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孝殷切地領著科林·米爾納參觀遼東都司的電報處。這位外來的傳教士是藥廠的第一功臣。
此前無論他如何呐喊集資入股,戶部不搭理他;官員們一金、兩金的應付他;各地布政使司好似商量好了似的,都給了一百金意思意思。劉孝氣歪了嘴,都當他叫花子打發呢!
神父許諾資助十萬金的消息傳出去,就像平靜的湖麵扔出一顆大石子。
正月十五之前,杭州府的皇家錢莊收到龍虎山送來的十萬金。
位於中都鳳陽的龍興寺召開天下佛道大會。大會結束後,各地寺廟集十五萬金資助藥廠。並有一千名懂醫術的僧人報考醫學院。
留都南京的淨覺寺資助五萬金。淨覺寺是太祖敕建的伊教寺宇。伊教的色目人曾經幫助過太祖建國,太祖對他們迴以厚待。
京師大能仁寺資助五萬金,並派出一百位喇嘛考醫學院。
明朝的首座以現代化製藥理念開辦的藥廠,同時收到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教的資助。
這番盛景是朱壽也沒預料到的。
放眼此時的世界,能讓伊教和基督教和平共處的隻有明朝了。這點,絕對能在將來的武宗實錄中大書特書。
被正名的羅教也資助了五萬金。羅教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和白蓮教爭奪信徒,並在基層擁護朱氏皇朝的統治。羅教本身並沒有收入,信徒幾乎都是窮人。這五萬金出自朱壽的小金庫。羅教也號召精通醫術的信徒報考。可惜自身資曆淺,報考的信徒一隻手也數的過來。
連創立沒幾年的羅教都資助了五萬金,其他人也坐不住了。
京師保明皇姑寺資助一百金,並在戶部宗教司備案了西大乘教。一百金雖不起眼,對於隻有比丘尼的保皇寺來說算得上很大一筆。
可惜後世有點小名氣的黃天教、聞香教、弘陽教、三一教還沒創立,說不得還會多幾筆資助。
京師的山西同鄉館、江西同鄉館、浙江同鄉館等多個由地方籍商人組成的同鄉館紛紛解囊。每家統一捐一千金聊表心意。商人們經過新皇的多次‘調教’,越來越好做人了。
跟著新皇發橫財的遼王大手一揮,拋出一萬金,世人側目。宗室們真有錢,前腳剛捐,後腳又捐了。
不管有錢沒錢,為了麵子也要捐。宗室、勳貴、皇親、官員或多或少都參與了藥廠的捐助。
麵對鋪天蓋地的捐獻,戶部尚書韓文咬咬牙,頂住各方的壓力,厚著臉皮沒有任何表示。
金本位改革後的十五萬金,可是早前的75萬兩白銀!相當於國庫好幾個月的稅收。新皇賺錢的本事大,花錢的本事更大。光是提高官員俸祿一項,就能讓稅銀急劇減少。
戶部可沒閑錢對外撐麵子。有禍害在,麵子是什麽?
一收到四麵八方的捐助,朱壽馬上更改了原定計劃。讓電報處通電各處:藥廠出品的所有藥品,永遠隻賣成本價。願天下百姓都能看得起病,得到及時的醫治。
別人說這話,一定沒人信。新皇的話,所有人都信。
新皇曾許諾讓天下百姓吃的飽飯。曆朝曆代無人可及。可是,在高產作物、綠肥、勸農官教導耕種技巧後,沒幾年便應諾了。隻要農戶不懶散、官府有所作為,人人都能吃上一口飽飯。
光憑這一點,新皇的皇位妥妥的穩。這也是文官交權、武官聽命、商人敢怒不敢言、宗室安靜如雞的根本原因。大明一萬萬人口,支持新皇的至少有九千萬人。任何人和勢力都無法把新皇趕下台。
對外無條件捐助十萬金,是教會曆史上從未有過的記錄。可科林·米爾很高興。大明敞開懷抱,不但接受他的傳教,還讓他見識了大明的神術。
後世發達的西方世界,有過很長一段愚昧時期。當來自華夏的雨傘第一次在英國使用時,大家都覺得是怪物,用石頭砸撐傘的人。和雨傘相比,自行車、電動車、熱氣球、路燈、電話、電報隻能用神話來解釋。
作為迴禮,大明迴贈教會千輛自行車、數百熱氣球,並送了一套醫典給教會。
科林·米爾相信,當神奇的物品送到教皇的手中,教會的聲望必將如日升天。
“陛下,神父敢許諾十萬金,看來葡萄牙在海外找到金礦的傳言屬實。”年輕的南京水師指揮汪洋難掩喜色。
東廠廠督王嶽笑眯眯地問:“東廠有不少好手,定能從神父口中獲得金礦的所在地。”
被京師同僚暗示寸步不離新皇的王鑒之,心裏盤算著朝廷撈幾成好處。朝中官員普遍保守,並不讚成新皇征戰世界。麵對新皇的強勢,大家也不反對。於是,新皇把海外的一部分利益分給宗室和勳貴,換取他們的支持。
