻勢在必得。
也正在楊震的再三叮囑之下,在考慮到戰役打響之後,包頭周邊可能麵臨的形勢。陳翰章才特地抽出這個小集群利用機械化的優勢,配屬向這個方向作戰的晉綏軍區一個騎兵旅,搶在河套方麵有所動作之前,進抵烏梁素海一線,以封閉河套方麵將手伸進包頭地區的通道。
盡管陳翰章始終不明白,一號為何要必須搶占包頭這個貧瘠地區,而不集中兵力在晉綏和太嶽軍區的配合之下奪取晉北,為下一步作戰拓展空間。包頭周邊無論是糧食產量,還是資源都不足以獨立支撐一支部隊的生存。
沒有後方的大量補給,那裏的糧食都維持不了部隊的生存。奪取包頭,隻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有這些力量放在晉北,會獲取更多的戰果。但按照抗聯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的嚴格規定,陳翰章還是不折不扣的執行了命令。
在他的部署之下,在進入歸綏外圍之後,西集群第一時間立即將配合晉綏軍區部隊行動的兵力抽調出來。沿著大黑河北岸狹長的土默特平原地區,向西追趕晉綏軍區主力。力爭能夠搶在河套方麵動手之前,搶占烏梁素海東岸地區。
而就在西線集群快速通過烏蘭花至歸綏的公路,並於三線之中率先在歸綏一線打響同一時間。中路陳翰章親自指揮兵力,在已經摸清楚了整個大青山中段地形的軍區直屬偵察旅一個中隊的引導之下。
采取步兵放棄汽車搭乘坦克,而必要的補給汽車則采取坦克硬牽引的辦法。一路向東南方向翻山越嶺,連續搶占土城子、米糧局,快速的通過陶林縣城西南方向。避開陶林一線的日偽軍,直插卓資山一線。
這一路是此次整個翻越陰山,直插綏南的作戰計劃之中,最為困難,也是最為惡劣的一段路。相對於有公路可以依靠的西線,以及地勢相對平緩的東線來說,這一路基本都位於山區的地形也最為複雜,進展速度最慢的。
但陳翰章指揮部隊一路翻山越嶺,依靠軍區直屬偵察部隊的配合與引導,以及bt快速坦克和t三四坦克優良的越野性能,發動機強勁的馬力,硬生生的從大青山的崇山峻嶺之中鑽出一條路來。
等出大青山之後,陳翰章看著身後的莽莽群山,即便是一向無所畏懼的他,也不禁的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不是自己戰前用機動能力極強的bt坦克,換下t二六坦克。單憑t二六坦克那九十一馬力的小發動機,很多地段恐怕真的都過不來。
那些坦克一旦進山,隻能要麽用發動機馬力大一些的t三四坦克硬給拽過來。要麽因為越野能力差一些,無法通過複雜的,幾乎可以說除了羊腸小道之外,沒有道路的地形,隻能放棄。
盡管一路上隻是損失了兩部卡車,所有的坦克都衝了過來。但是這一路上,也讓陳翰章捏足了一把汗。有的地方是靠著t三四坦克堅實的裝甲,和相對龐大的車體,硬生生的撞出一條路來的。有的地方甚至需要將兩輛坦克相互牽引,一點點的噌著過來的。
不過好在雖說兇險萬分,路上的時間也耽擱的多了一些,但是好在到底是衝了過來。盡管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但是這種代價卻還是可以承受的。至少所有的物資和坦克,尤其是彈藥和備用油料都運了過來。
隻是眼下的陳翰章還沒有想到,因為地形複雜,最晚越過大青山的中路集群,卻是在此戰之中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壓根沒有想到抗聯的坦克集群會從大青山衝出來的日軍,在中線部隊殺出山之後,一下子被打的措手不及。
而翻山越嶺在時間上的耽擱,讓中線集群的主力,雖然沒有吃上第一口肉。但是抵達卓資山之後的時間裏,卻是正好趕上一道豐盛的宴席。也正是從背後殺出來的中線集群,與東線集群配和,一舉奠定了綏南戰場的戰局。
至於東線,在抵達集寧之前倒也進展順利。雖說地形也不是一馬平川,但是東線繞路陶林的路線,要比中線平緩很多。又是按照陳翰章的命令,一路不與小股日偽軍糾纏,直接殺奔集寧,使得行進速度相當的快。
甚至還早於距離遠遠近於他們的中線部隊,衝出大青山。但是在殺出大青山之後,卻是在集寧一線與正在按照華北方麵軍的命令,從晉北出發沿著平綏鐵路抵達集寧車站下車,緊急向東增援的六十九師團遭遇。
剛一開始指揮東線集群的易良品,以為當麵的日軍,隻是駐紮在集寧、豐鎮一線的日軍第三混成旅團發現了自己的行蹤,調集兵力圍攻自己。但隨著周邊的日軍數量越來越多,實際兵力已經遠遠超過一個旅團的兵力之後,易良品感覺到有些不對勁。
不過易良品到底是老兵出身,麵對著優勢敵軍的圍攻,非但沒有就地防禦,反倒是利用坦克集群的機動能力,以中型坦克為先導,與日軍打起了對攻戰。以坦克的衝擊力,將日軍整個行軍隊列衝的亂七八糟。
實際上這場戰役,從一開始就是一場糊塗戰。易良品一直以為當麵的日軍是現在駐紮在集寧、豐鎮、卓資山一線的獨立第三混成旅團。直到周圍的日軍數量越來越多,已經遠遠超過一個獨立混成旅團的兵力之後,才感覺出來不對勁。
而當麵的日軍第六十九師團,則壓根就沒有想到抗聯的坦克集群,會從他們一向認為根本就不可能通過坦克和裝甲集群的大青山之中衝出來。更沒有想到抗聯會在正麵戰場,還處於激戰的情況之下,會抽調這麽多的坦克采取大縱深迂迴的戰術,直插自己的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