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的實彈與實戰訓練,讓帶著二路軍總部以及五軍三師餘部在老黑頂子秘營休整生息的二路軍總指揮以及二路軍餘部不禁咂舌。苦慣了,尤其是在鬼子開展歸屯並戶後,處境日益艱難,幾乎每一發子彈都要用生命去換的二路軍將士對楊震這種他們眼中簡直是對彈藥揮霍的訓練感到震驚之餘,一個敗家子的形象也留在了二路軍將士心中。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用來炸日偽軍工事的炸藥會楊震用來設置爆炸點,讓戰士體會炮擊的感覺。為了讓新兵在麵對敵人火力時候不害怕,輕重機槍在距離匍匐前進的戰士頭頂上成扇裝掃射,根本就不顧及對於異常珍貴的彈藥節省,甚至不顧是否會出現誤傷。他們很清楚的看到,子彈掃過匍匐前進的戰士之時,彈道甚至距離戰士的頭頂不足十五公分。也就是一旦哪一個戰士貿然起身,等待他的隻能是馬蜂窩的命運。
而戰士打靶時候,每個人居然配發了一百發子彈。一千多人,每人五十發子彈,累計下來足夠二路軍一個主力師打一場在他們眼中的中等規模戰鬥了。而輕重機槍手更是每人二百發子彈的限額。這還不算之前實戰訓練出打出去的那些子彈。
前前後後十餘萬發子彈,即便是在二路軍全盛的時候,任何一個師在作戰的時候也沒有使用過這麽多的彈藥。要知道那個軍若是能在一場戰鬥後繳獲到兩三萬發子彈,在各級指揮員眼中已經是了不得不勝利了。
更讓他們感覺到浪費的是,這位二路軍最新出爐的獨立團團長居然在訓練迫擊炮兵的時候還搞實彈訓練,而且還不是一發。看著打出去的迫擊炮彈和各種彈藥,帶著二路軍幹部戰士觀摩他們訓練的總指揮心疼不已的對楊震道:“楊團長,你這種訓練是不是太誇張和浪費了?”
“你的部隊這幾天打出去的子彈,可夠二路軍兩個主力師甚至一個軍打一場上規模的戰鬥了。按照二路軍曆次戰鬥消耗,你的這些彈藥足夠消滅好幾百日偽軍了。還有這些迫擊炮彈,我幫你計算了一下,你這些天打出去的迫擊炮彈平均每門炮至少在二十發左右。這十幾門迫擊炮單單這幾天打出去的炮彈就有二三百發。”
“你知道嗎,抗聯三路軍中若是那個部隊有一門迫擊炮,那都是主力中的主力。但就二路軍來說,三個建製軍,那麽多師團級部隊,加在一起都湊不出二十發迫擊炮彈來。在攻打集團部落的時候,我們若是有你這麽多的火炮與炮彈,我們又何必付出那麽大的代價。”
“楊團長,我知道你們在葦河縣城劫了鬼子一列軍火列車,繳獲了不少的彈藥物資,手頭寬裕的很。可無論你再怎麽財大氣粗,但也不能這麽浪費。我們今後不知道要麵對多麽惡劣的環境。你若是將炮彈打光了,再沒有補充,怎麽去作戰?”
