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在對這位中了人家的激將法還渾然不知,反倒是自以為是,甚至還有些洋洋得意的束星北老兄苦笑之餘。對楊震有過一些了解的葉企孫與吳有訓二位先生,現在卻感覺這個曾經讓他們自以為熟悉的前清華旁聽生,卻是讓他們越來越看不透。
此時身上哪裏還有半點在會麵之初,對自己行大禮的那點書生氣。反倒是舉手投足之間,都顯示出那股子久經沙場軍人,特有的金戈鐵馬氣息。而且還是一個狡猾多端,論起心眼來幾乎趕上那些官場上的老油條。
經曆過這場短暫的小小風波,兩個人才真正發現眼前這個年輕的將軍,早已經非之前那個沉默寡言學生,反倒成了一名短短的時間之內,幾乎不用考慮,隨手就能給別人下了一個圈套。讓人將自己賣給了他,還在幫著他數錢的睿智將軍。
隻是葉企孫與吳有訓先生在苦笑之餘,心中也多少有些感歎。他們不清楚眼前的這個自己曾經的半個學生,這些年究竟遭遇到了什麽情況。能在身上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變的兩個人根本就不相信他們會是同一個人。隻是怎麽也琢磨不透的兩個人,也隻能感歎造化弄人。
束星北教授已經表態了,那麽剩下的幾位先生就不能不有一個態度。此刻經過複雜的心理鬥爭的葉企孫與吳有訓兩位教授,在楊震同意不強留除非他點名必須留下的教授後,最終也答應了將會留在東北抗聯根據地。
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所有的生命不僅僅在教學上,還希望能真正發揮自己專長和所學。而且他們的真正才學,單純的放在教學上,無疑也是一種浪費。能安安心心坐下來,研究自己的課題,對這些教授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祈望。
但這個願望,在連必要的實驗儀器都缺乏的大後方,是根本就無法實現的。此時一心祈求外援的國民政府既沒有能力,將他們的想法變成現實。更沒有那個想法,給他們提供研究條件和課題。
遷移到國內的各個大學,在漫長的遷移和輾轉之中,也丟光了幾乎所有的科研儀器。如今在北平時,曾經以科研儀器全而著稱的這幾所中國最著名的大學,現在已經淪落到連必要的授課的工具都需要教授自己動手製作。
而抗聯這裏最新式的美國進口科研儀器,以及優厚的研究條件,的確很讓他們動心。最關鍵的是,抗聯還給他們提供了科研的課題。在這裏,他們會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所學,也更能學以致用。
但周培源和吳大猷兩位教授,卻是還在猶豫。盡管他們從楊震的話語之中,明白自己留在這裏會更有發展,自己的學識會更有發揮的地方。而且這裏的醫療條件,更有利於自己夫人的健康,但他們實在是有些放心不下留在關內的學生。
相對於更放不下學生的周培源先生,那邊的吳大猷先生則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對於政治上的顧慮也是有一些的。畢竟之前的多年隔閡,甚至不了解,在加上某些方麵的刻意宣傳,對這邊總是有一定的顧慮。
而且他對抗聯在理工大學設置政委,以及各係都設立黨委書記,甚至根據地內的各個中小學都設立黨支部的情況,也是很不以為然。認為搞這些政治會衝擊學術研究和教學,更會影響到西南聯大一貫講究的學術自由。
他認為學術就是學術,一旦涉及到政治,就不會那麽的單純了。而抗聯在各個學校設立黨組織,無疑會代表著他們的手會伸的很長。作為單純的教授,從不涉及政治的吳大猷先生,一向很煩感在校園之中搞黨派,搞政治。
而且他不認為以抗聯目前的能力,能在研究的方麵上對他們有什麽幫助。雖說通過這些天的參觀和考察,對這裏的努力有了一定的印象。但他認為知識的過程是一個積累,學術的氛圍也是一個積累。他不認為抗聯至少在目前,有這個學術氛圍和傳統。
