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葉的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樂-文-


    “無非就是說,這些是我的吩咐,與其他人無關。”竇世寬沒好氣的迴了句。


    “罷了,罷了,安排人作事,總要有些花銷。來人。”崔葉輕輕的拍了拍手,有隨從進來後崔葉吩咐道:“再準備五萬錢,會給竇世兄送過去。”


    竇世寬也沒有說什麽謝的話,起身抱了下拳,離去。


    次日,涇陽。


    柳木接到了來自葉四娘傳來的消息。


    “那位是誰?”柳木問來送消息的人。隻見那位搖了搖頭:“屬下不知,那人自稱無名無姓,原來來長安是借友人推薦來投靠。沒什麽大才,算不得千裏馬,自稱隻是頭驢,所以大夥都叫他瘦驢,卻是個酒鬼。”


    酒鬼?


    柳木拍著腦袋在迴憶著大唐這個時代的個個的名留千古的人物,卻想不出有誰是個酒鬼,而且還是這麽樣有才華的人。


    不,不。柳木用力的晃了晃腦袋,自己記得的全是大名人,初唐卻是個人才無數的時代,肯定有自己不記得的。在曆史上留下顯赫名聲的人,自己不是字典,隻是個碼農罷了。


    當下,柳木問道:“你說,他好酒。”


    “是。”


    “你先去吃飯,然後休息下,今天趕迴長安去。”柳木叫送消息的人先等著,飛快的跑到玻璃坊,找到匠頭:“老頭,能給我挑個勉強能用的瓶子嗎?”


    “郎君您等著,有個套模吹成的方瓶勉強能用,還說拿給您看看呢。”老頭年輕的時候叫琉郎,家傳的琉璃匠,如果不是戰亂的話,現在也算是有小資的人。


    找到了隻瓶子,柳木又去找自己身邊最頂的六大工頭的第五位。


    九爺。


    九爺姓白,家中就個人,也沒有兄弟,也沒有子女,卻是曾經大隋皇宮的禦酒匠,後來成為王世充的等酒師,此時在柳木這裏,作六大工頭的第五位。這生隻有酒,會的手藝也隻有酒,所以人稱酒叔,慢慢的叫成九爺。


    “老爺子,給我調瓶酒。”柳木笑嗬嗬的進了酒坊。


    這酒坊原本是秦瓊家的,這個時代的武將誰家沒有存幾百壇子好酒。


    “小老兒能說不行嗎?”


    “給個理由先。”


    “那新酒,剛入窖還沒化去暴躁之氣。還有就是,小郎君不怕這酒讓人知道,你守不到大婚那天,早早就被人搶光了。”九爺笑嗬嗬的蹲在槽旁看著新壓的料。


    柳木想了想,還是說道:“沒事,程老妖精不在,敢來搶我酒的人,不多。”


    “小老兒勸過了,郎君您要調酒,小老兒這就去調。或是,郎君您有法子過了這限,那咱倉裏還有糧食無數,距離這裏不遠,小老兒還知道個更大的酒窖,估計還閑置著。”


    九爺說的限,就是指大唐私酒是違法的,這些個勳貴家裏釀酒也是要有個限量的。


    柳木卻關心酒窖。


    “您說的是那個窖?”


    “大漢酒神窯,以您這新的蒸酒法子,再加上那酒神窖。小老兒不白活。”


    “杜康?”柳木想到了,隻有從這裏往北二百裏的白水縣,那裏在後世的現代就有保護過個上古酒窖,就叫白水杜康窖。


    “正是。”


    “給我調四瓶酒,我想辦法去限,再把那窖弄到手。”柳木想要那酒窖,那放在後世的現代,都沒有幾個人敢說,這是普通的酒窖。


    說到蒸酒,柳木還真的小看曆史了。


    在漢代,就有蒸酒的法子,叫燒春。在唐代,已經有三蒸三釀的葡萄酒。但蒸的工藝與現代有巨大的區別,因為這個時代糧食非常重要,不會蒸多次,而且蒸酒用的陶器。象柳木這樣用鐵鍋密封狠命的蒸法,卻是在宋代才真正使用。


    調酒,這是手藝。


    九爺使用了至少種原漿酒,再加上柳木那種狠命蒸出的高達七十至十度烈酒。九爺花了足有個時辰,不斷的嚐試,品嚐,這才調出桶約有四十五度左右,酒香四溢的酒。


    柳木準備往玻璃瓶內灌的時候,又被九爺阻止:“小郎君,用陶瓶然後用泥土裝箱。這酒,還不好呢。”


    “成,聽你的。”


    柳木讓酒窖的小工背著裝滿窖底泥土,然後再埋了酒瓶的木箱來到了前院。


    寫了兩封非常長的信,並交給了來送消息的人。


    “切記,這箱子隻能由葉四娘打開。”


    “是。”那送消息的人將信放在貼身處,然後將木箱綁在馬鞍上,策馬而去。


    當天晚上,葉四娘先是讀了信,然後開打箱子,看到箱中有十隻小巧的酒瓶,每隻瓶中大約有兩酒左右。


    (注:唐時兩,相當於現在的半斤酒。)


    葉四娘從中取出瓶,然後將九隻瓶子重新埋上,對身邊人吩咐道:“那叫頭驢來。”


    瘦驢這會正在改編柳木版三國演義,但到了赤壁這部分的時候,他卡住了,這麽宏大的次戰役,他總感覺改的少了點什麽。正好聽到葉四娘召喚,趕緊收拾桌上的紙張,關了門來了中院。


    幾案上,放著那隻木箱,以及瓶酒,還有兩封信。


    “先嚐嚐這酒。”


    葉四娘親自給瘦驢倒了大約兩錢的小杯,這樣的小杯放在大唐絕對是沒有,這還是柳木特製的小杯。


    僅聞酒香,瘦驢眼睛都亮了。


    杯酒下肚,瘦驢的神情卻是變的很嚴肅,正襟而坐,雙手捧起了桌上的信。


    “喲,把酒當性命的你,竟然能忍得住。”葉四娘調笑了瘦驢句。


    瘦驢卻說道:“東家拿出這等貴重大禮,也視在下是頭百裏驢,當不誤東家之事。”


    說的嚴肅,行事更加的嚴肅。


    看過兩封信之後,瘦驢大讚:“東家果真是大才,依東家之計。請容我潤色番。”


    “這信中,計分先後。在下認為,後計先用,先計推到初十那天。第步,無須東家入宮,也無須請人代勞,東家隻要依朝中規矩,正式向門下省遞上請罪文書。同時作為晚輩,獻上心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好舅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晨風天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晨風天堂並收藏唐朝好舅子最新章節