雖說楊震現在已經加入二路軍,並得到了總指揮授予的正式番號“二路軍獨立第一團”。但也許因為接觸時間並不算長,也許是楊震所部是收編並非自己的老部下,在總指揮眼中更多的與八軍、九軍類似,算是友軍,而非基礎部隊。總指揮雖說有些氣憤,但語氣上還是很客套的。
對於總指揮的話,楊震笑道:“總指揮,您是雲南講武堂畢業的高材生,又曾任過**少將副師長,在東北更是打了這麽多年的遊擊。論理論基礎,您隻在我之上。我想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之下,一支什麽樣的部隊才是最適合的部隊?您是最清楚的。”
“對於那些浴血衝殺的戰士來說,取得一場戰鬥的勝利不單單是光憑勇氣就可以的。我們與日軍來說,差距不單單是在裝備上。各種基本戰術以及士兵的單兵素質都遠遠無法與日軍相比。“
“一場戰鬥的勝利,需要的不僅僅是指揮員的智慧和戰士們的勇敢,更多的是需要多方麵的配合。我們現在多訓練一段時間,在訓練場上多浪費一些彈藥,就可以減少戰士們在戰場上所付出的代價。”
“日軍一個士兵一年的打靶彈藥至少在二百發,而我們平均一個戰士一年作戰的消耗也許都不到二百發。訓練場上的差距在戰場上隻能依靠戰士們的鮮血去補償。總指揮,我們戰士的生命不是草,割掉了還能長出來,沒有了就永遠消失了。”
“您是國內最優秀的軍校畢業的高材生,對於一支軍隊最需要什麽,您比我們這些小字輩要清楚的多。一直部隊除了合格的軍官,更需要合格的班長與老兵。而讓戰士們在訓練場上經曆的多一些,他們在戰場之上生存的機會也就越大。”
“我們無後方,無穩定的兵員,無任何的補充。別說拚其他的,就單單是拚兵員我們都拚不起。一切都與日軍無法相比,那麽我們就需要一支百練成鋼的軍隊。”|
“讓戰士們提前感受一下戰場氛圍,學會怎麽在敵人的火力網下做戰術動作,怎麽在敵火力網下生存下來,總好過將隻經過簡單的實彈訓練便將他們趕上戰場。對於這些彈藥的浪費,隻要能讓戰士們少付出一些代價,我就認為就是值得的。”
“至於那些迫擊炮彈,總指揮,您總不會希望在上戰場的時候這些迫擊炮彈會落到我們自己頭上吧?不好好訓練這些迫擊炮手,將來在戰場之上,倒黴的那就隻能是我們自己。這些炮兵都是後學的,你不讓他們好好的訓練,到戰場上打出去的炮彈不知道飛到那裏去,那要他們還有什麽用?”
“我對炮兵的要求不僅僅是他們能將炮彈打出去這麽簡單。單炮的精確射擊,炮群的火力覆蓋,對敵方的火力壓製,這些都是他們必須掌握的。”
“我們沒有實力與日軍拚火力強度,但我們要形成自己的火力特點。戰場上若是能有一支火力精確,運動迅速,指哪打哪的炮兵部隊,我們將會少付出很多不必要的代價的。”
“我可聽說當年護國戰爭中的滇軍雖然裝備不如北洋軍,但無論雲南講武堂培養出來的軍官素質,還是這些軍官帶出來的士兵的素質可都不遜色與那些保定軍校的畢業生。我一直認為雲南講武堂出來的軍官,在素質上甚至超過黃埔前幾期的那些速成班培養出來的軍官。”
聽罷楊震的解釋,總指揮搖頭道:“你說的這個道理我不是不清楚。但在彈藥如此匱乏的情況之下,還這麽大手筆的動用實彈訓練,是不是有些得不嚐失?”
“鬼子現今對民間散失的槍支彈藥進行大肆收繳,我們除了對敵作戰繳獲之外,再無其他補給手段。而戰鬥的結果往往與我們想想的事與願違,很多的時候繳獲的彈藥甚至無法彌補戰鬥中的消耗。我與李延平曾經談過,他們西征失敗的主要原因甚至就失敗的補給之上。”
“在彈藥消耗幹淨後,彈盡糧絕的部隊在麵對日偽軍之時,戰鬥力無法發揮,幾十名戰士因有械無彈被俘殺。這一幕慘劇我不希望再在你的部隊出現了。”
對於總指揮的這些苦口婆心,楊震笑了笑沒有再反駁。他知道這也是總指揮為自己大手大腳而擔憂。
如今敵情日益嚴重,抗聯的處境日益艱難,補給更是日漸匱乏。若是在訓練之中將彈藥消耗過多,一旦與日偽軍遭遇,無彈藥可用,或是彈藥匱乏,四軍西征時的慘劇就會在自己身上複製。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隻是在楊震看來,總指揮現在的擔心至少在現在看多少有些多餘。自己葦河縣城以及後續作戰,繳獲了大量物資。這其中除了兩千餘套冬裝之外,最多的就是彈藥。
那是一列掛了近二十節車皮的滿載軍火列車,這運力不是幾十輛馬車可以相比的。其中僅三八式步槍彈就繳獲了近千萬發,還都是奉天兵工廠造的新彈藥。七七口徑的重機槍彈也有數百萬發。迫擊炮彈雖然少了一點,但也足有三千多發。炸藥也有一部分。
這還不包括繳獲的其他各種槍械和武器裝備。正是有了這個資本楊震才敢如此的大手大腳。若是手頭隻有幾萬發彈藥,楊震是絕對不敢這麽做的。
