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事情既然已經商定,剩下的事情也就好解決了。當初在建設兵工廠的時候,楊震就堅持廠房麵積要擴大一倍有餘。這個之前明顯給人一種浪費感覺的做法,此時卻是顯示出了作用。至少不用因為北滿冬季無法施工而耽誤機器、設備的安裝。


    楊震急於去幾個分區檢查工作,談完與江北的協議事情後,對於組建生產建設兵團和在根據地內開展九年強製義務教育這兩件事,手頭上明顯有了閑錢,而顯得有些財大氣粗總指揮和李延祿兩個人也沒有絲毫考慮便同意了。


    組建生產建設兵團雖然眼前看有些繁瑣,尤其是移民這一塊更是麻煩多多。但好處卻是顯而易見。尤其是在已經做了充足的前期準備前提之下,就算最困難的移民工作,也不會受到太大的阻礙。對這個想法,作為主要負責行政工作的李延祿當場就表示了全力支持。


    不僅優先同意配齊地方工作人員,還答應在佳木斯繳獲的六輛法國造履帶拖拉機,以及楊震先期進口的四兩蘇製大馬力拖拉機的基礎之上,在與江北協調一次性進口十六輛大馬力拖拉機交給生產建設兵團使用。並愉快的接受了楊震對於總指揮和自己分別兼任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政委兼第一書記,掛職司令員的邀請。


    至於九年強製免費義務教育製,總指揮與李延祿兩個人雖然感覺到有一定的壓力,當然主要是財政上的。但對於楊震的這個想法,卻是是大加讚賞。尤其李延祿,連連稱讚楊震有眼光,看得遠。知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乃是國之根本的道理。雖然會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有了楊震在財政上的爽快,並非是什麽解決不了太大的難題。


    李延祿不僅對楊震這個想法很讚賞,並當場表態從江北貸款中剩餘的部分中,優先劃撥五萬盧布,作為啟動資金。楊震此次帶來的十萬偽滿幣和五萬日元,也一次性全部投入進去。今後,除了軍事所需之外,教育資金優先劃撥。


    李延祿誇獎的話,讓楊震多少有些臉紅的同時,心中也暗自豎起了大拇指。俗話說站多高,望多遠。到底是總攬全局的人物,眼光到底是不一樣,一下子就看到了點子上。不說別的單單就這份胸襟和氣度,就不是自己能夠相提並論的。


    隻是事後的發展讓當了甩手掌櫃的,將此事全權交給軍區政委李延平負責的楊震也有一些始料不及。尤其是總指揮與李延祿投入精力之大,更是讓楊震事先沒有想到的。除了數學課本依舊保持著偽滿使用的教材,隻做適當的增減外,語文課本則全是總指揮與李延祿兩個人百忙之中抽空親自編撰的。


    除了一些基礎啟蒙的三字經、千字文之外,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教程之中則編入了不少專門從延安空運來的中央領袖的著作精選片段,像那篇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華部分,就被選入了高中一級的教材之中。


    至於外語教學,在楊震的堅持之下采取自願的原則,除了保留部分日語課程之外,又開了俄語以及英語專業。


    隻是在根據地內,俄語專業倒是好找老師。佳木斯城內就有現成的白俄教師,但英語專業卻是很難找。最後還是中央從到延安參加革命的知識分子之中抽調了一批,才緩解了外語教師力量的不足。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楊震還在部隊發起了節約運動,從自身做起,號召每一個戰士都要在每一個結餘部分津貼,捐獻給學校。在學校建起之後,利用節約下來的錢,為每一所學校都配備了專門從江北進口了體育器材和樂器。


    楊震投入的熱情很高,但受製於思維上的不同,他想的並不是很長遠。他隻考慮到中小學的學生複課,以及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的原因失學。但對那些正在上高中或是臨近高中畢業學生今後的出路卻沒有考慮過、。


    而在這方麵,作為東北局第一書記的總指揮總指揮和東北工委主任的李延祿要考慮的比他長遠的多。在攻占佳木斯後,除了繼續保持原有的偽滿佳木斯師範學校和醫學專科學校繼續開課之外。


    兩個人在仔細商議後,與江北經過艱苦的談判,爭取到了每年一定數量的由對方提供部分獎學金的留學生數額的指標。除了適齡的烈士子女之外,東北局將從年底開始,從各高中應屆畢業生之中選拔一百二十名學生赴江北留學。


    不過這個決議雖然是東北局做出的,但是在最後敲定的時候卻因為楊震知道後,橫插了一杠子而卻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江北的意思是根據實際需要,將這些留學生按照文理四六比的比例,在完成半年的預科學習後,經過考試分別進入莫斯科大學、明斯克大學、基輔大學、列寧格勒工學院、斯大林格勒工學院學習相應法律、文學、翻譯等文科專業,以及化學、動力等理科專業。


    而楊震卻堅持除了莫斯科以及斯維爾德羅夫斯克地區的大學之外,歐洲地區的大學一個不去。要麽就在遠東地區就近選擇大學,要麽就這兩個地方。其他的那也不去。楊震這個態度不僅將江北搞糊塗了,就連總指揮與李延祿都不明白他的意思。


    江北雖然再三解釋由於曆史的原因,歐洲地區的大學教學水平普遍要高於遠東地區。而且推薦的都是著名的綜合類大學。如基輔大學和明斯克大學,以及列寧格勒的工學院在蘇聯國內,甚至世界上都是著名大學。但無論江北怎麽勸說,楊震就是不為所動。


    最後經過反複商議,江北最終同意在符拉迪沃斯托克醫科大學、伊爾庫茨克工學院、烏拉爾基洛夫工學院為這批學生開辦一批留學班。學習根據地內奇缺的醫療、冶金、采礦、機器製造、化學等專門人才。


    而這三個大學中的兩個,還是第一次向外國留學生開放。尤其是烏拉爾基洛夫工學院所在地斯維爾德羅夫斯克是嚴禁一切外國人進入的。


    當然,對於江北極力推薦的歐洲的學校,楊震也多少給了些麵子,選擇了莫斯科財經學院和莫斯科農學院各培養十名學生,莫斯科航空學院培養四十名學生。至於江北推薦的列寧格勒工學院、基輔大學等位於未來蘇德主戰場上那些著名學院,楊震一個都沒有選擇。


    不僅留學的學校是楊震親自選定的,就是所學各專業也都是楊震親自選擇的。對於對方推薦的馬列研究,語言、文學、音樂與藝術之類的的專業,甚至連法律專業都被他大筆一揮全部勾銷。


    用楊震的話來說,我們在形勢還沒有得到緩解,各種專業技術人才奇缺的情況之下,學什麽俄羅斯文學、什麽戲曲、音樂一類的玩意,和馬列主義思想,那不是浪費嗎。要研究行,別在我這裏,愛上那去學就去那學。


    他為這些留學生選擇的全部都是除了少數農業和醫學之外,全部都是冶金、化學、機械製造、采礦、動力、航空、財經,甚至根據地內還用不上的造船與鐵路專業課程。而且還特地選拔了二十名最優秀的留學生去莫斯科大學學習物理係學習,選擇學習在蘇聯也是剛剛建立,還屬於冷門課程的原子物理專業。


    不僅親手為這些留學生選定了學校以及專業,還在原定的一百二十名人選上,楊震大筆一揮在原有人數上增加了一倍還多。將原定的一百二十人直接改為三百人。並表態如果江北不願意為這多出來的一百八十人提供獎學金,其在江北期間所有的費用都可以由軍區支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之我為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雪雲中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雪雲中路並收藏抗日之我為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