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他雖然保住了陣地,沒有最終崩潰。但在他的對麵,同樣死戰不退的日軍卻是已經在他的前沿,打下了不少的釘子。其中距離他的主陣地不足三十米處的一個最大一個釘子,用戰死的日軍屍體壘成的簡易工事後麵,足足有埋藏著日軍的一個小隊。
而剩下的幾個釘子,每個至少也有十多個日軍。這些日軍在輕機槍和擲彈筒的掩護之下,死死的釘在前沿,已經做好一切準備給眼前抗聯已經不多的守軍,在最關鍵的時刻,來上最致命的一擊。以圖在一舉將眼前的抗聯部隊全殲,打掉這個戰場上的抗聯最高指揮部。
麵對著釘在自己眼前,最近距離還不足三十米的這些釘子,李明清現在卻沒有那個實力打一個戰術反擊將他們全部拔掉。隻能讓他們在那裏釘著,隨時可能給自己來上最致命的一擊卻無可奈何。
而對於李明清來說,最要命的不僅僅是日軍現在已經在他的前沿陣地前麵釘上了不少的釘子。而是他此刻僅剩的一挺本身子彈就不多的重機槍,此時因為之前的戰鬥中麵對日軍潮水一樣攻勢,早就將節省子彈的念頭丟到腦後,本就不多的彈藥已經消耗一空。
在日軍擲彈筒的全力壓製之下,在戰鬥之中李明清又丟掉了一挺重機槍。一個小時的激戰下來,他隻剩下了一挺此刻已經沒有了一發重機槍彈的彈藥。盡管他派出了僅存幾個老兵,利用日軍攻擊極少的間隙,從陣地前的日軍屍體收集了不少的七七毫米子彈。
原本他以為日軍這種步槍也是七七口徑的,自己手中的九二式重機槍應該可以勉強的使用。但當這些子彈拿迴來之後,他才哭笑不得的發現。這些同樣日本人知道的七七口徑的子彈,卻是無法在自己僅剩的這挺九二式重機槍上使用。
原本他還以為都是七七口徑子彈,又都是日本人生產的子彈,這些日軍新式步機槍使用的七七口徑子彈,能與九二式重機槍通用。結果那裏想得到,被自己派出去收集彈藥的兩個老兵付出一死一傷代價,收集來的這千餘發七七子彈,九二重機槍根本就用不了。
因為抗聯之中一直講究輕武器彈藥口徑通用化,就算之前槍械口徑很雜,但也至少一個部隊之中盡可能的口徑統一。如果全部裝備七九口徑的武器,那麽所有的武器都是七九的。如果是六五日式口徑的,全部的武器都是六五式的口徑。
除了重機槍,因為數量的原因口徑相對雜亂之外,其餘的輕武器彈藥都是盡可能做到通用的。即便是口徑繁雜的重機槍,也盡可能的使用波蘭的七九口徑,日式的七七口徑和法製的八毫米口徑這三種數量最多的機槍。
其餘少量的蘇製口徑重機槍,雖說彈藥獲取來源有保證,但因為數量的原因,也盡可能的不用。他那裏想到,日軍自己生產的兩種七七口徑的子彈不通用不說,口徑還是一模一樣的。收集來的上千發子彈,九二式重機槍使用不了。
而沒有了重機槍的火力支撐,僅憑僅剩的三挺法國造m一九二二式輕機槍,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頂得住日軍再一次的進攻。而且這僅剩的三挺法國造的輕機槍眼下剩餘的彈藥,也已經所剩無幾了。隻有一挺從日軍手中繳獲的日軍新式輕機槍,彈藥還相對充足。
看著陣地上已經剩餘的不到一半兵力,再看了看此刻就隱蔽在自己身後,依舊沉默的王德耀和他身邊最後一個連的部隊。已經做好最壞準備的李明清,還是沒有張口請求增援。他知道戰鬥打到這個份上,王司令還未增援,就是認為還沒有到最關鍵的時刻。
雖然是政工幹部,但此刻的李明清已經明白了王德耀的想法。王司令這是拿著自己和自己的部下,當做一個專門給日軍放血的血槽。讓自己盡最大可能的削弱日軍的戰鬥力和兵力,以便他在最關鍵的時刻投入他身邊的那支生力軍一舉奠定勝負。
李明清看著自己陣地之前遍地的日軍屍體,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己的部隊的確快要打光了,但日軍倒在自己陣地前的也至少在一個多中隊。但自己周邊,至少還有兩個日軍中隊。也就是說,想要達到王德耀的要求,自己還得要堅持。
但眼下部隊已經打殘,所有的輕重機槍眼下隻剩下三挺子彈加一起也不足一百發的輕機槍,手榴彈也消耗一空。至於那六發被他留作最後殺手鐧的六零炮彈,則早在十分鍾最前,日軍最後一次衝鋒的時候,就已經打光了。
如果不是被自己留在最後關鍵時刻使用的這六發六零炮彈,自己的陣地恐怕十分鍾之前就丟掉了。但最後的一點壓製火力,也已經打光的。現在隻能依靠步槍和幾支還有子彈的衝鋒槍的自己,還能堅持到王司令要求的那個時候嗎?