看到楊震聽罷自己的話後笑而不語,總指揮歎了一口氣後沒有在多言。心疼歸心疼,但什麽叫適可而止,總指揮還是明白的。從李延平對此人的描述來說,此人絕對不是那種孟浪之人。他這麽做總歸還是有他的想法的。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用來炸日偽軍工事的炸藥會楊震用來設置爆炸點,讓戰士體會炮擊的感覺。為了讓新兵在麵對敵人火力時候不害怕,輕重機槍在距離匍匐前進的戰士頭頂上成扇裝掃射,根本就不顧及對於異常珍貴的彈藥節省,甚至不顧是否會出現誤傷。他們很清楚的看到,子彈掃過匍匐前進的戰士之時,彈道甚至距離戰士的頭頂不足十五公分。也就是一旦哪一個戰士貿然起身,等待他的隻能是馬蜂窩的命運。
而戰士打靶時候,每個人居然配發了一百發子彈。一千多人,每人五十發子彈,累計下來足夠二路軍一個主力師打一場在他們眼中的中等規模戰鬥了。而輕重機槍手更是每人二百發子彈的限額。這還不算之前實戰訓練出打出去的那些子彈。
前前後後十餘萬發子彈,即便是在二路軍全盛的時候,任何一個師在作戰的時候也沒有使用過這麽多的彈藥。要知道那個軍若是能在一場戰鬥後繳獲到兩三萬發子彈,在各級指揮員眼中已經是了不得不勝利了。
更讓他們感覺到浪費的是,這位二路軍最新出爐的獨立團團長居然在訓練迫擊炮兵的時候還搞實彈訓練,而且還不是一發。看著打出去的迫擊炮彈和各種彈藥,帶著二路軍幹部戰士觀摩他們訓練的總指揮心疼不已的對楊震道:“楊團長,你這種訓練是不是太誇張和浪費了?”
“你的部隊這幾天打出去的子彈,可夠二路軍兩個主力師甚至一個軍打一場上規模的戰鬥了。按照二路軍曆次戰鬥消耗,你的這些彈藥足夠消滅好幾百日偽軍了。還有這些迫擊炮彈,我幫你計算了一下,你這些天打出去的迫擊炮彈平均每門炮至少在二十發左右。這十幾門迫擊炮單單這幾天打出去的炮彈就有二三百發。”
“你知道嗎,抗聯三路軍中若是那個部隊有一門迫擊炮,那都是主力中的主力。但就二路軍來說,三個建製軍,那麽多師團級部隊,加在一起都湊不出二十發迫擊炮彈來。在攻打集團部落的時候,我們若是有你這麽多的火炮與炮彈,我們又何必付出那麽大的代價。”
“楊團長,我知道你們在葦河縣城劫了鬼子一列軍火列車,繳獲了不少的彈藥物資,手頭寬裕的很。可無論你再怎麽財大氣粗,但也不能這麽浪費。我們今後不知道要麵對多麽惡劣的環境。你若是將炮彈打光了,再沒有補充,怎麽去作戰?”
雖說楊震現在已經加入二路軍,並得到了總指揮授予的正式番號“二路軍獨立第一團”。但也許因為接觸時間並不算長,也許是楊震所部是收編並非自己的老部下,在總指揮眼中更多的與八軍、九軍類似,算是友軍,而非基礎部隊。總指揮雖說有些氣憤,但語氣上還是很客套的。
對於總指揮的話,楊震笑道:“總指揮,您是雲南講武堂畢業的高材生,又曾任過**少將副師長,在東北更是打了這麽多年的遊擊。論理論基礎,您隻在我之上。我想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之下,一支什麽樣的部隊才是最適合的部隊?您是最清楚的。”
“對於那些浴血衝殺的戰士來說,取得一場戰鬥的勝利不單單是光憑勇氣就可以的。我們與日軍來說,差距不單單是在裝備上。各種基本戰術以及士兵的單兵素質都遠遠無法與日軍相比。“
“一場戰鬥的勝利,需要的不僅僅是指揮員的智慧和戰士們的勇敢,更多的是需要多方麵的配合。我們現在多訓練一段時間,在訓練場上多浪費一些彈藥,就可以減少戰士們在戰場上所付出的代價。”
“日軍一個士兵一年的打靶彈藥至少在二百發,而我們平均一個戰士一年作戰的消耗也許都不到二百發。訓練場上的差距在戰場上隻能依靠戰士們的鮮血去補償。總指揮,我們戰士的生命不是草,割掉了還能長出來,沒有了就永遠消失了。”
“您是國內最優秀的軍校畢業的高材生,對於一支軍隊最需要什麽,您比我們這些小字輩要清楚的多。一直部隊除了合格的軍官,更需要合格的班長與老兵。而讓戰士們在訓練場上經曆的多一些,他們在戰場之上生存的機會也就越大。”
“我們無後方,無穩定的兵員,無任何的補充。別說拚其他的,就單單是拚兵員我們都拚不起。一切都與日軍無法相比,那麽我們就需要一支百練成鋼的軍隊。”|
“讓戰士們提前感受一下戰場氛圍,學會怎麽在敵人的火力網下做戰術動作,怎麽在敵火力網下生存下來,總好過將隻經過簡單的實彈訓練便將他們趕上戰場。對於這些彈藥的浪費,隻要能讓戰士們少付出一些代價,我就認為就是值得的。”
“至於那些迫擊炮彈,總指揮,您總不會希望在上戰場的時候這些迫擊炮彈會落到我們自己頭上吧?不好好訓練這些迫擊炮手,將來在戰場之上,倒黴的那就隻能是我們自己。這些炮兵都是後學的,你不讓他們好好的訓練,到戰場上打出去的炮彈不知道飛到那裏去,那要他們還有什麽用?”
