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幾個人都用期待的眼光看著自己,楊震便有些撓頭該怎麽去解釋。自己總不能說今年九月份,歐洲會爆發一場世界級別的大戰。德軍那個後來幾乎橫掃了歐洲的裝甲雄師在波蘭的表現,震驚了幾乎全世界。


    正是通過這場戰役,讓全世界都真正認識坦克這種終於成熟起來的攻擊力異常強大的武器的巨大威力。而對於北麵的那位西部地勢平坦,極為適合大規模運用坦克戰術老大哥來說,德軍的坦克,這是一個極為致命的威脅。而那位老大哥出於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的想法,會大力生產坦克和反坦克武器?


    還有自己該怎麽說,對麵的那位老大哥在今年的冬季,為了所謂的安全理由去強搶自己鄰居的土地,結果被人家揍的鼻青臉腫不說,步兵還在對手大量裝備的衝鋒槍之下,死傷慘重之後,才真正認識到了衝鋒槍的威力,開始大量的設計,生產這種武器?


    據楊震自己了解,在波蘭戰役結束之後,這位老大哥幾乎瘋了一樣的擴充坦克部隊以及反坦克部隊。所有生產的火炮,除了火力壓製之外,還要有反坦克的功能。


    自己這種雖然對原材料要求有些苛刻,但並非是難以解決的問題。自己雖然無法生產,但對於人家來說並不是什麽難事。最關鍵是工藝簡單,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大量生產的武器怎麽看也比他們生產的那些笨重的反坦克槍要強的多。


    雖然他們自己肅反殺掉了大批優秀的指揮人才,但楊震相信對方總歸還是有識貨的人的。這種武器對於對方來說終歸還是有市場的。


    至於ak四十七步槍那就更簡單了,這種極為複合老大哥胃口的武器,在那場規模不大,卻使得老大哥幾乎成了全世界笑料的戰爭之後,應該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對於已經生產了數十年的莫辛納幹步槍來說,這種自動步槍的生產線並不需要大規模的改動。


    同樣適用七點六二毫米步槍彈,隻是長度不同的彈藥生產線也不需要大規模的改動便可快速的形成產量。分別已經有了步槍、手槍兩種不同七點六二毫米子彈生產線的老大哥,想必不會介意在增加一種的。隻要這種武器對他們適用,也是他們急需的。


    最關鍵的是這種武器工藝簡單,容易掌握。總比他們那種飽受爭議的svt四零半自動步槍要簡單的。很適用於現在蘇軍的素質,以及訓練水平。後世這種步槍剛一完成投產,便以最快的速度將剛剛裝備不長時間,同樣性能極為優異的sks半自動步槍換裝,就是一種表現。


    現在的蘇軍對武器的掌握程度,以及訓練水平,總該還不如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後世阿富汗的那些****吧。隻是這些理由,楊震確實無法說出口來。


    琢磨了一下想法之後,楊震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笑了笑反問幾個人道:“你們覺得這兩種武器怎麽樣?與我們現在使用的三八式步槍、捷克式步槍,以及其他各個國家的步槍相比,有什麽優缺點嗎?”


    對於楊震的反問,幾個人沉思了一下。最後還是由全程參與了這種武器試製總指揮先迴答道:“這種你口中的自動步槍,雖然射程與我們眼下使用的步槍相比,有些近。但射速快,火力猛。其火力的強度,不亞於一支輕機槍。單純從射速來看,我看隻需要兩支,在近距離甚至足以壓製日軍九二式重機槍。”


    “而這種武器使用的是短步槍彈,雖然連續射擊的時候,後坐力不算小。但與現在使用的各種步槍、輕機槍來說,尤其是輕機槍相比,還算可以接受的。其遠距離連發的精度雖然有些差強人意,但點射的精度還是不錯的。”


    “這種武器雖然對原材料有一定特殊需求,但是實際生產卻很簡單,很容易製造。而且極為容易為士兵掌握,很適合我們國家這種文盲占據大多數的士兵實際接受能力。”


    “至於這個反坦克火箭筒,雖說同樣對原材料有一些特殊要求。但同樣生產工藝也並不複雜。隻要解決了原材料,還是很容易製造的。我們雖然生產不出來,但在工業發達的國家卻是不成問題。”


    “我感覺這種武器不單單可以作為打擊坦克等裝甲武器,還可以對敵工事進行打擊。這東西,雖然威力上還不能與火炮相比,但在重量之上應該比直射火炮輕多了。一個士兵就可以進行操作。”


    “楊副總指揮,你設計的這兩種武器,若是能大規模投產,可謂是劃時代的武器。隻可惜我們現在沒有這個條件。”


    對於總指揮的惋惜,楊震擺了擺手道:“這沒有什麽,畢竟我們的條件在那裏擺著那。不過反坦克火箭筒生產不出來也就罷了,但自動步槍雖然不能大規模的生產,但要想辦法改進一下工藝,做到可以小批量生產,至少要給偵察營換裝上。告訴那幾個工人師傅,他們隻要能將使用壽命弄到一萬發,我就給他們記頭功。”


