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委看來,楊震的這個計劃不僅僅是在軍事上有著相當大的風險,在政治上風險也很大。綏遠是**第八戰區的轄區,目前退守綏西地區尚且與日軍打的有來有往的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身上還兼任這綏遠省主席的擔子。一旦部隊真的打到綏遠境內,不可能不與他們發生衝突。
在皖南事變之後,眼下的國內政治形勢顯得很微妙。兩黨雖說還沒有公開撕破臉皮大打出手,但是小衝突幾乎每天都有。八戰區的主要轄區又緊鄰陝甘寧邊區,甚至在陝甘寧邊區周邊部署有重兵。
如果真的公開撕破臉皮,在留守部隊兵力不多的情況之下,恐怕對中央不利。而那位目前在綏遠的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雖說與我軍關係一向不錯,但是涉及到地盤的事情難保不翻臉。對於他這種雜牌軍來說,地盤可就是命根子。
雖說他現在隻能管轄綏西一塊,但人家的畢竟是兩黨都承認的正牌綏遠省主席。如果眼下與他們發生衝突,在全國輿論麵前不好交待,恐怕會有挑起內戰之嫌。同室抄戈,不管你什麽原因,這個時候恐怕都會受到全國輿論的討伐。
如果到時候真的與第八戰區部隊發生衝突,在眼下重慶目前還把握著輿論大方向的時候,這挑起摩擦的責任恐怕會全部歸到自己一方,到時候這後果就不好收拾了。尤其是在西進部隊與日軍激戰,而那位綏遠王趁機搶占歸綏、包頭一線搶得先機的話,將會更加不利。
歸綏、包頭就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這邊日偽軍一有什麽動靜,那邊人家馬上就知道。以那位綏遠王的能力,如果這個機會都把握不住的話,那裏又能稱之為晉綏軍第一戰將?還能以一師之中獨拒數萬奉軍與涿州城?
如果到時候兩軍真的發生衝突,到時候全國輿論方麵就不好交待了。當之所以選擇察南,除了戰略和戰術方麵的考慮之外,那裏全部敵占區,**沒有一兵一卒。選擇那個方向,在政治上沒有任何的負擔。
當政委將心中的憂慮說完,卻沒有想到楊震將手中的紅藍鉛筆往桌子上一丟道:“我不管是他是什麽人,手下有多少兵,隻要擋住我的道,我就會不惜一切代價的解決掉他。我這個人吃下去的東西,是絕對不會再吐出來的。”
“他們如果嫌我們占據了他們的地盤,那麽他們完全可以自己去收複嗎?聽說那位八戰區副司令長官不是挺能打的嗎,他有那個本事就自己去幹,我還可以省下一點兵力。如果沒有那個本事,還阻擋別人去收複國土,那麽我就絕對不會和他客氣的。”
“至於引發兩黨摩擦,我楊震打日本人都不在乎,他們第八戰區的那點力量我還真沒有看在眼裏。我們從日軍手中收複國土理直氣壯,怕什麽別人說?畏手畏腳,絕對不應該是我們的作風。”
“如果在我們與日蒙疆軍作戰的時候,他們如果願意觀戰隨他們。但是要過來搶地盤,那麽就讓他們試試什麽叫做鐵拳。我不管他是誰,究竟有多能打。但是一句話,吃到嘴裏的肉,我是絕對不會再吐出來。”
楊震這番話態度異常強硬,很是有一番佛擋**,神阻殺神的喻味,將兩位老帥都嚇了一跳。甚至正喝水的政委,一口水甚至全部噴到了地上。能讓一貫溫文爾雅的政委如此的失態,楊震恐怕還是第一個。
看著固執,甚至不惜為了歸綏與包頭還要與八戰區大戰一場的楊震,兩位老帥對視一眼之後卻是無奈的搖了搖頭。他們也知道如今的抗聯,肯定有這個底氣。但有些事情,還是要慎重的考慮一下。
猶豫良久,政委看了看楊震苦笑了一下之後道:“楊震同誌,既然你堅持你的決定,我們又不讚同你的想法。這樣吧,我看還是將我們兩方麵的所有計劃與思路都上報中央,讓主席決定。不管是選擇你的作戰方案,還是我們的作戰方案,還是都需要中央批準的。”
