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總指揮關於對方答複的電報時,楊震、郭邴勳兩人剛剛完成曆時半個多月,但結局並不是很盡如人意的夏季戰役剛剛返迴位於興山要塞的司令部之中。


    在剛剛結束的夏季攻勢戰役中,楊震與郭邴勳各自負責一麵,分別指揮以一團、二團為基礎,在兩個分區基幹團的配合,並加強補充一、二團的情況之下展開向東、向南拓展的夏季攻勢戰役。


    拿下綏濱、湯原,將兩個分區的轄區全部拿下,是楊震早已經定下的作戰計劃。現在已經發展到數萬人的部隊聚集在蘿北、鶴立這樣兩個人口加在一起不過十多萬的小縣之內,即便加上佛山部分地區,也不過不到二十萬的狹小地域之內,不說別的,就是吃也把兩縣吃光了。


    兩縣大部分地形都是小興安嶺山地,雖說地貌與地形都對楊震有利。但換句話來說,這種地形也代表著另外一個意思,就是地廣人稀。作為整個東北最後被開發的地區,這些大部分都是山地的地區大部分都是依靠礦產資源或是林業吸取外地人力的。


    除了那些淘金者與伐木工人和他們的家屬之外,這裏大部分都是山地的地理形勢,與小興安嶺西側的鬆嫩平原,以及更南邊的富饒的遼河平原相比,能吸引人的地方並不多。相比與關內,地廣人稀,土地富得流油的東北吸引闖關東人的地方多了去了。


    東北富饒的黑土地,到哪裏都長糧食。以食為天的中國人,根本沒有必要來這相對於鬆嫩平原與遼河平原,氣候條件與地理條件更加惡劣的邊境小縣來。更別提這裏距離兇殘的大鼻子隻是一江之隔。


    很明顯相對於小日本來說,飽受沙俄入侵燒殺掠奪之苦的東北的老百姓,對北邊的原來的沙俄現在的蘇聯更加沒有什麽好感。若不是關東軍為了給所謂的開拓團掠奪土地,以開荒的名義驅趕了部分東北內地的農民來這裏拓荒,恐怕這裏的人口數量還要稀少。


    人煙稀少,物資補充困難。整個鬆花江以北的幾個縣自產的糧食甚至不夠本身使用的。那還有餘地供給楊震數萬大軍。盡管楊震想靜下心來,好好整訓一下部隊。但嚴酷的現實逼迫他不得不向外擴張。


    以前部隊規模小,倒是還不算什麽。現在部隊規模已經達到了數萬人,這些人就算吃都把蘿北這個人口稀少,甚至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資源型小縣都能吃垮了。


    拓展生存空間這是必須的,如果不能趁著此刻日軍被西邊諾門罕的局勢吸引過去,拿下綏濱,等待日軍反應過來,自己很有可能被封閉在蘿北一地。不僅補給,就是戰略迴旋空間都極為狹小。用楊震的話來說,就是調個屁股,都感覺地方太小。


    出乎本來以為日偽軍會拚命抵抗的楊震意料,戰役發展初期極為順利。在發起戰役的第二天,楊震便幾乎兵不血刃的占領了綏濱縣城。城內的日軍早已經撤走,剩餘的偽滿軍警根本就未進行任何的抵抗,便繳械投降。


    在占領綏濱縣城後,楊震在綏濱縣城西北的鬆花江口地區,以一個個野炮營在步兵炮、速射炮各兩個連的配合之下,采取機動設伏的戰術,經過長達三個小時的激烈炮戰,一舉擊沉偽滿江上軍濟民、利民、江通三艦。重創江清、利綏兩艦,俘獲在炮戰之中慌不折路擱淺的大同艦。


    長達三小時的炮戰,楊震以一個野炮營受到重創,損毀野炮八門,傷亡官兵二百餘人為代價,一舉擊垮了偽滿江上軍駐黑龍江流域的主力艦隊。斃傷親臨一線督戰的偽滿江上軍司令官尹祚乾中將一下官兵七百餘人,並擊潰前來搶奪擱淺的大同艦的偽滿江上軍駐富錦的陸戰第三團。


    在炮戰過後,受到重創的偽滿江上軍全部退出了黑龍江佛山之綏濱境內的江段。在鬆花江上的活動也大大的減弱。雖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楊震卻保證了未來通過黑龍江的水上運輸通道的暢通與安全。