    “不過就不要去使用九二式重機槍的槍管了。我們不是還有一些槍鋼庫存嗎?就用這些庫存生產。雖然壽命短了一些,但總比沒有要強的多。至於生產衝鋒槍所需的槍鋼,那些工人不是說了嗎,用鋼軌鋼就是了。”


    對於ak四十七這種武器無法生產,楊震倒沒有太意外。一種武器的射速越高,所需要的鋼材質量要求也就越高。自己手頭除了日本製造的本身性能就不太理想的槍鋼之外,就是鋼軌使用的高錳鋼,這兩種鋼材都不太適合製造射速過大的武器。


    要知道,即便日軍之中射速最高的九二式重機槍,這種理論上應該是大射速的武器,在實戰之中通常也就是每分鍾二百五十發的射速。射速要是再高一些,也堅持不了多少時間槍管就受會變型。


    蘇聯原產的ak四十七使用的鎳鉻合金鋼,這種鋼材建國之後尚且無法大量生產。國產仿製的改用自行生產的稀土鋼的五六式衝鋒槍,發射幾千發子彈槍管就變型了,根本就達不到設計的萬發使用壽命。與蘇聯原產的沒有辦法相比。


    自己手頭的都是日本製造的槍鋼,本身因為資源的問題,就遠遠不如蘇聯的鋼材質量好。用這種生產出的槍管,要是能達到ak四十七步槍使用的槍管質量,那就真的是見鬼了。別說達到蘇聯原產的ak四十七步槍質量,就是國產五六式的質量,楊震就知足了。畢竟論資源來說,還沒有那個國家能與蘇聯這個龐然大物相比。


    不過對於槍管質量的要求,楊震也沒有太過於嚴格。因為這種槍自己本身也沒有大規模的裝備的打算。因為他知道自己養不起。隻是認為少量生產,裝備作為特種部隊的偵察營使用,還是可以的。


    況且,在槍支本身設計采用的七點六二毫米中間型槍彈沒有,隻能使用改造的日製七點七毫米重機槍彈代替,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對武器的使用,也會帶來影響。所以楊震壓根就沒有打算大量生產。在楊震心中,等真正有條件了,要大規模換裝的是後世的八一式自動步槍,而不是ak四十七。


    說到這裏,楊震才發現自己居然跑題了。自己應該是想法解釋為什麽這兩種武器自己不是給自己設計的,而是用來向北麵那個鄰居交換物資。


    想了想,楊震道:“我之所以要設計出這兩種武器,主要是因為這兩種武器雖然不適合我們現在使用,但對於蘇聯人來說,卻是很適合。要知道,對於蘇聯人來說,他們更重視的是火力的密集度而不是精確度。”


    “當然,他們的莫辛納幹式步槍的精度也是極佳的,並不比一貫講究精確射擊的三八式差。但是對於一場戰鬥來說,決定勝負的不單單是步槍的射擊精度。在單位時間火力的投放程度,是一個取勝的重要方麵。”


    “實際上除了我們與日本人進行的這場低水平的戰爭之外,任何發達國家都不會再有這種單純的地麵戰為主,甚至步兵武器主導的戰爭。而是空地一體化,以有大量空中掩護的裝甲兵為主要突擊力量,以單位火力投放的密集度為取勝的一個標準。”


    “實際上目前各國裝備的手動步槍的射程遠近,對於現在的戰鬥來說已經起不到決定性了。除了少量的狙擊步槍之外,就算你的步兵培養的再精銳,單兵的射擊準確度再高,但大多數情況之下,目視的直線射擊距離也不會超過三百米。也就是說,現在我們使用的步槍彈的威力有些過剩了。”


    “現代戰爭與過去不同,對資源與人力的消耗絕對是巨大的。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一個步槍手要達到精確射擊,需要長時間的培訓。但是他所使用的步槍雖然標尺射程有幾千米,但他卻隻能看清楚幾百米的距離。而在戰時,又不可能有時間去耐心的培養這些士兵。”


    “這就出現了一個矛盾。一是步槍手的培訓是一個漫長的時間,而戰時又不可能有大量的時間來對新兵進行培訓。這個新兵之前可能是農夫、可能是學生、可能是工人,他可能會幹的很多,但是卻是沒有用過槍,對於槍支的使用更是一竅不通。”


    “而原來裝備的步槍雖然射程遠,但是射速慢,熟練使用又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在戰時,步槍的實際需要的射程又沒有那麽遠,也根本達不到那麽遠。這怎麽辦?我設計的這種步槍,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


    “我剛剛也說過,現代戰爭更強調的是火力的密集度。衝鋒槍的射程太近,而全裝藥的步槍後坐力過大,一旦采取自動射擊方式,在全自動射擊時無法有效的控製槍枝的跳動和後座力的撞擊。若是像輕機槍一樣加重槍管以及采取兩腳架,又過於笨重了,無法作為步兵大量使用的武器。”


    “我射擊這種步槍在三百米之內,精度還是可以。而且使用簡單,並不需要多長的時間就可以學會使用。他的火力密集,在三百米之內,完全可以壓製到對方十幾支手動步槍。。至於三百米之外,不是還用輕重機槍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日之我為戰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雪雲中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雪雲中路並收藏抗日之我為戰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