“我對炮兵的要求不僅僅是他們能將炮彈打出去這麽簡單。單炮的精確射擊,炮群的火力覆蓋,對敵方的火力壓製,這些都是他們必須掌握的。”
“我們沒有實力與日軍拚火力強度,但我們要形成自己的火力特點。戰場上若是能有一支火力精確,運動迅速,指哪打哪的炮兵部隊,我們將會少付出很多不必要的代價的。”
“我可聽說當年護國戰爭中的滇軍雖然裝備不如北洋軍,但無論雲南講武堂培養出來的軍官素質,還是這些軍官帶出來的士兵的素質可都不遜色與那些保定軍校的畢業生。我一直認為雲南講武堂出來的軍官,在素質上甚至超過黃埔前幾期的那些速成班培養出來的軍官。”
聽罷楊震的解釋,總指揮搖頭道:“你說的這個道理我不是不清楚。但在彈藥如此匱乏的情況之下,還這麽大手筆的動用實彈訓練,是不是有些得不嚐失?”
“鬼子現今對民間散失的槍支彈藥進行大肆收繳,我們除了對敵作戰繳獲之外,再無其他補給手段。而戰鬥的結果往往與我們想想的事與願違,很多的時候繳獲的彈藥甚至無法彌補戰鬥中的消耗。我與李延平曾經談過,他們西征失敗的主要原因甚至就失敗的補給之上。”
“在彈藥消耗幹淨後,彈盡糧絕的部隊在麵對日偽軍之時,戰鬥力無法發揮,幾十名戰士因有械無彈被俘殺。這一幕慘劇我不希望再在你的部隊出現了。”
對於總指揮的這些苦口婆心,楊震笑了笑沒有再反駁。他知道這也是總指揮為自己大手大腳而擔憂。
如今敵情日益嚴重,抗聯的處境日益艱難,補給更是日漸匱乏。若是在訓練之中將彈藥消耗過多,一旦與日偽軍遭遇,無彈藥可用,或是彈藥匱乏,四軍西征時的慘劇就會在自己身上複製。這是任何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隻是在楊震看來,總指揮現在的擔心至少在現在看多少有些多餘。自己葦河縣城以及後續作戰,繳獲了大量物資。這其中除了兩千餘套冬裝之外,最多的就是彈藥。
那是一列掛了近二十節車皮的滿載軍火列車,這運力不是幾十輛馬車可以相比的。其中僅三八式步槍彈就繳獲了近千萬發,還都是奉天兵工廠造的新彈藥。七七口徑的重機槍彈也有數百萬發。迫擊炮彈雖然少了一點,但也足有三千多發。炸藥也有一部分。
這還不包括繳獲的其他各種槍械和武器裝備。正是有了這個資本楊震才敢如此的大手大腳。若是手頭隻有幾萬發彈藥,楊震是絕對不敢這麽做的。
看到楊震聽罷自己的話後笑而不語,總指揮歎了一口氣後沒有在多言。心疼歸心疼,但什麽叫適可而止,總指揮還是明白的。從李延平對此人的描述來說,此人絕對不是那種孟浪之人。他這麽做總歸還是有他的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