雖然抗聯這裏有大批的新式科研和教學用的儀器。但是學術是需要交流的,留在這裏,很難與外界取得聯係。這裏太封閉了,很難與外界接觸到。這一點對於自己的學術積累,是相當不利的。
最關鍵的是他擔心自己妻子的身體,雖然抗聯提供了特效藥,但是肺結核這種病是根本無法痊愈的。隻能是盡可能的恢複身體,以及延長壽命。如果抗聯打了敗仗,在來一次長途遷移的話,自己妻子的身體很有可能承受不住。
這些年**給他帶來的失望太多了,一次次的敗仗,一次次輾轉遷移。從華北的北平,一直遷移到西南邊陲的昆明才總算安定了下來。但妻子本身就虛弱的身體,隨著一次次的遷移卻是每況愈下。甚至在去年,差一點就永遠的離開了自己。
如今大後方的條件雖然艱苦了一些,生活水準也隨著物價的飛漲每況愈下。就連給妻子想弄點滋補品,都沒有錢去買。但不管怎麽說,至少是安定下來了,不用在到處的遷移。如果來到東北,固然這裏有治療肺病的特效藥,營養條件也好的多。
來到這裏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妻子已經能下地走路,而且也原來持續不退的低燒總算消退了。甚至抗聯專門給他妻子配備的那位中俄混血兒醫生告訴他,如果持續治療,他的妻子雖然不能說完全徹底的恢複,但是至少可以保證短時間之內不在犯病。而且如果恢複狀況良好的情況之下,未必不能生育。
這是讓他自抗戰爆發以來,在艱難和困苦之中最高興的事情,也是他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但盡管這樣,他依舊很擔心如果抗聯失敗了,再一次的長途遷移,還是會毀了妻子本就虛弱的身體。前車之鑒太多了,愛妻如命的他實在不敢冒任何的風險。
但是在參觀與考察的時候,見到的那些美國進口的最新式科研設備和儀器,卻又是讓吳大猷先生異常心動。要知道這些最新式的科研設備和儀器,在國內的其他地方根本就見不到。別說在一路遷移的過程之中,大部分科研儀器基本丟光的現在的西南聯大,就是在北平的時候,幾家大學加在一起也沒有這麽多的新式儀器和設備。
此時身上哪裏還有半點在會麵之初,對自己行大禮的那點書生氣。反倒是舉手投足之間,都顯示出那股子久經沙場軍人,特有的金戈鐵馬氣息。而且還是一個狡猾多端,論起心眼來幾乎趕上那些官場上的老油條。
經曆過這場短暫的小小風波,兩個人才真正發現眼前這個年輕的將軍,早已經非之前那個沉默寡言學生,反倒成了一名短短的時間之內,幾乎不用考慮,隨手就能給別人下了一個圈套。讓人將自己賣給了他,還在幫著他數錢的睿智將軍。
隻是葉企孫與吳有訓先生在苦笑之餘,心中也多少有些感歎。他們不清楚眼前的這個自己曾經的半個學生,這些年究竟遭遇到了什麽情況。能在身上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變的兩個人根本就不相信他們會是同一個人。隻是怎麽也琢磨不透的兩個人,也隻能感歎造化弄人。
束星北教授已經表態了,那麽剩下的幾位先生就不能不有一個態度。此刻經過複雜的心理鬥爭的葉企孫與吳有訓兩位教授,在楊震同意不強留除非他點名必須留下的教授後,最終也答應了將會留在東北抗聯根據地。
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所有的生命不僅僅在教學上,還希望能真正發揮自己專長和所學。而且他們的真正才學,單純的放在教學上,無疑也是一種浪費。能安安心心坐下來,研究自己的課題,對這些教授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祈望。
但這個願望,在連必要的實驗儀器都缺乏的大後方,是根本就無法實現的。此時一心祈求外援的國民政府既沒有能力,將他們的想法變成現實。更沒有那個想法,給他們提供研究條件和課題。