幾次親自參加與衝進自己陣地日軍肉搏,此刻手中的手槍子彈早就已經打光的李明清。將自己擔任連指導員時候,上級配發的這支防蘇軍tt手槍的手槍拆卸開來,將零件散著丟掉。又拿起一支繳獲的日軍新式步槍,壓上一個彈夾,又上好刺刀之後。
將文件包摘了下來,拿出一張紙來快速的紀錄著戰場上每一個幹部、戰士的姓名。他的記憶力相當的不錯,無論犧牲還是活著的,他將一個個的名字都紀錄了下來。就連那兩個因為畏縮不前,想要當逃兵而被讓親手擊斃的逃兵的名字他都寫上了。
他知道,日軍下一次的進攻絕對會是全力以赴。對於自己來說,如果王司令那邊還認為沒有到最後時刻,再不發起攻擊的話,那麽自己也就沒有下一次了。自己手中的兩個連,雖說是拚湊起來的,自己真正的部下隻有一個連。
但在這一戰之中,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因為不是一個建製而不服從指揮。現在不管他們是哪個營,或是那個團的部隊,都是自己的部下。他不管是臨時的部下,還是真正的部下,他不能讓自己的這些戰士,成為失蹤的人員,連一個烈士稱號都無法得到。
至於那兩個逃兵,李明清還是把他們的名字也記錄了下來,也算是一個小私心吧。這兩個人雖說因為試圖逃跑,死在了自己的槍下。但他們畢竟是自己手下的戰士,將他們寫上,他們的家屬會因為他們成為烈士,而受到地方政府的優待。
而剩下的幾個釘子,每個至少也有十多個日軍。這些日軍在輕機槍和擲彈筒的掩護之下,死死的釘在前沿,已經做好一切準備給眼前抗聯已經不多的守軍,在最關鍵的時刻,來上最致命的一擊。以圖在一舉將眼前的抗聯部隊全殲,打掉這個戰場上的抗聯最高指揮部。
麵對著釘在自己眼前,最近距離還不足三十米的這些釘子,李明清現在卻沒有那個實力打一個戰術反擊將他們全部拔掉。隻能讓他們在那裏釘著,隨時可能給自己來上最致命的一擊卻無可奈何。
而對於李明清來說,最要命的不僅僅是日軍現在已經在他的前沿陣地前麵釘上了不少的釘子。而是他此刻僅剩的一挺本身子彈就不多的重機槍,此時因為之前的戰鬥中麵對日軍潮水一樣攻勢,早就將節省子彈的念頭丟到腦後,本就不多的彈藥已經消耗一空。
在日軍擲彈筒的全力壓製之下,在戰鬥之中李明清又丟掉了一挺重機槍。一個小時的激戰下來,他隻剩下了一挺此刻已經沒有了一發重機槍彈的彈藥。盡管他派出了僅存幾個老兵,利用日軍攻擊極少的間隙,從陣地前的日軍屍體收集了不少的七七毫米子彈。
原本他以為日軍這種步槍也是七七口徑的,自己手中的九二式重機槍應該可以勉強的使用。但當這些子彈拿迴來之後,他才哭笑不得的發現。這些同樣日本人知道的七七口徑的子彈,卻是無法在自己僅剩的這挺九二式重機槍上使用。
原本他還以為都是七七口徑子彈,又都是日本人生產的子彈,這些日軍新式步機槍使用的七七口徑子彈,能與九二式重機槍通用。結果那裏想得到,被自己派出去收集彈藥的兩個老兵付出一死一傷代價,收集來的這千餘發七七子彈,九二重機槍根本就用不了。
因為抗聯之中一直講究輕武器彈藥口徑通用化,就算之前槍械口徑很雜,但也至少一個部隊之中盡可能的口徑統一。如果全部裝備七九口徑的武器,那麽所有的武器都是七九的。如果是六五日式口徑的,全部的武器都是六五式的口徑。
除了重機槍,因為數量的原因口徑相對雜亂之外,其餘的輕武器彈藥都是盡可能做到通用的。即便是口徑繁雜的重機槍,也盡可能的使用波蘭的七九口徑,日式的七七口徑和法製的八毫米口徑這三種數量最多的機槍。