    就在楊震在鬆花江口與偽滿江上軍激戰之時,同時在南線展開的的郭邴勳也以不大的代價,在通過爭取伐木工人參軍後,已經獲得極大補充的二分區基幹團的配合之下,占領湯原縣城。


    郭邴勳解放湯原縣城的戰鬥與楊震占領綏濱的過程幾乎相同。湯原縣城的日軍同樣已經撤走,剩餘的偽滿軍警隻進行了輕微的抵抗便繳械投降。


    盡管戰役的第一步企圖幾乎是毫不費力的便達到了,但無論是楊震還是郭邴勳,後續的戰役企圖,卻遭遇到全麵的挫折,說是打成膠著狀態,那還是好聽的。


    北線楊震幾次強渡鬆花江的企圖,都遭遇到沿線日偽軍的頑強抵抗。日軍主動放棄了綏濱縣城,但沿鬆花江一線卻部署了重兵。甚至日軍不惜削弱東滿地區的兵力,抽調日軍十一師團主力北上參戰。


    在綏濱縣城以南成功偷渡的一團主力,在東岸也遭遇到猶如換了一個人一樣的第四師團主力以及偽滿第七軍管區的圍攻。在日偽軍上有飛機,下有坦克、重炮的傾盡全力的圍剿之下,王光宇根本無法站住腳,被迫退迴鬆花江以西。


    在楊震東進的企圖遭受到日偽軍頑強狙擊的同時,南線拿下湯原縣城的繼續南下的郭邴勳雖然攻占了鳳山全境,但在無論是南下通河還是西進鐵驪都遇到了日偽軍重兵圍攻。幾經苦戰,卻始終無法取得突破性進展,側翼又受到西線綏棱日偽軍威脅的郭邴勳隻能就地轉入防禦。


    兩個方向的進展相繼失利,讓楊震有些發熱的頭腦漸漸的冷靜了下來。他現在已經明白,日軍現在的戰略企圖是打算將自己困在鬆花江以西的小興安嶺山區,相對較為狹窄的戰略空間之內。


    這一區域大多是未開發的原始森林,除了湯原之外,其餘地方幾乎全部是人煙稀少的山區。鳳山縣一個縣的人口甚至還不足三萬,幾個縣的人口加在一起不過幾十萬。這樣的人口基數根本就無力奉養一支數萬人的軍隊。這個局勢是楊震最不願意見到的。


    全部占領鳳山、湯原、綏濱三縣,雖然迴旋餘地要大多,但卻未能改變人口數量稀少的窘迫現狀。即便是將解救出的勞工中間由於年齡大或是身體上的原因,已經不適合從軍的連同家屬共萬餘人組建成生產建設部隊。但種子撒下去到長成糧食是需要時間的。


    一支規模已經達到數萬人的大軍隻依靠繳獲的糧食作戰,那幾乎是天方夜譚。糧食問題已經取代了武器裝備以及部隊戰鬥力的問題,幾乎已經成為楊震最為頭疼的事情。


    數萬人的大軍,沒有說錯。在占領興山街以及興山要塞之後,楊震在將從興山要塞以及鶴立地區大大小小的煤礦中解救出來的勞工,精心挑出兩萬餘人全部編入了部隊。除了補足部隊傷亡的缺口之外,其餘的組建了三個補充團。


    其經過急劇的擴張,短短月餘的時間之內,楊震所部已經吹氣似的膨脹成了近四萬人大軍。部隊擴展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帶來的後續影響卻是有些讓作為這支部隊當家人的楊震頗有種焦頭爛額的感覺。


    武器裝備的事情,在馬春生將自己心裏的秘密和盤托出之後,已經可以說基本解決。甚至還保留了一定的儲備。但這四萬人的部隊,不算其他的補給,單單每天的吃喝卻是一個天文數字。


    即便是按照每人保持戰鬥力的最低標準每天一斤糧食計算。單單這四萬人的部隊,一天也要消耗近四萬斤糧食,這還不算軍裝、副食等其他必要的物資。而這個規模,是除了湯原之外,人口稀少的幾個縣根本就無力承擔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之我為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雪雲中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雪雲中路並收藏抗日之我為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