遷移到國內的各個大學,在漫長的遷移和輾轉之中,也丟光了幾乎所有的科研儀器。如今在北平時,曾經以科研儀器全而著稱的這幾所中國最著名的大學,現在已經淪落到連必要的授課的工具都需要教授自己動手製作。
而抗聯這裏最新式的美國進口科研儀器,以及優厚的研究條件,的確很讓他們動心。最關鍵的是,抗聯還給他們提供了科研的課題。在這裏,他們會更好的發揮自己的所學,也更能學以致用。
但周培源和吳大猷兩位教授,卻是還在猶豫。盡管他們從楊震的話語之中,明白自己留在這裏會更有發展,自己的學識會更有發揮的地方。而且這裏的醫療條件,更有利於自己夫人的健康,但他們實在是有些放心不下留在關內的學生。
相對於更放不下學生的周培源先生,那邊的吳大猷先生則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對於政治上的顧慮也是有一些的。畢竟之前的多年隔閡,甚至不了解,在加上某些方麵的刻意宣傳,對這邊總是有一定的顧慮。
而且他對抗聯在理工大學設置政委,以及各係都設立黨委書記,甚至根據地內的各個中小學都設立黨支部的情況,也是很不以為然。認為搞這些政治會衝擊學術研究和教學,更會影響到西南聯大一貫講究的學術自由。
他認為學術就是學術,一旦涉及到政治,就不會那麽的單純了。而抗聯在各個學校設立黨組織,無疑會代表著他們的手會伸的很長。作為單純的教授,從不涉及政治的吳大猷先生,一向很煩感在校園之中搞黨派,搞政治。
而且他不認為以抗聯目前的能力,能在研究的方麵上對他們有什麽幫助。雖說通過這些天的參觀和考察,對這裏的努力有了一定的印象。但他認為知識的過程是一個積累,學術的氛圍也是一個積累。他不認為抗聯至少在目前,有這個學術氛圍和傳統。
雖然抗聯這裏有大批的新式科研和教學用的儀器。但是學術是需要交流的,留在這裏,很難與外界取得聯係。這裏太封閉了,很難與外界接觸到。這一點對於自己的學術積累,是相當不利的。
最關鍵的是他擔心自己妻子的身體,雖然抗聯提供了特效藥,但是肺結核這種病是根本無法痊愈的。隻能是盡可能的恢複身體,以及延長壽命。如果抗聯打了敗仗,在來一次長途遷移的話,自己妻子的身體很有可能承受不住。
這些年**給他帶來的失望太多了,一次次的敗仗,一次次輾轉遷移。從華北的北平,一直遷移到西南邊陲的昆明才總算安定了下來。但妻子本身就虛弱的身體,隨著一次次的遷移卻是每況愈下。甚至在去年,差一點就永遠的離開了自己。
如今大後方的條件雖然艱苦了一些,生活水準也隨著物價的飛漲每況愈下。就連給妻子想弄點滋補品,都沒有錢去買。但不管怎麽說,至少是安定下來了,不用在到處的遷移。如果來到東北,固然這裏有治療肺病的特效藥,營養條件也好的多。
來到這裏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妻子已經能下地走路,而且也原來持續不退的低燒總算消退了。甚至抗聯專門給他妻子配備的那位中俄混血兒醫生告訴他,如果持續治療,他的妻子雖然不能說完全徹底的恢複,但是至少可以保證短時間之內不在犯病。而且如果恢複狀況良好的情況之下,未必不能生育。
這是讓他自抗戰爆發以來,在艱難和困苦之中最高興的事情,也是他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但盡管這樣,他依舊很擔心如果抗聯失敗了,再一次的長途遷移,還是會毀了妻子本就虛弱的身體。前車之鑒太多了,愛妻如命的他實在不敢冒任何的風險。
但是在參觀與考察的時候,見到的那些美國進口的最新式科研設備和儀器,卻又是讓吳大猷先生異常心動。要知道這些最新式的科研設備和儀器,在國內的其他地方根本就見不到。別說在一路遷移的過程之中,大部分科研儀器基本丟光的現在的西南聯大,就是在北平的時候,幾家大學加在一起也沒有這麽多的新式儀器和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