王鑒之算是官員中的少壯派,屬於支持出海的一係。少壯派很想插一腳,不滿足幹看著眼熱。
新皇強勢打壓文官集團,原本的江西幫、江南幫等轉入暗中。天理即人欲,人類喜歡抱團。朝廷又出現了新的派別:少壯派、老成派兩派。兩派的官員並以年齡、官職區分,而是用接受新政的程度區別。
兩派政治觀點不分是非對錯。老成派看家,維持朝廷的運轉。少壯派對外,擴展大明版圖、意圖奪取更大的利益。
“首先要在海外建立後勤基地。打仗,後勤保障是關鍵。我建議先恢複古裏的港口。”惠安伯鬥誌滿滿。
輪椅上定西侯雙手交叉思索一番:“先解決安南。先前安南勾結海盜騷擾海邊,有一便有二。大明的本土絕對不能遭受攻擊。安南是極為不穩定的因素。”
確保戰爭不波及大明本土,是新皇和議事廳共同的決議。是一切戰爭的前提。
韃靼的威脅解除後,安南成了頭號隱患。安南王也知道這一點,重金買通仁和大長公主妄圖恢複屬國名分。朱壽並不給他們這個機會。
翹著二郎腿的朱壽白了眾人一眼:“都忘了新大陸是吧?對付西方不急,朕有的是法子收取他們的智商稅。他們從海外挖到的金子,都會流向大明。先把新大陸從西班牙手裏搶過來。”
“汪指揮,科林神父有底氣許出十萬金,絕對不是普通的神父。打探出他真正的身份,協助東廠通過科林神父打入西方世界。”
“王嶽,讓東廠從海外收集西方火器的威力。可以用金子聘用雇傭兵。朕和神父交談的時得知,西方打過仗的士兵會組成雇傭兵。隻要花得起錢,他們就能給我們賣命。”
朱壽一一交代下去,下頭的人不敢有絲毫懈怠。就算大明還未掌握去西方的海路、草原之路需要經過混亂的中亞國家,收集西方情報困難重重。隻要他一句話,就會有無數人千方百計把情報交到他手中。
自從他掙脫官員的束縛,至尊無上的皇權在握,讓他的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當然,糟心事還是有的。
“陛下,瓦剌忠順王覲見。”內侍來報。
此前無論他如何呐喊集資入股,戶部不搭理他;官員們一金、兩金的應付他;各地布政使司好似商量好了似的,都給了一百金意思意思。劉孝氣歪了嘴,都當他叫花子打發呢!
神父許諾資助十萬金的消息傳出去,就像平靜的湖麵扔出一顆大石子。
正月十五之前,杭州府的皇家錢莊收到龍虎山送來的十萬金。
位於中都鳳陽的龍興寺召開天下佛道大會。大會結束後,各地寺廟集十五萬金資助藥廠。並有一千名懂醫術的僧人報考醫學院。
留都南京的淨覺寺資助五萬金。淨覺寺是太祖敕建的伊教寺宇。伊教的色目人曾經幫助過太祖建國,太祖對他們迴以厚待。
京師大能仁寺資助五萬金,並派出一百位喇嘛考醫學院。
明朝的首座以現代化製藥理念開辦的藥廠,同時收到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教的資助。
這番盛景是朱壽也沒預料到的。
放眼此時的世界,能讓伊教和基督教和平共處的隻有明朝了。這點,絕對能在將來的武宗實錄中大書特書。
被正名的羅教也資助了五萬金。羅教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和白蓮教爭奪信徒,並在基層擁護朱氏皇朝的統治。羅教本身並沒有收入,信徒幾乎都是窮人。這五萬金出自朱壽的小金庫。羅教也號召精通醫術的信徒報考。可惜自身資曆淺,報考的信徒一隻手也數的過來。
連創立沒幾年的羅教都資助了五萬金,其他人也坐不住了。
京師保明皇姑寺資助一百金,並在戶部宗教司備案了西大乘教。一百金雖不起眼,對於隻有比丘尼的保皇寺來說算得上很大一筆。
可惜後世有點小名氣的黃天教、聞香教、弘陽教、三一教還沒創立,說不得還會多幾筆資助。
京師的山西同鄉館、江西同鄉館、浙江同鄉館等多個由地方籍商人組成的同鄉館紛紛解囊。每家統一捐一千金聊表心意。商人們經過新皇的多次‘調教’,越來越好做人了。
跟著新皇發橫財的遼王大手一揮,拋出一萬金,世人側目。宗室們真有錢,前腳剛捐,後腳又捐了。
不管有錢沒錢,為了麵子也要捐。宗室、勳貴、皇親、官員或多或少都參與了藥廠的捐助。
麵對鋪天蓋地的捐獻,戶部尚書韓文咬咬牙,頂住各方的壓力,厚著臉皮沒有任何表示。
金本位改革後的十五萬金,可是早前的75萬兩白銀!相當於國庫好幾個月的稅收。新皇賺錢的本事大,花錢的本事更大。光是提高官員俸祿一項,就能讓稅銀急劇減少。
戶部可沒閑錢對外撐麵子。有禍害在,麵子是什麽?