“不過,不管中央的決定是什麽。但是如果中央做出決定來,我希望你都能夠服從。楊震同誌,也許我們看待一件事情的眼光不同。但是我們的出發點,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我們的將來。你想的也許比我們要長遠,但是我們還是那句話,一切還是要慎重考慮。”
對於政委的這種想法,楊震沒有拒絕。搞出這麽大的動作,不請示中央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是西進綏遠,還需要晉綏軍區的配合。而且在政治上,也是需要一定準備的。如果真的搶占綏遠,不與那位綏遠王發生衝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方麵,還是要早做準備為好。
對於那位綏遠王,楊震也算是久仰大名。此人不僅極為擅長防禦,多次在防禦戰之中打出精彩戰績來。而且他不僅僅是精通防禦,還精通長途奔襲與機動作戰。其屬下的三十五軍,在雜牌部隊之中戰鬥力絕對是一流,還要在一向以打硬仗著稱二十九軍擴編的兩個軍之上。
甚至與中央軍中王牌部隊相比,也毫不遜色,而且在部隊的團結力上還要高出一籌來。先以一個團的兵力,獨守天鎮打的西北軍損兵折將,三個月之內無可奈何,差點沒有能順利的撤退。
涿州一戰,以不足萬餘人的兵力,在裝備、兵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之下,在奉軍幾萬大軍的合圍之下苦守百餘日。在奉軍集中了大量的飛機、重炮,甚至國內第一批實戰的坦克和毒氣的圍攻之下,依舊是一籌莫展破城乏術。甚至那位東北王親臨一線指揮,也沒有能解決戰局。
如果不是孤軍作戰,長時間苦守其糧食、彈藥已經消耗餘燼,恐怕在裝備上占據絕對優勢的奉軍,再有三個月也拿不下來。而在其後的長城抗戰的收官之戰之中,表現更是上佳。第一次創造了中日軍隊在作戰之中,傷亡比例大致持平的紀錄。
其所部在隨後的綏遠抗戰,更是大放異彩。百靈廟一戰,一舉打垮偽蒙軍數萬人。使得自九一八事變後,氣焰囂張的日本人首次選擇了妥協。在全麵抗戰爆發之後,在忻口會戰之中更是屢屢有上佳表現。太原作戰雖然失敗,但是責任並不在他。
在皖南事變之後,眼下的國內政治形勢顯得很微妙。兩黨雖說還沒有公開撕破臉皮大打出手,但是小衝突幾乎每天都有。八戰區的主要轄區又緊鄰陝甘寧邊區,甚至在陝甘寧邊區周邊部署有重兵。
如果真的公開撕破臉皮,在留守部隊兵力不多的情況之下,恐怕對中央不利。而那位目前在綏遠的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雖說與我軍關係一向不錯,但是涉及到地盤的事情難保不翻臉。對於他這種雜牌軍來說,地盤可就是命根子。
雖說他現在隻能管轄綏西一塊,但人家的畢竟是兩黨都承認的正牌綏遠省主席。如果眼下與他們發生衝突,在全國輿論麵前不好交待,恐怕會有挑起內戰之嫌。同室抄戈,不管你什麽原因,這個時候恐怕都會受到全國輿論的討伐。
如果到時候真的與第八戰區部隊發生衝突,在眼下重慶目前還把握著輿論大方向的時候,這挑起摩擦的責任恐怕會全部歸到自己一方,到時候這後果就不好收拾了。尤其是在西進部隊與日軍激戰,而那位綏遠王趁機搶占歸綏、包頭一線搶得先機的話,將會更加不利。
歸綏、包頭就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這邊日偽軍一有什麽動靜,那邊人家馬上就知道。以那位綏遠王的能力,如果這個機會都把握不住的話,那裏又能稱之為晉綏軍第一戰將?還能以一師之中獨拒數萬奉軍與涿州城?