其餘少量的蘇製口徑重機槍,雖說彈藥獲取來源有保證,但因為數量的原因,也盡可能的不用。他那裏想到,日軍自己生產的兩種七七口徑的子彈不通用不說,口徑還是一模一樣的。收集來的上千發子彈,九二式重機槍使用不了。
而沒有了重機槍的火力支撐,僅憑僅剩的三挺法國造m一九二二式輕機槍,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頂得住日軍再一次的進攻。而且這僅剩的三挺法國造的輕機槍眼下剩餘的彈藥,也已經所剩無幾了。隻有一挺從日軍手中繳獲的日軍新式輕機槍,彈藥還相對充足。
看著陣地上已經剩餘的不到一半兵力,再看了看此刻就隱蔽在自己身後,依舊沉默的王德耀和他身邊最後一個連的部隊。已經做好最壞準備的李明清,還是沒有張口請求增援。他知道戰鬥打到這個份上,王司令還未增援,就是認為還沒有到最關鍵的時刻。
雖然是政工幹部,但此刻的李明清已經明白了王德耀的想法。王司令這是拿著自己和自己的部下,當做一個專門給日軍放血的血槽。讓自己盡最大可能的削弱日軍的戰鬥力和兵力,以便他在最關鍵的時刻投入他身邊的那支生力軍一舉奠定勝負。
李明清看著自己陣地之前遍地的日軍屍體,苦笑著搖了搖頭。自己的部隊的確快要打光了,但日軍倒在自己陣地前的也至少在一個多中隊。但自己周邊,至少還有兩個日軍中隊。也就是說,想要達到王德耀的要求,自己還得要堅持。
但眼下部隊已經打殘,所有的輕重機槍眼下隻剩下三挺子彈加一起也不足一百發的輕機槍,手榴彈也消耗一空。至於那六發被他留作最後殺手鐧的六零炮彈,則早在十分鍾最前,日軍最後一次衝鋒的時候,就已經打光了。
如果不是被自己留在最後關鍵時刻使用的這六發六零炮彈,自己的陣地恐怕十分鍾之前就丟掉了。但最後的一點壓製火力,也已經打光的。現在隻能依靠步槍和幾支還有子彈的衝鋒槍的自己,還能堅持到王司令要求的那個時候嗎?
幾次親自參加與衝進自己陣地日軍肉搏,此刻手中的手槍子彈早就已經打光的李明清。將自己擔任連指導員時候,上級配發的這支防蘇軍tt手槍的手槍拆卸開來,將零件散著丟掉。又拿起一支繳獲的日軍新式步槍,壓上一個彈夾,又上好刺刀之後。
將文件包摘了下來,拿出一張紙來快速的紀錄著戰場上每一個幹部、戰士的姓名。他的記憶力相當的不錯,無論犧牲還是活著的,他將一個個的名字都紀錄了下來。就連那兩個因為畏縮不前,想要當逃兵而被讓親手擊斃的逃兵的名字他都寫上了。
他知道,日軍下一次的進攻絕對會是全力以赴。對於自己來說,如果王司令那邊還認為沒有到最後時刻,再不發起攻擊的話,那麽自己也就沒有下一次了。自己手中的兩個連,雖說是拚湊起來的,自己真正的部下隻有一個連。
但在這一戰之中,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因為不是一個建製而不服從指揮。現在不管他們是哪個營,或是那個團的部隊,都是自己的部下。他不管是臨時的部下,還是真正的部下,他不能讓自己的這些戰士,成為失蹤的人員,連一個烈士稱號都無法得到。
至於那兩個逃兵,李明清還是把他們的名字也記錄了下來,也算是一個小私心吧。這兩個人雖說因為試圖逃跑,死在了自己的槍下。但他們畢竟是自己手下的戰士,將他們寫上,他們的家屬會因為他們成為烈士,而受到地方政府的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