一收到四麵八方的捐助,朱壽馬上更改了原定計劃。讓電報處通電各處:藥廠出品的所有藥品,永遠隻賣成本價。願天下百姓都能看得起病,得到及時的醫治。
別人說這話,一定沒人信。新皇的話,所有人都信。
新皇曾許諾讓天下百姓吃的飽飯。曆朝曆代無人可及。可是,在高產作物、綠肥、勸農官教導耕種技巧後,沒幾年便應諾了。隻要農戶不懶散、官府有所作為,人人都能吃上一口飽飯。
光憑這一點,新皇的皇位妥妥的穩。這也是文官交權、武官聽命、商人敢怒不敢言、宗室安靜如雞的根本原因。大明一萬萬人口,支持新皇的至少有九千萬人。任何人和勢力都無法把新皇趕下台。
對外無條件捐助十萬金,是教會曆史上從未有過的記錄。可科林·米爾很高興。大明敞開懷抱,不但接受他的傳教,還讓他見識了大明的神術。
後世發達的西方世界,有過很長一段愚昧時期。當來自華夏的雨傘第一次在英國使用時,大家都覺得是怪物,用石頭砸撐傘的人。和雨傘相比,自行車、電動車、熱氣球、路燈、電話、電報隻能用神話來解釋。
作為迴禮,大明迴贈教會千輛自行車、數百熱氣球,並送了一套醫典給教會。
科林·米爾相信,當神奇的物品送到教皇的手中,教會的聲望必將如日升天。
“陛下,神父敢許諾十萬金,看來葡萄牙在海外找到金礦的傳言屬實。”年輕的南京水師指揮汪洋難掩喜色。
東廠廠督王嶽笑眯眯地問:“東廠有不少好手,定能從神父口中獲得金礦的所在地。”
被京師同僚暗示寸步不離新皇的王鑒之,心裏盤算著朝廷撈幾成好處。朝中官員普遍保守,並不讚成新皇征戰世界。麵對新皇的強勢,大家也不反對。於是,新皇把海外的一部分利益分給宗室和勳貴,換取他們的支持。
王鑒之算是官員中的少壯派,屬於支持出海的一係。少壯派很想插一腳,不滿足幹看著眼熱。
新皇強勢打壓文官集團,原本的江西幫、江南幫等轉入暗中。天理即人欲,人類喜歡抱團。朝廷又出現了新的派別:少壯派、老成派兩派。兩派的官員並以年齡、官職區分,而是用接受新政的程度區別。
兩派政治觀點不分是非對錯。老成派看家,維持朝廷的運轉。少壯派對外,擴展大明版圖、意圖奪取更大的利益。
“首先要在海外建立後勤基地。打仗,後勤保障是關鍵。我建議先恢複古裏的港口。”惠安伯鬥誌滿滿。
輪椅上定西侯雙手交叉思索一番:“先解決安南。先前安南勾結海盜騷擾海邊,有一便有二。大明的本土絕對不能遭受攻擊。安南是極為不穩定的因素。”
確保戰爭不波及大明本土,是新皇和議事廳共同的決議。是一切戰爭的前提。
韃靼的威脅解除後,安南成了頭號隱患。安南王也知道這一點,重金買通仁和大長公主妄圖恢複屬國名分。朱壽並不給他們這個機會。
翹著二郎腿的朱壽白了眾人一眼:“都忘了新大陸是吧?對付西方不急,朕有的是法子收取他們的智商稅。他們從海外挖到的金子,都會流向大明。先把新大陸從西班牙手裏搶過來。”
“汪指揮,科林神父有底氣許出十萬金,絕對不是普通的神父。打探出他真正的身份,協助東廠通過科林神父打入西方世界。”
“王嶽,讓東廠從海外收集西方火器的威力。可以用金子聘用雇傭兵。朕和神父交談的時得知,西方打過仗的士兵會組成雇傭兵。隻要花得起錢,他們就能給我們賣命。”
朱壽一一交代下去,下頭的人不敢有絲毫懈怠。就算大明還未掌握去西方的海路、草原之路需要經過混亂的中亞國家,收集西方情報困難重重。隻要他一句話,就會有無數人千方百計把情報交到他手中。
自從他掙脫官員的束縛,至尊無上的皇權在握,讓他的日子過得相當滋潤。
當然,糟心事還是有的。
“陛下,瓦剌忠順王覲見。”內侍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