如果到時候兩軍真的發生衝突,到時候全國輿論方麵就不好交待了。當之所以選擇察南,除了戰略和戰術方麵的考慮之外,那裏全部敵占區,**沒有一兵一卒。選擇那個方向,在政治上沒有任何的負擔。
當政委將心中的憂慮說完,卻沒有想到楊震將手中的紅藍鉛筆往桌子上一丟道:“我不管是他是什麽人,手下有多少兵,隻要擋住我的道,我就會不惜一切代價的解決掉他。我這個人吃下去的東西,是絕對不會再吐出來的。”
“他們如果嫌我們占據了他們的地盤,那麽他們完全可以自己去收複嗎?聽說那位八戰區副司令長官不是挺能打的嗎,他有那個本事就自己去幹,我還可以省下一點兵力。如果沒有那個本事,還阻擋別人去收複國土,那麽我就絕對不會和他客氣的。”
“至於引發兩黨摩擦,我楊震打日本人都不在乎,他們第八戰區的那點力量我還真沒有看在眼裏。我們從日軍手中收複國土理直氣壯,怕什麽別人說?畏手畏腳,絕對不應該是我們的作風。”
“如果在我們與日蒙疆軍作戰的時候,他們如果願意觀戰隨他們。但是要過來搶地盤,那麽就讓他們試試什麽叫做鐵拳。我不管他是誰,究竟有多能打。但是一句話,吃到嘴裏的肉,我是絕對不會再吐出來。”
楊震這番話態度異常強硬,很是有一番佛擋**,神阻殺神的喻味,將兩位老帥都嚇了一跳。甚至正喝水的政委,一口水甚至全部噴到了地上。能讓一貫溫文爾雅的政委如此的失態,楊震恐怕還是第一個。
看著固執,甚至不惜為了歸綏與包頭還要與八戰區大戰一場的楊震,兩位老帥對視一眼之後卻是無奈的搖了搖頭。他們也知道如今的抗聯,肯定有這個底氣。但有些事情,還是要慎重的考慮一下。
猶豫良久,政委看了看楊震苦笑了一下之後道:“楊震同誌,既然你堅持你的決定,我們又不讚同你的想法。這樣吧,我看還是將我們兩方麵的所有計劃與思路都上報中央,讓主席決定。不管是選擇你的作戰方案,還是我們的作戰方案,還是都需要中央批準的。”
“不過,不管中央的決定是什麽。但是如果中央做出決定來,我希望你都能夠服從。楊震同誌,也許我們看待一件事情的眼光不同。但是我們的出發點,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我們的將來。你想的也許比我們要長遠,但是我們還是那句話,一切還是要慎重考慮。”
對於政委的這種想法,楊震沒有拒絕。搞出這麽大的動作,不請示中央肯定是不行的。尤其是西進綏遠,還需要晉綏軍區的配合。而且在政治上,也是需要一定準備的。如果真的搶占綏遠,不與那位綏遠王發生衝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方麵,還是要早做準備為好。
對於那位綏遠王,楊震也算是久仰大名。此人不僅極為擅長防禦,多次在防禦戰之中打出精彩戰績來。而且他不僅僅是精通防禦,還精通長途奔襲與機動作戰。其屬下的三十五軍,在雜牌部隊之中戰鬥力絕對是一流,還要在一向以打硬仗著稱二十九軍擴編的兩個軍之上。
甚至與中央軍中王牌部隊相比,也毫不遜色,而且在部隊的團結力上還要高出一籌來。先以一個團的兵力,獨守天鎮打的西北軍損兵折將,三個月之內無可奈何,差點沒有能順利的撤退。
涿州一戰,以不足萬餘人的兵力,在裝備、兵力對比懸殊的情況之下,在奉軍幾萬大軍的合圍之下苦守百餘日。在奉軍集中了大量的飛機、重炮,甚至國內第一批實戰的坦克和毒氣的圍攻之下,依舊是一籌莫展破城乏術。甚至那位東北王親臨一線指揮,也沒有能解決戰局。
如果不是孤軍作戰,長時間苦守其糧食、彈藥已經消耗餘燼,恐怕在裝備上占據絕對優勢的奉軍,再有三個月也拿不下來。而在其後的長城抗戰的收官之戰之中,表現更是上佳。第一次創造了中日軍隊在作戰之中,傷亡比例大致持平的紀錄。
其所部在隨後的綏遠抗戰,更是大放異彩。百靈廟一戰,一舉打垮偽蒙軍數萬人。使得自九一八事變後,氣焰囂張的日本人首次選擇了妥協。在全麵抗戰爆發之後,在忻口會戰之中更是屢屢有上佳表現。太原作戰雖然失敗,但是責任並不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